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209节
内容也没有特别新颖,主要是做记录。
顾陆心里是这么判断的,但不得不说,他的判断就没怎么准确过……
话分两头,忙活一日的顾陆,感觉自己真的要和汤圆学习下了。汤圆说的三天时间搞完,实际仅耗时两天就把黄色笔记本交给了他。
汤圆是如果一个多小时能完成的事,他会说两小时。相反,顾陆可能会说“一小时完成”。一旦超时,那就开始破罐破摔地拖延了。
“看完笔记本,好好记下,数学应该可以从120提高到130左右。”李古圆说,“十多分的区间,没什么问题。”
“靠谱!”顾陆竖起大拇指。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收稿?”李古圆问。
不是下学期才开始吗?顾陆话语还未问出口。
只听李古圆说,“我们下学期要招生刊登要拿出点东西。至少首期杂志要弄出来吧。咕噜你不会打算到时候再弄吧?”
“谁说的……”顾陆下意识否定,但语气一顿,才带着歉意说,“是我的问题,身为社长没考虑好。我们社团确实应该先把首期弄出来。开刊言,我已经写好了,等会给你。”
“坐等。”李古圆很期待,他还问,“什么样的文?”
“等会儿发给你看。”顾陆说。
就这星期,先把笔记本送给女侠,再看房。
回家再把《少年中国说》合适的部分和默写下来。
他记得七七八八。前世为了在妹纸面前装逼,《过秦论》《少年中国说》等文章,顾陆都背了——只是没装成功。
up副业才开始,但顾陆作者主业,发展迅猛。
作品成为少年儿童出版社的一个主推书籍。
根据凤凰网文化读书报道,“《平面国》销量突破60万册,顾陆成销售灵药。”
[2013年上半年,图书销量时长比去年同比下滑16.5%,往年热销品类青春校园,上半年并无爆款。
业内人士表态,这将是实体出版业最困难的一年。
然而,顾陆五月发布的新作《平面国》,却展现出惊人的热度。
为小众题材开启了一片天的同时,也展现出顾陆从“作品名气大于作者”,转为“明星作者”的结果。]
一周四十多万,两周破六十万册,涨幅看上去变慢了。
可实际上已是非常优异的成绩。这还要感谢互联网争执的那群人,让作品热度居高不下。
有报纸直接把顾陆评价为“90后第一作家”“新锐作家扛鼎人物”。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此话一出,不少作者就不高兴了。
譬如八五后作家,通过新概念作文比赛成名的作家李广书(笔名),就愤愤不平。
高中生凭什么当新锐作家领军人物?
他80后,凭什么比不赢90后?
“扛鼎人物,只怕是秦武王。”
“他《小王子》销量在国内已经有七八十万了。”
“童话没什么好说的,都不是正经的长篇。”
“他《昨日公园》销量也有三十万,是今年销量最高的短篇。”
“那又怎么样?我对大长篇的驾驭能力可是一等一的。”
“包括平面国,他手中握着两本破50万销量的,90后作家无人出其右。”
“闭嘴!你嘴里除了销量,还能有什么。一点也没有作家风骨!”
李广书被朋友说得破防了。
更让他破防的是,他主编出来一条消息,“光书,明天有时间吗?和我去重庆一趟。”
第267章 罪名:天才
李广书原名吴光书,他的文学偶像是乔伊斯,詹姆斯·乔伊斯。
就是写出了意识流神作《尤利西斯》的那位大作家。他的作品也多少沾点这感觉。
普通故事,时间线、人物线、故事线都是线性的,用狄更斯话说是“自根至叶”。而意识流文学是发散性,由一点扩散,无视空间和时间距离。
有一定阅读门槛,好比国内第一本意识流长篇《酒徒》,
只是为了吃饭,李广书还是压抑着自己的表达欲。
“元哥,我们去重庆做什么?”李广书问。
他和《界》的主编茂元已很熟悉,所以电话里说话也比较随意。
“重庆有一个学习会,国家共青团组织的。新青年出版总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苏省人民出版社、川省科技出版社等十七个出版社要举行的一个会议。”
听到主编的话,李广书肃然起敬。就刚才举例的出版社,都是国字头,且有实力的存在。
活动不简单!
