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你现在挺爱笑了。”两人沿着小路往停车的地方走,宁洵直愣愣地盯着脚下,忽然这样说。
“是么,”梁嘉木的语气平淡,没什么起伏,但嘴角却始终上扬着,“见到你挺开心的,想笑就笑了。”
宁洵脚步一顿,紧抿着唇没回他这话,伸手拉开副驾驶的门,一言不发的上了车。
车上没开空调,宁洵把窗户打开吹风。
他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他们也曾这样并肩坐在车上,看着北京的夜景,从学校聊到家庭,几乎无话不谈。虽然大多时候都是宁洵在说,梁嘉木负责倾听。
其实宁洵向来不是个记忆力很好的人,剧本台词他要反复背诵很多遍才能记住,可关于梁嘉木的一切,他总是想忘也忘不掉。
宁洵不喜欢烟的味道,更没有烟瘾,只是偶尔聚会时不好拂了旁人的面子,他才会抽上一根。
可此时此刻,他竟然有点儿想抽烟。
不过他没有随身带烟的习惯,也不好问梁嘉木要,只好作罢。
好在到餐厅的路程很短,他还没来得及想更多,车子就已经在大门前停下了。
两人下了车,梁嘉木上前一步推开餐厅的大门,宁洵没跟他客气,迈开腿走了进去。
“听说酸汤鱼是这儿的特色菜,”梁嘉木一边低头翻看着菜单,一边和他说,“点一个尝尝?”
宁洵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点了点头,“我都行。”
梁嘉木又选了几道菜,问宁洵还要不要加什么。
宁洵摇头,“够了,我控制体重,不能吃太多。”
梁嘉木将菜单还给服务生,然后很顺手地把宁洵面前的餐具拿来拆开,用热水烫了一遍才推回到他面前,“干你们这行很辛苦吧。”
宁洵盯着白瓷碗,看着水珠从碗的边沿滑到碗底,他抽了张纸擦手,笑着回:“干什么不辛苦?你这些年吃的苦肯定比我多多了。”
当年的梁嘉木,不说一无所有,但过的也是极其拮据,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儿花,而如今他白手起家成了兴木公司的ceo,其中的艰辛不言自明。
听到他的话,梁嘉木的神色绷紧了一瞬,但又迅速放松下来。
他倒了杯温水给宁洵,忽然认真的说:“我很幸运。”
这个点儿店里没什么人,菜上得很快,十来分钟就摆满了一桌子。
宁洵习惯性地夹青菜吃,但下一秒,他的碟子里多出来了一块被剔好刺的鱼肉。
宁洵爱吃鱼,但不爱挑刺,以前吃饭的时候,梁嘉木就总是把刺挑出去再夹给他。
白嫩的鱼肉安静地躺在盘子里,鱼汤闻起来又鲜又香。可宁洵拿着筷子,却不知道从何下手。
“我用的公筷。”梁嘉木补充道。
宁洵觉得眼眶有些发酸,嘴里的青菜也顿时变得又苦又涩。
他没再犹豫,低下头,把鱼肉夹起来吃掉了。
“味道怎么样?”梁嘉木又开始挑第二块鱼肉的刺,“腥的话就别吃了。”
他其实对吃食没有太高要求,能饱腹就行,但宁洵惯来嘴挑,梁嘉木担心他不爱吃。
鱼肉吃进嘴里,似乎并没有闻起来那么香,大概是炖的太久了,肉有些柴,但宁洵还是说:”挺好吃的,你尝尝。”
“那就好。”他又给宁洵夹了两块儿。
一顿再简单不过的午饭,两个人一个慢慢的挑刺,一个慢慢的吃,最后竟然也吃了一个多小时。
等宁洵和梁嘉木回到古城里,其他几个人也陆陆续续完成任务回来了。
梁嘉木回房间处理工作去了,宁洵则坐在客厅看关于木雕的纪录片。
何宜轩一进门就猛灌了一大口水,然后瘫倒在沙发上仰天长啸:“太累了,我的脚要走断了!”
任紫嫣走进来,手上拿着一个可爱的瓦猫,在何宜轩旁边坐下,“我在回来的路上也看到了,真的每家贴的年画都不一样哎。”
说起这个,何宜轩又来了劲头,一个鲤鱼打挺从沙发上弹起来,打开手机相册给任紫嫣和宁洵展示,“是吧,可有意思了,我拍了好多张照片呢!”
