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如今的情况,香君根本不怕皇帝能翻盘,没可能了。
  就是现在皇上忽然醒了过来,能说话,能行动,这太极殿的所有人,都会把皇上按回床上弄死。
  因为所有宫人,都已经选择了香君,放弃了皇帝。
  大家都没有回头路了。
  这太极殿,就是皇帝的坟墓。
  外面通传的声音响起,是万里春带着宴离来了。
  宴离给皇上施了针,皇上便又睡了过去。
  “娘娘放心,没有四五个时辰,皇上不会醒的。”
  香君点点头,便往外走。
  万里春立刻跟上,然后给了他两个徒弟一个眼神,让他们进去守着。
  万里春压低声音说:“守好了,除了皇后娘娘的安排的人,谁都不准进去。”
  “是。”
  香君走到外间坐下,万里春立刻上前,小声在香君身边说:“娘娘……奴才问过了,璟王殿下守着皇上的时候,皇上的确在他手上写了些什么。只是,奴才们只看到皇上的手指在动,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但应该是四个字。”
  香君又问:“皇帝写完了之后,元朗是什么反应?”
  “璟王殿下似乎没明白,懵懵懂懂的样子,没一会儿就抓着皇上的手,累得睡着了。”
  香君想了想,便去了西暖阁,打算去看一看元朗。
  小路子守在里面,见到香君进来,立刻退到一边。
  香君看着在床上的元朗,走到床边坐下,温柔地看着他睡觉的样子。
  今日,香君让元朗单独和皇上待在一起,就是想让皇上对元朗做点什么。
  皇上现在虽然不能动了,但是他的脑子应该还是能转的,以皇上的敏锐,应该很快就能想明白,一切事情的关联。
  卫知也肚子里的那点墨水,写不出那样的奏疏,皇上当时气急了,来不及细想,后来躺在床上一下午,肯定是想明白了的。
  香君作为最大的得利者,皇帝怕是转头就能猜到,一切都是她干的。
  皇帝此刻唯一能相信和利用的,怕是只有秉性纯良,谁都不愿意伤害的元朗了。
  太极殿里的其他人,即便是跟了他多年的奴才们,皇上都不信。
  香君知道,自己这样很残忍,但谁让元朗是她和皇帝的儿子呢?
  与其以后元朗得知一切后怪她杀了他的好父亲,倒不如,让元朗自己做选择。
  他的母亲和父亲,是死敌。
  如今,他的父亲向他求救,要么救父亲,死母亲,要么救母亲,死父亲。
  他只能选一边。
  香君伸出手将元朗抱在了怀里。
  八岁的元朗已经有些重了,香君抱起他来,都有些吃力了。
  元朗躺在香君的怀里,终于缓缓地睁开了眼睛。
  一看到元朗的眼睛,香君就知道,元朗怕是根本就没有睡着。
  香君忍不住有些后悔了,心中是难言的惆怅和悲伤,她轻轻地抚摸着元朗的头发,竟然悲伤地落下了泪来。
  元朗看着母亲,什么都没有说,也落下两行泪。
  母子连心,有时候,不说也是说了。
  元朗伸出手,紧紧抱住了母亲,把脑袋埋在母亲的怀里,痛苦地抽噎着。
  “母亲!”
  香君轻柔地摸着元朗的背,就像小时候哄他睡觉那般,哼着不知名的家乡的小曲。
  元朗的哭声终于渐渐止息了。
  心中那强烈的恐惧、迷茫、愧疚都在母亲的声音里一点点远去,变成了疲惫。
  元朗这一回是终于睡着了。
  方才,父皇在他手心里写下了四个字:皇后害我。
  第421章 兵临城下
  虽然香君下令,不准将皇帝身子的真实情况透露出去,但是第二日,满京城都知道了皇帝的身子不好了,甚至传言变成皇帝马上就要死了。
  香君本想计较,但是昨日那么多大臣、宫人都亲眼看到皇帝晕倒在朝堂之上,想查是谁透露的消息,怕是也查不到,香君只能“百般无奈”地算了。
  皇帝“要死了”已经让百姓们惴惴不安了。
  而更让京城百姓恐惧的是,一夜之间,大将军王和袁好女的叛军便急行军到了京城,就像是他们提前知道皇帝已经病了似的。
  叛军围城,而山东调来的大军,还需月余才能到。
  这段时间,京城真的能守住么?
  就是受得住,被围住一个月,粮食真的够吃么?大户人家倒是会存粮,但普通百姓,哪里有余钱存那么多粮食呢?
