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说着竟是撕扯了账册。
外间的丫鬟听见动静,连忙闯了进来,这才止住了探春,但探春的眼泪却流不尽,只呜呜地哭着。搅得赵姨娘好没脸。
这边的动静不光惊动了下面的丫鬟,还把黛玉宝玉几个也给惊动。
宝玉这段时日不用上学,径是往姐姐妹妹们处玩耍,听到探春的事,晚间就一同来探望。只探春哭红了眼,卧在床上背对着众人谁也不肯搭理。
宝玉劝了半天无用,到底说了真心话,早就想说这些个阿堵物,怪没意思的,没得闹得不开心,平日里不若做做针黹、说说闲话玩闹的好。
迎春惜春两个不作声,黛玉道,根子不在阿堵物上,关键还是看使着的人。她本身对金钱欲并不重,受到嬷嬷教导,更是心眼明亮,不会太过执着但也不会无视。
忒俗。宝玉瞅她一眼,又转回去小声道。
黛玉耳朵灵,顿时气着了,打量你是从没断过银钱,才敢说这般话。
宝钗连忙劝着,宝兄弟往后正经是要读经史典籍的,所以才这般说,不过咱们这样的人家,还是不要流入市俗的好。
哪知宝玉不领情,我才不读那劳什子的。
顿时让宝钗好一顿尴尬。
但她们到底是来劝探春的,便又在迎春惜春的解围下,转去安慰探春。
这边厢,韩嬷嬷、冯嬷嬷也在老太太这边吃茶,边吃茶,便听鸳鸯将这几日几个姑娘的所作所为回禀了来。
韩嬷嬷听一句点评一句。
说道黛玉,韩嬷嬷道,中庸,林姑娘还是在诗词一道更有心气。冯嬷嬷点头,四姑娘还是太小了点,只二姑娘她摇了摇头。
韩嬷嬷接话,那铺子,她往后怕是难做主。不过,也不妨事,总还有得学。
直到说到探春,两人都是一叹,三姑娘的心性太强,却是伤人伤己。
老太太听了也不作声,去看网友评论,果然一水的
『太势利了吧,舅舅都不当舅舅了。』
『说她讨好王夫人,真没错。』
『不过那个钱槐好像不是个好的,钱槐钱坏,有钱便仗势想要娶柳五儿。』
『都说打断骨头连着筋,连亲妈都不要,这种人血都是冷的。』
其实,老太太也是这么认为的。
虽然心疼探春小小年纪要为自己谋划,而赵姨娘又是个不靠谱的,可探春势利到恨不得剥干净身上流淌的赵姨娘的血的态度,还是让她很不适应。
这在现代是不可思议的,如果是老太太的女儿,她宁愿从没生过这么个女儿。
不过看韩嬷嬷和冯嬷嬷的意思,倒是很体谅探春的所作所为,她便也不多说什么。
只这般,没两日,又听说探春振作起来,托了王夫人择了个小厮给她帮衬。铺子里经营的是绫罗绸缎,走了甄家的关系,从湖州运来货物。
这般尘埃落定,渐渐便入了秋,安国公嫡女派人来请贾府的几位姑娘去赏花做客。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写得快了,有些忘了说明。不过大部分小可爱应该都能推测出,我就白交代一句:
1《日知录》记载,清初江南地区每亩之收,不至三石,少者不过一石有余,可能各地不同,但大致应该差不离;
2雪雁:林黛玉到荣国府带了两个人,一个是十岁的雪雁,一个是奶娘王嬷嬷;
3王善保家的:邢夫人的陪房,司棋的外婆。至于那个表哥,蠢作者杜撰。注意不是司棋表弟潘又安;
4赵国基:赵姨娘的兄弟,跟着贾环上学;
5钱槐:赵姨娘的内侄,至于为什么是钱姓,有可能是他父亲过继了,又或者是入赘(这也是红楼中有争议的一点,有人认为应该改为内亲,这里还是用内侄)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0章 穿成贾母的第二十天
王熙凤来禀报时,老太太是十分诧异的,直接表现是她的心理话都发在了屏幕上『那个那天同尴尬到恨不得钻地缝的?我还当之后要老死不相往来呢。』
『成年人的世界,老太太你不懂。』
『应该碍不着女孩之间的交际吧。』
