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派盗墓笔记(1-4卷) 第302节

  “走,快走。”豆芽仔拽着绳子,把鸭子拽到了水塘边儿。
  一看到水塘,这鸭子立即扑棱翅膀跳了下去,接着就是一个猛子往水下扎,豆芽仔死死拽住绳子。
  把箱子收拾好,把头看了两分钟小水塘,低声说:“走吧。”
  豆芽仔连续做了几次深呼吸,紧接着牵着鸭子,噗通一声跳下了水塘。
  “噗通,噗通,”都会游泳,几人先后跟着豆芽仔下了水。
  我最后一个下水,不知道是不是听到了跳水声,我回头看了一眼,突然看到护林员老胡住的小屋,此时亮起了微弱的蜡烛光。
  怕老胡突然开门出来看到我。
  我一咬牙,噗通一声,跳下了小水塘。
  第12章 溶洞空间
  正月份,道县这里白天的温度有六七度,晚上也有三四度,所以水塘表面不会结冰。
  南派专门干掏水洞的那些人,几乎都有潜水服和气瓶,很多高级潜水服都是国外回流回来的,等到这些人手上都是三手货四手货。
  我们借来的这批潜水服中有一件高级货,薛师叔穿了,这种潜水服,在皮层和身体间有一层薄膜空间,下水后河水会迅速灌满薄膜层,起到保温作用,适合冬天作业和常时间作业的人穿。
  南派人去店里买这种货,一般进门就喊:“哎,老哥,波司登有没有啊,给拿件合身的。”
  “波司登,”在2011年后的“江口沉银水下盗墓案”起了大作用,那伙人开始很穷,买不起,他们第一次在水下捞到货卖了十几万后,全换上了这种波司登。
  11年到14年底,这伙人每天七八个小时泡在水里,气瓶轮流换,不知道捞了多少好东西,后来因为卖的那件“老虎大金印”等级太高了,被一锅端了。
  那几年流出去的水下文物不可能全部追回来,我亲眼见过一个五十两重的,长沙府天启元年的大银元宝,肯定是从乌江水下捞上来的。
  下水后我跟着小萱向下游,我游的最慢,眼看就要和大部队拉开距离了,这时小萱回头看了我一眼,她指了指自己,示意我抓紧她。
  氧气罩咕嘟咕嘟冒水泡,我抓住小萱后速度快了不少,四五把手电在水下照射,几条很小的鱼从身前游过,豆芽仔鼓着腮帮子游的最快。
  接近水塘底部能看到大片淤泥,不少烂水草在水底晃来晃去,豆芽仔拔掉一些水草,露出了一个一米多长,半米多宽的椭圆形黑窟窿。
  看水的流向,黑窟窿是通水的,不知道通到哪里。
  把头游到豆芽仔身旁拍了拍他,豆芽仔半睁眼比了个ok,意思是自己没问题。
  鸭子在水里游得可欢,简直如入无人之境,拽绳子把鸭子拉过来,把头指了指给黑窟窿洞口,伸手在鸭子头上弹了一下。
  只见鸭子一收翅膀,直接钻进了窟窿里,速度非常快,豆芽仔手中一盘绳子瞬间放出去十几米,而且,还在一圈一圈的往外放。
  等了差不多一分半钟,绳子不动了,把头拽了拽绳子。
  不多时,鸭子又游回来了,在我们面前歪头,扇了两下翅膀。
  把头比了个手势,示意众人没问题。
  豆芽仔两腿一蹬,扒住黑窟窿边缘处游了进去,水鸭子在前头带路,其他人跟在后面。
  进来后向前游了几米,我感觉水温变的有些低,正常情况下,水底要比水面温度高,这个有点反常,不确定是不是地下暗河的缘故。
  先下扎,游啊游,沿途能看到水下有很多像钟乳石的石头,触底后,空间开始收窄,前方出现了一个天然塌陷的口子,从这个口子钻进去后周围活动面积大了不少,到了这儿,豆芽仔脸色涨红,他开始快速的划水上浮。
  “噗,噗…”
  众人先后钻出水面。
  豆芽仔抹了把脸,大口大口的吸气。
  调整头灯,扭头看向周围,我们在一条地下小河中,岸边儿非常窄,宽度不到一米。
  “呼…呼…..”
  “看….看到了吧!上次我就是到了这儿回去的!”豆芽仔指着岸边大声说。
  上了岸,我们脱下面罩,把头用手电看了看周围说:“这里石质和阴阳洞的差不多,老田猜的没错,之所以村里水塘终年不干,看来原因是通了地下水。”
  “阿嚏!”
  “哎,冷死了,赶快给我东西擦擦,”豆芽仔擦了擦穿上了衣服,那鸭子也在原地扇翅膀抖水。
  “师弟你怎么看?”把头问薛师叔。
  薛师叔打量了眼周围,皱眉说:“看不到一点儿人工开凿过的痕迹,类似这种地下洞我在贵州进去过,一般情况下都是越走越窄,最后就没路可走了。”
  李铁成说:“我看这周围的石头倒有点像黄龙洞。”
  我问他黄龙洞在哪,他说是一个旅游景点,冬天没什么人去了。
  “嗯….”
