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399节

  其实能看洛杉矶时报的,从阶级上来说,红脖子是比较少的。倒不是什么刻板印象,因为红脖子更关心切实利益,如医保要不要多给钱,如联邦能不能给进口农产品增加关税。
  所以他们一般看《今日美国》和《芝加哥论坛报》。前者是明星和体育的相关新闻还有漫画,用来休息娱乐。后者地方新闻较多,能看到切实新闻。
  不过真相如何不重要了,反方扣红脖子帽子,支持方给扣脑子坏掉的自由派(白左这词汇是中文互联网发明的),就互相打标签。
  以上的争论能在推特、脸书等渠道成为小爆点,除开前面肖申克的遗产,还有既得利益者的推波助澜。不错,正是《洛杉矶时报》。
  也是吸引了不少吃瓜群众。
  “还有很多电话吗?”
  洛杉矶时报编辑部的负责人放大镜主编,询问办公室秘书,他说话时放下了眼镜。
  办秘书是拉丁语女性,她回应,“没有。”
  又意识到这样的回应,似乎就代表没之前热度高,她补充回应,“可能读者们都忙着在互联网上争吵。”
  “我知道,《肖申克的救赎》成为他巅峰之作,恐怕他自己也不可能跨越……”放大镜主编说。
  放大镜主编话说到一半,自己就僵住,他思索着要不要接着连载中国作家的作品。
  问问温顿先生——放大镜主编,否定掉这想法,温顿只是时镜集团的董事,管理权并不大。
  前面说过,报纸上连载吸引读者的时代过去了,若保持《白熊》的质量节奏,搞个专栏没毛病。
  “还是发送一个邀请。”放大镜主编对办秘书说。
  秘书也较为懂事,知道这邀请是对中国作家顾陆。确定主编没其他事情后,秘书就不引人注意的退出领导办公室。
  放大镜主编戴上老花镜,他电脑的页面上依旧是自由派大战红脖子,瞧见后面眉头紧锁。
  拖动鼠标,主编的怒气值飙升,良久之后取下眼镜,喝一口红茶,好像是要用茶水平复情绪。
  为什么呢?可不是他良心好,瞧见自己人骂战升级而感到国家未来灰暗。
  而是“这群狗屎,为什么对骂不添加上《白熊》和洛杉矶时报这两个关键词?!”
  这样骂仗发展不就剥离宣传的初衷了吗?
  有对比才有差距,放大镜主编感觉到自身和温顿的差距。
  他真的很擅长吸引人的眼球,放大镜主编感慨,温顿·亚科里上次搞的热度,报纸从头吃到尾。
  很快哦,啪的一下,秘书联系到海外代理人姚小驹。
  不知道是美国足够现实,还是放大镜主编性格太直白,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
  前面急着要新作时,主编自己是前前后后主动打电话联系,现在事完了,就让秘书去联系。
  姚小驹接到电话,语气没变化,但脸色明显不高兴。他看来,美国是资本立场,能帮忙挣钱就是大爷,可因为是华人的关系,不能挣钱就马上翻脸,一点人情都不带。
  他和作家进行交谈了,后续还有合适的短篇,所以价格方面进行谈判。
  前面美国最高连载稿酬一个单词2.2美金肯定要下降,具体多少还要谈。
  “好,大概知道。价格合适的话可以连载,毕竟美金摆在那里,不赚白不赚。”顾陆在电话里得知这个情况,给出回应。内心还有一句,文抄外国的作品,然后再挣刀乐,合理!
