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马上有人安抚老百姓,宣传大当家的规矩,向大家描述大当家治下的美好生活。
攻下邻县,照例组织人手守住边界,维持县内治安,然后清点人口、战利品,接着公开审判俘虏、罪人们,论功行赏,整理内务。
沈不饿是大当家,只要把事情安排下去便有人做,她看着秦三娘做的统计表,思考着沈嘉禾送的物资要怎么安排。
“大家手里好像没什么钱。”她说,“商店里的肥皂、洗衣粉、毛巾,大家都想要,却没有几个人买。”
“肥皂和洗衣粉要钱,大家不舍得买,反正不要钱的皂角也能用。”秦三娘说,“像针这种一般人造不出来,能用很久的东西,大家才会买。”
“想给我的百姓发钱了。”沈不饿希望人们用沈嘉禾送的物资,旋即她想到市面流通的铜钱,摇摇头,“钱有好的有坏的,银子要上称,还要看成色,花钱、收钱都好麻烦!”
“你想自己造钱?”
“有点,只是钱多了不好拿。”沈不饿皱眉,忽然想起商人之间流通的银票,不由得灵机一动,“你说,用银票当钱怎样?”
“银票面额太大了。”
“可以做五文钱一张的银票啊。”沈不饿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好,“我给姐姐写信,问问她的想法。”
信写好了寄出去,没多久,沈嘉禾邀请沈不饿加入位面交流专用房间。
半个小时后,沈不饿兴高采烈地对秦三娘说:“我们不要铜钱银子,自己印钱!”
秦三娘问:“你姐姐帮忙?”
“当然!”沈不饿说,“姐姐会把我们的头像印在钱上!钱是纸做的,有一文、两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和五百文,我们要让大家把我们的钱当钱。姐姐还说,我们要安排大家干活,给大家发钱……”
朝廷是怎样的?
大臣提建议,皇帝做决定,安排大臣做事。
她的地盘是怎样的?
她是皇帝一样的大当家,秦三娘是丞相,徐春华是大将军,王大脚是太医。
沈嘉禾认为这样的分工不够明确,给了她一点建议。
沈不饿便分出了文武,秦三娘负责领地内政,徐春华负责军队、巡逻队,其中巡逻队维护领地秩序,解决民众之间的矛盾。
内政繁琐,她任命王大脚为医药卫生部长、粮食部长,负责医药卫生,安排大家种地、养禽畜,解决吃饭问题。
赵玉桃是建设部长,负责修桥、铺路、盖房子,砍树种树、砍柴烧炭、制砖等燃料建筑相关的事也交给她。
周宁不够聪明,也缺乏主见,优点是听话,做事认真,沈不饿安排她负责教育和规矩宣传。
秦三娘是王大脚、赵玉桃、周宁的上司,与徐春华同级,沈不饿将财政、田地交给她,她还要编写学校教材、将规矩细化为法律……
总之,王、赵、周职责外的事,她都要做。
至于沈不饿,啥都能管,啥都能不做。
她给秦三娘等人安排了工钱,所有做事的人都有工钱,学堂里读书的孩子表现优秀同样会被奖励钱。把工资表贴出去,沈不饿放出纸钱将会替代铜钱、银子的消息,表示这个月的工钱会用纸钱支付。
纸钱能在商店买东西,铜钱和银子能继续使用。
到了月底,沈不饿亲自发工钱,大家排队领。
纸钱花花绿绿的,上面有阿拉伯数字,还印了头像,一文是秦三娘,两文是王大脚,五文是赵玉桃,十文是徐春华,二十文是周宁,五十文、一百文、五百文是沈不饿。
头像画得精细,栩栩如生,这是仙宫手段,想造假的人熄了心思。
“花出去的钱才是钱,花不出去的钱只是一张纸。”沈不饿说,“来吧,进商店,今天打五折,大家爱买什么就买什么。”
打五折,商品半价,大家来了兴趣。
肥皂原价五文钱一块,比皂角好用,打折后五文钱两块。毛巾四文钱一块,打折后两文钱一块,像馒头一样便宜,不买白不买。
上好的缝纫线三文钱一卷,现在三文钱两卷,怎么着也得囤一点……
商店的东西不贵,都是日用品。
盒装火柴、打火机、洗洁精、塑料纽扣、塑料夹、小刀、风油精、手电筒等,还有现代工业生产的布料,便宜结实,用过的都知道实用。
商店收了纸钱,用纸钱买老百姓做的椅子凳子,老百姓不乐意,更想要实实在在的铜钱。
沈不饿不勉强老百姓,既然不要纸钱,那别卖东西给商店。
这年头手工制品不值钱,商店不收,哪能成?急着用钱的老百姓咬咬牙,用椅子凳子换来花花绿绿的纸片,当场就拿纸片买了商品,打算用商品跟别人交换东西。
在宇朝乡下,以物易物是常见的,大家手里都没钱,不以物易物还能怎样?
