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风曜坐拥大军,兵士们可以分批轮换作战,守城的将士人手本就不够,别说轮换,连停下来喝口水都是奢侈。
长久下来,人人身心俱疲,连阿夜都熬瘦了,看上去气质越发森冷。
他已经冲锋过四轮,待士兵给他装满箭壶,便要开始第五轮冲锋。
手上的血太多,满手腻滑,根本握不住刀锋,他用牙咬着布条,把刀直接绑在手上。
姜菡萏拔开塞子,把水壶递给他。
他接过,一口气猛灌完,还水壶的时候发现被自己握出了血印子,下意识想帮她擦干净,低头却发现自己全身上下没有一处不带血。
有他自己的,更多的还是叛军的。
守军需要他的冲锋,每一次当他冲入敌群,城头的将士们才能得到片刻的喘息之机。
“阿夜,”姜菡萏塞了两只陶罐给他,低声道,“实在不行的时候,你就逃吧。”
阿夜看着她:“好,我带你逃。”
“不用,我会自己逃。”
姜菡萏骗他的。
上一世的逃难是无穷无尽的痛苦,她受够了。
这一世的守城则是无穷无尽的消磨,频繁的失败会消磨一个人意气,当意气消磨完了,人就会失去希望。
她已经不记得自己多久没有睡了,阿夜只会比她更久,最久的还有这些城头上的将士们,敬老王爷的头发全白了,不到两个月,像是老了十年。
粮食耗尽了、武器耗尽了、天气过于干旱,连饮水都快要耗尽了。
错了吗?
姜菡萏有时会忍不住怀疑自己。如果直接打开城门,让风曜改朝换代,他也许会继续伪装自己是个明君,是不是好过现在?
“我不会一个人逃。”阿夜道,“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他说完这一句,翻身上马,身上的玄甲军只剩最后五人。
“我要活着,你也要活着!”姜菡萏冲着他的背影大声喊。
是说给阿夜听,也是说给自己听。
阿夜回头,嘴角勾起来,露出一丝笑容,然后,催马冲进敌阵。
他率领的先锋军宛如刀锋一样插进叛军,他想像之前那样朝着风曜推进,可是风曜集中了大量的兵力防守,再锋利的刀也会陷进无穷的人海里。
人数太少了……姜菡萏绝望地想。
援兵……为什么一直没有援兵?
派出去求援的人一拔接着一拔,就算被风曜拦截了大部分,总会有几只漏网之鱼。
也许是承德帝名声太坏,不得人心;也许是风曜太会伪装,欺骗了民意;也许是援兵分散而且是小股,难成气候,还没有靠近便被风曜所败……
她想过很多种原因,但没有哪种原因,能让援兵一个都没有出现。
别的援军就算了,许南风呢?
这几年间,她用姜家的力量给了许崇义提拔的机会,把许崇义从边远的镇海调到离京城更近的永州,为的就是就近策应。
许南风可是救世之主啊,他应该带着援军回来大杀四方,为什么现在影子都没有?
“……难道,天真要亡我大央吗?”
敬老王爷发出极低的一声自语,忽地,他一咬牙,“把人带上来!”
将士们将一对母女推上城头,是景氏和姜蘅芷。
景氏满脸惊惧,姜蘅芷苍白削瘦。
“风曜!看看这是谁!”敬老王爷用尽力气大喊,“她是你的妻子,为了救你奋不顾身,你若还算个男人,便退出三十里外,否则,就亲眼看着她人头落地。”
风曜坐在马背上,背后旌旗猎猎,传令兵大声传达他的话:“威名赫赫的敬王如今已经黔驴技穷,只会拿女人来威胁敌人吗?贤王乃真命天子,不为儿女私情所动,请贤王妃安心上路,贤王登基之后,必定追封王妃为皇后。”
景氏大叫:“你说的这是什么鬼话?她是你妻子啊!她为了救你才被抓回宫的!”
“娘,别说了。”姜蘅芷轻声道,“没有用的。”
她可以自欺欺人一时,却不能自欺欺人一世。
景氏看着城下的战场,吓哭了。
“姜菡萏,做个交易好吗?”姜蘅芷望着叛军遥遥的帅旗,低声道,“我帮你们一个忙,你帮我照顾我娘。”
她根本没有等姜菡萏回答,尖声道:“风曜乃是虞仙芝与安氏私通所生,非皇家血脉,此贼
以卑贱之身祸乱朝纲,为天地所不容,我宁死不愿与此贼为伍!愿生生世世,永不相见!”
