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204节

  “这位客人,我看您脸色红润,应该不是自己吃坏身子,请问您有什么问题呢?”于知乐双手抱臂,面无表情地猜测,“海县人?还没来的吃,打开就闻到了臭味?”
  那人脸色涨红,说不出一个字。
  于知乐忍不住鼓掌,说:“这真是一出好戏啊,五个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没有经过商量就在同一天来找我们算账,而且还要先在别的摊子坐到中午,等人最多的时候才开始出来讨伐我们。”
  “欸,对耶,死爹这个人我早上来吃粉的时候见过,他鬼鬼祟祟地盯着粉面摊。”一位穿着附近船厂工作服的大家出来说话。
  其他人纷纷开始指认其他人,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甚至拼凑出了他们早上在大集上的运动轨迹。
  几人不承认,大喊他们认错人了,并且高喊着让海隅村赔钱。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周围的人哪儿还不懂,他们就是来讹钱的,恨不得一人一口唾沫淹死这几个小流氓。
  这时,宁谭、刘英和杜生的手下都到了。除了后者形单只影,另外两人都带了人前来。
  见主角到齐,于知乐让陈昭捡起所有的瓶子,朗声道:“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他们的目的,现在我要揭穿他们的谎言,有同志愿意出来当见证人吗?”
  她的话音一落,很多吃瓜群众踊跃举手。
  “感谢大家。”她道谢,转而看向刘英,“那麻烦刘书记和宁部长帮忙选出五个识字的见证人。”
  有人悄悄放下了手,但举着手的人已经很多。
  刘英隐约能猜出她的澄清法子,宁谭不明所以,但照她的话随意指了三个人。
  “几个月前,我们海隅副食品加工厂向公社提交了一份申请书,内容是今后加工厂会按照生产批号向所有采购我们罐头的供销社供应罐头。”于知乐掏出一张纸,“这是我们生产批号的统一表示系统。”
  紧接着,她又拿出记账交接罐头的条子,高声道:“这是我们村配送队与各供销社交接的条子,上面明确记下了各供销社收到的最新一批罐头的生产批号。”
  刘英肯定了她的说法,并说出了她们提交申请书的准确日期。
  然后,于知乐示意陈昭把玻璃罐子递给见证人,她自己则给见证人派发条子。
  五个见证人左看看条子,右看看瓶子上的标签,反复确认了几回。
  而后,几人互相交换手里的东西,又认真看了起来。
  他们很快发现其中端倪,开始嘀嘀咕咕,最终得出结论,然后推选出一名代表。
  “我们五个人认真看过所有条子,上面都有一串特殊的数字组合,而且有各供销社的印章。”代表朗声宣布,“也认真看过瓶子标签上的数字,发现上面的编码与镇上供销社条子上的数字一样,所以我们推测这些罐头全都是在镇上买的,他们想诬陷海隅村的人。”
  周围的人又是一片哗然。
  扭头再看,那五个小混混脸上已是一片颓然,就差亲口承认诬陷的事实了。
  宁谭与公安们在他们面前一字排开,鼓起手臂的肌肉,吓得他们屁滚尿流,当即承认自己受雇于人来陷害海隅村。
  他们唯一没撒谎的是户籍所在地,而且真的不知道幕后的人是谁。
  他们是当地出了名的小混混,有一天晚上突然被一个年轻的男人找上,年轻男人给了他们五张大团结,让他们去供销社买一罐海隅牌罐头去指定地点再对方汇合。
  混混五人组都听过海隅牌的名号,知道海东镇的供销社有得卖,所以懒得从当地带,汇合之后才由一个人去供销社一口气买了五罐。
  之后,他们就开始互相编故事,编的时候还特意避开了相同的情节。
  没曾想,只是提前来踩个点,就被于知乐识破了他们的诡计,她甚至还提前识破了他们的诡计。
  “呸,居然敢来我们海东镇欺负人,还敢欺负我们海隅村的人。”有人朝他们吐了一口唾沫。
  有些人甚至趁乱踹了他们几脚。
  过了一会儿,宁谭才将他们带回派出所。
  而刘英安抚了于知乐等人几句,气冲冲地回到公社,轮流给其他地方的公社拨打电话,誓要为她们讨回公道。
  海隅牌可以说是海东镇共同富裕计划的基石,如果它倒了,其他村子的副业组也会元气大伤,她倒要看看是谁要坏她的大事。
  她还要让当地配合着澄清谣言!
  所有事情结束后,围观的人慢慢散开。
  于知乐暗暗舒了一口气,挂上友善的笑容,请五位见证人免费吃粉。
  同时,她高声宣布:“今天海隅村的吃食摊子所有粉都在原基础上减一毛钱!”
