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海美食博主在七零 第215节

  员工们没有此影响,而告示贴出几天后,门前的人越来越少。
  紧接着,出发日期悄然而至。
  当天,所有人一早就起床,带上包裹,在食堂门前集合,一起坐公交车去火车站。
  三天两夜的旅程,有葛小菊和张灵的充分准备下,大家体会到了当地的风俗人情,玩得相当满足。平常省吃俭用的他们还都掏钱拍了照片,留作纪念。
  回到京市,所有人又休息了三天。
  将近一周的空档期让邮局堆了十几张从外地寄来的订单。
  于知乐安排好生产日历后,全厂复工。
  尽管放松了几天,但大家的积极性不减反升。
  小学堂的小孩们则没有那么开心,因为叶成玉给他们布置了游记作业,让他们抓头挠腮,只能轮流翻字典。
  年龄最大的于齐更是被于杨布置了八百字作文,为了躲作业,他天天跟着运输组送货,脸冻得像猴屁股也乐呵呵。
  一天中午,于知乐几人围坐在长桌边吃午饭。
  “姐,今年过年都不回海隅村吧?”陈昭突然问,“年三十晚上,咱们要不要搞一个新年晚会?让大伙热闹热闹。”
  张文心附和道:“我觉得这提议不错。”
  “嗯,不过我们仨肯定抽不出时间策划。”于初月说。
  她们这段时间忙得晕头转向,压根分不出半点心思做别的事。
  “小昭、成玉、于杨,今年由你们负责筹备。”于知乐的视线从三人身上扫过,“你们有信心吗?”
  陈昭三人愣了几秒,互相对视后,眼神坚定地地点头。
  举办年会的消息一出,去年入选秋收晚会的人开始做准备工作。练嗓的练嗓,排戏的排戏,下班后的宿舍楼因此热闹了起来。
  节目初选工作开始后,下午的下班时间提前一个小时,于知乐抽空回了一趟军区。
  她转了两趟公交,又走了一段路,回到时天已经完全黑透。
  路过楼房区时,她依稀听得见两个人在讲话,却看不清面容。
  “乖孙,这回你可不能再转卖岗位了,卖了可是要下乡的。”粗哑女声响起。
  男声应道:“一个月工资还不够我吃一顿饭,我不干,我要换工作。”
  “天寒地冻,你先乖乖跟奶回家。等过完年,奶保证能让你去食品厂当领导,跷着二郎腿指使人干活,而且工资肯定比现在翻上几倍。”
  老妪还嘀咕了几句,不过因为走远了,于知乐没有听清内容。
  她没将这事放在心上,紧了紧大衣,快步往家里走。
  这会儿,她还不知道被盯上的是海隅食品加工厂。
  第200章
  饭点已过,小家还没有亮灯。
  于知乐便知道周岳生还没有回家,直接敲响自家院门。
  来开门的是于婉琴,见了她,眉开眼笑,一连串的问话脱口而出:“冷不冷?吃完饭了吗?回来怎么不提前说?蓉姐白天才说想你了,想接你回家吃饭。”
  说着,她赶忙将人迎进屋,给她倒完热水,又进厨房给她做面疙瘩汤。
  不小的动静引得房间里的蓝圆圆三人出门查看。
  之后,于家的客厅上演了奇特的一幕,三大一小围坐在于知乐身边,静静地看她吃饭。
  于知乐哭笑不得,偶尔停下了解他们的近况,还把厂里即将举办年会的事告诉了他们。
  “今天是大比武?”她从于婉琴口中得知这一消息,才发觉自己记错日期了,“难怪爹和周岳生这个点都没回来。”
  “年底事情多,都这样。”于婉琴一笔带过两人的事,转而关心起于海宗一家的情况。
  于知乐吃过晚饭,一直与他们聊到九点多,才回隔壁小院。
  进门后,她先打开屋檐下的灯,而后摸黑进卫生间洗漱,最后进屋睡觉。
  周岳生带着一身酒气回到家属院时,已经是晚上十一点多,于海光的状态没比他好多少。
  “老领导们是真能喝。”于海光揉揉太阳穴,“要不是太晚了,真的能被喝趴下。”
  周岳生抬眼看见亮起的檐下灯,匆匆告别离开。回到房间,他坐在床边安静地看熟睡的于知乐,嘴角微微上扬。
  周身的寒气惊醒了于知乐。
  她睡眼朦胧,低声问道:“喝酒了?喝前有没有吃东西垫一垫?”
