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高湛崩溃了。
他再也分不清那声音是虚幻还是真实,也分不清这是虫子,还是他最爱的牡丹。
他杀了人,他想自尽,与牡丹天上再会。但他又不敢,只能求求他们报官吧!让大唐律令赐他一死……
待到下午,高大人请来了晁不疑为儿子祛除邪魅。
他被牢牢绑住,在晁不疑的咒语中,他似乎梦回拂花楼。满目桃花盛开,仙乐入耳,香薰扑鼻,恍然间见到牡丹。
她没死,化成了飞天,衣衫飘荡,翩然而至,那凄厉的声音仿佛有回响:
“高郎,是你杀了我吗——”
高湛猛地睁开眼。
映入眼帘的正是那巨虫——
须臾之间,在晁不疑的刀下,已经化为了一堆白骨。
他听见晁不疑说:“这白骨便是牡丹。虫子是牡丹,牡丹就是虫子。”
高湛彻底疯了。
——注:这里关于禅宗的解释是我编的。但临济宗确实有当头棒喝的教学方法。
——小剧场一则——
杜月恒:(自以为很帅)这便是,当头棒喝!
舒慈:(黄豆人流汗)大哥,你没事吧。
第10章
正如杜月恒所推测的,高湛疯了,却成全了晁不疑。
今日,将是倭国人晁不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
中书令高大人将举荐他入朝为官,像他的前辈晁衡一般,他的名字将永远留在大唐的史书之中。
他跟在高大人后面,亦步亦趋,踏入了含元殿。
他双手颤抖,难以抑制住的兴奋、激动、欣喜。
他不禁想起了自己踏上大唐的那一天——
他跟随倭国的使团,从九州出发,登上一艘巨大的船,历经数日大海上的颠沛流离,惊涛骇浪,他几次差点命丧东海。
正是对信仰的执着才让他在海上坚持下来,他必须来到大唐,完成属于他的使命。
上天仿佛被他的虔诚感动,保佑他顺利登录了杭州。
他再转运河到汴州、洛阳,一路领略这片广袤大地的神奇风貌——起初是低矮的丘陵,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绿意葱葱。随着不断向西行进,突然之间,只见高山拔地而起,风沙渐起,大地壮阔。
历时数月,他终于走进了长安城,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繁华的都市,街市宽阔,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在长安的大街上,一抬眼便能看见,那金碧辉煌的大明宫,如天神的行宫,圣人的居所——谁能想到今日他竟在这其中!
如今,在含元殿的正前方,那放置华贵龙椅的地方,圣人因身体抱恙,垂下了幕帘。
天子不让臣子们目睹他的病容。
高大人开始向皇上介绍晁不疑,称赞他的学问、对大唐的热爱与忠诚。
圣人修道,高大人便称晁不疑精通倭国阴阳之术,与道家法术同源,定能助圣人创盛世辉煌。
圣人没有回答,只是让他们等着。
在鸦雀无声中,晁不疑双腿打起了颤——他太紧张了……
虽然高大人举荐他的官职不高,但足以让他有机会触到大唐所有的书籍、档案、文书……可以窥见这片大地他梦寐以求的秘密,他将能找到自己的祖先几百年前给自己留下的谜题的答案……
时间好像已经过去了几百年,晁不疑只能听到自己有力的心跳声……
圣人终于从幕帘后伸出一只枯槁的手。
他点了三下。
这表示,圣人同意了。
于是,晁不疑双膝一软,颤抖着声音叩谢皇恩。
他控制不住地流下热泪——
他终于如愿以偿了。
***
今天对舒慈来说,却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一天。
她上午去了大理寺点卯,照例处理完公文,便带着敖瑞、三宝,直奔拂花楼而来。
初春的下午,阳光和煦,微风拂面。
玉莲见是舒慈来了,沏上上好的茶,备好茶点。
现在,一人、一狗、一鸟,正坐在玉莲的厢房,饮茶吃点心,好不惬意。
这可不怪舒慈。
如今高湛疯了,牡丹案的重要线索也就断了。即使那虫子真是牡丹,高湛杀了虫子,那又是谁把牡丹变作虫子的呢?
舒慈又只能回到原点,从拂花楼查起。
可那柳容烟拒不配合,舒慈只能找了自己的长官——大理寺少卿要搜查令。
可对方双手一摊,问她知不知道柳容烟的后台是谁?柳容烟的情/人正是中书令高大人的小舅子,当朝太子眼前的红人。想要搜查令,等找到确切的证据再说吧!
