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宠妹怪,随身带着一座城 第344节

  这就需要张清明这个在港岛很有能量的股东出面协调。
  “事情的经过有些复杂,”高援朝说的有些不好意思,“公司里准备将这个技术成果发布在国内的科技杂志上的。”
  “可没曾想在过会的时候,有人提出可以把文章发表在国外的杂志上,也能为国扬名。”
  “这个提议几乎全票通过,只有总经理刘志川投了弃权票。”
  “也不知审查文章的人是怎么审核的,文章里居然提到了多项借鉴来的技术内容,文章在港岛登报不久就引来了一家国外公司的专利投诉。”
  张清明对于这件事不以为然,因为这年头出这样的乌龙简直不要太多。
  比这更可笑的事都有发生过——两家国外企业来国内引进某项生产技术,结果还没开始谈判,当地报纸就兴奋的采访了技术的总负责人,更把生产技术和流程完整的刊登在了报纸上。
  两家国外企业乐呵呵的一人买了一张报纸就直接打道回府了。
  张清明让周嘉荣派出公司的律师走了一趟,分分钟就让那家碰瓷的公司撤回了申诉。
  因为被借鉴的内容根本不是对方的专利,那东西实际是开源的,这家公司不过是申请了一个擦边的专利,想要借机碰瓷遐想。
  但事情后续发展却引起了张清明的注意。
  遐想内部因为这件事起了很大的风波。
  总经理刘志川再次提出了股份改革的建议,认为老式的决策方式已经不适合高新技术企业。
  必须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那些决策会上的人更适合去实验室,而做决策的还得是懂经营的人——例如他自己。
  “股份按照岗位和贡献进行分配,我没意见。”
  “但是我不同意他继续出任公司的总经理。”
  张清明的态度很坚决。
  “我对他本人没什么意见。”
  “我在港岛的人告诉我,那家公司之前根本没注意到那张报纸上的内容,是有人故意塞了好几份到他们公司的几个主管手里。”
  “而据我所知,遐想内部在港岛有亲戚的人并不多。”
  “你就当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种事他还是主动避嫌的好。”
  有人传闻,刘总经理当天砸了自己最喜欢的茶杯。
  就连第二天科技部的年会,刘总经理也请了假没去。
  到了年末,各部*委的年终总结会陆续在京城召开。
  张清明也被邀请参加了好几个部门的年终总结会。
  科技*部、教育*部和文化**部.....。
  今年各部*委里,轻工*部的风头很盛,所以其召开的年终会规模也相当大,尤其是表现最为突出的纺织业代表,全国各地轻工厅和大型纺织厂来了不下三四百号代表。
  已经被提升到省轻工厅的唐延安踌躇满志的走下火车,看着眼前的京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到京参会,对于他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第370章 新来的小张
  (今天试试万字。)
  张清明看着手里的通知,觉得事情还挺有趣。
  他的新身份叫张云生,是东海进出口国营商务有限公司新进的职工。
  大专文凭,也是23岁。
  也不知那些神通广大的工作人员从哪里找来的他土了吧唧的青涩照片贴在上面。
  一问老娘才知道,照片上穿着半旧绿军装的土气小子,正是高三时的自己。
  头发还挺长……,果然很有颓废的诗人气质。
  也不知道陶春枝和唐欣雨是怎么喜欢上那时的自己的……。
  新身份做的相当认真和逼真。
  在三月底去本子国之前,还需要张清明按照正常作息去上班,住宿的地方也要改成“张云生”住的单位单身宿舍。
  他得到了几套新中山装和一件军大衣,需要在这两个月里将这些衣服彻底穿旧。
  务必让有心人到国内来查的时候,他的邻居和同事都能为其“证明”其身份的可靠性。
  不得不说,有些部门做事真的很有经验。
  而他在这段时间里还有两个“高中同学”和一个“大专校友”需要交际,都是安排好的内部人员。