  原本一些想离开的人听了这话,意识到一下降低了三分之一的价格,也坐下来,想要尝一尝。
  摊子重新开始运作,张文心几人不用时刻盯人了,也帮忙煮粉端粉或收拾桌子。
  于知乐与杜生手下对视一眼,示意他借一步说话。
  两人一前一后离开大集,找了个安静的地方谈话。
  “帮我找出幕后黑手,将证据打包好送到宁谭和刘书记的桌子上。”于知乐停顿几秒,“我有几个怀疑的人,你先去查他们。”
  壮汉嗯了一声,问她具体名单。
  “国营饭店的李经理,还有镇上罐头厂的厂长或他的秘书。”于知乐说。
  在这半年里,与海隅村有过牙齿印的只有他们。前者可能因为之前空降的事记恨在心,而后者则是有直接的利益纠葛关系。
  周边县镇的购买力相对固定,海隅牌混得越风生水起,海东镇罐头厂的业绩就越差。最重要的是,镇上罐头厂唯一的特色得依靠现在还在海上飘着的镇远洋队。
  “三天之内会有结果。”壮汉留下一句话,随后径直离开。
  于知乐回到大集,也帮忙干活。
  解决了一直担忧的事,副业组所有的人心情都愉悦了不少,干起活来更加爽利。
  于知乐今早特地让她们多备了食材,谁知一中午就卖光了。
  傍晚的外送单子不少,她让吃食摊的人留在大集休息,自己则和张文心她们一起回村准备食材,再让捕鱼队的人送到大集。
  第191章
  夜色朦胧,吃食摊的人才回到村里。
  她们是和在国营饭店上班的几人结伴回来的,路上提起今早大集的闹剧。一行人恶狠狠地骂了那几个小流氓一通,心情很是舒畅。
  “回来了。”于知乐在副业组小院复盘近段时间的工作,见她们进院安放厨具,停下了笔,“你们今天辛苦了,明天在家休息,不用来副食品小组帮忙了。”
  “欸,行。”应好的声音此起彼伏。
  通知完她们,于知乐合上笔记本,往于家小院的方向去。
  家里屋檐的灯亮着,蓝圆圆借着灯光在翻看于婉琴前几天寄回的衣服款式册子,连连发出惊叹。
  “看了十几遍,还在看呢。”于知乐在她身边的竹椅坐下,打趣道,“怎么就看不腻呢?”
  蓝圆圆顺势歪头靠着她的肩膀,应道:“谁让婉琴婶婶设计的衣服这么漂亮呢,明明大家看的都是同一批书!”
  她口中的书是杜生在从港城带回的时装杂志,她看完之
  后就寄去了京市,而于婉琴看完后灵感爆发,画了足足三十张款式图。
  于知乐没再应声,只是倚着她发呆,放松大脑。
  同居几月有余的两人习惯了这样的相处模式,吹着清凉的晚风,各做各的事。
  过了一会,蓝圆圆打破安静,说:“有件事忘了告诉你,他过几天回来,说带我去别的地方走走,我已经收拾好东西了。”
  “圆圆姐姐,你怎么抛弃我了?”于知乐掐着嗓子说话。
  话音才落,两人都没忍住,扑哧笑出声。
  小插曲一出,她们直接进入唠嗑环节,蓝圆圆提起她和于初月学英文的事。
  曲欣很乐意教她们,根据她们现有水平专门定制了一个学习计划。于初月二人才跟着她学了半年多,已经可以与她进行一些比较复杂的对话。
  “初月进步得特别快,欣姨说她天生是学语言的料子,过段时间让正叔教她俄语。”蓝圆圆第一次提起这些事,“华叔还会德语!他也要教初月。”
  于知乐对此并不意外,于初月总是把小本子揣口袋里,一有空就会掏出来背单词。
  两人聊天话题向来天马行空,很快又转移到别处。聊到深夜,她们才回屋休息,天亮后又各自前往不同的副业小组。
  日子循环反复,但也算有滋有味。
  三天后,城里传来大消息——镇罐头厂人事发生巨大变动,原厂长和他的肥秘书都被抓去蹲大牢了,副厂长李如心直接晋升为厂长。
  李如心上位后,动作也不小,又进行了生产线的大调整,在镇上掀起了很大的风波。
  “没想到居然是他们,太阴狠了。”张文心愤愤不平道。
  于知乐早有预料,反应平平,说起五个帮凶的处置。
  在刘书记据理力争下,这五人不仅要去农场改造,还要回到户籍地和周边县城进行游街,替海隅牌澄清此前的种种谣言。
  “总会有眼红的人,我们要做好内部管理。”于知乐记起杜十收买人的事,“最起码做到问题不出在自己人身上。”
  张文心和于初月深有同感,三人又开始开始讨论京市罐头厂选人的标准。
  厂房破土动工之日在即,她们打算同步筛选首批工人。等厂房建好,就可以分批将大家的户籍迁到京市,到时不至于手忙脚乱。
  在她们收到消息的第二天,那几个小流氓便开始游街澄清。他们在各自家乡本来就是过街老鼠,如今没了仰仗,前去看热闹的人并不少。
  海隅牌的名声因着这个机会被更多人熟知,大大小小的订单接踵而至。
  看着葛小菊和张灵带回的一沓单子和花花绿绿的定金,副业组众人都很开心,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投身生产线。
  “再歇两天,等我安排好日程表。”于知乐笑道。
  众人纷纷应好,也叮嘱她要注意身体,不要过度操劳。
  副业组小院一如既往地热闹,大家或讲村里的小八卦,或谈论乔老师寄来的最新报纸上的各则新文。
  突然,一道清亮的声音脱颖而出,成为小院里的焦点。
  那人说:“白薇她们出海也差不多三个月了,是不是快回来了?不知道她们收成怎么样。”
  于是,众人的话题集中在远洋队上,不可避免地提起当初占了省城日报半个版头的报导,气氛更加热烈。
  大家没注意到,一道身影在门外停留片刻,随后悄然离开。
  于知乐边校对订单与定金,边想远洋队的事情。
  临近端午节,于佩兰的工作任务变得繁重,不能回村过节。这几天,蓝圆圆不在,于知乐便决定去省城陪他们过节,正好可以向贺有安打听一下情况。
  天色逐渐变暗,众人陆续离开小院,回家做饭。
  于知乐一直待到做好生产日程表,用图钉将其固定在小院新增的大记事板上,才慢慢悠悠回家。
  她做着放松肩颈的动作,瞄见自家小院上方散发出朦胧白光,觉得奇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