  把头点头说:“我大概估计过,现在我们站的地方,离鬼崽坡有三百到五百米距离,但那是直线距离,我们费这么大功夫下来,先走走看吧。”
  “这里窄,都排成一条线走,小心脚滑,”把头叮嘱众人小心。
  把鸭子抓起来放回包里,李铁成豆芽仔走在最前,小萱把头在中间,我和鱼哥走在最后。
  本来就不算是路,有的地方有小斜坡,河水打湿斜坡会变得非常光滑,我们扶着石壁,一步步走的很小心。
  “好漂亮..”扶着石壁向前走了百十米,小萱看着清澈的水质感叹道。
  我也是第一次见这种水,非常清澈,水下没有鱼,灯照到水面上会反射微微蓝光,像一面淡蓝色镜子。
  “慢点。”
  顺着河岸走到尽头,是一个光滑的大斜坡,其实走到这里我有些泄气了,我以为下来后能看到墓道青砖什么的,没有,这周围全都是天然的地形地貌。
  “哎?这他妈谁吃的?”
  豆芽仔捡到了一个小康家庭方便面袋。
  把头看到方面面袋,皱眉小声说:“老田的?他到底在找什么….”
  在这里走要处处小心,而且很耗费体力,这斜坡就不好爬,太光滑了,鱼哥先翻过去挨个把我们拉过去,当轮到小萱时,她不是胳膊短吗,还是我把他顶上去的。
  “显生,可能这里真和鬼崽石像群没什么关系,这里就是在湖南很常见的喀斯特地貌。”
  把头还没说话,忽然听到李铁成大喊道:“快过来看!有发现!”
  “是不是….我眼神不太好,那是不是一个背包?”
  “是….包还是水底的石头?”
  我也不能确定,看着就是一个方方正正的东西,而且有两条飘带,像是一个方形双肩包。
  豆芽仔说下捞捞看,李铁成说你没穿衣服别去了,我下去捞捞看。
  水没多深也不用氧气,李铁成憋了口气跳进水里。
  我们看着他双手划动,游着接近了目标。
  第13章 十一天记录
  东西捞上来了,的确是个包,风格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可能是从暗河上游哪里冲下来的,被冲到这儿的时刚好卡到了墙角。
  这个不能说明之前有人来过,地下河四通八达,若通着别处地方的水塘或小河,有可能从别处掉水里的。
  方包有两排铜扣锁,李铁成咬着手电打开了铜锁。
  包里放了一把刀,一个防水袋,防水袋里包着一本小日记本,此外,在包的夹层中还发现了两块压缩饼干。
  小笔记本边缘有点湿了,估计是刚才拿的时候弄的,李铁成随手翻开,我也凑过去,用头灯照着看。
  第一页这么写的,也没写日期。
  “我和靓仔叔来了湖南永州,这趟感觉会出大货,当地村民并没人注意我们,靓仔叔买了村民一袋大米,给了二十块钱,有个饭店就好了,和叔出去喝两盅。”
  往下空出两行,又用密密麻麻的小字继续写道。
  “我说晚上开车去拉一车石雕吧,听说香港老板们的后花园喜欢摆古石雕,靓仔叔不同意,哎,我得听他的。
  “重大消息!有新情况,可能是水洞子!不多说了,赶快回去拿瓶子下水了,我就知道!这里一定有问题!”
  “我们下来了,第一天没发现什么东西,都是天然地下溶洞,奇怪啊,难道是我这次感觉错了?有点背,小腿被石头划破了。”
  “第三天了,我感觉来了,这里绝对不是天然溶洞,靓仔哥捡到一个老黄铜做的小葫芦瓶,里头还装了丹药,靓仔哥说这是清代早期,道士随身带的丹药瓶。”
  写到这儿,这页没了,李铁成又翻页继续看。
  “第四天了,我感觉又不好了,小腿肚子上的伤发黄化脓了,祖师爷保佑,千万别感染,目前暂时没发烧,可惜我们吃的东西不多了,省着点吧。”
  “第五天,我感觉我完了,有点头晕,肚子又饿,这河里怎么连条鱼也没有,有件事很奇怪,没敢告诉靓仔哥,我晚上洗脸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张人脸,不,不能说是人脸,干尸脸,身上穿着清朝官服,就跟电影里僵尸一样,我估计我是发烧出现幻觉了,哥也算是经过大风浪的,应该没事。”
  “第六天,我腿疼的不能走了,靓仔哥背着我准备回去了,就发现了一个装丹药的破铜瓶,功夫钱都不够,还受了这么大罪,看来这次我的感觉是真错了。”
  “第七天,我的老天爷!我们找到了一个有字的山洞!”
  看到这里,李铁成呼吸变沉了,把头也皱眉。
  接下来这段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写的非常潦草。
  “第八天,靓仔叔说出去取水,我等了好久了,他在也没有回来,应该是丢下我了吧,哎…..可怜我老婆,要交给别人照顾了,手电也快没电了,来个人吧,谁来跟我说句话啊。”
  “第九天,动不了…好渴….好饿….,”
  “第十天,嘘……这里有鬼,我好像看到了,真的有鬼,靓仔叔变成鬼了,两个胳膊都没了,我不敢吭声。”
  接下来,日记本上只写了最右一条。
  而且不是用圆珠笔写的,字迹很大,是用人血写上去的,已经干了,这些字变成了暗红色。
  我努力看了,结果发现根本认不出来写的什么,就像幼儿园小孩随手画的涂鸦,用手指沾着血,涂抹画的乱七八糟。
  李铁成又翻了翻,本子后半页全都是白纸。
  豆芽在吞了口唾沫,说:“这….这谁写的这是,不是老田吧,老田下来有十一天了?绝对没有啊。”
  我皱眉也想不通,我只能推测这两个人是南派盗墓行的,也没提到真名,只是说一个人叫靓仔叔,另外写字的这人老是写“我感觉怎么怎么样,”所以我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感觉哥。”
  南派中真有很多人,尤其是广东一带的都有记东西的习惯,像在沙漠中的潮汕人就有写小笔记,记录了一些收益开支情况,我当时也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