  “我明白,小顾哥你现在是智库专家,需要在国外保持一定的知名度,这样随时能够在宣传方面进行帮助。”电话里的姚小驹说,“我认为底线是1-1.4美金一个字,这个价是美国一线作家的水准。肖申克这篇文章,确实一下子把价格带到顶天的高度,但在阿美莉卡,是没有在大英的根基的。”
  大英的根基绝对深厚,福尔摩斯先生在道尔家族的推动下每年仍然有10万册左右的销量,还有克苏鲁之王的头衔。
  用金钱来衡量,大英大学请他去搞个讲座,一场也要给好几千英镑(著名教授也就这价位)。
  “如果《洛杉矶时报》谈不拢,我们有其他选择,小顾哥不用担心。”姚小驹宽慰。
  说完此事,姚小驹就挂断电话了。
  而电话那头的顾陆,沉默了好一会。确实,他是必须保持在国外的高人气,他个人对大官什么的没追求,故此没从作协上文联再进一步当zx委员(唐三的路子)。
  同时又想拥有更自由的地位,能够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要提高自身统战价值。
  顾陆价值在中国作家中,仅次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位。
  日本、新加坡、大马等亚洲国家拥有不俗的人气,特别在日本。
  欧洲区域,挪威、西班牙、法国和大英都是有名有姓的。
  “我应该算是世界级作家了,即便缺少一部世界范畴畅销的作品,可不知不觉分区块扬名,倒还不错。”顾陆心里想着。
  中国作家要扬名亚洲级更高的世界级,好像只有一条路“获奖”,获外国奖项。
  诺贝尔文学奖就不提了,其他如布克国际文学奖、卡夫卡文学奖、费米那文学奖、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等。
  相信也察觉到了,这条路是严肃文学的道路,中国通俗文学要想走向亚洲乃至世界……没例子。
  美国主导的文化霸权,导致欧美“高高在上”,好似流水一般,欧美通俗文学《达芬奇密码》《偷影子的人》来华很容易。顾陆可以说是逆流者!
  “黑镜稍微弱了点,要不直接上《肠子》吧……算了算了。”顾陆否定掉,肠子还是重口味了。
  等一手《巨人的陨落》吧。顾陆昨日回去阅读,大概看了半本,倒是弄懂了一个疑惑。
  即外卖小哥在闲聊中说了什么就触发了:“我要的就是这么多,有间房子,吃喝不愁,每天等太阳下山后我们就休息。日子总会一天天好起来的。”这句话是书中经典语录,小哥说了类似的话。
  目前阿美莉卡的人气先用黑镜系列养着,剩下的……顾陆想着,银行发来短信,收到了一笔款项。
  瞧瞧付款方。
  “智库专家的身份真心是吊。”咕噜大王感慨。
  《白熊》两万多字,顾陆挣了快四万美金。美国稿费到账的速度还是蛮快的,这方面超过英日。
  用教授级别的数学能力可以看破,交了好几千的税,几千全都是阿美莉卡最强部门联邦税务局(irs)扣的。本来国内也要交的,即便有抵免已在境外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额的政策,可咕噜大王数额太大。
  放下是因为顾陆在国外连载属于智库专家的“为国实践”,凡是境外报纸连载,顾陆都享有免税。
  “阿美莉卡税务真心重,比日本和大英高多了。”顾陆还仔细了解过。
  阿美莉卡非全职作家和全职作家上缴的税是不同的,以写作为个人主业,加入美国作家工会人为全职,交税少一些。
  相对应的,兼职创作会缴很多税,比方说股票经纪人加纳德出版的自传《当幸福来敲门》,被购买了影视版权,缴纳的税务就很多。顾陆只要不加入作家工会,就无法证明自己是全职作家,哪怕他已出版了许多作品。
  [在几号桌?]微信消息探出。
  “来了?”顾陆放下手机,向着门口看去。
  门口熟悉的身影正四处张望着。
  顾陆本想大喊“这边”,但还是忍住,拨了个微信电话,接通后说:“在你左前方,14号桌。对对,就那个大红球下面。”
  两人碰面的地点是咖啡店,主要是名气大,顾陆就选在了此处。此处装修是“抽象”+“网红”风格,不在顾客的基础体验方面下功夫,只要求能够“出片”。
  好比顾陆这一桌,头顶的大红色球,大得都可以引起某些人的巨物恐惧症了。但远远地拍照,坐下面大与小的对比,适合打卡并上传至社交媒体。
  确实是叫人来设计过的,可是过道动线极为不合理,李古圆转了半圈,才到13号桌坐下。
  “真是累啊,干什么事非得让我跑来?”李古圆见面就唉声叹气,“你知不知道,我最近非常忙啊。”
  看得出来,李古圆眼下挂着浓烈的黑眼圈,顾陆说,“主要我这边要提一辆车,你知道我不会开车,你不是有驾照吗?帮我开回家。”
  你不会开车,然后今天要提车?