没办法,舒慈只能又来找玉莲。
玉莲一边逗着敖瑞,一边问:“舒姑娘,今日所来何事?可是姐姐的案子有进展了?”
舒慈将高湛的故事掐头去尾,自然也是不提牡丹变成巨虫之类的事情,简短道:“玉莲,我们查到,真正要与牡丹私奔的人,是中书令高府的公子。但他并不是真正的凶手……而且,他现在也疯了。”
玉莲惊讶地啊了一声。
舒慈又将牡丹的身世告诉了玉莲。
“……所以,姐姐她并不是故意骗我,而是怕别人知道她是倭国留学僧的女儿。”玉莲想到这里,不免又为牡丹心痛不已。
舒慈点了点头,诚恳地问道:“玉莲姑娘,还想请问,牡丹姑娘是否提起过一位来自倭国的客人?她曾向高公子说过,这位客人要将她接回倭国。”
玉莲努力回忆,摇了摇头。
“那牡丹姑娘还有没有提起过什么别的人?或者,还有没有什么异常的地方?”
玉莲仔细思索着,灵光一闪:“舒姑娘,我忽然想起来,牡丹姐姐确有一处与我们旁人不同。
“我们平常管教十分严格,很难离开拂花楼。唯独每月逢八这几天,我们可以出门。一般,我们会去寺庙,祈祷诵经,听僧人讲经说法。
“拂花楼的其他人,总是结伴去平康坊净土寺,这样礼佛完毕后,还有逛街游玩的时间。
“可是牡丹姐姐不同,她总是一个人去善和坊。每次一来一去,就要花上一天。我以前问过,为何姐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她只说,那里的神仙更灵。”
“那你可知道那地方在哪?”
玉莲摇摇头:“姐姐没有提起过具体的方位……不过她每次回来,都会给我们带一家胡饼。她说这是全长安最好吃的胡饼店买来的。”
***
善和坊离鸿胪寺不远,正是长安外国人聚集的区域。
长安像是一只巨大的万花筒,不仅聚集着不同民族的人们,还聚集着世界上东南西北的各色美食。
那长安第一的胡饼店并不难找。
现在刚过午饭,店面门口仍是大排长龙。
舒慈挤了进去,买了一只胡饼,又和老板打听起了牡丹。
果然,大胡子的胡人老板对牡丹印象深刻。
这名美丽的女子,每月逢八,下午时分便会来买两只胡饼,每次都从胡饼店对面一天狭长的小巷而来。
舒慈吃着胡饼,顺着老板指的路往前走。
她一会掰下来一小块喂给肩膀上的三宝,一会掰下来一小块扔给跟在脚边的敖瑞。
三宝吃饱了,一个振翅,飞到空中,盘旋了一阵又落下来,说前面一处地方颇为奇怪。
舒慈跟着它,走到那建筑门口,立刻就明白为何三宝说颇为奇怪。
那房子的大门与长安别的建筑无异,只是大门外面又有一个大门。
不,说是大门并不准确,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开”字形的门框。那门框漆得漆黑发亮,将本来的大门框在里面。
此时,大门敞开,可以看见里面的庭院。一群人聚在一起,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正用倭语低声交谈。
庭院正中放着一个神龛,雕刻繁复,装饰精美,可是龛门紧闭,不知道里面所供奉的为何物。
几个人聊完天,便依次上前,对神龛鞠躬三次,拍了三下手,虔诚地祈祷起来。
正当舒慈踌*躇之际,一个老妇人进来了。或许她以为舒慈亦是前来祈祷的人,双手放在膝盖前向她鞠躬,又叽里呱啦地说了倭语,做了个请的手势。
舒慈假装听懂了,频频点头,给身后的敖瑞和三宝打了个手势,示意他们在外面等候。然后,跟着老妇人进了庭院。
老妇人领着她走到神龛前,先是自己鞠躬三下,又击掌三次,双手合十祈祷后,将位子让给舒慈。
舒慈一时拿不准是要装模做样地拜一拜这个根本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还是直接亮明大理寺查案正身。
正当她犹疑之时,一个熟悉的人影倏地从她身后窜了出来。
只见那人大步上前,“哗哗哗”地鞠了三次躬,又“啪啪啪”鼓掌三次,说时迟那时快,他突然右手一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