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皇后娘娘今若固守疯君,史官必书妖后祸国!若允禅位,臣等立誓,陛下退居上阳宫为太上皇,锦衣玉食如常,娘娘仍可相伴皇上。此非保全陛下性命唯一之法乎?”
  “娘娘,叛军已至城下,若陛下仍居大位,城破之日必屠尽皇族,璟王殿下亦难逃一死!若璟王登基,娘娘亦可效宋仁宗曹太后垂帘安邦,岂不胜过玉石俱焚?”
  听到大臣们越说越过了,是真急了。
  香君这才哭哭啼啼地说:“若是真如诸位大臣们所说,本宫也无法了,只是,此事,本宫不想参与,还请左相与大殿里的百官们商议吧,你们决定之后,本宫听从便是了。如今,本宫只想好好陪着皇上。”
  香君转身入了寝殿。
  诸位大臣又看向顾亭雪。
  如今顾亭雪掌管禁军十二卫,他不点头,怕是此事也不成。
  顾亭雪叹息一声道:“皇上养育我长大,我自是不愿意看到皇上如今的情状。但我也知道,诸位大人,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此事,我不便多说什么。我只不反对便是了。”
  “如此便好,多谢顾大人了。”
  ……
  大臣们在前朝商议着让皇上退位的事情。
  香君却悠悠然又重新回到了皇上的寝宫里。
  香君就这么安安静静地守着皇帝,直到皇帝悠悠转醒。
  看到香君的那一刹那,皇帝就像是见了鬼一般。
  香君却只是笑盈盈地看着皇帝。
  “皇上您看,就是本宫让你说话,如今也没有人愿意听你的诏令了。皇上要杀臣妾,竟然也没人敢动作,臣妾如今还是好好地坐在皇上面前呢。哎,皇上如今,哪里还有半分皇上的样子?臣妾实在是为皇上难过……”
  香君给皇帝掖了掖被角。
  “不过皇上您放心,很快您就不是皇上了,外面的大臣们正在商量着让皇上禅位的事情呢,只怕过了今日,皇上就不是皇上,而是太上皇了。”
  皇帝听到香君的这句话,眼里的那些个愤怒似乎一瞬间就没了。
  他像是忽的泄了气,用力地呼吸了几下,便颓然地转过了头去。
  只一瞬间,皇帝就像是老了十岁。
  这一刻,皇帝和当初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的薛娇娇真的像极了。
  香君忽的觉得实在是无趣极了,还有什么比对手放弃了,更让人索然无味的事情呢?
  香君起了身,走出了皇帝的寝殿。
  宴离跟着香君走出来,低声询问香君:“皇后娘娘,如今,微臣应该如何做?”
  “你不是说,七日皇上能说话,半个月,皇上能动么?你便该怎么治就怎么治便是。有人想最后再见皇上一面,好好与皇上说几句话,本宫自然不能让人失望。”
  毕竟,人家配合着香君做了这么多事情,香君把皇上留给他们也没什么。
  ……
  大臣们已经商议好了皇帝退位的事情,就连诏书都已经拟好了。
  香君看了那诏书,和罪己诏已经没什么区别了。
  大概文武百官们也是受够了皇帝,如今既然已经要逼迫皇帝去当太上皇,便把自己想说的话都以皇帝自己的口吻说了出来。
  什么“朕以薄德,忝承大统”,
  什么“在位二十年,穷兵黩武,耗竭国本”。
  什么“诛戮兄弟,悖逆人伦,违忤天理,致宗庙不安”。
  什么“连年旱蝗,江河溃决,此皆朕失道之征”……
  香君看着着退位诏书,心里感叹着,皇帝最后又给香君上了一课,让她见识到了这群大臣们多么的难缠。
  方才那一瞬,左相和诸位大臣们就飞快地放弃了皇帝,甚至都无需提前商议,几个眼神,就异口同声的说皇帝疯了。
  一个个都是官场里的人精。
  今日这般对付皇帝,以后就有可能这般对付香君。
  只不过,如今香君与他们有共同利益,所以才能相安无事,以后香君要主政,和这群老臣们怕是还有的斗呢。
  只怕,这文武百官,比皇上还要难缠多了。
  香君继续看着那诏书。
  只见上面写着:
  今朕神思昏聩,难理万机,若恋栈权位,必致神器倾覆,苍生涂炭。兹决意逊位于璟王周元朗。
  皇后许氏,温恭淑慎,夙夜忧勤,可代朕监国。内外臣工,当戮力同心,匡扶社稷,勿以朕为念。