“哎洵哥,”何宜轩又把目光转向宁洵,兴奋的问,“湖边是不是特别美啊,我在网上刷到过。”
“嗯,我在那坐了会儿,舒服的快睡着了。”宁洵笑着和他打趣,但刻意避开了自己和梁嘉木一起吃饭的事儿。
何宜轩听他这样说,便更加兴致勃勃的计划起来,“走之前我也去一趟,听说很出片,我在那多拍几张。”
两人微博已经互关了,宁洵知道何宜轩很爱在网上分享生活,就随口调侃道:“到时候记得发微博造福粉丝啊。”
三个人又讨论了一会儿今天的经历,很快冯莹莹和姚新也拿着工具回来了。
见大家休息的差不多,王侃适时出现,将几个人的工具收上来放好,“恭喜你们圆满完成了本期的任务,大家今天辛苦了,”他顿了片刻,嘴角的笑意更浓了,“明天,我们将会请来本地的木雕师傅带领大家学习雕刻,这也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尽情期待吧。”
一切安排妥当,何宜轩本想拉着宁洵打游戏,但宁洵昨夜没睡好,折腾到现在困得头昏脑涨的,就找了个借口婉拒了。
回到房间,宁洵洗了个澡,贴上面膜,又开始看纪录片。
五个人都是头一回录这样的节目,除了宁洵谁都没有接触过木雕,明天的任务完全是要他们摸着石头过河,说不忐忑肯定是假的。
可宁洵也正因为了解过,才更有压力。
木雕的制作工艺极其繁复,从选材到设计再到雕刻打磨,每一个细节都要恰到好处,每一步都需要倾注大量的心血。初学者常常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手指发酸,肩膀僵硬,如果不戴防割手套,行刀时伤到手更是家常便饭。
但好在宁洵对这些非遗手工艺很感兴趣,尤其是现在网络上关于非遗的纪录片也都很有意思,学起来就不显多么枯燥。
宁洵看的有些入迷,直到眼睛发涩,他才伸了个懒腰躺到床上。
终于腾出空来看手机,一打开微信,宁洵就看到通讯录冒出来了一个红点。
似有所感,他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随即心脏也快速的跳动起来。
他侧躺着,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剧烈的心跳声,一下接着一下。
“liang请求添加你为好友。”
果然是梁嘉木。
他的头像是一张电影院内部的照片,没拍到大银幕,只是从上到下俯拍了座位,右上角一束光斜射下来,照亮了票根的一角。
宁洵放大图片,盯着票根仔细看了好半晌,也没看出来他看的是哪部片子。
这应该是他的私人账号,和工作无关。
指尖悬在手机上方,落也不是,不落也不是。
他要怎么办?
装作没看到,然后等节目结束就一拍两散,相忘于江湖?
其实这样大概是他和梁嘉木最好的结局。
这次重逢已经是意料之外,宁洵不想再和他有更多情感纠葛。十年前的教训已经让他清楚的意识到——梁嘉木这个人铁石心肠,和他纠缠到最后,痛苦的仍然是自己。
内心挣扎了十分钟,直到屏幕即将熄灭,宁洵却在这一刻推翻了所有不好的设想,把心一横点了同意。
梁嘉木的朋友圈是三天可见,近三天他只在今天发过一张照片——午后的剑湖。
配文:剑湖。
宁洵没忍住轻笑出声。
照片和文案都简洁明了,像是这人一贯的作风。
宁洵百无聊赖地抱着手机等了一会儿,确定对方不会发来消息,他才起身去卫生间洗面膜。
第二天所有人都起了个大早,正式开始跟着节目组请来的刘师傅学习木雕。
因为几个人都是初学者,刘师傅就拿了椴木给大家练手。
椴木质地较软且纹理美观,是木雕的常用木材。
“其实木雕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上手,入门也并不需要太多工具,”刘师傅大概是怕大家心里犯怵,也担心节目效果不好,所以很耐心的解释,“一把刀、一块木头和一副手套就够了。”
开始前,他特意强调:“大家一定要戴好手套,不然很容易受伤。”
宁洵下意识看向梁嘉木的手。
第5章
他的手掌很宽,手指骨节分明,纤长匀称,关节处因为常年拿刀雕刻而形成了厚厚的茧。宁洵以前很喜欢看梁嘉木雕东西,喜欢看他用力握住刻刀时指尖泛白,喜欢看他行刀时的游刃有余,喜欢看那些木头在他手里一点点被雕刻出不同的形状。
宁洵总觉得,这双手似乎本就应该是用来拿刻刀的。
而梁嘉木的手上就有许许多多道伤疤。
宁洵曾抓着他的手感叹,说他这好看双手真是历尽沧桑。
思绪渐渐飘远,直到刘师傅开始给大家分发工具,宁洵才回过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