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沈斓曦没多纠结,结果应该都是一样。
“好!”
魏东逐看着眼前的人,悄悄的走快了些。
“这里有些黑。”魏东逐干巴巴道。
沈斓曦疑惑问道:“你晚上看不清?”
魏东逐:“有点。”
沈斓曦挑眉:“那你抓着我的衣角吧!”
话音刚落,魏东逐就回了一个字:“好!”
沈斓曦无声扬起唇角。
两人大约走了半个时辰,终于碰到一扇门。
“我去开吧!”魏东逐上前一步。
“你后退一些。”开之前他不放心的嘱咐道。
沈斓曦退到一侧,同样提醒道:“站到侧面。”
如果门后藏着人,站到中间最危险。
魏东逐走到另一侧,抬手把门打开。
光亮乍现,等了片刻没人以后,魏东逐率先出去。
“这里是一处废弃的院子。”
沈斓曦心道:果然!
“这里的密道,跟在西北发现的密道一样。”
早在发现密道的时候魏东逐心里已经有了猜测,现在直
接被证实了。
“从西北到京城,他们好大的势力!”
沈斓曦更正:“是从东川开始。”
魏东逐侧目,片刻后道:“还去其他通道看吗?”
沈斓曦摇头:“不用了,其他通道应该也跟这里一样,咱们回去吧!”
魏东逐不死心又检查了一遍废院,一点有用的都没有查到,这才失望的离开。
京卫们见鬼一样看着沈斓曦跟魏东逐,这两个人不是在里面吗?怎么跑出去的?
他们明明把这里围的跟铁桶一样!
顶着京卫们吃惊的眼神,沈斓曦跟魏东逐进了大理寺。
之前去的两批人已经回来了,他们不是慢,是去了其他通道查探。
周如渊看着从外面回来的人,正襟危坐,目不转睛。
他为何拉着她的衣带?
沈斓曦非得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他难堪吗?
“密道内一无所获,密道尽头是城中废弃的院子。”魏东逐道。
周如渊黑着脸:“我已经命人去查这些院子的主人。”
车明远见沈斓曦会来,立即上前等候吩咐。
沈斓曦:“陛下那边在等着消息,咱们送一无所获的消息进宫,合适吗?”
问这话的时候,她看着周如渊。
“那该如何写?”
沈斓曦:“大理寺建造图纸何在?”
车明远早已经找出来,只待现在奉上。
“把图纸一同送进宫,就写密道建造三十年以上,不确定是否跟前朝有关。”
周如渊沉默片刻后点头:“就这么写吧,我亲自送进宫!”
沈斓曦:“密道是否封上,还要请陛下定夺。”
周如渊起身离开,路过魏东逐的时候,眼神锋利的就跟刀子一样。
“咱们也去休息吧,明日怕是会更忙!”
沈斓曦没有去沈府,而是回了镇北侯府休息。
沈从文一直等到半夜都没有等来女儿,气的心火上升,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嘴角都起了燎泡。
大理寺发现密道的事情被仁孝帝摁下了,上朝的时候,无一人提及大理寺,更无一人提及密道。
退朝以后,仁孝帝把沈斓曦跟周如渊留下。
“朕之后要跟你们说的话,是宫廷秘辛,外传者以谋逆罪论处!”
沈斓曦:“臣一定守口如瓶,绝对不会让第四个人知道。”
周如渊:“儿臣也不会让第四个人知道。”
仁孝帝幽幽叹了一口气,像是在思念中回忆过去。
“那密道,应该是大周某个皇帝所建,密道这件事,历代只有皇帝一人知道!”
仁孝帝说到这里,严重闪过阴郁。
“当年朕临危受命,先帝还未把密道的事情告知,就已经仙去。所以密道的事情,朕无从得知!”
那就奇怪了,连陛下都不知道,别人是怎么知道的?
第314章 惩罚张紫芬!
仁孝帝眼睛微微眯着:“密道的事,除了历代的君王,就只有未来会继承大统的太子知道。“
“当年前太子,也是朕的兄长,肯定也知道密道。”
周如渊眼神一闪,抬头看着父皇,刚要说话,就听见父皇道:“当年戾王逼宫,逼死先太子,屠杀了先太子所有血脉。朕怀疑,那戾王很有可能用前太子家眷威逼胁迫前太子说出密道的所在。”
沈斓曦:“陛下,那戾王可还有后人在?”
