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娘娘,那袁小神医竟然这般受陛下重视,为了她竟然这般下淑妃娘娘的面子,还将淑妃娘娘禁足了,娘娘,这个袁小神医不得不防啊,她又是太子请去的人……”
  说话的还是那位娘家人儿,贤妃脸上的笑意瞬间就垮下来了,她冷冷地道:“怎么,萧姑姑也想本宫步淑妃的后尘?”
  萧姑姑闻言立刻跪了下来,磕头认错:“娘娘息怒,奴婢是担心娘娘……”
  贤妃道:“你年纪也大了,今年就出宫吧!”
  萧姑姑闻言如遭雷击:“娘娘,奴婢不敢了,奴婢不想出宫,奴婢……”
  “啪!”贤妃将手边的茶盅砸下去:“闭嘴!”
  “本宫念你是父亲送进宫的,给你留一条命,你别不识好歹!”
  “袁小神医有本事把陛下从阎王爷手里抢下来,她就不是谁都能欺负的!”
  “你们都给本宫听好了,都老老实实的,不许出去惹事儿,特别是不许去惹袁小神医,不然脖子上的脑袋就别要了!”
  “淑妃的事儿就是一个警钟!”
  “你们若是想害本宫落到淑妃那般境地,本宫决不轻饶!”
  贤妃一发火,寝殿里的宫人就跪成了一片。
  熙华宫。
  小泉子被皇帝的人当着淑妃的面给打死了,淑妃原本没毛病,这下也给吓出了毛病。
  她脸色煞白地躺在床上,眼泪忍不住哗哗地流,她简直不敢相信,皇帝竟然为了一个乡野小丫头这般打她的脸!
  还禁她的足。
  以前陛下多宠爱她啊!
  床笫之间一口一个小心肝儿,一口一个小宝贝,如今身边有了更鲜嫩的花儿,小宝贝小心肝儿就不香了!
  这个袁珍珍,留不得!
  第305章 奏对
  珍珍不知道她告了一状就让人给记恨上了,对于珍珍来说,有仇肯定是立刻就报,谁给她穿小鞋,她就把小鞋糊谁一脸。
  先头淑妃派来的太监明显是来者不善,她凭什么给淑妃脸?
  反正给不给脸,以这位找麻烦的态度,都不会跟她好!
  关键是,她不趁着皇帝陛下病重靠着她治病的时候狐假虎威,难道还得等皇帝陛下痊愈之后用不着她了她再来想法子吗?
  她又不傻。
  从皇帝的寝宫出来,珍珍就见到有人将顾遇给带来了,她高兴极了,使劲儿朝顾遇挥手:“小哥哥!”
  她身边的小太监吓死了,连忙拦着她:“祖宗,宫里不可喧哗!”
  珍珍吐了吐舌头:“对不起!”说完就捂住了嘴巴。
  顾遇冲她笑了笑,就跟着太监往皇帝的寝殿去了。
  “顾公子,您稍等片刻。”到了寝殿门口,太监让顾遇止步,顾遇颔首,乖乖地站在一侧等着。
  门口的太监进去禀报,没一会儿就出来了,让顾遇先等等。
  顾遇站在廊下,目不斜视,殿外的士兵和太监们也都噤若寒蝉,规规矩矩地站着。
  珍珍隔老远探出头来看他,想去找他,却被太监死死拉住了:“祖宗,您可千万别去,陛下召见考生是正事儿,您这会儿去找他闲聊,恐怕会害了他!”
  “到时候您倒是没啥事儿,他却容易在陛下眼中落下个不守规矩的印象!”
  珍珍只好乖乖地在后头偷窥,虽然只能看见小哥哥的背影,但也能慰藉他这几日的相思。
  嗯……
  就是相思!
  她老想老想小哥哥!
  活了上千年就喜欢上这么一位,能不让她惦记吗?
  半个时辰之后,休息了一会儿的皇帝睁开眼睛就问高全儿:“顾遇如何?”
  高全儿笑着躬身道:“是个沉稳的,一直在外头站得笔直,也没乱动,也没东张西望……”
  皇帝颔首:“宣进来吧!”
  “是!”
  “宣顾遇觐见!”
