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可顾大人这奏折里写得,陕西的景象宛如地狱,臣妾看着怕得很。”
“哪有官员不把灾情往严重了说?说得严重些,才能找朝廷多要赈灾银子,下面的官员,才能赚得盆满钵满,一有天灾,下面的那些地方官,就能肥一圈。”
“皇上知道,为何不管他们?”
皇帝冷笑道:“做官,哪有不贪的?这满朝的官员,真正清廉的,数起来,怕是都用不到朕的五根指头。朕要的是黄河不溃堤、边关不起烽烟、灾民不聚众。至于下面的人要往袖笼里揣几锭银子,只要别让朕的龙案上出现发生民变的奏折,朕便当作没瞧见。”
“臣妾不懂这些,臣妾只是觉得,清官,总归是比贪官好吧?”
皇帝看着香君笑了笑,“这便是妇人之见了。”
如今皇帝也时常愿意指点香君一些前朝的事情。
毕竟,香君要替他看奏折,并且把一些重要的奏折分出来给他批示。
不然,每日小山一样的奏折堆到皇帝面前,皇帝哪有那么多的时间享乐?
“官做的好不好,和他们贪不贪,是半点关系都没有的。有的官员倒是两袖清风,可赋税收不上来,衙门里的胥吏都要饿着肚子当差,他再清廉,对我大齐,又有什么用处?有的官员,虽然贪了些,江南的盐税他都能刮出三成油来自肥,但他却能压住盐枭、疏通运河,给朝廷收上来大把的税收,朕便会一直重用他。你慢慢便会知道了,能站到朕面前的那些个官员,就没有一个是好人。所以,治贪不如治乱,惩恶不如用恶。”
香君算是明白皇帝为什么越来越阴鸷暴虐了。
这朝廷里,都被他整的没好人了。
他的生活里,只有阴谋和痛苦,灾难和欺骗,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眼前的一切都在堕落,官员们在堕落,朝局在堕落,却毫无办法,只能在这座华丽的昭临宫里,用药,用美色,用酒气逃避。
香君甚至觉得,皇帝活得实在是没意思。
“皇上实在是辛苦了,臣妾如今知道皇上日日面对这么多烦心事,越发觉得臣妾从前爱胡闹了,一点都不体谅皇上。”
皇帝笑起来,“朕的皇后,就是胡闹也是可爱的,朕也就只有在昭临宫的时候,以及和元朗来陪伴朕的时候,才觉得这世上,还有些快乐。”
香君拿着奏折问:“那这奏折,皇上要怎么回?顾大人这是找您要银子和钱粮呢。”
“朕去哪里调粮食,让他自己想办法。”
“皇上不担心民变么?”
“流民哪一年不闹?不过是些饭都吃不饱的百姓,筚路蓝缕、骨瘦嶙峋,能闹出什么事儿来?”
皇帝冷漠的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香君给皇上研墨,“皇上可要批复?”
皇帝接过奏折看了一眼,顿了顿,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皇后替朕朱批吧。”
香君哪里敢,忙拒绝道:“臣妾是后宫妇人,怎么可以替皇上写朱批呢?”
皇帝却无所谓地笑了笑,“无妨,亭雪和那群文官不一样,不会说什么的,写吧。”
皇帝把笔递给香君,然后一抬手,下面的美人又继续莺歌燕舞起来。
香君只能提笔写下了朱批,给皇上扫了一眼后,交给了一旁的万里春,再八百里加急,送到陕西。
万里春看香君一眼,立刻会意,匆匆走了出去。
身旁是皇帝与美人们玩乐的笑声,香君一遍翻阅着奏折,一边时不时地抬起头含笑看着皇帝逗弄美人们,温柔又贤惠。
但她的心却一点点地沉了下来。
是时候了。
虽然陕西的地震,是香君没有预料到的,但这次灾情,却让香君原本要做的事情,变得更加的顺理成章。
这烂透了的大齐,也是时候该里里外外地清洗一番了。
第391章 江南乱了
皇帝在昭临宫越发的乐不思蜀,原本他也算是非常勤政的,如今,三日只一日上朝,奏折倒是日日都会批复,但也多是香君来批。
皇帝绷了几十年的弦,一时放纵下来,想要再回到从前的夙兴夜寐,也是极难的。
毕竟,皇帝心里只有自己。
