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你没事就好,先回去吧!”
  白轻灵只当王爷是心疼她,立即柔柔的应了一声,笑着被搀扶上了马车。
  这一幕被有心人看在眼里,很快周如渊以战功换取白轻灵性命的消息,就传扬开来。
  随着这个消息一同被传扬的还有沈斓曦以德报怨心胸宽广顾全大局的赞扬。
  沈元棠还在府里做着正妃的梦,听见府里人说王爷回来了,立即命人抱上孩子去见王爷。
  没想到看到的却是周如渊搀扶着白轻灵进门的样子。
  “王爷,她不是被判了秋后问斩吗?怎么回来了?”沈元棠怒气冲冲的质问。
  周如渊不知为何有些心虚,顾左右而言他,没有正面回答
  “先回府吧,在门口站着,像什么样子。”
  沈元棠这些日子早已经把自己当成正妃自居,又因为周如渊出去平乱,再加上沈斓曦的关系,她在王府几乎可以说是
  一言堂横着走。
  所以听见周如渊显得不耐烦的样子,立即怒火中烧。
  “王爷,她可是王府的罪人,如果让她进门,宫里怪罪下来怎么办。”她堵在门口不让进。
  周如渊眼神一冷,古怪的看着沈元棠。
  宫里?现在宫里还有什么人?整个皇宫都是沈斓曦在掌控,她是在用沈斓曦的势压他吗?
  “你威胁本王?”
  沈元棠心头一跳,不敢置信的看着周如渊。
  “王爷,我是在帮你呀,帮咱们王府啊!要是让别人知道,咱们府里窝藏要犯,让京城百姓还有百官,怎么看咱们。”王爷怎么能这么说她,怎么能一点都不理解她?
  周如渊脸当时就黑了,他最恨的就是被人威胁,尤其是因为后宅的事,被人威胁。
  “这就不用你操心了,轻灵现在已经不是犯人,没人会因为这件事诟病王府,也不会牵连到你!”周如渊说完以后,无视沈元棠,扶着白轻灵就进了王府。
  沈元棠一脸错愕,她是在帮王爷分析利弊,帮王府维系名声,王爷怎能如此说她?
  肯定是白轻灵这个贱人在王爷跟前说了她的坏话。
  不行,她得去看着,还要跟王爷解释清楚。
  “王爷……”
  沈元棠满腹委屈的追了上去。
  ……
  沈斓曦开始处理八皇子之乱遗留下来的问题。
  “八皇子封地需要可信的人过去整顿,诸位大人,可有合适的人选?”
  “本王还是那句话,如果有真材实料,举贤不避亲!”
  百官们新时空开始浮动。
  沈斓曦补充道:“你们所说的人选,本王都会派人详细的调查,各位大人举荐的时候,仔细斟酌一二。”
  刚才还想举荐侄子儿子的人,却步了。
  沈斓曦轻笑:“无人举荐吗?”
  说完这句,她特意等了一刻钟,见无人开口,便抬手。
  王保立即送上一封折子。
  “既然各位大人无良才举荐,那本王就只好从历届后补官员中挑选人才了。”
  朝臣们第一时间想的就是,不好,沈斓曦要换上自己的人。
  “朱忠义,仁孝二年进士,殿前考试第六名,被陛下钦点为翰林院编修,两年任满,被调出京城为清水县县令,直到现在,已经在任将近二十年。清水县因为此人治理有方,夜不闭户,百姓温饱,这些年进京赶考的学子中,每年都有清水县人士,可见朱忠义执政有方,非常注重人才培养,为我朝廷输送了不少良才……”
  百官一句一句的分析。
  仁孝二年,那时候肯定是缺少人才的。都进了翰林院了,还能被调出京城,还去了那么一个穷乡僻壤,在县令的位置上,一待就是那么些年,可见朱忠义在京城的时候,得罪人了。
  沈斓曦怎么会知道这个人的?
  “孙仲堂,仁孝十年进士,殿前考试第二十四名,当时朝廷并无空缺,此人只能在京城中等候,一等就等到了现在。”
  百官:有这事?
  等朝廷安排官职,一等就等了十余年,摆明了就是得罪人了,所以才故意不给安排官职。
  “陈勤学,仁孝九年进士,三甲第二探花郎,天子门生……现在兵部养马。”
  “张良,仁孝……现任石头县县令,在位十年间,鼓励百姓开荒耕种从商,石头县已经是方圆十县最富庶的县。”
  “王民,仁孝……”
  “刘耕……”
  “江念恩……”
  “周弘……”
  沈斓曦念完以后,合上奏本。
  “先安排这些官员,待礼部把所有侯职还有治理有方,又常年在位置上不动的整理出来,咱们再逐一安排,众臣,可有异议?”
