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盗墓笔记(1-4卷) 第77节

  听了半天啥都没听到,我一看原来小萱正在那儿呼呼的吹气。
  我说小萱你别吹气,说话!
  她哦了一声,小声叫了我两声名字。
  这次基本可以确认了。
  我起身道:“把头,不用在打了,这地下什么都没有,声音不散。”
  听了我的话把头有些失望,他点点头,说那行,大家吃点东西补充力,继续往里走。
  豆芽仔是半吊子,大伙围坐在地上吃干粮聊天,豆芽仔问了一些关于找墓的问题,把头也是知无不答。
  行里眼把头找墓一般是看山看水看土包,山水都算风水走势,无论掩盖的再好都有迹可循,土包是指的是封土堆,千百年后这些大墓的封土堆都变成了土山,越大的墓封土堆越大,理论上封土堆越大防盗效果越好,但这样也有弊端,就是太显眼了,招贼。
  把头说他以前也干过这事,比如他想找墓下手,会坐上火车旅游,也没有什么准确的目得的,就是坐在火车窗户边观察,看路过的的那些山川景点,有时能看到某个锅盖形的山包,有时能看到漏斗尖头形的山包,这样大概率就是找对位置了。
  豆芽仔吃着干粮笑道:“这好啊,旅游盗墓一举两得,没准那个姚师爷也经常坐火车呢。”
  把头听后摇头一笑:“姚师爷可是旅游常客,哪趟火车他没坐过。”
  “对了,”听闻谈到了姚文忠,我问把头:“咱们上次在港岛和他合作,怎么近段时间没听说他有什么消息。”
  “是啊,哎”把头叹了声说,“两头的货款都被小红吃了,姚师爷搭的关系又是宏星老板,小红是我的人,我也没老脸再去找他了,他应该也一样,不主动联系咱们是给我台阶下。”
  把头提到了宏星公司,我注意到小萱低下了头,忙说:“不找就不找吧,买卖不成仁义在,把头,红姐的事儿你不要怪自己,只要她还活着,我们终有一天还会再见面。”
  “你们见过姚文忠?”秦兴平忽然一脸诧异的问。
  我点点头,说只是在顺德见过一次,怎么了?
  “没事,就问问,”秦兴平道:“干咱们这行的没有不知道这人的,我上次还听说他和人打牌,一晚输掉了十一件商早期青铜器。”
  此人道上都传言他好赌,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感叹可惜了,十一件商早期青铜器,就算是最普通不带铭文的那种三模线圆鼎,那加起来的价格也得大几十万了。
  “别玩了阿吉!什么时候还在玩!干点正事儿!”见阿吉还在专心致志摁手机,豆芽仔忍不住呵斥道。
  阿吉玩着手机哦了一声,他抬头问忽碌叔,在往里走是什么情况,还记不记得在哪里捡到的那块石雕板。
  忽碌叔起身指着前方,开口说了一些话。
  阿吉马上翻译道:“叔说在往前走能看到一口古井,那块石雕原先当井盖用的,他觉得有意思就拿回来了。”
  古井?
  在沙漠里打井?
  我和把头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疑惑。
  这不合常识。
  现代人谁都不会跑到这种地方来打水井,那肯定就是古代的水井了。要知道,在沙漠里打十几米的潜水井根本没用,根本存不住水。
  可要是打超百米深的地下深水井,古代人又没有转业的打井设备,那是非常困难的。
  大伙吃完后收拾东西继续出发,忽叔的记忆力很好,他用路上几棵枯死的胡杨树当参照物,我们牵着骆驼走了大概两个多小时,到了忽叔说的枯井那里。
  秦兴平感叹道:“还真是枯井啊,在这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可太奇怪了。”
  眼前露出地面的部分的确是井口,不过风化破坏的很厉害,井口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很简陋,我大概预估了一下井口宽度,那块石雕板的尺寸应该能盖上。
  忽叔说那快石雕板是井盖,他要这样说的话问题又来了。
  青石雕板年代可是西夏的,雕刻的题材是三脸观音,属于佛教题材。西夏自李元昊立国以来就一直推崇佛教,佛教是西夏国教。
  如果这样看,用观音像当井盖,那就是大不敬,凡是干古董的都知道这点,比如说古玩市场里有些单独的铜佛头,石佛头,这些佛头脖子以下断面平整,闭着眼不用看都知道是假的。
  古代民间敬佛,历朝历代,就没有单独只做个佛头的,真正的古代佛头,脖子下断面必然不平整,都是被人暴力破坏单独取下来的。
  随后豆芽仔找来手电,照着古井里看了半天。
  我说芽仔你看到什么了?
  “好像都是沙子烂石头啊,哎,等等。”
  豆芽仔趴在井口突然说:“我好像看到一堆烂铁片儿。”
  第23章 西夏简史
  我们做了个决定,决定下到井底看看。
  找来了绳子,我说我下去吧,豆芽仔说不用,他想要为团队做贡献,他要下井。
  我看这井不算深里面也没水,觉着应该没什么危险,便同意了让豆芽仔下井。
  把绳子捆他腰上,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问题,豆芽仔带好头灯开始顺着井口往下滑。
  地上的绳子我们绑在一块大石头上,豆芽仔又不胖,这块儿石头足以支撑起他的重量。
  这地方不知道多少年没人来了,处处显得荒凉。
  豆芽仔很快拽着绳子滑到了井底。
  他弯腰在地上摸了一把,大喊:“卧槽,真是铁片儿!”
