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
  再说林之孝得了贾珠的墨宝后,便取了一张,跟琏二爷大婚席面的账单搁在一起,找吴新登报账。
  “让我好好看看。”吴新登拿出眼镜,往鼻子上一挂,细细地看着账单。
  林之孝嗤之以鼻,心想着,猪鼻子插大葱,装的哪棵蒜?谁不知道吴新登原来在王家就是个喂牲口的伙计。因其嘴皮子会哄人,被王家请来的先生教得略识了几个字,来贾家就管起公中的账了。
  吴新登看完如流水的席面儿,什么螃蟹二十筐,活鱼五十条,肥鸡一百只……突然,他看到一张纸上写着“一支狼毫笔。”那字苍劲有力,字体隽秀如兰,跟其它账单上的字完全不一样。
  吴新登再一看落款处写着“贾珠”二字。字上还盖有他的私印。
  吴新登大吃一惊,怎么珠大爷跟琏二爷的婚事搅到一起去了?
  吴新登哪里敢得罪珠大爷,明理人都知道,珠大爷将来肯定是荣府的家主啊。
  但是坏就坏在,珠大爷要的毛笔的账,是林之孝拿来报账的。给珠大爷报吧,势必要把林之孝一起拿来的其它账单一起给报掉。然而,太太又说过,“不要轻易给林之孝报账,让他知道知道这个家到底是谁说了算”。今儿要是让林之孝轻易过了,不是在打太太脸吗?
  吴新登是个滑不溜秋的,忙道:“这席面儿,阔气,我给太太也瞧瞧,明儿就给你一起报。”
  吴新登把球踢回到王夫人处,若是再要为难林之孝,拂珠大爷面子,那就跟他吴新登没关系了。
  王夫人冷笑着,一行一行看着席面儿的账单,菜品倒是合情合理,但是设计换了她的人,夺了采买权,就太可恶了。
  “先压几天。”王夫人冷冰冰地道。
  吴新登斜着眼睛瞅着王夫人,心想她定是没有看到珠大爷的那张单子。
  不一会儿,王夫人狠拍了一下椅子扶手,脸绿得跟个青瓜似的。
  一张写着“狼毫笔一支”的纸飘了下来。上面私印落款的是贾珠的名字。
  第17章 元宵贾兰
  王熙凤嫁来荣府的那几天,薛姨妈作为娘家人一起来送嫁。
  薛家是皇商,在各地都有产业。王家这些年借着薛家的钱,和贾家在军中的势,风头正盛,在京都也置有大宅子。
  王熙凤一行人从金陵*坐船到京都,先落脚在王家在京都置办的宅子,再从王家宅子里接亲。
  贾家忙得热火朝天。邢夫人自以为攀了王家的亲,是打心眼里高兴,忙出忙进的。
  王夫人因一直称病,只在荣禧堂不出来。
  薛姨妈一来,就一头扎进王夫人屋里,王夫人直跟她诉苦。
  “妹妹你是不知道,我从未见过如李宫裁这般蛮横不讲理的。媳妇儿压在婆婆头上的,简直就是闻所未闻。”王夫人本歪在榻子上,一副精神不济的样子,这会儿越说越得劲儿。
  薛姨妈困惑道:“李家是书香门第,养出来的小姐应是知书达礼的。”
  “知书达礼?”王夫人嘲讽地噌了一声,“就没见过比她更不讲道理的人。”
  李莞本着对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讲道理的人更不讲道理的原则,在王夫人这里就没跟她讲过逻辑。就比方吴新登每次送来的账单里,都有贾珠亲笔写的他的账单,每次都一支笔,一张纸的买。但凡看到珠大爷账单的人都目瞪口呆。最后把吴新登在报账上为难人的事,弄得人尽皆知。
  薛姨妈笑着道:“比你那嫁去扬州的小姑子如何?”
  薛姨妈所说之人,便是贾赦和贾政的妹妹,贾母亲生女儿,林如海的妻子,贾敏。
  王夫人露出一言难尽的表情,“只有更甚的。”
  薛姨妈奇了,“贾大姑娘没出嫁扬州之前,那是何等的养尊处优。要说大姑娘难伺候,还在常理。李家说得好听是书香门第,实际不过是过得比一般人家体面一些罢了,还能把姑娘惯得比国公府养出来的小姐还娇贵?”
