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47节

  “强设定的介入可以多元化诡计的范围,小顾老师对推理小说的建议是高屋建瓴。”高主编感慨,“当前推理的同质化确实是非常严重,扩展范围确实是打破同质化的最佳方案。”
  编辑和作者思考的角度不同,好比猫三狞想的是对方举的例子是否真能落地成书。
  结果——一想一个不吱声。
  都可以随着例子发展下去,猫三狞首先就十分认同眼前顾陆的想象力。
  “聪明小孩是这样的,想象力天马行空。”猫三狞心里想。
  “那么写传统推理必死无疑吗?比如阿婆这种。”韩藏开口问。
  当前是阿迷论坛十周年线下聚会,我能回答必死无疑吗?顾陆头脑风暴。此时此刻,前世看书多的优势就展露出来了。
  “也不是,阿婆有本比较著名的作品《罗杰疑案》,第一次采用叙诡手段,凶手是‘我’。”顾陆说。这就相当于福尔摩斯探案集,凶手是主要叙述视角的华生。
  “我们大胆一点,设定波洛的推理有误,那么真凶到底是谁呢?”顾陆看过一本书叫《谁杀死了罗杰·艾克罗伊德》,属于二创类小说了。
  “听你这样讲,我就萌生出很大的阅读兴趣。难怪能写出……”韩藏突然隐去了后面的声音,紧接着说,“小顾老师的新作品是福尔摩斯续集,就目前来看,是描写福尔摩斯最好的续作,值得期待。”
  福尔摩斯续作?胆子真大!
  不过猫三狞转念一想,如此一个思维敏捷的天才作家,貌似就该无所畏惧。
  从言谈举止来看,确实看书众多,思维开阔,明智系列的三个短篇还真有可能是他本人写的。钟修思索着。
  但是对人心的描写,没有经历是办不到的,所以这个高中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钟修很细心,她观察着顾陆,看出许多问题。
  首先,高中生的身份,十六岁的年龄,当前却还是比较瘦弱。
  其次,从身上衣服来看——没和母亲住一起。因为如果有母亲关注,不至于不知道冰城的天气,不准备厚衣服。
  最后,言行举止超越年龄的成熟,成熟和有礼貌不画等号。但成熟可以和家庭环境画等号,父母的保护越弱就会越成熟,因为没人在身边依靠,只能成熟。
  钟修居然真的把顾陆的家庭猜测出了七七八八,不愧是侦探小说作者。
  顾陆在冰城玩了两天。他没在重庆,但重庆却流传着他的传说……
  主要是《少年先锋报》。前面王记者因为叶杯省级一等奖的零突破采访了顾陆,而上面再次下达任务,叶杯国家一等奖,更要采访。
  不过此番王记者不是采访顾陆本人,而是要采访顾父顾母,让其分享育儿经验。
  对经验老到的王记者而言,不是什么大事,可很快他就遇到第一个问题……联系不上。
  没办法,王记者只能找到顾陆以前的班主任黎老师。
  “很抱歉,打扰黎老师休息了,是这样的。”王记者说,“我们先锋报从贵校拿到了顾陆同学父母的电话,但一个打通了没人接,另一个已停机,请问黎老师有没有什么方式能帮忙联系一下?”
  “是这样的,顾陆家里是离异家庭,所以母亲这边换了电话,我们学校没登记。”黎老师解释。
  停机的是换了电话,那另一个呢?王记者等着老师继续说。
  “至于打通了没人接……我们老师也从来都没能联系上顾陆的父亲。”黎老师说。
  第71章 高端局
  “开什么玩笑?”王记者难以置信地望着老师,后续才反应过来,刚才语气没控制住,起太高。他冷静了下,控制嗓音问,“初中每学期不是要开家长会吗?”
  “……嗯,”黎老师点头,“所以初中三年,六次家长会,都是顾陆他自己坐在座位上听。”
  那有什么意义?这是王记者第一反应。本来家长会就是老师和家长交换教育意见,让学生坐着也不顶用啊。不过记者憋心里了。
  见多识广的他知晓,这次的采访任务可能是高端局!
