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攻下的两省都近海,山地颇多,耕地比较少,而且更接近热带,水稻可一年熟二到三次。对宇朝来说,这两省算不得富庶,但宇朝南方的盐基本来自二省,宇朝已将沈不饿视作眼中钉。
  沈不饿无所谓宇朝的针对,在吴照月之后,她又发现一位重要人才,那就是医师。
  在古代,生孩子被视作过鬼门关,能不能活下来全凭侥幸。
  沈不饿年轻,大业未成,是不会考虑怀孕生孩子的。
  像赵玉涛、周宁等二十到四十岁的高层也没有生育打算,赵玉涛是不想生,周宁是认为孩子不适合在眼下的关头出生。其余中高层官吏将领们却有几个想生,平民女子更是生活稳定就打算成亲生育——
  她们在要求女子三从四德的环境中长大,纵然分到自己的田地,获得工作,目标也是嫁人生孩子,而不是赚钱、读书、当官。
  一旦决定生育,怀孕便有诸多反应,生育更危险。
  王大脚作为医药卫生部长,管理领地内所有医馆医师,每年每季度都要统计孕产妇、新生儿、死亡人数,其中孕产妇死亡率高达千分之十五,即一千个孕产妇有十五个因生育去世。
  这还是推广现代医学知识才有的数据,若是在从前,生孩子不去医馆,在家生,甚至医师、接生婆都不请,孕产妇的死亡率高得可怕。
  为了让人们重视生育,王大脚将孕产妇死亡数据公之于众,产前产后的各种症状也全部告诉大家。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行房知识,既然不想生,那就不要跟男人同房。一旦同房,根本没有意外怀孕,全是预谋怀孕。
  奈何人们的观念停留在过去,王大脚的生育常识推广进行得很艰难,男人嘲笑挖苦她,希望她闭嘴,女人不理解她,认为她将生育描述得过于可怕。
  生育是女子天生的职责,不生育的女子,还是女子吗?他们私下嘲笑王大脚,说她死了两个男人后脑子不正常了。
  遇到这些不配合生育常识推广,反而多加阻碍的人,王大脚也不是吃素的,全部抓起来送去劳动改造。
  不得不说,常识推广还是有效果的,大家对待怀孕生育的态度更谨慎了。
  如今,女尊位面的医师来了,她们掌握着更先进的孕产相关知识。
  在女尊位面,生孩子也有一定的风险,但风险很小,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她们与王大脚/交流,在医馆工作,接手的孕产妇死亡率直线下降,新生儿存活率稳定提高。
  她们会治疗痛经,有办法解决生育后遗症。
  她们有吃一颗管终生的避孕药,男子吃了就不能让女子有孕,这在女尊位面是最常见最普遍的药,每个男子都要吃。只有得到生育许可的男子,才能吃解药。她们还有绝育药,过了三十五岁的男子都要吃,因为男子岁数大了会影响女子生育的后代。
  生育是容不得马虎的大事,必须小心谨慎对待。
  得知古代女子动辄生育两三个孩子,多的六七个,甚至十几个孩子,生不死就往死里生,女尊医师惊呆了:“生那么多身体怎么受得了?孩子那么多怎么养?”
  受不了又如何?
  女子依附男子,如男子的私有物,必须满足男子的需求。
  孩子怎么养?
  随便养,养活了命好,养不活算了,养不起就丢掉,或者送人、弄死。
  女人轻贱,小孩的命不值钱,男人的命难道金贵?
  都是消耗品罢了。
  对女尊世界的人来说,古代位面跟活生生的地狱没什么两样。
  而在古代人看来,女尊人像妖怪一样可怕,吃一颗就不能有孩子的药谁敢吃?吃了变成女人怎么办?吃了没力气干活怎么办?
  避孕药和绝育药是不可能吃的!
  沈不饿才不在意他们的想法,下令要求所有孩子达到或超过三个的家庭吃避孕药,不吃就罚钱,甚至没收田地。这或许显得冷酷,但人越多资源越少,不如减少人口,让多数人获得足够的资源。
  第46章
  处于不同的位置,人的想法不同。
  在旱灾发生前,沈不饿希望哥哥死掉,自己做爹娘唯一的孩子。逃难时,她希望所有人死掉,自己独占吃的喝的。后来,她希望皇帝认她做公主,把皇位传给她就立刻死掉……
  现在,沈不饿用统治者的目光打量治下的子民,想让每个听话的人吃饱穿暖有房住,不听话的全部变听话,按照她的吩咐老实做事。
  包括婴孩,每个活人都有用。
  就算是那些骂她的臭书生,抓起来打一顿也会乖乖干活。
  人总是会自己适应环境,沈不饿登记女子为户主,只给女子分田地,民间婚嫁习俗因此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田地的女子嫁人怎么办?是带着田地嫁出去,还是把田地留给娘家?夫家自然是想要媳妇和田地的,但娘家会傻乎乎地让出田地给夫家吗?做梦都没那么美的!
