第61章

  见康熙站在离床不远处,苏麻喇姑还以为这是自己挡了康熙,连忙退到一旁,提醒康熙坐下。
  康熙回过神来,走过去坐下,轻声呼唤:“皇祖母,孙儿回来了。”
  也许真的是祖孙情深,听见康熙的声音,太皇太后居然真的从昏迷中醒了过来,她伸出一只手颤颤巍巍的抓住康熙的手,“玄烨…不要伤心,皇祖母怕是不能陪你了…”
  “皇祖母不要胡说!朕相信皇祖母一定能好起来的!孙儿没有您不行!”
  康熙赶紧打断她的话,用力回握过去,感受着手中的瘦骨如柴的触觉,康熙的心沉了沉。
  “玄烨,哀家知道你与福临不同,你是个好皇帝,有你这句话,哀家这辈子就值了…”
  太皇太后闭上眼,眼角滑落一滴泪,又隐进了枕间,无人察觉。
  在殿中陪太皇太后说了一会的话,见太皇太后精神不济,康熙这才提出了告退。
  “皇祖母,孙儿明日再来看您,您好好休息。”
  康熙替太皇太后掖了掖被角,这才转身离开。
  等走出了慈宁宫,康熙坐上龙辇,身旁候着的梁九宫开口:“皇上,咱们是回乾清宫吗?”
  康熙沉思片刻,“摆驾承乾宫。”
  “是,奴才遵旨。”
  “起驾——”
  随着鸣鞭声一路朝着承乾宫的方向去,后宫众人都知道了皇上的动向。
  承乾宫里,佟佳氏才刚刚将许久未见的胤禛哄好,让人带着他下去更衣了,就听见报信的小太监匆匆赶来,“娘娘!皇上朝咱们承乾宫来了!”
  “真的吗!”佟佳氏满心欢喜,“快!紫裳!快替本宫梳妆!”
  佟佳氏一改方才无精打采的模样,分明脸色还苍白得跟什么似的,眼睛却亮了起来。
  紫裳深知自家娘娘的性格,默不作声地替佟佳氏更了衣,又梳了合适的发髻,簪上漂亮的发饰,力保在康熙面前的佟佳氏是最完美。
  于是,等康熙到的时候,佟佳氏已经穿戴整齐候在承乾宫殿门口了,“臣妾参见皇上!”
  若不是佟佳氏的声音难掩虚弱,康熙瞧着她满身华服的样子,还以为这是紫裳将他骗来的借口。
  康熙伸手将佟佳氏扶起,牵着人往殿中走去。
  “表妹可好些了?”
  这边佟佳氏面对多日未曾相见的康熙,只恨不得这段路能再长一点,她能与康熙走得再慢一点。
  路总有尽头。
  到了殿中,康熙放开佟佳氏的手,自顾自坐下。
  佟佳氏还没反应过来,康熙就松开了手,她一脸无措地站在殿中,期期艾艾地看着康熙。
  “表妹?”
  见佟佳氏愣住,康熙似是不解,语气中带着疑惑。
  佟佳氏回过神来,“回表哥,臣妾好多了,多谢表哥关怀。”
  “那便好,等表妹好全了,朕再带你去畅春园小主。”
  佟佳氏的眼神亮起,上前几步,抓住康熙的袖子,“真的吗?谢谢表哥!”
  “嗯?”康熙瞥了一眼她抓着康熙袖子的手。
  佟佳氏讪讪地放开,顺势坐在了康熙身旁的位子。
  “听你身边的宫女说,你又想茉雅奇了?”
  想到自己那个可怜的女儿,佟佳氏的心情就低落了下来。
  茉雅奇是她与康熙唯一的亲生孩子,只可惜不足满月便夭折了。夭折当日,康熙正值在外东巡,连孩子的面都不曾见过。只是派人传回旨意,将孩子依照祖训火化后,就连骨灰都撒在了紫禁城外。
  在宫中,夭折的孩子不排序齿,也入不了皇家陵墓。若非她苦苦哀求康熙,就连名字也不能有。
  茉雅奇的名字是她亲自取的。她给她取名茉雅奇,满语里是长寿草的意思。给她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她来世能健康长大。
  佟佳氏从回忆里抽离,她不想同康熙提起太多有关茉雅奇的事。她也知道康熙不喜她提起茉雅奇,于是她笑着摇摇头,“表哥又听谁胡说了,没有的事。”
  “那便好,表妹要保重身子才是。”
  虽然话被佟佳氏搪塞了过去,但气氛终究还是沉默了下去。
  佟佳氏强撑着身子陪着康熙坐着,额头不时冒出豆大的汗滴,紫裳在一旁看着,暗自担忧。
  许久,康熙起身,“那朕今日便回乾清宫了,改日再来看表妹。”
  佟佳氏慌忙站起,开口留人:“表哥今日何不在承乾宫用了膳再走?小四待会醒了也想要见到汗阿玛。”
  “不必了,乾清宫还有政务未处理,今日就罢了,表妹回去吧,不必送了。”
  “回乾清宫。”
  佟佳氏站在门口,望着康熙的身影逐渐消失。
  “娘娘,皇上已经走了,外边风大,咱们进去吧。”
  第82章 交易
  一连半月,康熙每日下朝后都前去慈宁宫看望太皇太后。
  在康熙的每日陪伴下,太皇太后的病渐渐痊愈。
  这一日,康熙照旧陪伴太皇太后用完膳后,并没有急着离开,而是静静坐在一旁。
  太皇太后瞧着奇怪,便开口:“今日怎么不急着回乾清宫了?莫不是政事处理完了?”
