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周清河似乎不信,长叹一声道:“今日,你说什么,兄长都不会生气,在西暖阁,我们是兄弟,不是君臣。你就是恨我、怪我,都不要紧!兄长,只想听你说一句真话。”
“微臣说的都是真话。”
听到顾亭雪自称微臣,周清河便觉得他还是在说气话。
“你连一声兄长都不叫我,可见你是记恨我的。”
“兄长……”顾亭雪抬起头,看向周清河,语气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亭雪在兄长身边这么多年,兄长的苦衷和痛苦,亭雪都知道。所以亭雪不记恨兄长。这些年,能陪伴在娘亲身边,能为兄长办事,亭雪已经很知足了。兄长给亭雪的一切,亭雪都很感激。”
顾亭雪的话挑不出任何错处来,可周清河眼里,却是深深的惆怅。
周清河终于是收回目光,重新看向棋盘,可他的神情,却很是疲惫,半晌,都没有再说一句话。
“皇上,该您了。”顾亭雪提醒皇帝。
皇帝的神情已经恢复了平时严肃内敛的样子,他轻叹一声,轻轻地扔掉了棋子。
“不下了,朕累了。亭雪也早些回去歇息吧,大将军王的军队,离京城近在咫尺,决战在即,亭雪要保重自身,朕与大齐,都需要你。”
亭雪这才起身,恭恭敬敬地告退,走出了西暖阁。
皇帝在西暖阁里独坐许久,直到黄昏将至,万里春才小心翼翼地进来,低声问皇帝要不要传膳。
“不用,摆驾去昭临宫。”
皇帝到昭临宫的时候,香君正在逗两个孩子玩儿,皇帝没有让人通传,就这么站在门口,静静地看了好一会儿,脸上是淡淡的笑意。
直到香君发现皇帝站在门口,他才笑着进来,难得的抱了两个孩子一会儿。
皇帝在昭临宫待到夜里,却还是回了太极殿。
香君觉得今日皇帝有些不对劲,等到夜里顾亭雪来才知道今天发生了什么。
“你觉得,皇上想听到什么答案?”
顾亭雪沉默了一会儿说:“他大概觉得我骗了他,他不信我不恨他。”
香君摇摇头。
“不是的,他信你不恨他了,所以他才那么失望。”
有那么一会儿,香君甚至觉得周清河这皇帝当得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也难怪他爱吃药,不吃药,那一颗空洞的心要如何填补?
一个什么都可以拿牺牲的人,注定到最后什么都不能拥有。
……
接下来整个京城都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袁好女已经到通州了。
大将军王也势如破竹地击破直逼京城,一路上,甚至有不少守军主动投靠了大将军王,可见大将军王在军中的威望之高。
民间还有了说法,说是最开始,先帝就是想传位给大将军王的,若不是当初大将军王为了保卫大齐不被北蒙侵犯,一直在边疆作战,又怎么会便宜了现在的皇帝。
甚至还有说法,说是如今的延庆帝为了皇位,毒杀了先帝,并且控制住了先帝已死的消息,秘不发丧,等到大将军王知道的时候,延庆帝就已经顺利即位了。
紧接着,各处藩王的余孽,也开始控诉皇帝的不仁不义,只怕今年这死了几十万人的地震,就是老天爷惩罚皇帝,把先帝的儿子几乎全都杀光了的罪孽。
大将军王若是不反,只怕连这位守卫疆土的大英雄,也要含恨而终。
随着大将军王和袁好女逼近京城,全国各处,都在闹兵变,有的是真的活不下去了,也要学袁好女的“劫富济贫”。
有的是当地的势力,想要趁这个机会,给自己谋求一些好处,无论京城这一仗谁赢了,将来都能多些要好处的资本。
一夜之间,似乎前几年还是繁荣盛世的大齐,转眼就由盛转衰,似乎要有亡国的架势了。
谁能相信,安稳了一百多年的日子,忽然就要变样了?
但香君却很是佩服皇帝,都火烧眉毛了,皇帝却还是异常的平静,这些日子,总爱往昭临宫来,丝毫没有一点外面要变天的恐惧。
皇帝坐在昭临宫中,底下的乐伎们弹着琵琶。
“朕记得,皇后的琵琶是一绝,还得了母后的亲传。”
香君失笑道:“那都是许多年前的事情了,这些年,臣妾疏于练习,手都生了。”
“无妨,朕想听。”
香君没有多说,让人取来了琵琶。
“皇上,您想听什么?”