  只怕到时候就算叛军没打进来,京城的百姓也要饿死不少。
  京城一时间人心惶惶。
  米店铺子都被哄抢一空,只能关门歇业。
  处处都弥漫着恐惧和惊慌的气氛。
  在郡王府的元泽也知道了大将军王的叛军抵达城外的消息。
  此时此刻,他大概是整个京城里,最兴奋的人。
  梦寐以求的皇位已经近在咫尺了。
  他恨不得立刻就离开郡王府,去城外寻找大将军王,只是京城戒严,九处城门都已经不再允许任何人出入。
  元泽只能在王府里干着急。
  ……
  太极殿内,大臣们正在等待着皇后娘娘的指示。
  昨夜,叛军抵达京城之后,立刻就提出了要求,明日卯时之前,若是皇帝愿意下罪己诏,或者愿意退位让贤,他们就愿意与朝廷谈判。
  否则,叛军会立刻攻打京城。
  香君坐在上位,看向站在百官之首的顾亭雪。
  “顾大人,你可有退敌之策?”
  顾亭雪一脸的沉痛之色道:“皇后娘娘,大将军王劝降了神策军和通州大营的将领,如今,叛军有二十万之多,可京城的十二卫却只有十万人。大将军王骁勇,袁好女善攻城,即便是臣,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守住京城。如今,若是能和叛军和谈,自是最好。若是不能……臣也只能带领众将士死战!”
  此言一出,朝廷里的气氛,明显就变得沉重起来。
  没人想死。
  左相立刻说:“皇后娘娘,如今,若是效仿南宋偏安一隅,南迁也是一策。”
  “不可!”顾亭雪立刻说:“如今的叛军可是大将军王,是先帝血脉,若是南迁,大将军王必定会称帝,皇上如今的身子,又经不住奔波,左相此谋,不就等于将江山拱手相让了么?”
  顾亭雪看向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臣绝不同意南迁,绝不会做出背叛皇上的事情。若是再有人言南迁,可斩!”
  左相看顾亭雪一眼,默默地闭上了嘴。
  “诸位大人,都是为了皇上的江山社稷着想,左相和顾大人说的都有理。可若是朝廷都走了,京城的百姓怎么办?所谓,社稷为重,君为轻。皇上和本宫,还有皇子们,一定会坚守京城,与京城百姓共存亡。”
  此言一出,整个朝堂都安静了下来。
  一时间,没有人说话。
  沉寂中忽有窸窣的声音响起,只见一个穿着青袍的文官自末列踉跄出班。
  他将玉笏颤抖地高举过眉。
  “臣,鸿胪寺少卿陈衍,食朝廷俸禄二十载而未建寸功!上愧天恩,下负黎明百姓!今聆皇后娘娘懿训,如聆钧天雷音,惶愧无地!主忧臣辱,臣岂敢惜一身安危?臣愿意解冠去绶,与将士们共卫社稷!”
  殿中群臣,见鸿胪寺少卿请命,也纷纷以笏触地,高声道:“臣等请与陈公同赴九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死报国!”
  香君听到大臣们的话,忍不住轻轻拭泪。
  香君哽咽着说:“诸位大人都是大齐的好臣子,本宫替皇上,谢过诸位。”
  香君盈盈一拜,大臣们不敢领受,纷纷让皇后娘娘赶紧起身,莫要折煞众人了。
  香君这才缓缓起身,又道:“虽说大人们愿意以死报国,但死守京城依旧是下策,为今之计,若是皇上能下罪己诏,叛军愿意和谈,接受朝廷招安,便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听到皇后这么说,大臣们也觉得松一口气。
  能不死,自然是没人想死的。
  左相立刻说:“若是皇上肯下罪己诏,自然是最好不过,可是皇上如今这般状况,如何能下罪己诏?”
  “宴太医……”香君唤道。
  宴离一直等待着。
  听到香君叫自己,宴离立刻上前。
  “皇上的身子如何了?你可有办法让皇上说话?”
  宴离犹豫片刻后说道:“微臣家传绝学有一套鬼门十三针,倒是可以让皇上短暂的清醒片刻。”
  “多久?”
  “不超过半盏茶的时间。”
  香君想了想道:“半盏茶时间也够了,只要皇帝肯点头,便让诸位大臣代写,一起拟一封罪己诏便是。”
  左相应和道:“若是皇上能同意,自是可以这样做。”
  香君一副下定决心的决绝模样。
  “为今之计,只有本宫去劝皇上了,为了社稷安危,为了京城百姓,为了文武百官,皇上应该会愿意下罪己诏的。还劳烦,几位大人们,与本宫一同去皇上的寝殿,也为本宫做个见证,可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