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不过,王夫人必定是理亏,只是被李莞拨乱反正而已,王夫人也没有那么生气。
  加上数年未见,曾经娇惯的大小姐贾敏已到中年,早已经没有了早年造作的姿态,还亲切地喊王夫人“二嫂”。加上贾敏的一对儿女教育的也好。女儿一来就给舅妈问好,儿子还冲王夫人直笑。王夫人面上也过得去,脸上竟还浮起了笑容。
  “这是你大嫂子,还没见过吧。”王夫人跟贾敏介绍着邢夫人。
  贾敏出嫁那会儿,贾赦的先夫人还没有去世,因此贾敏不认得邢夫人。
  王夫人介绍邢夫人的时候,还颇有些得意。因为,这无疑又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再次点出邢夫人是续弦的事实。
  在贾家这些年,邢夫人也精了,跟钱无关的气,一概不受。邢夫人就当没听出王夫人的话外音一般,热络地跟贾敏寒暄着。
  “请姑娘们来,今日不必上学去了。”贾母道。
  不一会儿,掀帘进来三位姑娘,簇拥着她们的是她们的乳母和丫鬟们。比黛玉大一些的姑娘,身材微丰,温柔沉默,叫迎春,是大舅贾赦的女儿。比黛玉略小一些的姑娘,身材长挑,神采奕奕,叫探春,是二舅贾政的女儿。另一个姑娘,年龄很小,身量未足,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黛玉一一见过。
  互相认过后,一一归座,丫鬟们奉上茶。
  黛玉发现,她碗里的茶跟别人碗里的茶不同。她碗里的是水果煮的汁,而别人碗里的是用茶叶泡的茶。她再看旁边嬷嬷抱着的小林奕手里捧着的,也是一碗水果煮的汁。对面三春碗里也是果茶。
  果茶很香,淡淡的甜,微微的酸,喝过之后,沁入心脾。黛玉记得,珠大哥说,他的那些养生法子,都是大嫂到处觅来的。大嫂还说,脾胃弱的大人,还有小孩,要少饮茶,可以煮些适宜的水果,可以促进肠胃。
  黛玉心想,大嫂是个心细的,把一家老小都照顾到了。
  众人曾听说姑太太一家因为身子弱,所以这些年才头一回回门。现在细细看来,林姑娘略显清瘦了些,但没有病态。林家的小哥儿倒是虎头虎脑的。
  王夫人问:“我看姐儿这般瘦弱,是不是有不足之症?可曾吃了药?”
  贾敏的嘴角抽动了一下。这些年了,她本想放下过去的恩怨,回家也只是探亲。结果,王夫人竟然一直没有变过。玉儿那是苗条,哪里是瘦弱了?
  黛玉察觉到母亲凝滞的表情,笑着对王夫人道:“多谢二舅母关心。我以前是有不足之症来着,后来多亏了珠大嫂让珠大哥带来的食补方子。现在已经不用吃药了。”
  贾母听完黛玉的话,直起来的身子,又舒展开来,道:“我本在吃药丸子,还说给玉儿也配一副药。听见玉儿好了,我心里比吃了药还舒坦。”
  李莞看到这样健健康康、善解人意的林妹妹,眼睛都乐弯了。前世当观众时的意难平,要在这个世界有好结局了,怎能不让人激动呢。
  正想着,后院传来笑声,“我来迟了,未曾迎接远客。”
  黛玉心想,府里的人都敛声屏气的,是谁这样放诞无礼?
  只见几个婆子丫鬟簇拥着一个人,打后房进来。这人打扮得十分艳丽,穿金戴银,容貌甚丽。
  贾母介绍道:“这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儿,俗称“辣子”,你管她叫“凤辣子”就是了。”
  众人告诉黛玉:“那是琏嫂子。”
  黛玉曾听母亲说过,大舅贾赦先夫人之子贾琏,娶的是二舅母王夫人的内侄女,叫王熙凤。
  王熙凤这些年虽然没有管家,但是想开了后,日子过得也不错。荣府的爵位是她的公公,贾琏的父亲贾赦承袭的,到时候也是到贾琏头上。管家这档子事,吃力不讨好,底下人都喊李氏“悍妇”,“夜叉”。王熙凤甚至都庆幸,当初阴差阳错间,让李氏挑了担子,是顶好的,恶人都由她做了。
  李莞自然是乐意当这个恶人的,毕竟作为一个剧透了结局的人,她可不想经历剧里的白茫茫。
  不过,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儿,她的叔叔王子腾又升了九省都点检。王熙凤就是不管家,在府里也风光着。
  王熙凤见过贾敏,直是道:“原来听太太说姑妈才貌一绝,今儿见到了,可是开了眼了。”
  王熙凤这话说巧,讨了贾敏个老太太的喜欢,又在拉拢王夫人跟贾敏的关系。
  李莞心里道,王熙凤的才能,若用在正道上,那是了不得的。当年王熙凤的聪明劲尽干违法的事情上了,好在及时止损,没让王熙凤继续掌家,还退还了她在外收的印子钱里的高昂利息。这些年,家里也没有出什么大事儿。
  王熙凤又对黛玉道:“姑娘这般的标致,我今儿算是见到了,这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倒像是嫡亲的孙女。”
  这番话一说,贾母,贾敏更乐了。黛玉则有些害羞地红了脸,略略低下头去。
  李莞想着,李家的陪嫁中,有几个铺子。她一直想做些生意,贴补一下家用,但又分不出身。她想过找帮手。不过压得住人、镇得住事儿的,荣府首当王熙凤。但是这姐们儿,有时候会跑偏,不太好驾驭。李莞有时会略动了一下心思,但没付出实践。
  王熙凤又拉着小林奕的手寒暄了一会儿,接着对贾敏道:“姑妈要是有需要,尽管跟我讲。”
  王夫人气王熙凤也来跟贾敏套近乎,便打断了王熙凤的话,转而问李莞,以显示自己当家主母的权威。“月钱放完了不曾?后楼的缎子可找到了?”
