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201节

  “哥你不会想给我补习吧?”电话那头传来妹妹难以置信的声音。
  “……”什么意思,不就是数学吗?顾陆还真不行,“我找人。”
  “噢噢噢,哥哥哥我先挂了,还有点事,我们晚上聊。”
  紧接着挂断电话。
  顾陆也继续看互联网上愈演愈烈的讨论。虽然是文抄公,但毕竟是自己抄出来的。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顾陆还是会开心的。
  搜狐网的每日一读:“平面国是政教合一制度,首领圆形为最高权力者。
  教义归纳为‘注意自己的形状’。
  一次次告诉所有人,形状和命运有关,不规则图形生下来只能低贱的活着。
  不规则图形要攒钱做外科手术,把自己变成规则的图案,可手术失败几率极高。
  平面国男女生理构造异样(女性生下来就是两端尖锐的针形),在国家教义下,这形状是智力低下的表现,所以女性=智力低下。
  越看越心惊,难以想象,顾陆是如何写出这么具有讽刺意味,又具有科普意味的书籍。”
  一个个剧情分析。
  越分析,《平面国》东西越多。
  第261章 中国第一天才学生
  “不懂就问,《平面国》看完了。完全不像是一个高中生能写出来的作品。类似的科普还有吗?”
  逼乎和豆瓣上面都出现了类似的提问。
  是的,顾陆本就是处于t2梯队的讨论度,再加上还有余心姚推波助澜。
  那效果绝对不是一加一可以形容,绝对是一减一,变成t0梯队的热度。
  直接把以前没什么人关注的科普带来了很多关注。
  《和平面国差不多的两三本科普作品》《光论科普的话“平面国”只能排第三,榜首和第二是……》《二十一世纪科普排名》等等帖子。
  归根结底,是热度的扩散了,不单单是让自己飞升。
  《平面国》面世一周,销量就非常夸张的就来到46万。
  如此夸张的销量,当下只有青春疼痛文学有一战之力。
  关键是……青春疼痛,销量就那么一波。比如首月五十万,一年破百万,实际上半年后书籍的销量基本就是停滞的。
  但《平面国》经得起推敲和研究,看起来后劲十足!
  当然未来的事也只能预测,说个当前能确定的。初中推荐书目和新作上市,连带《小王子》销量也上升。小王子的后劲是相当的可以。
  “本来以为《小王子》是顾陆的巅峰之作,没想到。”
  “小王子之后的新作是冰菓,看上去确实下滑趋势明显。不过,你仔细看他中间的短篇作品,《乡村教师》《带上她的眼睛》等等,水平依旧。”
  “顾陆的科幻水平极高,即便是小小年龄,对社会观察也极为深刻。能写出平面国不奇怪。”
  “是不奇怪,只是让人惊叹。当下说顾陆是一线作家应该没人反对了。”
  窃窃私语讨论的是《人民文学》编辑部。
  老树和小森两人在聊天,他们都是责编。环境和周围人决定了,编辑休息时,基本都在聊书。
  包括网站编辑聚餐时也差不多,都是聊书。只不过前者是实体书,后者是网络。
  “诶,那边。”聊着,老树突然说。
  小森往左边看去,另一个责编刘勇来了。来得巧,刘勇不正是顾陆的责编吗?
  “刘勇,你有和顾陆聊天吗?”小森叫住。
  都一起上班三四年了,即便私下没什么交情,相互之间也很熟悉了。
  “不怎么聊。”刘勇摇头,“小顾老师他平时比较忙,即便发消息,也是晚上才有时间回复。”
  “忙什么?”老树这话刚问出来,自己就尴尬的笑了,顾陆是学生,肯定忙着上学啊。
  “《聊斋新义》还有吗?”老树为缓解自己尴尬,换个话题,“六篇内容,根本就不够。”
  “有的六月刊,还有聊斋新义。”刘勇皱着眉爆料,“不过我听小顾老师说,这個系列只写了十三篇。”
  “十三篇,那就只剩下六篇了?”老树身为编辑,很快意识到另一件事,“一篇几千字来算,十三篇凑不成一本书啊。”
  “除非是口袋书。”小森补充。
  “是啊。”这就是刘勇皱眉的原因,“口袋书现在不流行了。”
  也就是说,聊斋新义系列难以出书。这么好的作品,不出书?编辑们都感觉浪费。
  “往好处想,顾陆又不是不写其他纯文学的短篇了。”小森说,“和其他短篇一起出就行。”
  “有道理。”刘勇心中担心还是未消散。
  因为顾陆在通俗方面太成功了,并且是很能上台面的成功。
  就《平面国》,科普,多半会成为不少省市读书计划的优选。
  “如果顾陆来京城,你接待的话,一定要喊上我。”老树说了关键的事,“我真想见见他。”
  “哦?贾平凹、阿来等作者你都见过,还好奇小顾老师?”刘勇说。
  刘勇话语有点颠倒,但很正常交谈之中,话语中出现言不达意是很正常的事。他要表述的大概是,你见过大明星了,还对小明星感兴趣?