仁孝帝叹了口气:“当年朕刚即位,不忍心造下杀戮,又唯恐不能震慑有叛逆之心的人,就命人把戾王所有成年男子全部枭首,女眷充军。未成年的男子发配去守先祖皇陵,未成年女子发配教坊司。”
沈斓曦:“陛下仁心仁德,上苍感念!”
仁孝帝似乎在一瞬间苍老了许多,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疲惫的扶着额头。
“你们二人去查吧,如果真的是戾王后人作乱,就不用禀告朕怎么处理了。”
沈斓曦躬身:“臣这就亲自去皇陵查探。”
待沈斓曦离宫以后,周如渊又被仁孝帝从淑妃处叫去了。
“父皇。”
仁孝帝面无表情问道:“刚才,你好像有话要说。”
周如渊赶忙道:“儿臣刚才的疑问,父皇刚才已经说了。是戾王遗孤不知感恩,他们死有余辜!”
仁孝帝冷眼看着儿子:“你刚才是要问,前太子是否还有后人活着。”
周如渊大惊,赶忙解释道:“父皇,我不是那个意思。”
仁孝帝冷哼一声:“你在东川与两个逆贼对战的时候,他们有没有说些不该说的话?”
自然是有,周如渊想到那些悖逆之言,心跳都加快了。
“父皇,那两个乱臣贼子的话,怎么能相信呢。”
仁孝帝:“你的人,有没有在盯着成王的动向?”
周如渊心里一沉,赶忙回道:“有,儿臣担忧他们会卷土重来,让人分别盯着成王跟东辽王两人。”
仁孝帝:“让你的人去查成王都跟谁有接触。”
成王跟先太子一母同胞,父皇这么说,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儿臣这就去办!”
打发走儿子,仁孝帝又派了亲卫去往成王封地。
王保有所担心,低声提醒道:“陛下,咱们手中可用的人手,不多了!”
仁孝帝沉吟片刻后道:“最近朝中正在商议科举考官人选,一直商量不定。这么僵持下去,不是办法。”
“不如就先来一场武举,提前预一下热吧!”
王保立即拍马屁道:“陛下英明,简直想前人所不能想。”
仁孝帝满意的点头,这样既然能选拔贤臣,又能填补武将空缺。
再次早朝的时候,武举的提议由已经解甲的文老将军提出,立即得到陛下的准允,恩科顺理成章的延后!
有人高兴有人忧,高兴的莫过于还未准备好的文人们。
其中也包括沈从文。
“我就不信找不到好的书院收下你们。”沈从文接连几日接到家中先生请辞,已经十分恼火,冷不丁听见恩科延后,只觉得就像是被人兜头浇了一盆凉水,整个人又精神了。
“老爷,我听闻江南非常有名望的若华先生,近几日要来京访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管家把在街上听到的消息说了。
沈从文一听若华先生的名号,瞬间激动的从椅子上站起来。
“你刚才说谁?”
管家都要吓傻了。
“你刚才是不是说若华先生了?”
管家被沈从文死死的揪着脖领子。
“是是是,老爷,是若华先生,我是在茶楼里听那些书生们讲的,绝对不会听错!”
沈从文激动的眼泪都要出来了,若华先生,那可是名震江南的大儒啊!多少文人才子,为得到先生一句点拨,昼夜守在先生门前。
可惜先生是个低调的人,且一直固守在江南地界,不愿入世,所以名声在众多大儒中最末。
可是论学问,若华先生说第二,整个大周无人敢称第一。
“若华先生什么时候到京城?有没有说下榻在哪里?他的好友是谁?”
一连三个问题,把管家问懵了。
“老爷,这个小人还没有去查!”
沈从文:“那还等什么,还不赶紧去问。”
“是!"
沈斓曦既然应下了要去皇陵,肯定是要去皇陵走一趟的。她把手中要紧的事物处理了下,提前一天到沈府告知。
“哼,你还知道回来!”沈从文并未因得到若华先生的消息,而对女儿有好脸色。
沈斓曦垂眸:“父亲,明日我会离开京城去查探魏家军一案,归期不定,在此向父亲道别!”
一听魏家军一案,沈从文更没好气,却也没继续说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