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201节
一行人抵达省城时,刚好是罐头厂下午上班的点,于知乐在车间逛了一圈,便前往厂长办公室。
“我试了你们那几款虾罐头,很不错。没能留住你,真的是罐头厂的一大损失。”王素梅给她冲了一杯红糖水,“厂里业绩能攀升,有你的功劳。”
于知乐应声:“这得归功于王厂长您的英明领导。”
她不是在说奉承的假话,多亏了王素梅的大义灭亲,如今厂里的工作氛围与以前截然不同,之前王副厂长管理的车间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除掉一个王副厂长,对于现阶段的罐头厂,远比留住她重要得多。
“有头脑的年轻人能干大事,有头脑且谦虚的年轻人能走得又高又远。”王素梅看她的眼神里满是赞赏。
眼里藏着同样野心的两人相视一笑。
下一秒,王素梅收敛周身的气场,化身和蔼的长辈,说:“听说你领证了?恭喜。”
说着,她拿出一个用亮色花纹布包装得精美的盒子。
“谢谢您的礼物。”于知乐浅笑。
王素梅站了起来,理了理衣领,说:“走吧,真正的新婚礼物还在后面。”
推开办公室门,她的秘书已经在门外等待,递来两份会议章程。
王素梅在三个小时内安排了三场会议,内容都与罐头厂管理相关。她让于知乐作为临时秘书,旁观学习。
会议结束,于知乐还没来得及大喘气,王素梅又把她拉回办公室。
紧接着,秘书又向她讲解年后表彰会的流程,以及前期的准备工作,大有不把她的大脑塞满不停下的架势。
于知乐很快适应她的节奏,偶尔提出问题。
下午四点整,秘书终于合上资料,停下嘴。
“休息一会,好好消化今天学到的东西,晚六点准时开表彰会。”王素梅对于知乐吸收知识的速度也很满意。
于知乐点了点头,而后长舒一口气。
与此同时,于潮川领着女子远洋队的成员走进船厂,引得其他来试训的人纷纷侧目。
第188章
“她们是来试训的?怎么敢的?”
“大腿还没我胳膊粗,出了海,随便刮阵风就能把她们刮起来。”
议论声伴随着嗤笑声响起,这种情况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趋势。
于白薇一行人对周遭声响置若罔闻,目光坚毅地向试训地点走去。
到了指定地点,她们发现此次参加试训的捕鱼队已有超过一半到达,且各队分区站立,界限分明。
其中,有些曾与于潮川出过远洋的领队,连忙上前寒暄。不过他们言语间,同样对他身后的女子远洋队流露出不以为然的态度。
“各位队长先来我这儿登记基本信息,然后抽签决定顺序。”说话的是个年轻的男人,他的声音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众人视线往入口处汇聚,见到几个神情严肃的人踱步而来,大家不由得挺直腰板,生怕掉了印象分。
拢共二十个队伍,秘书很快登记完毕,开始宣布选拔环节和详细内容。
整个流程不算复杂,先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再考核专业知识,最后是心理素质测试。
“任一环节达不到合格分的队伍淘汰。”秘书继续道,“所有考核结束,总分最高的队伍将会受聘于红星船厂,聘期一年。”
说罢,他开始组织抽签,并依照抽签顺序分组考核,每次考核四组。
海隅村被分到第三组,第一轮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她们分数达到及格线水平,但排名倒数第一。
一瞬间,刺耳的贬低话语再度响起,于白薇等人耳边充斥着嘲笑声,她们仍然不当一回事。
第二轮开始,情况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海隅村女子远洋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以极高的分数在第二、三环节取得断层第一。
“试训结束,最终脱颖而出的是海隅村远洋队。”秘书宣布最终结果。
全场静默,但其他人却不得不服,只能离开。
于初月认真阅读聘请合同,确认无误后,笑眯眯地在落款处盖上海隅村的章子。
“初定3月8日出海。”秘书翻开记事本,“出发前要与其他工作人员磨合,所以队员要在2月20日到省城集训。”
于初月点了点头,追问细节,并逐一记录进记事本。
一行人走出船厂时,天色微暗,街道人影稀疏。
而此时此刻的省城罐头厂的表彰大会才刚刚开始,全体人员起立奏唱国歌,奠定了庄重严肃的会议氛围。
紧接着,主持人宣读表彰决定、领导颁发证书与奖品、先进代表发言、文艺表演、厂长致辞,会议按照既定流程顺利进行。
在激昂的厂歌合奏声中,表彰大会结束。所有人眼睛里闪烁着热切的光芒,恨不得立即投身工作岗位,大展身手。
于知乐看着斗志昂扬退场的大伙,长舒了一口气,太阳穴却因为长时间集中精神而隐隐作痛。
“感觉如何?”王素梅问。
于知乐开玩笑道:“现在脑袋像浆糊,但觉得海
隅副食品加工厂前途一片光明。”
向来不苟言笑的王素梅听了这透出亲昵意味的话,眉目舒展,周身气质变得和煦而亲切。
两人并肩而行,在罐头厂门口分开。
于佩兰在等于知乐,见她满脸疲惫,笑道:“看样子,今天收获不小啊。”
于知乐笑了笑,上前挽住她的胳膊,头侧歪轻靠在她的肩上,梳理起今天汲取到的管理新知识。
于佩兰时不时出声补充,姑侄二人边走边说,很快就到家。
一进门,于初月兴奋报喜:“乐乐,我们顺利通过试训了!”