如此等级的学习会,李广书半开玩笑地说,“元哥,这种场合你是怎么混到票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怎么说话的,我好歹也是《界》的主编,人脉地位都是有的。你去茂名南路打听打听,谁是哥。”茂元说。
如果李广书记得没错的话——茂名南路似乎是酒吧一条街?
《界》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旗下的双月刊,以中篇和先锋为主。
刊登难度方面,比文学四小花旦简单些,比《青年文摘》困难些。
“这次机会很难得,”茂元说,“记得把稿子带上。”
李广书在电话里连忙答应,他明白,主编是在给他机会。
那么多出版社巨佬,随便一人的赏识,他书都能出版。
挂断电话,李广书激动难耐。
心情好,也不羡慕嫉妒恨顾陆了,李广书看着自己打开的手机网页。
他刚才在看逼乎。
[如何评价最近冒出来的天才作家顾陆,他的书写一本热卖一本,到底什么水平?]
李广书关掉了网页,没必要再关注其他人。
名与利,失去的他会找回来!
树欲静而风不止,顾陆的名气,招来记恨非常正常。
至于他什么水平——日本人称呼他为“最年少的畅销书作家”!
《那时的王子》在大半个月的爆发销售之后,也进入迟缓期。
目前63万枚,看来一年破百万,有点艰难,除非……
身为周边大国的日本,鱼口副社长展现了其日本人的才华,书籍没新的增长点,盯上书籍插图。
由作者绘制的小王子插图,一开始鱼口不觉得有什么吸引力。
后来伴随着读者反馈里,不停地有人提到,鱼口的心态就发生了变化。
他在思考,有没有可能,顾陆脑子突然不清醒,把小王子周边版权交给他。
找来出版社翻译,再次拨通顾陆的电话。
“顾陆老师,请问贵作《小王子》的周边版权还在手上吗?”
鱼口说完就看着旁边的翻译员,用目光催促。
“在手上。”
“那就好,顾陆老师,您作品具有一定的周边版权价值。做成手机链、匙扣等软周。卖得好的话,手办、卡牌、扭蛋等硬周也没问题。”
日本对周边的分类没国内那么复杂,只具备观赏价值的是硬周边。具备一定使用价值,就是软周边。
电话那头传来作家的回应,“真的吗,那太好了。”
似乎真可以忽悠?鱼口趁热打铁,“去年我国的周边产业,突破惊人的891亿日元。不过正是因为市场大,如果没有可靠的渠道根本卖不出去。”
“那可靠的渠道哪里找?”
今天聊天为什么那么顺畅?鱼口用怀疑的眼光看着翻译员,后者连忙用手势表示自己翻译没问题。
“我们祥传社和万代南梦宫有紧密的合作。所以完全能够代理作品的周边版权。”鱼口副社长瞧见了胜利就在眼前。
“噢噢那很好——鱼口社长可以和我经纪人详谈。”
前半句是升入天堂,后半句跌下地狱。
鱼口社长目光直勾勾地盯着翻译员,经纪人是什么情况?
电话那头继续传来作者的声音,说了好长一段话语。
“什么意思?”鱼口社长问。
“顾陆先生说,经纪人姚桑是矮脚鸡·戴尔出版集团曾经的高级主编。他对出版事宜有些了解,我只管写作,鱼口社长和经纪人聊天更方便。古话曾说过:专业的事必须交给专业的人。”
当翻译不仅考验语言能力,还考验记忆力。因此翻译员这一段话,语序都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当听到电话那边结尾处“古话曾说”,翻译员冷汗直流。
合着真没人考虑,翻译员死活呗?
紧接着电话那头就因为要上课了,挂断电话。
鱼口社长陷入沉思。
戴尔出版集团他当然知道,相比之下祥传社就是草台班子。
能在矮脚鸡·戴尔处当高级主编的人,岂能忽悠?
但无论如何,鱼口仍旧还是打电话过去看看。
因为读者信件里类似“我什么时候可以买到小王子的扭蛋?”“插图里的小王子和狐狸我很喜欢,正好要换新的手机链了”等等,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