  自即日起,朕退居南宫,闭门思过。愿新君敬天法祖,勤政爱民,毋蹈朕之覆辙。钦此。
  看着这退位诏书,香君留下两行泪来。
  果然,这群狗官脑子聪明的很,这就把皇后监国写在了诏书里,这是以利诱之,让她闭嘴呢。
  香君想着自己又是哭,又是喊着放不下皇上的,这些大臣们总该是信她贤良淑德。
  倒是没想到,诸位大臣是在陪着自己演戏呢。
  香君对上左相那老谋深算的眼神。
  “皇后娘娘,为了大齐的江山社稷,您就是再爱重皇上,也还请您允了这诏书,替皇上盖上玉玺吧。”
  香君长叹一声,“既然如此,为了天下百姓,本宫就依诸位大臣所言吧。”
  香君唤道:“万里春,把皇上的玉玺拿来吧。”
  万里春这才去取玉玺。
  文武百官们看着万里春取来玉玺,郑重地交到了皇后手中。
  香君拿起玉玺,盖在了那退位诏书上。
  延庆一朝,就此落幕。
  第424章 元朗愿意为了母亲做皇帝
  玉玺落下,皇帝的退位诏书便立刻昭告天下。
  大臣们比香君还着急,生怕此事会有什么变故。
  毕竟,若皇帝忽然好起来了,又要继续做皇帝,那逼迫皇帝退位的他们,都得死。
  凡事只要没有尘埃落定,就容易有变数。
  所以他们定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此事落定。
  只要璟王殿下顺利即位,皇帝就是活蹦乱跳第站起来了,那他也只是太上皇,远离了权利的中心,有皇帝在前面,轮不到太上皇处置他们。
  如今,退位诏书已经盖了玉玺。他们对城外的叛军便有了交代。
  左相立刻派人去与叛军交涉。
  然后,两方一起定一个日子,坐在一起好好谈一谈,问一问,大将军王和袁好女要如何才愿意退兵。
  朝廷是一定要给大将军王和袁好女一些好处的。
  左相想过了。
  大将军王有可能想当摄政王,也有可能还是想继续回北境做他的王爷,但会要北地的自治权,甚至要医药铸币权什么的。
  这些都好说。
  至于袁好女,虽然在江南杀了那么多人,但雄兵在手,又有民意维护,如今之计,只能对她招安,给她个将军当一当,或者先封个什么侯爵,找个地方把她安置下来。
  江南的那些冤魂,死了也就死了吧。
  总之,只要各方都满意,没有什么条件是不能谈的。
  就是谈的条件过分了一点,也没关系。
  这不是有新帝在么?
  八岁小儿登基,被叛军拿捏威胁,退让一些也是正常,受辱的是新帝,不关他们这些大臣的事情。
  等到新帝登基,左相他们靠着文官的政治手段,再一点点地夺回权利,权衡朝堂的势力便是。
  反正皇帝不过是个黄口小儿,接下来便是他与大将军王、顾亭雪这些人的斗争了。
  谈判的人信心满满地去了。
  朝中剩下的人,便要好好安排新帝登基的仪式。
  照说,新帝登基今的仪式是很复杂的,这忽然之间筹备,也是来不及。
  大臣们商议了一番,认为最快三日之内就能完成典礼核心部分授玺、祭天、朝贺的准备。
  虽然仓促了一点,但这件事,绝对不能拖太久。
  所以,从这一刻开始,大臣们就要着手安排元朗登基的事情。
  于是,元朗,就这么匆匆忙忙地被众人推到了风暴的中心。
  ……
  元朗看着几位朝廷重臣,满心都是惶恐不安。
  虽然元朗年纪更小的时候,也曾经给皇帝监国过几个月,但那也不过是摆摆样子罢了,不过是让他做一个摆设,放在宫中,好让皇帝可以理直气壮的北巡游玩。
  那些日子,元朗只需要穿着他监国皇子的衣服,坐在自己的东宫里,每日听两位丞相说一些他听不懂的话,然后说一句“听丞相安排”便好。
  他没有想过,自己竟然马上就要当皇帝了。
  左相走到元朗面前,蹲下身子,笑得一脸慈爱,但元朗却只觉得害怕,下意识地往香君的方向缩了缩。
  “左相,你要说什么,说便是。”香君温柔地笑着说:“不必离璟王殿下这般近。”
  左相尴尬地笑了笑,开始跟跟元朗讲述接下来他要做的事情。
  一会儿,左相会带着元朗去太极殿见百官群臣。
  到时候,百官会请元朗登基,元朗要拒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