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原来都是各地名菜,怪道我刚才吃着滋味不一般。”云鉴笑着捧场。
  孩子们只觉好吃,沈父却知道这是安氏为送往京中的年礼做准备,动容道:“辛苦夫人了。”
  安氏并不居功,笑道:“这算什么辛苦。说起来这些年我跟着老爷外任,不能时时侍奉在公婆跟前尽孝,每每想起便觉十分惭愧。也只有在每年节礼上多用心,以此聊表孝心。”
  沈父道:“夫人也是为了帮我打理内宅,教养儿女。这些年为夫能安心仕途,夫人居功甚伟。父亲母亲想必也会宽宥。”
  听到丈夫的话,安氏吁了一口气。又问道:“老爷可给京城写信说了开春回去的事?”
  沈父颔首,不过又道:“有些话不好在信上多说,这次送年礼我打算派姚管事一起上京。”
  “如此也好。”
  安氏说着又和沈父商量回京的日期,“老爷可决定了咱们什么时候出发?”
  沈父思忖片刻,道:“朝廷派来接任的官员二月初才到,不过咱们过了年就能启程。”
  老太爷的寿辰在二月十四日。安氏算了下时间,倒也来得及。
  不过还有一桩要事,就是家里两个哥儿开春应考的事。
  云鉴不消说,明年县试必是要下场。沈诺,沈父的意思是也去试试,中不中不要紧,关键是长长见识,免得避门造车。
  按照大成的科考规则,应考一般要回原籍。
  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京官”后辈可以在京城附籍,在京城入场。
  安氏忖着沈父的意思,怕是后一种。
  果然,沈父道:“我已决定让鉴哥儿和诺哥儿开春在京城应考,此事我已写信告知大哥,他自会安排。”
  说罢,又告诫两个儿子这些日子务必好生读书,不可懈怠。
  云鉴和沈诺恭敬应“是”。
  眼见正事说完了,沈妩立马抓着空挡向沈父央告:“爹爹,明日学里休沐,女儿想出门逛逛。”
  听到她的话,沈父还没说话,安氏先不同意了,“年下时节,外面乱糟糟的,你一个女孩子,不许成日惦记着往外跑。”
  “爹爹。”沈妩早就知道安氏不会同意,这两年安氏管她越发严了,因此只看沈父的态度。
  看见女儿可怜兮兮的眼神,沈父咳了一声,道:“你娘说的有理,年底外面乱的很,你一个人出门可不安全。”
  沈妩闻音知雅,立即道:“并不是我一个人,云哥和诺哥儿都陪我一起去。”
  “既然有长兄陪同,倒也罢了。”沈父一副被闹得无可奈何的表情。
  沈妩闻言,顿时兴高采烈起来,“多谢爹爹成全。明儿我给您带您最喜欢的百味阁的酥饼回来。”
  说罢,怕安氏再反对,忙忙起身告退。
  时辰不早了,云鉴和沈诺也跟着告退出去。
  孩子们走了,安氏忍不住埋怨:“老爷就会做好人,阿妩这丫头被您惯的无法无天,往后妾身可怎么管?”
  沈父理亏,面对妻子的话尴尬一笑,说道:“也就松快这几日,明年回了京城,家里多的是规矩让她收心。”
  正是因为京城的规矩大,所以才要提早管教。
  这些年阿妩的性子被自己和老爷养的太娇气,若是一直不回去还罢了,可若回了京城,沈府人口众多,规矩又大,阿妩一时半会儿适应不了,不得长辈喜欢可如何是好?
  安氏心里叹着气,偏这些不好与丈夫说。
  不提安氏如何忧虑,沈妩得了准许,一早就让人套上车,和云鉴沈诺出门了。
  今天她要去的是云家窑厂。
  云鉴惊讶道:“阿妩,你还真要研究烧瓷啊?”
  “我当然是认真的。”为了今日之行,沈妩还特地换了一身男儿装。
  云鉴挠挠头,劝道:“就算如此,你想知道什么,我让人来告诉你,何必亲自去。”
  窑厂里全是男人,里面腌臜的很,阿妩一个女儿家,若被人冲撞了可怎么是好。
  沈妩却不赞同:“不亲眼见一见,岂不是纸上谈兵?”