  “顾陆的家长很忙。”黎老师说。
  真委婉,但王记者秒懂,“那有没有另外的方式,能联系到顾陆同学的父亲?”
  “父亲是没办法联系上,母亲那边可能有点办法。”黎老师说,“我记得顾陆说过他母亲在天赐华汤温泉酒店上班,也不知道换工作没,王记者可以去看看。”
  “谢谢黎老师。”王记者真诚道谢,如果是不了解顾家情况之前,他会直接要顾陆手机号。
  “那个王记者,顾陆还是一个学生,关于报道……”黎老师欲言又止。
  “请放心,黎老师。我是《少年先锋报》的记者,正经的官媒,报告的很多事都会考虑后果的。”王记者回应,然后他婉拒了黎老师请客吃饭的邀请。
  黎老师目送着记者离开,两人是在他家下面的小茶馆(麻将馆)进行聊天,王记者的声音没入人群,好像一滴水混入大海,哪怕是记者,在人群里也算不上特别。
  老师的思绪有那么一瞬间跑偏,他会知道顾母工作地址,还是来源于初二上学期有一次求助,顾陆询问怎么把生日礼物寄给母亲。
  当时他感到奇怪,璧山虽然距离渡口区有三十多公里距离,但也不是什么外省,况且客运中心还有短途汽车,为何不当面递交?
  “当面给,我妈可能会不要。”当时顾陆回应让黎老师记忆犹新。
  “是感觉你浪费钱吧,做家长的是这样。”黎老师还记得当时自己的回应。
  确实有部分家长会这样。别说孩子没挣钱能力,哪怕孩子出了社会,用第一笔工资买礼物,首个反应也是呵斥浪费。
  “明明这么懂事的孩子,记得父母生日,还会攒钱买生日礼物,为什么就不被父母关心呢?”黎老师喃喃,把桌面上的茶水喝完才离开。
  小茶馆的椅子是老式有扶手的竹编椅,桌子是坑坑洼洼的小方桌,有一只腿儿还缺损,用些小东小西塞垫在下面。在小茶馆打扑克和麻将不要钱,但每人都要点一壶茶水,花些茶水钱。
  实际上这类做法依旧有隐患,因为按聚众赌博的定义,无论什么形式的抽水,累计过五千就算。不过当前是一二年,重庆远没那么严格……
  下午三点左右,王记者开车抵达璧山,目光所及有些荒凉。渡口区是主城九区里最有发展潜力的,而当前的璧山就比渡口区更有发展潜力。
  天赐华汤温泉酒店比较好找,就在重庆的五方十泉中的璧温泉,况且酒店还建在金剑山森林公园内。
  “您好,我是《少年先锋报》的记者王鹏举,这是我的证件。”王记者直奔酒店前台,递上咖灰色说的记者证(09版)。
  总局颁发的证件,有姓名和照片,且具有防伪标识。不过刚满二十岁的前台小妹肯定不清楚。
  记者啊!当前对记者这职业还未祛魅,会下意识把厉害与精英等标签贴上,所以前台小妹有些紧张。
  “请问有什么事?我什么也不懂,我去找我大堂经理,王先生请稍等。”
  前台小妹有点小聪明的,万一记者来报道酒店不好的事呢?她拿着一千五的底薪,弱小无助,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清楚。
  “我只是……行吧。”王记者只想问個人,不过对方咻一声就离开视线。
  那就等等吧,王记者在大堂找了个单人沙发休息。
  估摸着十几分钟,从右侧吧台疾步走来一人,收腰西服、白衬衣,外加高跟鞋,身着标准制服,年龄是三十来岁,来人正是大堂经理孙霞。
  “王先生您好。”大堂经理孙霞先瞧瞧记者证件,“请问王先生光临天赐华森林汤温泉酒店,是要进行什么采访?”