  要不要听听你自己在说什么?
  李古原哽住了。
  第420章 缺少
  “嗯——那什么……”李古圆大概清楚好友为什么一直不学车,“即便你现在要买车,也没这么急吧,先学车再买,就是两三个月的事儿。”
  看得出来最近李古圆确实忙碌,眼眶挂着黑青色,还有仿佛肾虚般的表情。当然咕噜大王是不肾虚的,之所以这么了解,主要是他有个朋友。
  “很有道理,但情况就这么突然,我也没想到。”顾陆说,“总之,今天下午你先帮我把车开回来。”
  “行行行,什么车?”李古圆说,“先说好,驾照我虽然有,但实际没怎么开车,而且我学的是自动挡。”
  李古圆是大三暑假期间学的车,也不是想买车,主要是驾校有学生优惠。
  “呃——实话实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车。”顾陆回答,闻理事长也没告诉他。
  “轱辘,所以这次是玩什么?”李古圆问。
  “是不是兄弟?”顾陆放出绝杀。
  此话一出,李古圆就没再多问了。
  “为什么选这咖啡店?”李古圆说,“刚才我进来看咖啡和饮品,随便一杯都要七八十,又是网红店吧?”
  “你不觉得很出片吗?”顾陆指着头顶吊着的巨球。具体尺寸不低于两米。主要这咖啡厅是复式,一半有二楼,一半是挑高设计。
  “这不就是一个球体装饰吗?果然,任何东西只要大了,都会成为景点吗?”李古圆说,“轱辘,我发现你很喜欢来这些网红店,网红书店、咖啡店、餐厅等等。不过你又不拍照打卡。”
  “我只是想看看网红的地方,看看他们到底在拍照打卡什么东西,至于我自己发朋友圈,那倒是用不着。”顾陆说。
  有点怪,李古圆知道好友的性格是典型的喜欢往热闹的地方跑,却又不融入这热闹。
  即便顾陆不缺钱,但李古圆仍然只点了一杯最便宜的柠檬水。也不是舍不得,主要认为不值当。
  两人往中关村科技园区去,网约车驶去还是有一段时间,路上顾陆顺嘴说起时光胶囊的事。
  “你还记得你填写的什么吗?”顾陆问。
  “如果你不提这件事儿,我完全不记得了。”李古圆说,“小时候写的东西有什么意义?”
  言语之中满不在意。也是,当下的事李古圆都转不过来。毕业能进入万华化学绝对是有前景的,但换句话说,忙碌异常,再加上他重拾了行当,说是忙成了陀螺也不为过。
  没一会到公园,那一片绿地,顾陆给闻理事长打去电话,对方马上过来。
  提车在公园?李古圆大概摸清了情况,好像是有人要送车?
  挂断电话之后,闻理事长五分钟不到就走路到达。本来这等事可以交给智库综合室的秘书,不过理事长还是一手操办。
  可以算作私下对顾专家的重视。
  “这位是我朋友李古圆,这位是闻理事长。”顾陆做了个介绍,并解释“主要我个人不会开车,所以先让我朋友过来开。”
  闻理事长笑着表示理解,“也是我们工作失误,没想到顾专家没驾照。学车方面需要我安排吗?”
  “那就不用了。”顾陆在驾照方面不打算走捷径,毕竟上一世他也不会开车,学不好上路,对自己和别人都不负责。
  紧接着,理事长和李古圆两人进行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