从前为了把权力牢牢抓到手中,这才勤政,现在皇帝大权在握,大将军王一时又动不得,他便补偿式的放纵起来。
香君坐在一边,给皇帝念着奏折。
第一张奏折,就是顾亭雪从陕西递上来的。
皇帝本来是要顾亭雪赶紧把赈灾的事情处理了就立刻回京,但顾亭雪的奏折里说,关中如今就是人间炼狱,而且这些日子,还发生了民变叛乱。
如今,顾亭雪已经着手镇压流民了。他本应该早些回京伺候皇上的,但因为这次地震,让关中许多的军镇也都受了灾,地方的建制不全,没办法平叛。为了关中的安定,顾亭雪只能让神策军留在当地稳定局面,所以他暂时还不能回京。
皇帝听到香君念到折子里描述的关中惨状,依旧无动于衷,还是维持着方才的姿势,躺在美人怀中。
直到听到香君念到陕西发生了小规模的流民叛乱,皇上才稍稍抬了抬眼皮。
香君忧心忡忡地文:“皇上,这陕西果然发生叛乱了,如今要如何是好啊?可要多调些物资去关中赈灾?臣妾想,百姓们只要不饿死,就不会真的想造反。顾大人这回就带了两万人去陕西,只怕按下葫芦浮起瓢,靠武力镇压,怕是压不住呢。”
皇帝坐起身来,语气却依旧淡然冷漠。
“朕料到陕西会乱,这人饿急了自然就不怕死了,就敢造反了。但陕西的灾情如此严重,周边几省也被波及,朕又能从哪里调出粮食赈灾?如今,朕能给的,都已经给了。再调,只怕别处也要乱起来。”
“那陕西的灾民怎么办?”
“亭雪不是在那儿么?朕不信,亭雪还收拾不了几个灾民。”
看到香君的神色,皇帝笑了笑,问道:“你是觉得,朕应该调粮?”
“臣妾只是想着,那么多人饿死,心里难受。其实,百姓们也不一定是想造反,好好安抚,也都是大齐的好子民。”
皇帝嘲讽地笑了笑道:“安抚?那么多灾民,哪里安抚得过来?就是因为陕西有叛乱,朕才不能再往陕西调粮。这半饥不饱的才有力气造反,真饿得快死了,饿得不能动弹,路都走不动了,朕不信,他们还有力气造反。皇后放心吧,不出半个月,陕西的民变就没了。”
古往今来,这天下就少不了战乱灾祸,一次死个十几万人,在史书里,也不一定算得上大事。
但皇帝的冷漠,还是让香君感到一阵反胃。
她强压住心中的情绪,柔声道:“是臣妾目光短浅、妇人之仁了,那臣妾,便按皇上的意思朱批了?”
皇帝点点头,眉头舒展地闭上了眼,再次躺到了那美人怀中。
皇上旁边伺候的这两个美人,是香君特意“调教”过的。
这两人都极为善于推拿按摩,得了宴离的指点,每回给皇上推拿,都能让皇上放松至极。
香君看两个美人一眼,两人便又继续给皇上推拿,香君这是继续给皇上批折子。
如今,香君和皇上已经配合得极为默契了。
每日皇帝都是一边接受美人们的推拿按摩,一边等着香君把奏折处理完。
然后,就会让章太医过来,帮皇帝用药。之后,皇帝便会再挑几个美人陪伴。
香君则会退出正殿,任由皇帝胡闹。
有时候,皇上就是闹过了,她也会给皇帝处理好,不留任何隐患。
所以,皇帝在昭临宫里的这几个月,硬是一点不好的风声都没有传出去。
换做之前薛氏做皇后,只怕早就带着人,在众目睽睽之下,骂皇帝昏庸好色、耽溺享乐了。
前朝的官员们,也一定会铆足了劲骂皇帝。
但香君却有能力后宫管理得密不透风,大臣们只以为皇帝添了头疼的毛病,听不得吵闹,再加上身子需要调理,所以在昭临宫养身。
因着这个原因,才让皇后替他朱批。
倒是也有人上奏折骂香君后宫干政,但骂香君的折子,香君也一样地念给皇帝听,然后再按照皇帝吩咐的话,朱批送还给大臣们。
再加上,皇帝三日还是会上一次早朝,见皇帝精神一次比一次好一些,而且对朝廷里的事情,依旧了如指掌,也便没人再骂皇后干政了。反正皇后也不过是给皇帝执笔罢了。
香君替皇帝朱批了最后一份奏折,便准备退下。
她一出去,等候在外已久的章太医便进了正殿。
香君看着时辰,见章太医已经给皇上施了针,用了药,皇上又招来了两个美人进屋,香君这才带着人再次进入殿内。
皇帝有些不耐烦,“何事?”
香君立刻说:“江南有急报,还请皇上过目。”
“皇后念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