  朝堂上鸦雀无声。
  沈斓曦继续道:“本王挑选的这些官吏,都是让人自己调查过的,如若诸位觉得不妥,可到礼部翻阅调查文书。”
  百官哑然。
  他们甚至还未想出这些之一,沈斓曦已经提前一步把他们的嘴给堵上了。
  他们能说什么?
  “摄政王英明神武!”
  “叩谢摄政王给那些得不到公平待遇的官员一个能施展才能的机会!”梅南华抱拳躬身。
  第481章 富民策略以及养廉银!
  沈斓曦抬手虚扶:“老太师快请起,刚才只是客气,本王还有话没说完。”她抬手。
  王保又送上一个折子。
  “这是大理寺跟刑部近两年接到的举告文书,全都是举告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之前如果是赏,这次就是罚。”
  “大理寺主事,孙章,纵容妻弟调戏民女并杀人埋尸,为了掩盖罪行,不惜雇凶杀害民女家中十口,过后做成入室抢劫杀人,草草结案。”
  “刑部吏员,张常书,利用刑部身份,伪造文书,找死囚替死,后被人发现,察觉以后,杀人灭口……”
  “礼部林帆,伪造文书,假公济私……”
  “兵部李中,贪墨粮饷,以次充好……”
  “户部夏建安,贪墨……”
  正正好好,二十个人名念完,沈斓曦把奏折扔到一旁。
  “这些蛀虫在位期间,暴行累累,罄竹难书,百死难以平民愤,陛下痛心,朝臣痛心,本王亦是痛心!”
  百官:“……”
  “这些蛀虫,交由大理寺跟刑部查办,为首罪大恶极者,处以极刑示众。如果被害的家中还有亲眷,可联系他们一同观刑,可让他们泄愤,也可让百姓泄愤。”
  有官员偷偷擦汗。
  沈斓曦:“有功者,朝廷赏,有过者,朝廷必罚。尔等俸禄皆是民脂民膏,本王知道,最开始的时候,你们或许只是因为需要养家,需要打点上峰,所以才铤而走险,以至于渐渐被腐蚀。”
  “寒窗苦读,谁人不想出人头地,不想光宗耀祖,不想回馈家人,回报乡里。本王少时富贵,之后全家流放,品尝过民间疾苦,能设身处地的想你们心中所想,思虑再三,本王决定设置设置奖励机制。”
  站在最末排的几个官员,悄悄抬起头。
  沈斓曦:“从六部九卿中抽调出刚正不阿的人才作为监督,官员家中贫困者,可通过政绩兑换银两,极个别贫困者,也可申请提前预支饷银。如果有才能出众者,也可通过出谋划策来换取银两,根据贡献多少,决定多少银子。”
  “比如说,擅长破案者,破一个案情,根据案情大小,决定多少银钱。”
  “再比如,会改良农具,改良耕种方式、会治水……”
  “哪怕没有一技之长的,也可以去书院教书,按照上课的时辰多少算钱。”
  百官们不自觉的听出神了。
  沈斓曦话锋一转:“如果这样,还是选择贪墨,那这个人就真的该死了!”
  百官心惊。
  沈斓曦继续道:“大周没有明令禁止官员家眷行商,今天本王就给一句准话,官员家眷可以行商,但是不许官员帮着家眷进行不正当的竞争。”
  “再有官员家眷行商赋税要高于普通商户,起征标准,之后会出台具体方案。”
  “关于行商,本王这里给诸位提供几个思路,开设工坊的商户,给百姓提供了岗位,帮百姓解决了生计,也是一种对大周的贡献。朝廷会专门出台条文,工坊提供的岗位越多,户部可以相应的减免赋税。具体条款,之后户部商讨出具体的章程给本王。”
  沈斓曦最后郑重道:“只有让百姓富足起来,我大周才能繁荣昌盛,尔等回去以后,好好想想本王的话。”
  退朝的时候,沈斓曦把工部的人留下了。
  百官们脑袋嗡嗡的,甚至都忘了对沈斓曦的变革提出反对意见。
  光是她提出的这些新颖的东西,就够他们理解几天了。
  之后有异议的奏折犹如雪花一样飞到沈斓曦的桌案上。
  沈斓曦广袖一挥,让程征带带着青蓝书院的学子们进了小内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