  “孙儿有一事同皇祖母相商,还请皇祖母允许。”康熙郑重其事地开口,“孙儿欲封瑾贵人为瑾嫔。”
  康熙丢下重磅炸弹。
  太皇太后一时被炸了个猝不及防。她的反应激烈,说的斩钉截铁,“不行,哀家不同意!”
  康熙自然料到了太皇太后的反应,于是在太皇太后说完这句话后,并没有露出什么异样的神采。
  太皇太后看着这个自己亲手扶持上帝位的孙儿,暗暗心惊,她如今竟然猜不透他的想法了。
  于是,她继续开口,循循诱导:“瑾贵人如今年纪小,又才越矩晋封才没多久,再封瑾嫔,怕是不能服众,会引得后宫众人不满。你若是喜爱她,何不等她怀上龙嗣再行晋封,也算得上是事出有因,想必瑾贵人也会理解你的用心良苦。”
  “皇祖母所言极是。”康熙叹了一口气,似乎是被这番话劝住了。
  见康熙态度如此,太皇太后松了一口气。
  还好,她的孙儿并没有为此忘了祖宗规矩。
  话音刚落,康熙转而提起另一件事,“朕本意也想将宣嫔的位子再往上提一提,既然皇祖母如此说,那宣嫔的位分也暂时放一边吧,等她哪日怀上再晋封也不迟。”
  听到康熙如此说,太皇太后急了。
  “等等。”
  “嗯?皇祖母可还认为有什么事不妥?”康熙似是不解。
  太皇太后被噎了一瞬。
  “皇帝,你的意思是愿意让宣嫔为妃?”
  此刻她并非爱新觉罗·玄烨的皇祖母,而是站在了蒙古博尔济吉特族身前。
  历经三朝,她自然了解几任皇帝对蒙古各部的忌惮,尤其是她的这个孙儿。若非有她在,他甚至不愿再让蒙古女子入宫服侍。
  哪怕宣嫔入宫十载,皇帝也从未召她侍寝,足以得见康熙对蒙古各部的防备有多深。
  而如今康熙居然松口,有意让宣嫔为妃,这如何不让太皇太后感到惊讶。
  至此,太皇太后这才明白康熙打的是什么主意。她盯着老神在在坐在一旁的康熙,似乎没将自己方才说了什么话当做一回事。
  不过是一个贵人,居然能让玄烨松口主动提起蒙古妃嫔的位分。看来这瑾贵人,在玄烨心中的地位似乎比她想象中重要得多。
  这对祖孙心中各有所想,一时之间殿中安静了下来。
  良久,还是太皇太后打破了平静。
  她已经明白对于瑾贵人封嫔之事,康熙已经打定了主意,只不过是要借着她的手下旨罢了。但宣嫔封妃之事,她怕康熙没有下一次松口的时候了,无论如何,她必须将这次机会抓住。
  病了一场,她的精力大不如前了。瑾贵人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董鄂氏,她已经顾不上了。
  从前,她能用强硬的手段去蹉跎董鄂氏,如今却不能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这位瑾贵人。
  罢了,她的时日无多,剩下的日子里,她只想一心一意为蒙古,为博尔济吉特部做打算。
  “哀家病了多日,这宫中也许久没有喜事了。既然皇帝有意提一提宣嫔与瑾贵人的位分,那哀家自然该成全皇帝才是。”
  听到太皇太后松口,康熙笑了。
  “孙儿也有此意,还是皇祖母思虑周全。”
  太皇太后应下后,祖孙俩又恢复了和睦的氛围。
  康熙自然知道太皇太后在担心什么,也有意宽慰两句,“皇祖母放心,孙儿不是皇阿玛,瑾贵人也并非董鄂氏,您不必忧心。”
  见太皇太后似乎面带怀疑,康熙提起一件事不相关的事:“皇祖母可还记得冬日里孙儿带来的羽绒服?”
  见康熙无缘无故提起此事,太皇太后不解。她自然记得,但她不懂此时此刻康熙提起这事是为何,于是示意他继续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