  对于云鉴的顾虑,她不以为意,“有你跟着,谁会冲撞我。而且我也不乱走,今日只是看一看烧造流程,再见一见烧瓷的师傅。”
  云鉴拗不过她,只好打发管事提前去窑厂安排。
  沈妩到时,窑厂果然很清静,除了几个老师傅,其他闲杂人等一律不许靠近。
  她早有规划,先大概了解了一番云家窑厂的瓷器种类,然后让云鉴带她看了一圈烧造过程,期间还问了一些自己的疑问,最后又和几个技艺最好的老师傅交流了半晌。
  等从窑厂出来,云鉴看她的眼神就不一样了,“若不是我知道你的底细,还当真以为你是个烧瓷的行家呢。”
  沈妩心里得意,不枉自己这段时间下得诸多苦功,嘴上却谦虚道:“我哪里及得上那些老师傅,那才是真功夫。”
  几人在窑厂耽搁的时间不短,这会儿只来得及去百味阁买了点心,然后就回家了。
  晚上,沈妩将自己今日的见闻总结到笔记上,然后思考着能被云家窑厂烧出来的新瓷器。
  忽的脑海里传来一声系统提示:龙泉印泥制作成功,奖励宿主30积分。
  第5章 告状 随着县试的时间逼近,云鉴就……
  随着县试的时间逼近,云鉴就有了一种紧迫感。先前他已经下场两次,次次名落松山。这回若再不中,上有负父母的教导,下耽误了妹妹云筝的终身。
  云筝十五岁了,已经到了议亲的年纪,安氏之所以拖着,也是希望云鉴赶紧得个功名,才好为女儿择婿。
  因此这几日他念书格外用功。
  沈妩找来时,他已经在书房待了整整两个时辰,连茶都没喝一口。
  “我没有打扰到你吧?”沈妩想着云鉴若是不得空,事情改天再说也一样。
  云鉴摆摆手,请她进来。“不打扰,正好我也想歇一会儿。”
  沈妩听到他说话嗓音沙哑,忙招呼人上茶,又劝道:“读书不是一日之功,哥哥也别把自己逼的太紧。”
  云鉴点点头,不过看表情明显没有听进去。
  沈妩倒也理解他的心情,劝过一句也不再多说,说起自己的来意。
  “哥哥可还记得咱们之前做印泥的事?”
  云鉴面上一阵迷茫,想了半天才慢慢有了印象,“阿妩是说父亲还在常州府做官的时候?”
  沈妩点头,“对,就是那次。”
  那时她才六岁,跟着沈父在常州府居住,一时兴起想起了后世大名鼎鼎的龙泉印泥,便从系统商城买了方子。
  不过那时她年纪太小,而印泥制作工艺繁杂,所需原料中有许多名贵药材都是她弄不到的。
  好在有云鉴帮忙出钱出力。那时云鉴已经十岁,安氏并不限制他出门,私房银子也比沈妩多。
  云鉴记得当时他的确帮着找了好多东西,不过具体制作是沈妩自己来的,因此他并不知道后续。
  不过已经过去这么久了,阿妩怎么会突然提起?
  沈妩看出他的疑惑,笑道:“我来就是告诉哥哥一声,那印泥制好了。”
  “什么,制好了?”云鉴有些反应不过来,“都这么长时间了……”
  “哥哥瞧瞧,这就是了。”沈妩从荷包里取出一个小巧的印泥盒放在他面前,解释道:“这种印泥工艺复杂,制作时间漫长,好在最后品质倒是十分不错。”
  云鉴神色复杂的看了她一眼,然后打开盒盖细看。只见盒中印泥颜色鲜红,却红而不燥,在日光下熠熠生辉,这样冷的天气,竟也一点没有凝固。
  他取出自己的印章,在一方白纸上试盖,竟是比他常用的好出不知几倍。
  他不禁欣喜的望向沈妩,“阿妩,你这印泥制得实在好。”
  那当然,在现代龙泉印泥可是号称一两黄金一两泥的。
  “这些印泥,咱们兄妹一人一半。”沈妩道。
  云鉴闻言就要推辞,沈妩就道:“哥哥莫要推辞,印泥能制作成功,也有你的功劳。印泥是文房之宝,哥哥用来送同窗再是清雅不过。”
  如此云鉴便也收下了。
  除了分给沈鉴的,沈妩还给沈父和安氏一人送了两盒,她倒是还想送云筝和两个弟弟,云鉴却先她一步送过去了。
  沈父收到后,原也没当回事,只是试用之后发现这印泥色彩鲜美,细腻沉着,竟比他收藏的京城至宝斋印泥还好,顿时喜爱非常。
  作为读书人,就没有不爱这种文房雅物的。
  于是,次日请安时,沈妩就收到了沈父让安氏给她转交的好东西,一锭李廷圭松烟墨。
  没想到沈父这么大方,她吃了一惊,沈诺在一旁也有些眼红,“南塘徽州李庭圭墨乃是墨中名品,墨坚如玉,色泽如漆,历来为文人雅士所追捧,然千金难求。”
  不过他虽然羡慕,却也不嫉妒。而且父亲给五姐的东西越好,就越说明昨儿收到的印泥果真是好东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