“霸王卸甲。”
香君一愣,犹记得十年前,也是这首《霸王卸甲》,让她给自己挣得了一条出路。
一声裂帛之音破空而起,仿佛垓下战马踏碎山河
金甲铿锵声里,忽而曲调陡转。
而卫知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在求见皇帝的,皇帝没有回太极殿,而是让人把卫知也直接带到了昭临宫。
一曲毕,香君打算退下,皇帝却招招手让香君到自己身旁坐下。
“无妨,一起听便是,之前,朕批阅奏折,也没有避着你。”
卫知也风尘仆仆,这一趟,他不仅去了江南,还去了四川,几乎把能查到的袁好女的事情,都查了个明明白白。
“说吧,也让皇后听听。”
第409章 袁好女的这两年
袁好女是在两年前忽然出现在川北龙州宣抚司辖地的。
她去龙州的时候,身边只带着两个仆从,因为出手极为阔绰,一开始就引起了那边马匪的注意。
结果,袁好女带着两仆从,从马匪堆里杀了个七进七出,直接在龙州打出了名气。
她自称是江南来的生意人。
她的父亲是汉人茶商,母亲原本是土司之女,家里在四川生意做的很大。
但是二十年前,因为家里拒绝向本地土司缴纳的“茶马税”惨遭陷害,全家都被灭门,她因为是一个女儿,所以逃出生天。
被忠心的家仆所救后,她便一路流落去了江南,在江南以劫掠商队起家,后来利用家族的茶山和私盐渠道,重新积累财富,这些年已经控制了川南到湖广的私盐贩运路线。
她这回又重新回到四川,就是为了报当年的灭门之仇的。
卫知也查过了,大约二十年前,的确有这么一件偷贩私盐,被全家抄斩的案子,那家人姓林,有个女儿叫林鸢。但因为时隔多年,已经不能查证袁好女与林鸢是不是同一人。
但是袁好女说的许多细节,的确能和当年的案子对上,并没有明显的破绽。
“那她又是如何在地方招兵买马,却一直没有被朝廷发现?”皇帝问道。
“回皇上,因为袁好女招的兵大多是苗人、夷人、羌人,以及从当地卫所逃走的兵户。”
大齐自开国以来,为了加强对西南边陲的控制,一直企图废除当地土司的自治权,想要用朝廷派遣的官员治理西南。
因此朝廷对这些南蛮,一直采取暴力的镇压手段。
多年前,朝廷曾经在羌族聚集的区域,杀了几千人,这一杀便起了引起了一连串的反抗,朝廷和当地人的关系便一直很紧张。
这些蛮夷也成了朝廷重点的围剿对象,朝廷甚至用筑墙屯兵的手段,以“苗不入境,汉不入峒”的朝廷政策,限制着当地蛮夷的活动。
袁好女就是利用了这一点,借势分化着当地的势力。
她来到四川之后,就游走汉人和苗、羌的交界处,专门吸纳当地的苗疆猎户、卫所的逃兵和受不了当地土司管理的熟苗,最初以苗寨为据点,有了自己的一方势力。
再加上,苗不入境、汉不入峒,所以当地的朝廷驻军,没有发现袁好女在做的事情。
短短一年时间,袁好女靠着极高的军事素养,苗人的骁勇善战,远超当地土司和卫所的装备,很快,她就成了川北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
去年,川西那边的土司因为新的土地政策,开始了激烈的内斗。
袁好女让自己的副将娶了当地平羌土司的女儿,联合他们击败了敌对的势力,扶持平羌土司成为了“平羌司副使”,实际地控制了当地的盐井和驻军。
紧接着,袁好女又被川西苯教的巫师,认定为雪山神女转世,通过祭祀,收编了羌族部落,还建立了一个只有女子的“神女军”。
而这一切,都是袁好女在两年之内完成的。
据当地人说,袁好女的军队训练有素,甚至还有“刀盾营”、“火铳队”和“飞弩营”。
等到朝廷发现袁好女的“水福兵”时,她已经实实在在地控制住了当地的驿道和漕运,向过往的商队征收“护路银”。
朝廷实在没办法处置,想要打也打不了,因为这些以苗人为主的军队,极为擅长在崎岖山地里作战,苗人还善用毒,朝廷兵站里的兵,到了山里,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
四川的总督便只能对袁好女招安。
袁好女假意接受招安,做了龙州的宣慰使,短短两年时间,她便成了一方的割据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