最后一个字落地,姜蘅芷纵身一跃。
姜菡萏冲到城垛上,徒劳地伸出手,只抓住衣角上的一片白纱。
“芷儿!”景氏尖声大叫,紧随其后,这次姜菡萏抓住了,敬老王爷一把把景氏拎上来,景氏已经昏死过去。
姜蘅芷的话有不少叛军听到了,但在这样的战场上,根本没有时间让他们停下来,他们无法停下手里的刀,停下就是死。
也许最开始的时候有人因为相信风曜是正义而追随风曜,但到了现在,所有人都只为一件事——那就是赢!
胜利马上在望,这座屹立了千年的城池终究要归他们所有!
这样的贪婪和狂热根本不是谁的几句话能阻止得了的。
这一战从清晨持续到傍晚,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天边涌来了乌云,遮住了最后一点霞光。
暮色降临,四下里变得漆黑。
变化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谁也说不清楚。
守军将士只觉得叛军砍过来的刀剑好像越来越少,身边剩下的同袍越来越多。
叛军则开始惊慌,黑暗中的守军好像凭空多了几倍、不,十几倍,他们的同伴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消失。
正沉浸在胜利渴望中的叛军将领最后才发现这一点,他们的头脑被最后一战的喜悦充满了,谁都看得出来京城唾手可得。
中军传来鸣镝之声,风曜在越来越浓郁的风雨气息中下令收兵。
然而叛军长期在对战中占据攻势,以至于他们忘了在守势时该如何配合,精锐有条不紊地撤退,附庸而来的队伍却开始反目,指责对方竟然趁乱向自己下黑手。
一道枝形闪电劈过长空,冷白的光芒短暂地照亮大地,看清真相的叛军心胆欲裂——战场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第三支队伍,他们悄无声息割断叛军的脖子,就像农夫收割麦子。
为首的是一名中年人,他身边的的少年浓眉大眼,一手执长枪,一手执刀,在闪电一晃而过的光明间隙里,他望向城头。
姜菡萏也看到了他。
许南风!
他带来了许崇义的镇海军!
轰隆……雷声紧随着闪电之后滚滚落下,紧跟着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干渴已久的京城迎来了让它死里逃生的及时雨。
*
许崇义五十许年纪,国字脸,紫膛面皮,身材并不高大,但十分结实,他从大雨里走来,挽着裤脚和衣袖,看上去真像一个刚从田间回来的农夫。
他在路上遇到了许多阻碍,经过承德帝近二十年的横征暴敛,大央已是乱象丛生,离天下大乱只差一个引子。
风曜就是这个引子。
许多州郡开始拥兵自重,隔岸观火,随时准备捡点便宜。
出于这种目的,他们明里暗里阻挠镇海军借道。
“多亏了姜家小姐早有布置,在沿途州郡安插下人手,助臣等转危为安。”
许崇义坐在慈宁宫的大殿中,恭谦地向太后回禀详情。
和许崇义一同进来的还有一名陈化陈将军,是张贺的得力干将,千里迢迢从南疆一路急行,赶来勤王,在泰州附近和许崇义碰上了。
许崇义带了五万镇海军,再加上陈化带来的一万人,六万精兵强将,化整为零,分四个方向出发,最终在京城四门围合,借着天时地利,将猖狂的叛军一举全歼。
当然,“全歼”一词略有夸张,最后还是给风曜带着一万人马,逃进了西山。
太皇太后、风明、敬老王爷、姜祯、姜菡萏、丽阳、许南风、许南珠……殿中许久不曾这样热闹过。
姜菡萏毫不藏私:“这都是顾晚章的功劳。”
太皇太后大悦:“我就说那孩子是个了不得的人才,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你什么时候把他还回来?”
姜菡萏微笑:“他正在殿外等候传唤。”
姜菡萏的心情非常好。
雨后的空气清新明净,每一口呼吸都让人觉得幸福。
再也没有什么比死里逃生更美好的事了,因为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比生命更美好。
大战已经过去三天。这三天里,所有人都忙得恨不能多生一个身子。
风曜逃往西山,阿夜率军追击。
原本在战场上连轴转的阿夜最需要休息,许南风自请追击,但就在他请命的时候,阿夜已经追出去了。
许南风:“……”
“让他去吧,他对西山更熟悉。”姜菡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