“还是大比分胜出。”贺有安打趣道,“考核结束还没半小时,整间厂子都知道海隅村女子远洋队的大名,都盼着见上一面呢。”
他和夏厂长帮海隅村争取了试训名额,为了避嫌而没有参与考核评分,她们通过的消息还是从同事口中听说的。
“我就说她们一定能行。”于知乐笑道。
女子远洋队复兴迈出第一步,村里的加工厂即将用上机器并开始工厂化管理,副业组的一切在向好发展。
晚上,于知乐和于初月嘀咕了半宿,在下半夜才迷迷糊糊睡去。
第二天中午,于初月与远洋队一起回村。
而于知乐继续留在省城,她还要在罐头厂上班。收尾工作不算多,她这最后的三天过得轻松愉快。
回村当天,她正与姑姑姑父告别,没曾想葛泰和方卓带来了好消息。
“幸好赶上了,要不还要把资料和定金寄回去。”两人满脸倦意,一看就是刚跑完长途,顾不得歇息就马不停蹄往罐头厂家属院赶。
于知乐接过收购合同,仔细阅读,确定总数量与交货时间。
五家供销社总订购一百二十斤虾干,要求每份分装成半斤的包装,交货时限都是半个月。以她们副食品加工小组的工作效率,这完全不成问题。
“辛苦你们了。”于知乐说。
两人异口同声道:“都是小事。”
末了,葛泰取出一个小布包,递给她,拜托她带回去给张文心。
于知乐点头答应,与两人告别,坐上回海县的唯一一趟车。
转了两趟车,她才回到海隅村,彼时已是晚上八点。
刚到家,于知乐就看见蓝圆圆在昏暗的油灯下看衣服标签,她面前已经分了十几堆。
“你在做什么?”她凑近问。
“乐乐,你回来了!”蓝圆圆抱抱她,眨了眨干涩的眼睛才回答,“我突然想起他教我的法子,所以下午的时候让大家返工,多增加了一点细节。”
于知乐细看,才发现拇指大小的标签上增加了一行数字——0001(1/10)。
“0001就是海溪牌第一款衣服,后面的数字代表限量十套。”蓝圆圆解释,“他说这样有利于激发顾客的消费欲望。”
于知乐知道这种营销策略,但这串数字给了她另一方面的启发。
副食品加工厂既然要实行工厂化管理,那么为了方便后续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她们需要在罐头的包装标签印上生产批号。
她打算从这批虾干开始实行计划,次日去找于初月时,特地强调了这一点,并与她和张文心一起商量统一标识系统。
“印刷厂对起印量有要求,所以没办法做到每张标签的批号不同。”于初月说出局限性。
张文心提议:“那我们就用最简单的年份月份日期,将每天的产出视为同一批次。”
她的建议得到了于知乐二人的赞同。
于知乐想到衣服表情前面的那串数字,说:“我们在日期前面再加两个标注,用数字代表哪款罐头,然后用拼音缩写注明是供给哪间供销社的。”
“这注意不错。”于初月唰唰唰记下她的话,“001hx19710207,代表今天生产的是海县供销社订购的泡椒酱。”
于知乐和张文心合声应好,小会议就此结束。
“给,葛泰托我给你带的东西。”于知乐递过小布包。
张文心满心欢喜地打开,里面是两个漂亮的发夹。她当场试戴起来,问她们好不好看。
古铜金色的蝴蝶发夹,两翼嵌了双色珠子,给她乌黑的头发增添了几抹亮色,与她的气质相得益彰。
另一枚则是扇面形状的有机玻璃发夹,以一根簪子贯穿,颜色鲜艳且质地细腻有光泽。[1]
“很适合你,葛泰眼光不错。”于知乐笑着应声。
于初月细细打量一番,点头附和。
“确实很好看。”张文心取下蝴蝶发夹,小心翼翼地放回布包里,“这几天先用扇子的。”
于知乐和于初月调侃了她两句,才离开忙活自己的事情。
几天之后,张文心才换上蝴蝶发夹。她又收到了葛泰从省城寄回的包裹,也是几枚漂亮的发夹。
随着她头上发夹款式的更迭,时间很快来到女子远洋队出发去省城集训当天。
这段时间,天气晴朗,副食品小组如期完成虾干生产计划,便让她们帮忙将成品捎去省城运输队。
二月中下旬,周边村子养殖的小海鲜陆续成熟。于知乐和于初月跑遍每条村子,收了一批做试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