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169节
“……没这么夸张吧。”顾陆说诧异。
“我当时也觉得夸张,但仔细想想,很合理。《人民文学》有中篇板块,你别看它厚实一本,一期只有15-20篇的位置,一年十二期,你算算……”
胡主任没等顾陆回答,他就接着说,“满打满算一年上240篇,你想想全国两百多个市,每個市的作协主席都不一定能上,重庆有七八个,已经是文化强市了。”
胡主任这种近乎分蛋糕的说法,充分说明了,僧多粥少,这含金量比顾陆想象中要夸张得多。
“就这战绩,你在重庆作协当个主席团委员完全没问题。”胡主任说。
很遗憾的是,顾陆加入的是北京作协。
文章具体如何,胡主任也没时间点了,他确定真真是顾陆的文章,领着人就往外面走。
“快快,时间可能来不及了。”胡主任大跨步走着。
“去校长办公室?”顾陆根据路劲方向进行猜测。
“常校长应该还在。”胡主任说,“这奖励必须要找校长商量了。”
穿过操场,胡主任情绪颇为激动,所以步伐很快,后面的顾陆都要费大劲儿才能跟上。
多说一句有关胡主任有的题外话,身为首批游戏玩家,难怪他鼓励顾陆的方式就像游戏做成就任务一样。
果然,堵到常校长。
要不怎么说,有人是校长,有人只是主任呢。
得知此好消息,常校长也激动万分,但基本表情还是维持住了。
“接下来的几天可能顾陆同学可能要比较忙碌了。”常校长说。
“嗯?”顾陆疑惑。
“会问几个小问题,我们学校会做一个小报告。”常校长说。
毫无疑问的,学校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学生,必须要马上立刻赶紧的报告给教育部门。
“至于关于顾陆同学的奖励,我们需要再研究。”常校长说完还补充了一句,“在本周,一定会商议出一个方案。”
“好的好的。”顾陆答应了。
最终,顾陆留下了《人民文学》,然后他放学回家了。
顺路把手电筒拿回家,要充一下午的电,晚上才能照明。
关于街道办事处修电灯的事,顾陆写成一篇散文《好事与坏事》,内投给了《青年文章》副主编老曲。
当下通过审核了。
顾陆很清楚,并不是他文笔足够好,而是名气到位了。
当然也不可能差,毕竟前世是扑街作家,这一世看了那么多书累积,捣鼓一篇水平还行的散文,还是没问题。
“主要还是有名气,我记得曲主编看了几分钟就ok了。”顾陆自己琢磨。
他其实不想写讽刺基层办事人员的散文,因为感觉基层都不容易,但修理路灯可能要排到明年,着实这就有点太过分了。
“彭——”关上房门。
哦对,浇花……“三四天浇一次,我上次是什么时候?”
记不清了。
随即顾陆又在墙上贴了一张白纸,用来做记号。
刚说了要休息,所以今天我们就轻松点,看一本书,然后和周公下棋。
晚上六点左右,四月份的天黑时间也是比较早,下楼给放好。
睡觉前玩会手机。
[汪社长:我们出版社宣传半天,真不如小顾你的宣传啊,《昨日公园》准备第三次加印了。]
收到了一条短信,虽说有备注名,顾陆知道是谁,但仍旧感觉对方是不是搞错了。
宣传?
顾陆都不记得最近对《昨日公园》有过宣传。
原来就是那位让小王子一炮而红的余心姚,对顾陆的两篇新作,进行了评价。
[《福尔摩斯先生》是顾陆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致敬,那么《聊斋新义·双灯》与《聊斋新义·瑞云》是顾陆和蒲松龄的对话。
或许是我对顾陆的警醒有了效果吧,让顾陆用最直观的方式宣布,他仍旧是那个写出成人童话的天才。
就在他最熟悉的领域:聊斋志异
蒲松龄用《聊斋》写出当妖狐鬼怪,写出清朝的腐败和统治阶级对民众的压迫。
顾陆用游刃有余的写作技巧,重组了原著里的故事,增添了故事和当代读者的关联。
不知是否有会成为一组完整的“新义”集子,目前的两篇是充分展现其短篇才华的作品。
《聊斋志异》多写狐精,而顾陆就是一文狐,且小龄成精。]
余心姚的这一篇书评主要以夸为主,且内心激动之下,所以写得比较随意。
还没发布在他专栏上,而是发在了他自己很不常用的豆瓣。
“我一直都觉得,顾陆短篇非常厉害,最后瑞英的四个字‘你怎么了?’太绝了,就四个字让人遐想连连。”
“余铁嘴是终于找回了账号吗?”