『你不懂,这种人若是有心,是连家里人的交际都会过问。当然,如果只是请了黛玉三春几个,就有问题;如果碍于情面,那就两说。』
那就去吧。说实话,老太太对那天跟她一同尴尬的安国公,印象还挺好。但她没想到没过两天,贾政屁颠颠地来她这里,把安国公一顿夸。
末了道,老太太,安国公说要举荐我去江南河道。
嗯,嗯?老太太听懵了,她连忙咨询网友,『什么意思?』
『河道貌似是四品官,而且是肥缺,不过,贾政应该只能够上一个副职吧。』
『这样也不错了,他这是要去镀金,回来升职?』
『就贾政这样的,我倒不担心他贪,关键他能胜任吗?』
『贾政原来就是工部员外郎,应该问题不大吧。』
『那个安国公怎么想的?贾政假正经,他只会读死书。』
老太太上也打量,下也打量,弄得正喜滋滋的贾政忐忑万分,她才点点头,好好给当今干活。
这话朴实太过,但贾政不敢讲,讷讷点头。
老太太这边一头雾水,那边安国公匆匆入了宫,将见过贾政的事一一陈述,末了才小心抬头,却并不敢直视上首,臣观贾政所言非虚,贾赦或确实病糊涂了,就是如今也还是拉着小辈在演武场,偶尔讲述贾公在世时的音容,依然不管事,却也很少外出了。
良久,上首才叹息一声,出口的话却又不带丝毫感情,林如海朕是有大用的,却突然上呈祥瑞,还是通过的贾家老太君偏偏贾赦又在此时疯魔,让朕不得不怀疑他装疯卖傻。
下首的安国公丝毫不敢出声,因为他知道当今不是在要他附和。
果然,片刻后,当今又道,不过,林如海归京述职时,显然初心依旧,若是为了女儿,他和老太君倒是同心。
臣曾听母亲言,老太君早年最是疼爱幺女,如今林大人父族凋零,只能将小女托付给老太君,想来老太君和林大人也不过是爱之深,才会为其多加思量。安国公恭谨道。
上首似是沉默了片刻,如此,就让贾政调任江苏河库道,放在林如海眼皮子底下。
是。
这厢,贾政在接到圣旨,在祠堂磕了头,便急忙起身了,连本来说要让宝玉去家塾的事都没来得及安排。
老太太丝毫不知道自家差点就被当今写在了重点关注的小本本上。
而林如海当初虽然不解,老太君为什么要绕一圈给林黛玉请教引嬷嬷?但到底是岳母的好意,所以也根本没跟老太太提起过当今对他的试探,只聪慧地圆了过去。
当然,就算他提了,老太太难道告诉他,是为了让圣上多关注你,怕你一不小心死翘翘?
毕竟林如海虽然得圣心,圣上难道还会关心他每天吃什么、喝什么?
尤其京都与金陵毕竟还有段距离,古代没有火车、又没有电话,等意识到林如海病入膏肓时,就是神仙也救不了。
贾政的离京,最欢快的怕是只有贾宝玉了。他天天姐姐妹妹那里走走,偶尔跟着薛蟠混,让偶然知道的老太太,差点想削他,遏令禁足半个月,才稍稍消停。
也就在这一天,贾琏风尘仆仆地回京了。
贾琏是带着秋租一道回来的,才歇下喘了口气,见王熙凤招呼平儿脱靴,忙道,一会儿要祖母那儿回禀。
王熙凤坐下,一双美目盯着贾琏,怎么说的?那两处安置在哪儿?
贾琏笑着比划个手指,这个数,杭州八千亩两个庄子,比咱们往年的一个庄子如何?
王熙凤眼睛一亮,多了两千两。
贾琏一笑,这还只是五成的租子,另外还有些前头主家留下的零碎。
就算这样,也不少了。王熙凤美目里都是喜意,老祖宗可是说了,她和贾琏能从多出的里面分润,她心下噼里啪啦一算,乐得不成,转去瞅贾琏,这么瞧着,林妹妹每年的出息怕是还要涨。
林妹妹?
王熙凤赶紧将老祖宗的安排又说了一遍,贾琏沉吟,我怎么瞧着,老祖宗似是有些其他的想法。
什么想法?王熙凤道,虽是与以往祖宗规矩有出入,我倒觉得挺好,你是不知道,咱们府里哎,算了,与你说不着这些,还是听老祖宗的,我现在啊,只信服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