  张清明没有对父母说实话,只说是上头让他挂靠在一个单位,需要上两个月班。
  张功高和李二秀知道后还挺高兴,有钱的儿子混了个好编制,以后他们出去的时候就有得吹了。
  不比之前说自己儿子是老板、是个体户或者大商人,总是让人误解成投机倒把的。
  张清明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在发笑。
  他里头是一件棉布得白色衬衫,衬衫外罩着一件棕红色的针织毛衣。
  穿上一件中山装,又套上军大衣,和八零年代的人差不了多少。
  他的座驾也从跑车、轿车变成了一辆二八大杠。
  一辆半旧的凤凰牌。
  葛飞军离开了他的身边,去保卫一个和他有六七分相似的“张先生”。
  在张清明从单身宿舍到单位的沿途,一共有三个安全点和数量不明的隐藏安保人员存在。
  而张清明单身宿舍的斜对面和楼上都被安排了特殊人员伪装居住。
  兴致勃勃的张清明披着军大衣,带着雷锋帽,可劲的踩着大单车一路飞驰到了自己的新单位报到。
  东海进出口国营商务贸易有限公司。
  他的职位是外贸业务员,正式岗位名称和级别都是“办事员”。
  东海进出口公司位于朝阳区的一处二层楼房里。
  属于外贸部门的下属单位。
  张清明进门的时候和看门的大爷打了一个招呼。
  和他交接的人说过,如果在单位出了什么事,尽可来找这位李大爷。
  人家大爷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是nei卫部门的外围编制人员。
  别看大爷今年五十六,但当年也是从上gan岭杀出来的狠人。
  要是给大爷一把匕首,估计整栋的人加起来都不够大爷一个人霍霍的。
  大爷笑眯眯的对着张清明点点头,也没格外的表示。
  报到的地方是二楼人事科。
  负责接待他的人是个扎着麻花辫子的姑娘,在他叫门的时候还是漫不经心的,但在看到他本人后,姑娘却显得热切了很多。
  孙俊慧本来以为今天来报到的又是一个嘴巴皮子很贫的小子,谁知来的竟然是个很温和的大帅哥。
  “小张是吧,我比你大两岁,也不用叫我姐,叫我一声小慧就行。”
  张清明觉得对方有些热情过头,故作害羞的点点头,心里还隐隐有些得意。
  孟大小姐昨儿还挖苦自己长得“寒碜”,今天就该让她也来好好见识见识。
  报到手续最后需要经理盖章。
  孙俊慧热情不减的领着“张云生”去了二楼最里面的办公室。
  公司经理邱继民只是简单的和“张云生”聊了几句套话。
  “和同事们要好好相处,工作要认真谦虚......。”
  在邱继民这里,张清明不过是利益交换顶岗进来的小年轻。
  把他弄进来的人也说了,和张云生家里的人情算是到了头,也不用邱继民刻意看顾。
  张云生被分配到了销售三科。
  科长姓向,叫向永定,大概四十多岁,祖辈都是京城人。
  他倒是好生敲打了张云生几句,很显然对于自己科里空出来的这个位置,向科长是早有想法的。
  可惜邱经理发了话,他也只好认了。
  科里除了向永定是在小单间里办公外,大厅里还摆着六张办公桌。
  其中一张上头什么都没放的,就是张清明的位置。
  大厅里坐着三个男人。
  四十岁出头的叫洪吉才,年轻的高大小伙叫田向荣,还有个戴眼镜一脸冷漠的男人叫罗成涛。
  “那张桌子是安工的,他是科里待得最久的老人,小张,你以后有事多请教他。”
  现场资历最大的洪吉才负责给他介绍同事,他话刚落音,一个花白头发的男人端着茶杯哼着戏腔走了进来。
  “说曹操曹操到,安工,来认识一下,咱们科刚来的小张。”
  安工全名叫安新阳,大概五十多了,笑容淡淡的点点头,妥妥的老资格做派。
  张清明领了自己的办公用品回来,也不见最后一个桌子上的同事出现。
  他跟着大家分了今天来的各种报纸,一直看到中午下班,这才在单位的小食堂见到了最后一个同事。
  科里的外文翻译——戴梅玲。
  二十四五岁的年纪,穿着很时髦,头发竟然是微卷的。
  大冷天的穿着修身呢子衣,似乎还喷了香水?
  田向荣很喜欢往戴梅玲的身边凑,故意拉着张清明介绍给戴梅玲认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