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众人纷纷献策,大多都是老生常谈的话,比如通过增加税收来增加国库收入的,比如卖官鬻爵的,比如收缴商人大户豪强的,都是些不得民心的方法,因此都被陈世广一一否定了。
曹诗妙出列,谏言道:“淮南之地本属我故土,理应想一切办法收复......”让陈世广了解她拥护他收复故土很重要,是她能否得到他的信任的关键,所以她有些迫不及待了。
陈世广双眸幽深,眸色探不见底的深邃,透过十二冕旒间或射出清冷的光。他双唇有坚毅的线条,即使曹诗妙站的如此之远也能看得分明。
帝王威严这几日已使她充分领略,也不知道她的谏言可不可行,她不觉指尖冰凉,要极力克制,才不至于打寒颤。
陈世广暂时未辩喜怒,问:“额?长城县主可有什么高见?”
“臣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土断。”
陈圻站在武将前面,身姿如松,年前他已开始在会稽以南实行土断,但终因战事紊乱,未彻底执行。
听到女人向父皇建议实行土断,刹那间如和风吹拂,他因她和自己想到了一处而觉心头一暖,暂时忘了昨日回京,他去见她吃了闭门羹的苦楚。此刻,他亦不愿多想她和陈均的传言。
陈世广亦觉欣慰,因那首《关山月》之故,他一直以为她和许多文官一样不赞成收复故土,只求偏安一隅。
而今听她为充盈国库建言献策,可见她未必不支持北伐,便道:“如何个土断法?还请曹卿一一道来。”
曹诗妙拱手道:“第一,整理户籍,使百姓不分北来侨民和南方土著,一律按现在居住地编入正式户籍,使侨民和土著都有地可耕。
第二,取消对北来侨人的优待,但凡我大越百姓,都应缴纳相同的赋税,不应由南方土著负担北方流民的赋税。
第三,为了编定统一户籍,微臣斗胆建议重新划分州郡县疆界,取消一些流民郡县。从原有旧州郡的领土中分割出一部分作为流民的侨郡县的实土。把新获实土的侨郡县交旧州郡领导,或把旧郡县割归新立的侨州郡管辖,使州郡与所属郡县不至于相互隔越。
第四,清查隐匿漏户,把北方逃亡农户和由豪强隐占的私属搜括出来,这些都是赋税的重要来源……”(注:曹诗妙的这个建议参见东晋安帝的义熙土断。)
大臣们议论纷纷,他们大多是北来高门士族,担心土断一旦实行,对他们的优待将会取消,这是他们赖以不劳而获的根本。
在他们看来,北伐收复失地固然是好事,只是不要触犯他们的利益才行!
因此纷纷出言反对曹诗妙的建议,甚至有几人言辞尤其激烈,几乎要粗鲁的和曹诗妙吵起来了。
而陈均这次亦没有赞成曹诗妙的建议,因为他不管是夺嫡还是夺嫡以后的事,都需要殿里这些大臣的拥护,他不能得罪他们。
政治经验的缺乏让曹诗妙对殿里这些人的反应始料未及,她小脸苍白的站在哪里,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太冷的缘故,竟觉得浑身发冷。
陈圻站出来,铿锵有力的赞成:“臣附议土断之策。”
人和人的差别真的很大,他此言一出,再也没有人敢议论纷纷,不满归不满,不赞成归不赞成,至少他们都讪讪的闭了嘴。
第40章 第六感 女人的第六感很强的
陈世广一向对陈圻寄予厚望,这不仅是因为陈圻是他的嫡长子,也不完全因他曾在十三岁时带兵救他突围,而是他相信这个儿子能完成他也许都不能完成的大业。
今日见他不仅御敌有功,而且对朝廷内政经济颇有想法,便将他召至书房商议土断之事。
而陈均则站在楼阁下看着建康宫的茫茫大雪。他身后就是太极殿的红漆铜铆钉殿门,太极殿面阔十三间,规模极大,是建康宫的中心,亦是权利的中心。
陈均所在的位置能看到第三重宫阙内比帝寝式乾殿更远的显阳殿。
他其实微微有些后悔,刚刚在朝堂上应该支持曹诗妙的土断之策的,那么多大男人围着她一个人吵,她显得很是幼小脆弱。
大哥以前都与她有些情谊在,自己不在细心体贴上多下些功夫,如何能得到她的心?
因他去过曹诗妙家里,母后前几天找他入宫,很是言辞激烈的训斥了他一顿,说什么曹诗妙和大哥不清不楚,现在不许他与她来往。他很是费了些功夫也没有说服母后,母后也太偏心了些,从小就偏心大哥,不就是因为从小刻苦耐劳吗?又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威名远播!