可惜,百姓想得美,沈不饿却要推广纸钱,她隔三差五搞一次促销,商店不收铜钱,不收银子,只收纸钱。
商店隔壁开了一家钱庄,能把铜钱、银子换成纸钱,沈不饿、秦三娘带头换纸钱,官员们纷纷效仿,军队见状,趁着有空也来换纸钱。
她们为何如此积极?
因为铜钱、银子换纸钱有奖励!
或是粮食肉类,或是商店里的商品,早换早得,晚了可就没有奖励了。
纸钱能在大当家开的商店、早餐包子店、粮店买东西,去澡堂同样要给纸钱,铜钱银子人家是不收的!
如此一个月,纸钱在沈不饿的地盘上流通,人们渐渐品出了纸钱的好处:轻便,不怕小贩以钱不好的理由多收钱!
沈不饿鼓励买卖,为民众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作:
面向官员、军队的食堂需要人采购食物、打扫卫生、煮饭做菜、洗碗刷盘子,面向官员、军人、普通人的澡堂需要人烧水、搬运热水、洗衣服、晾晒毛巾,商店需要售货员,街道需要人清扫,养猪场养鸡场需要人手,修桥铺路盖房子更是少不了人……
有工作就有钱,有钱就会消费,商业这不就繁荣起来了吗?
为了促进商业繁荣,沈不饿鼓励工作,每个有工作的人每个月能领取十斤粮食。她组织一些人演戏:女子在家煮饭做菜照顾孩子,一文钱赚不到!女子外出找工作,在食堂给大家煮饭、在托儿所照顾孩子、在街上扫地,拿着发下的工钱美美地买新衣服新鞋子,令人羡慕。
大家没什么娱乐,看戏看得入迷。
看完戏,她们讨论戏中女子说的话,一致认为干活赚不到钱不如不干活。
演戏带来好的影响,沈不饿便让演员们多演几次,又编别的戏:
女子甲在家里被没用的男人打骂,被刁钻的公公、小叔使唤,日子过得很憋屈。有一天大当家来了,女子起初害怕,后来被男人逼着报名参军拿钱粮,在军队里吃到肉,长高了,有力气了,放假回到家,男人欺负她,她一拳一个臭男人!
女子乙耕田种地,被地主老爷狠狠欺负,远方传来大当家打地主的传闻,女子带领佃农们反抗歹毒地主,把地主老爷的脑袋献给大当家。大当家赞许她,当即给了她官做,从此她吃喝在食堂里,穿衣也不用担心,日子过得美滋滋。
女子丙是细作,被派来打听大当家的情况,但大当家分田分地分钱,还给她官做,她很感动,想起自己在外面一无所有,不如投向大当家……
每一场戏都有很多人看,戏剧院迅速盖起来,招收演戏、编戏、吹奏乐器的人,新的工作岗位增加了。
剧院被归类为宣传,运转起来后,由周宁负责。
演戏的人穿戏服,大家仿效,将商店里的布料买了去,做成t恤、衬衫、裤子等现代常见服饰,引领新风尚。
沈不饿从现代得到几台脚踏式缝纫机,沈嘉禾还给了平板,能播放缝纫机的教程。
叫来会缝纫做衣服的人,沈不饿播放教程,缝纫机立刻变成了宝贝,会用的拿来做衣服被褥,不会用的聚在一起看视频学习。
衣服做出来,先供给军队,多余的挂在商店里,不想做衣服的人又能花钱买方便了。
商店新进一批布料,缝纫机多了二十台,制衣厂开起来,没销路的洗衣粉终于卖得出去了。
人们穿上新衣服,鞋子不能没有,沈不饿拿出一批解放鞋给军队,多的售卖,让会做鞋的人建厂做布鞋。
赵玉桃更名为赵玉涛,带人铺路修桥,用的是水泥,沈嘉禾送的物资。沈嘉禾还送了搅拌机、压路机、拖拉机,三台机器就像怪兽,引来许多人围观。
开机器要学习,平板二十四小时播放教学视频,不怕学不会。
领地的生产建设步入正轨,人人有活干,人人有钱拿,一派热火朝天、欣欣向荣的景象。
是时候扩大领地了。
沈不饿打开地图,盯上附近的地盘,还没决定打哪,探子来报,说官府在征兵,准备对付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