  “只喝了几杯。”周岳生的手已经暖和,他摸了摸她的脸,安抚道,“你继续睡。”
  说罢,他从怀里掏出一个徽章,放在床头柜上,然后轻手轻脚离开房间。
  等他从浴室出来,厨房亮着暖黄色的灯,于知乐披着及腰的长发,身影在蒸汽中影影绰绰。他从身后环住她的腰,将脸贴在她的侧脸。
  他像挂件一样黏着于知乐,跟着她去取挂面和调料,动手捞挂面和煎鸡蛋。
  客厅白炽灯刺眼,周岳生吃面,于知乐絮叨琐事,气氛格外温馨。
  “今年军区有汇演吗?厂里会办年会。”她问。
  周岳生点头,应道:“今年走不开,等结束了,我去接你,我们在市里住一晚,第二天去爸妈家拜完年再回军区。”
  于知乐应好,托腮看着他吃,面带倦意。
  周岳生没再说话,保持一贯速战速决的作风,在三分钟内迅速完成了吃面、洗碗和洗漱三件事。
  时钟短针指向数字十二,卧室里便只剩下平稳绵长的
  呼吸声。
  第二天,两人携手前往食堂,吃过早餐后,又各自忙碌地投入到工作中。
  年廿七下午一点,海隅食品加工厂里的机器轰鸣声消失。除了运输组,其他员工开始放年假,三三俩俩约定好下午去市里置办年货。
  而于知乐和张文心、于初月聚在会议室,分别整理总结各自今年的工作。
  于初月的手指在算盘上来回移动,快得出现残影,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
  “我算了三遍,最终结果都一样。”她将账本推到其他两人面前,“四个月的净利润是十万三千两百二十五元。”
  这个数字在于知乐二人的预想范围之内。
  这个季度,厂里拢共推出六款产品。虽然每款的利润并不算高,但它们的销售范围广,销售数量可观。
  随后,三人细致复盘了今年工作过程中的种种,简单商讨了一下明年的发展计划。
  年廿八,洗邋遢。所有人出动,对车间进行大清洁,又打扫各自的宿舍。在年会排练如火如荼的时候,运输组的人赶了五头大肥猪回厂。
  时间很快来到除夕当天,大礼堂的舞台背景贴上了一串方块红纸,纸上是龙飞凤舞的毛笔字——海隅食品厂1971年春节联欢晚会。
  从早上起,厂里的客人一趟接一趟。最先来的是齐二和丰云,接着是葛泰、老支书两口子和于知乐的家人们,最后是来探望蓝圆圆的胡蓝一家人。
  大家在食堂吃过年夜饭,结伴往礼堂而去。
  晚七点整,作为主持人的陈昭和叶成玉穿着隆重地站在舞台中央,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完开场白。
  紧接着,他们合声宣布:“海隅食品加工厂1971年春节联欢晚会,现在开始!”
  二人话音一落,掌声雷动。
  今年的选拔和彩排比秋收晚会更严格,设备也更精良,呈现效果非常好。节目按照顺序一个接一个,让众人目不暇接。
  其中收获最大喝彩声的是于齐编排的节目,他带着一群小豆丁打拳。他们的动作齐刷刷的,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还完美卡上了音乐节奏点。最后一段是他的单独表演,后空翻、侧空翻、腾空飞腿等动作接连不绝,全部完美呈现。
  欢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眨眼,最后一个节目也演完了。大家带走自己座位周围的垃圾,恋恋不舍地退场。
  于初月牵着在实验室待了将近一个月的秦云柏,逆着人流走向后台与观众席的通道。
  丰云在门口等待,瞅见杨素云一家五口后,立刻上前,提出想培养于齐的想法。
  于齐双眼发亮,点头如小鸡啄米。
  “丰导。”杨素云突然出声,婉言拒绝,“小齐他就比普通小孩闹腾点,他没有这么大的能力。”
  丰云了然,与他们告别。齐二懂她的心情,开口宽慰。
  另一边,于知乐在大门前踢着石子等周岳生,等了十几分钟才坐上车。回到家,两人又折腾了几个小时,凌晨才睡。
  次日,两人去给曲蓉和周正拜年,陪着招呼了半天客人,傍晚才回到军区的小家。
  之后的几天,于知乐的行程也很紧密。不是随着曲蓉与好友聚会,就是与张文心、于初月去拜访于海清和张香茹以及她们的好友,直到大年初七才有空闲时间。
  “不要抽烟,少喝酒。”她将这天要与旧战友聚餐的周岳生送出门,叮嘱道,“喝酒之后一定不能开车。”
  周岳生应好,亲了亲她才离开。
  过了一会,院门被敲响,门外站的是抱着一个盒子的小宝和齐二。
  “嫂子,片子后期出了点问题,我要回制片厂处理,带不了小宝去看戏了。”齐二解释,“今天隔壁院子没人,他说想和你待在一块。”
  于知乐点了点头,让他安心工作,而后讲小宝带到书房。
  姐弟二人各干各的事,气氛安静和谐。
  嘭嘭几声刺耳的砸门声打破了这样的氛围,于知乐只开了一道门缝,何大娘变带着一个孕妇挤了进门,直奔客厅。
  两人的眼珠子咕噜咕噜转个不停,打量着屋内的装修摆件,然后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我这不欢迎你们。”于知乐直接下了逐客令。
  何大娘脸皮厚,自顾自地坐下斟了两杯茶,又从口袋中掏一把瓜子,说:“大侄女,我可是有天大的正事找你。”
  说完,她顿了顿,瞟了于知乐一眼,磕着瓜子等她提问。
  于知乐双手抱臂,冷眼看她。小宝抱着他的新玩具站在她身侧,神情警惕。
  “我听说你是海隅食品厂的厂长,想来给你介绍一个人才。”何大娘没什么耐心,吐掉瓜子壳继续说。
  旁边的孕妇一听,急了,用手肘碰了碰她的腰,反被她恶狠狠地瞪了一下。
  何大娘把自己的孙子吹得天花乱坠,大言不惭道:“以我乖孙的能力,在食品场当个财务主任绝对没有问题,再不济也能当个车间负责人。”
  “对,何婶子家的孙子读书的时候经常拿第一呢。”孕妇附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