  把头扔下去个布袋,说芽仔快装上来看看。
  等豆芽仔把东西送上来我们一看,这堆铁片生锈的厉害,边角也已严重变形,烂铁片正上方有个小眼,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起初我们看的一头雾水,所有铁片都带着小眼。
  不曾想阿吉开口说了一句话,点醒了我们所有人。
  阿吉说,“这些铁片以前会不会是串在一起的?”
  “对啊!原来是那东西!我怎么没想到!”
  这是盔甲!
  是以前打仗时士兵将领们穿的铁片甲!
  我朝井下扔了一把铲子,同时大声喊道:“芽仔!在找找,看看还有没有别的东西。”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在这阿拉善最深处的一处枯井里,我们发现的东西越来越多。
  有烂铁片,断成好几节的铁剑,锈迹斑斑的长矛头,箭头,还有大量散落的死人骨头,尤其是死人骨头,豆芽仔用铲子越往下挖越多,挖到后来他害怕的都不敢挖了,死人骨头太多了,那是一层压着一层,有的骨头接近风化,豆芽仔踩一脚就踩成了粉末。
  他在井底满头大汗的喊:“快拉我上去!保不准有几千几万人!这他妈是个死人坑!”
  把豆芽仔拉上来后他还显得惊魂未定。
  不光是他,所有人脸上表情都差不多。
  忽碌叔着急的大声说了些什么。
  阿吉紧张的翻译说:“叔说这是黑将军战死的士兵,我们打扰了黑将军的灵魂,我们会受到哈拉浩特的诅咒!”
  “不要慌。”把头最冷静,他沉思片刻后说:“那些死人骨头说是西夏黑水城的士兵有些勉强了,就算有,也不会都是西夏兵。因为我们发现的盔甲兵器数量远远少于遗骸的数量。换言之,井下的骸骨可能大部分是百姓平民。”
  把头分析的有地理,接下来我们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虽然最后没得到什么确切结果,但我大概了解西夏简史。
  纵观古代文明,西夏是唯一不在二十四史之中的,因为后来的元朝故意没给西夏修史。
  而且人们讨论到西夏时,总会感觉到这个西北之国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气息。
  神秘。
  唐代晚期,有个党项人叫拓跋思恭,这人帮助唐王朝平定了黄巢之乱,唐王重赏赐地,封官节度使,同时赐姓李,这人是西夏建国的奠基者。
  随后李德明,李继迁继承了西北节度使,这两人苟着偷偷发育了几十年,到了李元昊这一代,他们的封地实力已经非常强了。
  元昊看着自己兵强马壮,他决定不苟了,于是他对宋仁宗说,“小宋,我现在已非吴下阿蒙,咱两平起平坐吧。”
  仁宗听后大怒,说你算什么东西,就凭你也敢跟我平起平坐,仁宗说你等着,这就派人去打你。
  宋仁宗向西北派兵三次,接连打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口之战,瓦亭寨之战,很遗憾,仁宗一次未赢。
  看自己打赢了,元昊便发来文书,他在信中说:“小宋,我知道你面子上过不去,我爷爷曾经跟着你爷爷混过,念着这份情我也不为难你,只要你承认我西夏立国,承认我是西夏皇帝,那我每年给你上贡,对辽国金国,你可以对外宣称我西夏是你大宋的附属国。”
  仁宗看了元昊的信当场吐血,无可奈何之下只好答应。
  自此之后,西夏开国。
  这是西夏的开国故事。
  再说西夏的灭国故事。
  西夏大都是党项人,如今党项族早已不复存在,蒙古人恨党项人,党项人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成吉思汗的一条密令,为什么蒙古人恨透了党项人,大概率是因为成吉思汗的死和西夏人有关。
  那次是蒙古人第六次攻打西夏,出发之前成吉思汗身体很好,他一顿能吃一斤羊肉能喝半斤烈酒。
  可这场仗开打没多久,成吉思汗就死在了六盘山。
  关于他的死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可信度很高。
  说那次西夏送来了一民党项美女,这美女身材爆好,从小就学习了一身了不得的床上之艺。
  成吉思汗被迷住了。
  那天晚上,就在他准备横刀立马之时,这名西夏美女摸出一把剪刀。
  剪刀划过,一分为二。
  这位雄主因为失血过多昏迷了好几天,那个年代没有抗生素,又正逢夏季,伤口自然而然的感染了。
  他在弥留之际说:我死后,你们不要为我发丧,好叫唐兀特(党项人)不知我已死去,当他们国王出来投降时,你们要灭其族,屠其城,烧其房,毁其文明,吾儿当…..”,话还没说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就驾鹤西去了。
  这道密令从六盘山行宫深处发出,几个小时后各大蒙古将领都收到了成吉思汗的密令。
  这时,蒙古二十万大军已经包围中兴府数月有余,若不是忌惮西夏的铁鹞子军,蒙古人早就破城了。
  西夏最后一位皇帝叫李现,实际上这小子不孬,他只不过是在亡国之时被他叔叔清平郡王推上了皇位,李现年轻气盛,开始时意气风发,誓要和蒙古兵决一死战,蒙古大将军们根本看不起他这个亡国之君,双方三天两头隔着城头互骂。
  大概的意思就是,蒙古人说:“年轻人不要太气盛,速度开门投降。”
  李现回骂:“不气盛叫年轻人吗!有种你们进城来!”
  双方一直骂了两了多月,后来中兴府内没吃的了,几十万西夏平民饿的不行了,每天都有人饿死,李现也没了几个月前的豪气,他把皇宫内的一点儿存粮分发给百姓,洗干净脸后决定出城投降。
  蒙古人喊的口号是,只要你出城来投降,那我们就不杀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