  顾遇跟在太监身后,微微垂着头没有乱瞄,太监停步,他便撩袍子跪下给皇帝磕头:“学生顾遇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抬起头来,让朕看看!”皇帝的态度很是和蔼。
  “谢陛下!”顾遇不卑不亢地站了起来,缓缓抬起头,不过却是垂眸,没跟皇帝的宴会上能对上。
  皇帝打量着眼前的青年,兰枝玉树,风姿卓绝,才华横溢,英俊不凡……
  难怪小丫头四岁的时候就知道先下手为强,把人薅自己兜里揣着。
  小丫头的眼光不错。
  这两人也登对。
  这人啊,都喜欢看好看的,长得好看在任何地方都会占便宜。
  你就是弄几个陌生人让小孩子选个抱他的人,小孩子都会选漂亮的。
  “你的考卷朕看了,你写的道理朕也懂,如今天下太平,但能收上来的赋税却是一年比一年还少,若是增加赋税也只是能解一时之忧。”
  “朕想增加赋税,但也一直在犹豫,正如你的考卷里所说,赋税增上来容易,将来要减就难。”
  “每一个覆灭的王朝,都是从苛捐杂税过多,民不聊生开始的。”
  “你来跟朕说说你的真实想法,从赋税为何会每年递减,到如何开源节流……”
  顾遇躬身拱手:“是,陛下。”
  “纵观历史,每一个皇朝开国之时,都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新生,那个时候,因着年年征战,百姓消耗过重,人少地多。
  再有,前朝的老牌勋贵被灭,他们占有的大量土地就被清理出来,这些土地都是不用完税的……”
  “即便是开国君主大肆封赏君主,那封赏也是有限的,故而每个朝代刚开始的时候,身上的囊虫少,便身轻,口袋里的收益却多。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大勋贵又如前朝的贵族们一样开始大肆囤积土地,让大量可以上税的土地变成不用上税的土地,除此之外,他们还将大量的良民变成隐户,这又让朝廷损失了一些税收来源。”
  顾遇说到这里,皇帝就打断他:“勋贵和隐户的事,你并没有在考卷中点名。”
  “说说为什么?”
  顾遇老实答道:“其一,如今朝中勋贵根基已深,贸然动他们,容易动摇国本,百姓们如水,君主泛舟水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百姓为水,那勋贵大户们便是那舟。
  舟要使坏,君主将危。
  其二,隐户和勋贵屯田等顽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但若学生当众将这个伤疤揭开,不止学生,就是学生的家人也会遭遇不测,他们不会放过学生的。
  学生苦读多年,想用一身的学问来报效陛下,不想做那莽撞的出头鸟。”
  皇帝没对他的话做评价,只问:“你既然知道是顽疾,就应该知晓这顽疾必除,不然也会影响皇朝的寿数。
  再有,若朕就要让你做这揭开疮疤,挑破脓包之人……”
  顾遇撩袍跪下:“学生万死不辞!”
  “起来说话。”皇帝盯着顾遇的后勃颈看了一会儿便道。
  顾遇重新站起来。
  皇帝问他:“你把你的对策详细跟朕说。”
  顾遇道:“解决勋贵屯田和隐户的问题,学生认为需要两条腿走路,一,设立专门的人口稽查部门,每三年或者是五年做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这个部门直接受陛下的指挥,跟各地衙门没有关系,同时,各地衙门也肩负人口普查的任务,到时候两相对比,如果数量对不上,那地方衙门就要对陛下做出解释。
  其二,如今民间投献这种事儿日益激增,百姓们为了避税,会将田地投献给秀才或是举人,因为秀才和举人名下都有大量的可以免税的名额。
  科考会产生很多秀才举人进士的名额,士这个族类不断增加,国家能收税的田地也随着这一类人群的增加而锐减。
  到之后,搞不好国库空虚,士族们却富可敌国……
  不过投献也是有弊端的,老百姓为不愿意给国家交税,却愿意把田地挂在举人秀才进士官员的名下,他们不但失去了地契,也还要给这些人交税,相当于这些人拿陛下的田地,做他们的买卖。
  但地契在人家名下,人家寿终正寝之后说翻脸就翻脸,挂田的老百姓求告无门,最终变成失地农民,甚至变成隐户……
  第306章 陛下说话不算话
  “学生以为,可找些人编排戏曲,将挂田的危害编排进去,然后下乡演给百姓们看。
  另外,再派人调查,找出一些家破人亡的苦主,让他们来京城告御状,将事情闹大,再将这事情交给朝中诸公来办。
  士族惹的乱子,得士族去解决,不管是百姓还是士族勋贵,陛下永远是最应该受万民爱戴的那一个。”
  皇帝冷笑:“他们?他们能如何办?还不是就把犯事儿的人抓起来砍了就算完事儿,能震慑谁?”
  “解决不了根本。”
  “你也是个进士,你来跟朕说说解决根本之法。”
  顾遇道:“学生认为,可以取消免税的政策,改为发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