  “不用紧张,我们《少年先锋报》是正规报纸,不是那种断章取义的小报。”王记者能看出,对方虽说语气彬彬有礼,但身体却紧绷着,因此先安抚。
  他又道,“请问,郑燕飞是贵酒店的工作人员吗?燕子的燕,飞翔的飞。”
  顾母的名字。
  “郑燕飞?”孙霞也不会知道所有职员名字,但这个她恰好知晓,“如果不是同名同姓的话,郑姐是我们客房部清洁小组的组长,不过采访郑姐是因为?”
  在就好,没换工作。王记者的心情舒缓许多,“郑燕飞女士的儿子,非常优秀,获得了叶圣陶杯全国一等奖,我们来采访也是想对优秀的教育经验取取经。”
  原来是好事情,孙霞四肢都松弛了。同时内心咂舌,全国一等奖,那得多优秀啊!
  看来郑燕飞离婚之后真的找了个好人家。
  在午休用餐聊天时,大堂经理孙霞就常听顾母夸奖继子有多优秀,拿奖学金、考巴蜀高中什么的。
  “哦哦哦,原来是这样,请王先生移步二楼会议室等候,我马上去通知。”孙霞小跑去通知。
  天赐华汤温泉酒店有很多会议室,或许跟此地经常选中成为公司团建地点有关系。
  端上了茶点和沱茶,酒店招待挺周到。
  被通知的顾母脸色很懵,一边听着孙霞的讲述,一边往会议室走,
  叶圣陶杯——好像女儿和她说过……顾母脑子里思绪不断。
  没一会儿,两人抵达会议室,孙霞也给顾母倒上一杯茶,掩上房门离开。
  “郑女士你好。”王记者再次做自我介绍。
  “王先生你好。”顾母有些局促,捏着纸杯。
  “突然冒昧地打扰,很抱歉,主要是我实在没办法联系到顾陆同学的父亲。”王记者说,“而关于顾陆同学的教育,是很值得分享的事情。”
  听到顾陆这名字,顾母好像是被一把隐形的铁锤砸中,小心翼翼地问,“他作文得了全国第一?”
  第72章 不合格的记者
  “郑女士不知道?”王记者目带诧异和无语。
  “……咳咳。”记者的眼神宛若钢针,顾母心中一刺,给自己找理由,“我和顾陆他爸离婚有两三年了,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所以就没再管,具体不清楚。”
  “原来如此。”王记者恍然大悟,很难不怀疑他是故意的。
  王记者不吝啬夸奖,“顾陆同学是特别优秀的孩子,是我们重庆市首位获得川渝区一等奖的学生,更是首位获得全国一等奖的学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初赛时顾陆同学还打破了叶圣陶杯的作文分数记录。”
  顾母不清楚叶杯含金量,但全市“第一个”“打破纪录”“全国一等奖”三个关键词是听得真真切切。
  内心有点难以接受,她印象里顾陆成绩很差……不是说那酒鬼都已经安排好顾陆去上中专了吗?
  记忆中对顾陆的印象和记者话语描绘的轮廓,完全无法重合。
  半晌,顾母憋出一个问题,“作文写得好,能上高中吗?”
  “岂止是能不能上。外地的学校我不怎么清楚,但本地的三中和八中都发出了保送邀请,都是免学费和带奖学金的。”王记者说,“顾陆同学选择了八中,算算时间,下周就该去军训了。”
  比巴蜀高中更好的八中!顾母三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她认知里的好学生肖洋,中考差了几分,没考上巴蜀高中,但顾陆那是直接免学费的保送待遇。
  差距太大,根本无法比较。
  “请问,郑女士上一次和顾陆同学见面是什么时候?”王记者先问。
  “——记不清了。”顾母印象里是一年半左右,但这时间她说不出口。
  “哦是这样的,我大概在两三個月前与顾陆同学有过一次见面。”王记者说,“当时就发觉,顾陆同学有非常良好的阅读习惯。郑女士,你们作为家长的,是否从小就培养孩子看书?”
  顾母感到喉咙很干,喝了一口茶,明明沱茶不苦涩,但此刻喝入口中感觉好苦。
  末了,她只能干巴巴地回应,“他小时候是喜欢看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