  李莞笑着道:“月钱早就发放完了。刚在后楼找缎子,太太的记性真好,几年前的东西摆哪儿都记得。”
  李莞旨在讲,首先,这个家管账的,是我。其次,太太管家的光景在几年前了,您也就记得几年前的东西。现在的东西摆哪儿,都不过您这里去了。
  王夫人黑脸。
  刚刚看似琐碎的聊家常,实际上是一场后宅女人间的战争。王夫人看着威仪迫人、是个大家长,但是她输了。因为管家权不在她手里,而是在看似温文尔雅,人畜无伤的李氏手里。
  贾敏心道,珠儿两口子可了不得了,从王氏手里抢权,好比给老虎拔牙,他俩竟然办到了。
  黛玉再次对李莞侧目。她还记得小时候,珠大哥来扬州看她们,当时还带了太医一同来看她。珠大哥临走时还教她跳了一个很逗的舞《阳光彩虹小白马》。珠大哥说,这舞是你大嫂子自己编的。
  黛玉当时就在想,编这样一个舞的大嫂子,定是个极温柔的人。没想到,大嫂子竟然厉害到掌着整个家。
  黛玉望着荣府高高的朱漆屋梁,窗外飞扬起的檐角,以及歇在飞檐上的一对叽叽喳喳的小燕子,她刚刚来府里的局促和不安都散了。
  “两位哥哥,还好吗?今儿怎么没见着?”贾敏问。
  王夫人道:“你二哥工部的事情忙,都是早出晚归。”意思是,没工夫来接。别以为都跟珠儿两口子似的,一天天地念着。
  邢夫人略显尴尬地笑道:“你大哥也忙,军中的事,向来多。”其实贾赦是昨儿跟小老婆喝醉了酒,起不来。贾赦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但他那个将军就是挂的个职。也就是邢夫人为了面子掩饰一下罢了。
  “那是。”贾敏也给了台阶,陪笑道。
  “怎么不见宝玉跟兰哥儿?”贾母问。
  李莞笑着道:“我娘家弟弟李岩,今儿考武举,兰儿说要去现场看看,一大早就被我父亲接去了。”
  “那宝玉呢?”贾母又问。
  众人面面相觑。
  “把袭人喊来。”王夫人冷着脸道。
  这时,进来一个已经长开了的姑娘,细长身材,容长脸面。袭人支支吾吾着:“宝二爷一大早吵着要去看李家的哥儿考武举,带着茗烟几个也跑去校场了。”
  眼瞅着王夫人的怒意冲上来。“宝玉要是丢了,你们一个都跑不掉。”
  贾母也开始急了。“那可怎么办呢?”
  私自跑去校场,属于宝玉的个人行为。没有王夫人跟贾政的许可,李莞的父亲李守中是绝对不会把宝玉往外带的。其实,这也不是宝玉头一回私自跑出去。有时候,他偷偷跑偷偷回,风平浪静;有时候也如今天这般,让一家着急。
  说话间,便听到小厮来传,“宝二爷、兰哥儿回来了。”
  原来宝玉私自跑去武举的校场,碰到了李守中跟贾兰,一起看完李岩的比试后。李家人就把宝玉跟贾兰送了回来。
  宝玉走在前头,一掀开帘子,就大步走进,滚到贾母怀里。
  贾母搂着宝玉直道:“冤孽啊。你跑出去怎么不跟家里说一声?”
  宝玉却兴奋地说:“祖母,知道我今天瞧见什么了吗?李岩哥哥武举拿了第一,那个威风。我算是亲眼见到什么叫百步穿杨了。明儿我也要学武,考武举。”
  王夫人道:“学什么不好,去学武,刀||剑不长眼,伤了怎么办?家里又不是那小门小户巴着你挣银子下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