  嫁人不能带着田地嫁,有人想出个好法子。
  东家一对姐弟,西家一双妹兄,东家姐姐嫁去西家,西家妹妹嫁来东家,两家田地依然是自己的,只是田主从女儿换成儿媳。
  那问题来了,家中无姐妹,分不到田地,怎么婚嫁?
  再有,儿媳做田主,孩子生下来也跟儿媳姓,这个家到底是谁的?爷们的姓传不下去,岂不是绝后?
  忽然间,人们发现婚嫁习俗不能照旧。
  因为孩子必须随母姓,娶媳妇进门,全家都得跟媳妇姓。
  相反,把女儿留在家里,不仅能保住田地,还能把姓氏延续下去——分好的田地,换主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官府不给办,私下换官府不认账,容易闹纠纷。
  为了延续旧俗,对抗官府的规矩,又有人想到好主意:姐姐的孩子跟姐姐姓,但给弟弟养,反正姐弟同姓,登记随母姓。
  但姐姐想养亲孩子怎么办?弟弟的媳妇不想给男人的姐姐养孩子怎么办?
  孩子被弟弟夺走,姐姐去官府告,一告一个准,不仅弟弟受罚,爹娘牵连进来了也逃不掉惩罚。
  唉,都怪大当家定的破规矩!
  自古以来男子为尊,结果她搞的什么女子分田地,孩子全部随母姓,真是倒反天罡!
  不过,女儿肚子里出来的孩子,肯定是女儿的血脉,再也不担心血脉被外人混淆,这倒是挺好的。
  而且女子能当兵赚钱,能做工赚钱,很多职位不招收男子,生女儿还有奖励拿,大家也不怎么抵触生女儿了。
  总的来说,大伙儿日子都过得比从前好,大当家并不是一昧使坏。
  若让他们选,他们必然选大当家,绝不会选朝廷或别的反贼。
  这个时代动荡不安,百姓任人鱼肉。
  官府年年征赋税,抓人服徭役。赋税有多沉重姑且不说,何谓徭役?官府修城墙,招人去做,食宿自理,死了算运气不好,没有一文钱赔偿。
  地主豪强兼并土地,想方设法地盘剥百姓,就连粮价也有恶商暗中操纵,盐价更是高昂,不肯给人活路。
  大当家沈不饿喜欢砍头,规矩又多又怪,却
  能给人分田地,让人有饭吃,有衣服穿。
  在她治下的百姓希望她长命百岁,打仗必胜。不在她治下的百姓希望她快快到来,将朝廷地主豪强通通赶走。
  那什么避孕药绝育药又没毒,吃一颗咋了?
  大当家也不是逢人就逮去强行喂药,她只是希望大家好好对待孩子,养不活养不起孩子就不要乱生,免得孩子平白无故来世间受苦。
  得到女尊人才的鼎力相助,新占省的习俗快速朝着沈不饿的原有地盘接近。
  高产量的仙宫粮种迅速推广,托儿所、学堂遍地开花。
  老师多是掌握常用字、会一点算术的人,几乎都在学堂读过书。沈不饿给她们发工钱,她们如果在教学之余自学,通过学历考试,能拿到更高工钱。
  沈不饿已经看透了,指望三从四德的女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如用心培养小孩。所以她要求所有孩子在托儿所生活,在学堂读书住宿,让她们向她这个大当家看齐。
  她对血缘没执念,已经放话出去,她的继承人将会从所有女子中选出,表现越优秀,越容易成为下一个大当家。
  闻者皆惊,她可是打下三省地盘的大当家,地盘竟然不留给自己的亲生孩子?
  三个省的地盘啊!
  这谁不眼馋?
  别说三省民众态度一致地重视女儿,就连三省之外,也有很多地主、豪强悄悄送来自家聪明女儿,渴望女儿得到沈不饿的青睐,将来继承沈不饿的一切。
  发现自己一句话引得所有人看重女儿,也让很多女子渴望变优秀,沈不饿哭笑不得:“早知道这句话有用,我应该从做大当家的第一天开始说!”
  王大脚问:“你真的不把地盘传给自己的女儿?”
  “不!”沈不饿傲然说道,“我的女儿还不知道有没有呢,要是有,她能击败别人得到我的地盘最好,没能力就老老实实听别人的话过日子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