其实母后知道什么!他也很刻苦用心。他没能在外建功立业,是因为父亲偏心,从来都是把他当成辅佐之臣来培养。
若是父亲给他机会,说不定他也有大哥那样的功勋。
尽管他知道大哥在这方面天赋异禀,可说起来大哥在人情世故上也不如他呀!
秦讯站在他身后,轻轻的说:“县主来了。”陈均收敛了心思,目光变得很是柔和......
曹诗妙从太极殿出来,陈均转身以迎,两人均未见礼,便这样相隔数丈的站立着,两厢都沉默,目光相击,一眼万年。
刚刚在朝堂上,曹诗妙被那些朝臣们的架势吓懵了,她没有想到古人上个朝也跟泼妇骂街一样,全都来攻击她,说实话她很委屈。
但是她很快平静下来,觉得这些都是她应该克服的,因为入朝为官是她自己的选择,即做了选择,就要承担这个选择的后果。
她走过去,对陈均福了福身:“殿下好雅兴,这里看雪风景极好,可以看整个建康宫笼罩在一片银装素裹中。”
陈均道:“看着这大雪,让我想起了“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诗句,原先云升因曹大人的咏絮之才而折服,没想到曹大人还能想到治国之策。”
曹诗妙笑笑,这治国之策可不是她想出来的,她只是历史书的搬运工,但可能是未能从刚刚朝堂上的兵荒马乱中走出来吧,她也未对陈均的这句恭维做出除了微笑之外的其他回应。
陈均也走近了两步,将自己的宝蓝色鼠灰鹤氅取下来要给曹诗妙披上,她只穿着绯色官服,看着单薄的很。
曹诗妙笑着躲开,她最近因为置办那几个歌姬,没有钱置办和官服相配的男装鹤氅了。
随便一匹鹤氅现在都是几百上千两银子,贵得离谱!她没有家产没有根基,自己开府成家,哪儿哪儿都要钱,哪儿有钱置办男装的鹤氅,她穿着官服,总不能穿那几件外祖母送给她的貂氅吧,都太好看了,不合适在前朝穿。
她不动声色的说道:“下官不冷,肃王殿下还是自己穿着吧,若是肃王殿下冻着了,恐怕下官的过失就大了。”
陈均手一顿,却执意要给她披上,道:“天气冷,你的脸都白了,等会儿我陪你去看皇祖母,她看到你这样该心疼了。”
曹诗妙坚持不穿,沈伊伊的妈妈虽死的早,可小时候还是教过她的,不能随便受别人的恩惠。尤其是陈均,他那日到她县主府以后,她就顿悟了,明显感觉陈均是想找她耍朋友。
和陈圻一样,陈均她也不想沾染。
若是受了陈均的恩惠,到时候就说不清楚了。
她道:“等会儿我在马车上去换了衣裳才去见阿祖,不碍事的。”
陈均觉得她倔得很,柔声道:“你这样的性格怎么能在官场上乘风破浪!......凡事态度太鲜明了,这样不好!过刚易折的道理你应该知道的吧?”
“.........”这和官场上的事有什么关系?她是怕他误会。
她搓着手岔开话题,道:“我还是先去换身衣服吧,说好了去看皇阿祖......”
含真服侍她换了一件牙白色素面妆花小袄和竹叶青镶金丝飞凤纹大毛斗篷,瞬间暖和多了。头发梳了一个小髻。
出来的时候,陈均还站在远处等她。她有些不自在,那时候在太极殿外已经有不少大臣对他们指指点点了,如果是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该传她和陈均的绯闻了。
原先因为原身做的那些事,加上陈圻脑子有问题,不知道一天到晚在想些什么东西,她已经和陈圻不清不楚了。
再和陈均有个什么,那就不太好了。
她走过去,笑着福了福身:“让殿下久等了。”
陈均道:“妹妹不用这么客气......走吧,皇祖母肯定盼得望眼欲穿了。”
曹诗妙每次到慈训宫都感叹它的奢华,虽说王书兰和陈世广是塑料母子,可陈世广是真孝顺王书兰。不仅慈训宫是宫中最奢华的所在,他还悉心照料王书兰生活起居,日夜前往慈训宫请安,不是做样子那样敷衍了事的。
妃嫔见皇帝是这样的态度,也没有人敢对王书兰不恭敬的。
哪怕是夏明玑,至少表面上还是恭敬无比、不敢造次的。
谢皇后除了晨昏定省外,还经常陪着王书兰礼佛、绣花之类的。
陈均和曹诗妙到慈训宫的时候,正巧谢皇后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