“十六岁上《人民文学》?也够夸张的。”
“难以想象这个顾陆是有什么背景,连余心姚都买通了,前脚刚批评,后脚就收回来自己的话。”
“文狐,好高的评价啊。这学生的短篇水平真有这么高?我去看看。”
“刚看完,不怎么喜欢,感觉完全没聊斋的诡奇,至于余铁嘴说的技巧,也没没感受到,有理由怀疑是收钱了硬夸。”
引发讨论。
爱书的读者,或是圈内人,被吸引。
有阴谋论的,也有好奇直接去买书的,还有看完书也加入讨论的,各种各样。
正是这种热火朝天的讨论,让顾陆的短篇关注度飙升。
而当前顾陆唯一的短篇集《昨日公园》,销量就起来了。
《昨日公园》累计销量24万册。
《福尔摩斯先生》累积销量21万册。
《冰菓》累积销量25万册。
再加上今年新历才过去四个月,《小王子》已有十万册销量。
顾陆今年书籍销量,按照此情形,说不定能突破百万册。
如果能保持后劲,来年登上作家富豪榜妥妥的,这些是顾陆切切实实能看见的。
还有看不见的,顾陆在作家圈子的地位攀升!
一个圈子的地位,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有真实存在。和经脉一样,能对你进行影响。
如新书发布,进行推荐。
再如对伱意见的重视。
还有圈内人会不会无缘无故黑你,将其当靶子。
都是地位。
顾陆以前,就是天才作家,一个很不错的学生。
仅此而已。
现在,转文学之后,准确叫在纯文学领域也有拿得出手的短篇作品,“中国作家新星”。
那么多报纸的采访邀请就可见一般,特别是《文艺报》和《津门报》,这类报纸由于特殊性,不怎么追求热点。
因此哪怕前面《小王子》那么火,也不见动静。
说来说去,一个圈子存在久了,都会变得复杂,出现能说的面子和不能说的里子。
顾陆没混过,对地位的提升没什么差距,只是知道邮箱里收到很多纸媒采访邀请。
他的邮箱号是公布到了微博主页,谁都能看见。
“小顾你可以选择其中两个采访就行,不要全部接受。”
“很正常的,你相当于是提前获得了一个文学奖项,名利瞬间就涌来了,相信你也可以把握住。”
在顾陆有点茫然时,收到了简社长打来的电话。
第235章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和《文艺报》记者约了时间。
同时,顾陆也婉拒了两次祥传社的邀请。
签合约时,“作者本人在学业之外,会尽力配合书籍宣传”,此条是顾陆特别要求。
这一点还是故事会的审编老李告诉他的,因为绝大多数合约都是要求作者无条件配合宣传的。
“说起来,好久没和李编聊聊了。”顾陆翻到老李的企鹅号,主动戳一下聊天。
他就是这类人,平时也不会怎么维系朋友,但突然想起,就会主动去聊聊。
算是“诈尸型交友”。
聊上两句,顾陆得知老李即将从副审编,变成正审编。
“恭喜恭喜,以李编的资历,我感觉是早就该升职了。”顾陆聊着一个电话打过去,好消息必须要语言恭喜。
“哈哈哈哈,同喜同喜,能升职还是要多亏小顾老师。”老李说。
“诶?”顾陆不明所以。
“几个月没联系,小顾老师连《人民文学》都上了吧。”老李说,“说来也惭愧,最近我被公司宣传成什么[发掘天才作家的编辑],大概就是是把小顾老师成功的一部分原因归结到我身上,所以升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