  林妹妹的母亲贾敏没出嫁加会儿,荣国公还在。那时候荣府光景好,贾敏被养得尊贵。而王家刚刚起势。相比之下,王夫人无论是成长环境,还是见识,都处处矮了她的小姑贾敏一截。王夫人那时候心中憋着气,没有少跟薛姨妈讲心事。
  后来,贾敏远嫁江南,也回来少了。再后来,王家崛起,王夫人也掌了家,陈年往事便淡了。
  而现在,王夫人一想到李莞,一个脑壳就两个大。“那悍妇倒像是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撺掇着老太太,要夺管家权呐。”
  薛姨妈笑着道:“小门小户出来的,哪里管得了这一大家子人,只怕是见都没见过。让她得意几天。姐姐且把身子养好,到时候随便寻了个错,就把她打发了去。”
  王夫人本也是这个想法,奈何珠儿被李氏吃得死死的,只怕日后有得不消停。王夫人摇头道:“珠儿不得依啊。”
  薛姨妈笑了笑,“小夫妻新婚的腻歪劲儿过了,淡下来就好说了。儿子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没听过不护娘的。”
  王夫人更是冷笑一声,嗤笑薛姨妈没见识。不护娘的,比如大房的贾赦,一天到晚惦记着老太太的私产。又比如,东府宁国府更是出王|八|蛋,祖孙三代共了一个媳妇儿,除了门口的石狮子,没一个干净东西。
  薛姨妈见王夫人被那妇人折腾得没了神儿,便道:“那李氏不过就是仗着珠儿宠她才有了威风。屋里要是有生得伶俐的姑娘,给珠儿房里送两个。真分了宠,李氏不就跟个没牙的老虎一样了吗?”
  贾珠房里不放丫鬟,原是王夫人的主意。王夫人刚嫁进来那会儿,老荣国公把爵位给大房袭了,大房原来的娘子事事都压王夫人一头。老太太当时又强势,连王夫人生下的一对儿女,贾珠和元春,都不给她养。王夫人那阵日子不好过,只希望儿女出息了,她也就出头了。特别是贾珠大了后,在读书上特别有天赋。所以,是王夫人提出的,贾珠房里不放丫鬟,只有几个婆子和小厮伺候着,免得读书分了神。哪里知道会造成珠儿只守着李氏一人的局面。
  王夫人恍然大悟,珠儿如今对李氏巴心巴肝的痴迷,皆因其从未接触过像样的姑娘。
  “府里这些个,只怕珠儿看不上。”王夫人自语道。不是没有姑娘打过珠儿主意,只是珠儿都没有看上的。而那些不安分的,早就已经被王夫人给打发了。
  “那就再买几个,不过就是花点银子的事儿。”薛姨妈道,“不光模样要好看,人也要灵光的。”
  “对……对……”王夫人一时愁住了,加上接二连三地在生病,一时没有想到这里。
  “姐姐把身体养好,买人的事儿,就交给我了。”薛姨妈道。
  年末,王熙凤终于顺顺利利地嫁过来了。荣府一番喧嚣后终于消停了下来。
  薛姨妈通过牙婆子,给王夫人物色了几个姑娘。
  王夫人看了人之后,指着其中一个有几分颜色的问:“你叫什么?”
  “回太太,奴婢叫秋桐。”
  那秋桐不但颇有姿色,还口齿伶俐,看什么人说什么话。王夫人便把她留了下来,余下几人,薛姨妈自己带走了。
  秋桐在王夫人这里学了几天规矩,又好好打扮了一番,越发看着水灵了。
  王夫人对秋桐道:“明儿就送你去大奶奶屋里,你可得把她夫妻二人伺候好了。”
  “奴婢一定不让太太失望。”秋桐忙道。当初薛太太把她们几个买了送来,秋桐观察了一番,数她的容貌最好了。太太愿意花大价钱把她买来,绝对不会只是让她做个粗使丫头。
  这几天据秋桐的了解,珠大爷未来会是荣府的家主。自己若有造化,有个一儿半女,混成姨娘,也算是出头了。
  “一等丫鬟一个月是一两月钱,我再加你一吊钱。把人盯实了,往后有你的好。”王夫人道。
  正月十五,过元宵节。王熙凤跟贾琏新婚还未满月,俩人便闹上了,因为王熙凤把贾琏原来的几个通房丫鬟给打发了。小夫妻没过几天蜜月,就红了脸。
  贾母借着过元宵节,把一家子人喊在一起吃饭,当个和事佬。
  贾赦、贾政、贾珠、贾琏坐在贾母右手边;王夫人、邢夫人,以及来做客的薛姨妈,坐在贾母左手边。李莞跟王熙凤在一边布菜。
  待伺候完老太太,太太,李莞跟王熙凤才上席面。
  此时的王熙凤跟电视上的不大一样,并没有高声谈笑,大约是因贾琏之事。
  饭罢,诸人未离桌之际,周瑞家的带上来一个丫鬟模样的姑娘。
  周瑞家的对贾母道:“老太太,这是前儿府里买的人里,太太瞧着还不错的一个姑娘,叫秋桐。”
  周瑞家的引着秋桐道:“秋桐,快见过老太太。”
  秋桐跪着给贾母行了个礼,“奴婢跟老太太请安。”
  “瞧着是个伶俐孩子,皮肉也生得不差。”贾母笑着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