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宠妹怪,随身带着一座城 第200节
一位是京大的,一位是水木的。
三人彼此都知道这是想干什么。
无非是水木看到张白露只报了京大的志愿,想过来挖人。
而京大的老师则急忙过来救场。
“周老师,你们水木不是已经决定录用张夏至了么,怎么还盯着张白露不放?”
“米老师你这就不懂了,所谓姐妹情深,分开在两个学校到底有些不妥......。”
“那行,张夏至是全省第九,我们京大肯定也收!”
“想得美~!”
张清明什么都没说,就是兴奋。
但凡哪个家长能看到水木和京大为了自家孩子争来争去的,就算是当场闭眼也觉得值了!
“两位老师都别争,明天我们家市区鼎鑫大酒店摆谢师酒,还请两位一定要来!”
谁家八十年代出两大学生,酒店门口站两排长旗袍的?
也就他张清明了。
在人均工资只有三十块的这个年月,一天花了两万二,他自己都记不清自己花了哪些钱。
张开渠带着张家乡下的亲戚坐了三桌,吃喝从来没有这样别扭过。
“妹陀也能中状元?”
张开渠喝得迷糊糊的。
“大进家的该要疯了!”
“对了,大进家的不是都出来了么?怎么一个多月没见人?”
有晚辈喝得脸红扑扑的,他拉了拉张开渠的衣袖。
“叔,放解放前,这算是白露妹妹中了翰林?”
“少说几句!”
张开渠瞪了他一眼。
“不许说那些落后的字眼,这么多吃喝都堵不住你的嘴?”
也有人存着担心。
“叔,要是回村张龙和张秀华知道了,咱们该怎么说啊?”
他们都知道张龙和张秀华才是张白露的“亲”哥“亲”姐。
“说什么说,让他们先找着自己的老子和娘再说。”
大好的日子,提那些糟心的东西干什么?!
长江厅边上的套间,带着些醉意的张清明正在接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恭喜你了!”
“也恭喜你,马上就要出国了。”
电话那头传来了广播里清脆的女播报声。
“各位旅客,飞往佛罗伦萨的xxxx航班即将结束检票,请未登机的旅客尽快办理登机手续。”
电话那头笑了笑:“那么,再见。”
张清明也点点头:“好的,再见。”
北京机场。
孟轻尘挂掉电话,背起行囊看向南方。
脸上带着一丝张清明从来没见过的轻笑。
“已经做了这么多,接下来就看老天的安排吧......。”
倩影逐渐远去,消失在登机口。
片刻之后,一架飞机腾空而起。
飞机目的地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但会在港岛中转。
在第二天,张家一家六口人集体坐上火车驶向首都,开始了他们为期一周的首都旅游。
也就是同一天,鼎市看守所。
大门口。
张大进一家三人浑浑噩噩的走了出来。
与前来迎接他们的大儿子张龙抱头大哭。
“你说什么?”
张大进的音都惊破了:“全国状元?!”
罗英莲差点晕过去:“要去北京?!不行~!!!”
县广播电台第二天插播了一条短讯。
“昨晚一家四口试图攀爬临江派出所大楼后侧盗窃,被临江派出所干警们全部抓获,据悉这可能是本县第一起家族式盗窃团伙,团伙成员多数属于累犯,是市县两地看守所的常客......,案件正在进一步审讯中。”
李公桥大队。
张开渠有些郁闷。
“不是说阿龙有他爹的消息去接去了么,怎么连阿龙也丢了?”
“这年月,也太邪门了!”
第218章 尘尘谈对象了?
京城大居不易。
这句话在八十年代初期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没有身份证和相关的介绍信,你在北京很难找得到投宿的地方。
不过张家人手里有两张金光闪闪的“介绍信”----京大和水木的录取通知书。
这两个东西就厉害了,带红袖箍的大妈见了两眼都放光,之前问路两眼朝天的居民也会变得热情洋溢起来。
唯一让几兄妹有些不习惯的,就是张功高和李二秀问路的次数也太频繁了些。
张小雪暗自吐槽。
“两张录取通知书甩来甩去都有点卷边了……。”
张清明无奈的叹了口气,其实他也想这么干的……。
一家人终于在京大招待所住下。
三姐妹一个三人间,张功高两口子一个双人间,张清明自己一个单间,大家都没意见。
晚饭吃的招待所门口的摊饼,因为这种吃食没见过又便宜,连张小雪都炫了两个。
还都是奢侈的双鸡蛋!
把招待所柜台边的服务员看得直咋舌。
“这家人看长相就知道成分怕是不好,肯定是地主老财家出来的。一个摊饼灌两个蛋,啧啧啧啧啧。”
张小雪的胃口之所以这样的好,主要是他的心病刚刚被解决掉了。
张清明之前利用和京大老师与水木老师竞争,帮张小雪拿到了师大附中的推荐名额。
张功高夫妇考虑了良久,直到刚才一路上打听打听到京城居民对师大附中的称赞,这才下定了决心不让小女儿错失这个好机会。
张清明趁机提出了在京城购置房产的建议。
张功高和李二秀装模作样的考虑了半天这才点头答应下来。
其实在谢师宴的当天,当张清明将那一张存有一百多万的存折塞到李二秀手里时,两口子就知道这个家真正的话语权已经到了谁的手里。
买就买吧,等他们去了广州也会多买几套。
李二秀早就想在广州城买个铺子,这半年来那边铺子的租金已经飙升了三成,让李二秀同志成了红眼的兔子。
这一晚全家睡得很早,因为明天一清早他们要赶去天安门看升旗。
八四年中期侨房政策正式颁布,但是已经有一批房产通过特事特办的方式逐步返还给了原来的主人。
其中部分人对国内依旧缺乏信心,他们选择将国内返还的房产进行变现。
只不过因为国内购买力低下,出现了很奇特的供大于求的情况,导致现在的房价实际是低于实际价值的情况。
一套两进的四合院售价在一万多,均价算下来远低于小面积自有房的单价。
对住房极其紧张的京城,小面积的自建房才是大家的刚需,但凡有房源没点关系和实力根本拿不到。
京城大型房产供大于求的情况出现还与购房人的资格受到限制有关。
在房产交易还没有完全放开的八四年,只有拥有京城户口的人才有资格购买这些四合院。
实际上这种院落的交易购买方依然受到审批手续的限制,一般人就是买了房产证能不能办下来还得两说。
这个年月地位高的家庭都是国*家分配的大院居住,警卫、通讯、水电、医疗、维修都自成体系,也根本看不上这些老旧的院子。
连个下水都不通,很多普通北京居民都看不上。
张清明当然是有这个购房资格的,早在上海与寇老进行交易的时候,他就提出了想在京城购买四合院的意愿。
上头对于张清明想在京城购置房产的想法自然是一万个赞同。
而且很快就拿出了三套没有任何产权纠纷的两进四合院供他选择。
上头的意思是他买的越多越好,当然张新明也是这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