  这个小明星的小,一方面是作者年龄。另一方面顾陆在文学上的地位,暂时确实没办法和上述两位相比。
  “不一样。我想看看中国第一天才学生,到底是什么样。”老树说。
  前面说过,《人民文学》责编的文学素养,普遍高于其他杂志编辑部。
  连老树、小森他们的态度都这样,其他出版行业的人更加如此。
  看不见的地方,顾陆人气飙升!
  等等,看不见的人气不太准确。应该叫“声望”,这玩意也不知道如何测量,但确实存在。
  从重庆天才到中国第一天才学生。
  中间就是隔了一本书。
  而这称呼第一个开始使用的,还是官媒。
  来自于青年网的新闻《带你走进中国第一天才学生》
  青年网是共青团组办的网站,对共青团来说,顾陆可是自己人!
  “日本的主流媒体朝日新闻,曾经称呼顾陆为史上最强高中生,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称呼?
  因为顾陆是模范学生,他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写成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
  近日热销的《平面国》,就最能证明顾陆的融会贯通。”
  青年网转发了余心姚发在评论后的两张图片。
  【图片】
  高一下册历史书的目录,包含了两个单元。
  第九单元“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
  第十单元“改开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图片】
  高一下册政治书的目录,也包含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
  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进步”
  前面不少网友在互联网说余心姚图片发错了。这就稍微有点不过脑子了,因为这位网友看的可能是《人民文学报》电子版新闻。
  而余心姚的评论,可也是发布在纸媒上的。
  纸媒也有这两张图。
  证明图片是没错的,只是大多数人不明白含义。
  青年网的编辑明白了。
  “《平面国》对宗教、人类阶级以及社会议题,有自己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就是来自于高中的历史书和政治书。
  特别平面国僧侣的最高统治者是圆形,和初中历史书讲述欧洲宗教的内容能够对应。
  ……
  现如今,站在新起点上,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向顾陆同学进行学习,时刻准备着再次加速,展示新青年的风采。”
  对味了,真的对味了,特别是最后一段。
  另外关于《平面国》所涉及到的知识,青年网全部在初中和高中的政治历史书中一一找到对应的。
  很多难以相信,顾陆能够写出这种作友恍然大悟。
  重庆的家长留言:“这才是真正的融会贯通,中国第一天才学生,这种学习力我赞同(大拇指)(大拇指)”
  鲁省的家长留言:“之前瞧见新闻说顾陆的理科成绩不好。我还想天才也有缺点,现在我知道了,不是缺点,是顾陆没用心学,否则能写出平面国对数学空间进行科普,以及有这么好学习能力的顾陆,会学不会数学?”
  广东的家长留言:“现在的高中历史政治,其实和我读书时,那会差不多。但我从未想过把书里的内容写成,这可能就是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
  等等,还有上百条消息就不一一搬出来说了。
  青年网谁都可以留言,甚至不用申请账号。只不过留言也会出现ip地址,毕竟是共青团主管。
  说实在的,青年网编辑话语是诚恳的,若不是顾陆知道《平面国》是怎么来的,他差点就相信了。
  如果看完这篇新闻,接着看,可以发现青年网还有一篇新闻,也是和顾陆有关。
  《两位大学生捐平面国、小王子、昨日公园等共计1.5万册爱心图书,书籍将由中华慈善总会运送到全国贫困山区》
  [青年网:在捐献一万五千册图书前,肯定需要做到深思熟虑。请问您是怎样说服自己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