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第525节

  两个村子分别是波特舍姆和鲁卡,械斗原因是抢生意。
  话说,原本人均年收入不足3万英镑的波特舍姆,有了旅游加持之后,收入刷刷提升。隔壁的鲁卡眼红啊,就仗着地理优势——由威茅斯市中心开车到这边,要事先经过鲁卡村,所以……
  鲁卡村民说“欢迎你们来到波特舍姆(putsham),以前这里有一个教堂名为波特舍姆,整个地区都可以叫做波特舍姆。所以肯定是来对地方了。”
  拦截游客。
  断人钱财有如杀人父母,这道理在国外因为通用。
  波特舍姆村民怒了啊,你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因为这个原因,就让十多人受伤?没读过多少书的乡下人,果然很粗率莽撞。”这是乔纳森得知之后作出的评价,这评价很符合伦敦正米字旗的风格,因为伦敦以外都是乡下。
  这件事也不在乔纳森的管辖范围,评价之后就放一边了,有关《是,大臣》一事并未马上汇报给上级,他可比威可多更稳重。
  大概过了三四天,顾陆把排版好的作品,正式发给了内阁大臣乔纳森。
  届时,他才首次瞧见这部作品。
  [鸣谢乔治·威可多]
  开篇第一句话,哦,乔纳森感觉中国作家很懂事,没有说他的名字。
  紧接着,乔纳森随便翻翻。
  翻到了些不错的内容——
  [“这能让我们找到方法杜绝浪费政府资金。”
  “但是公众对如何挥霍公家的财产可是一窍不通,我们才是专家!”]
  [“人类没有特权,哈克先生。我们不凌驾于自然之上,我们属于自然。你知道,人也是动物。”
  “我知道,我刚去过下议院。”]
  有点意思,难怪可以在欧美也留下名气,乔纳森内心想着。
  一本书再好看,阅读者随意翻动,也不会领略到精彩,好比乔纳森,确定了一下书籍的尺度,压根没认真看,甚至在心头认为这种讽刺他自己也能写。说公务员挥霍,下议院的人是猪狗,比较低级。
  并不是刻板印象,而是由上至下,对一件事的了解真就越来越少。
  让中国作家成为“嘴替”,发泄民众内心不满的情绪,明明是首相和幕僚讨论过,确定的办法并敲定作家人选。
  但首相只知道作品名,内阁大臣乔纳森零零散散看了些,看完的是执行的威可多。
  “海豚计划实施吧,此外,宣传你也安排好。”首相这么说。
  一个国家举国之力,去完成一件事情,那么就会非常的快速。
  乔纳森5月20日收到《是,大臣》,23日本书就出版了,并且是全英上市销售,速度是相当的快。
  刚开始还是用《魔戒》作家新作作为宣传,后来发现“顾陆”两个字的知名度,远比魔戒要高,干脆就不演了——
  [以后遇到任何事,我们都将会感叹“英国不愧是汉弗莱的祖国”。]
  [都来看看吧,我敢打赌,你对英国政坛的讽刺,比不上顾陆。]
  [顾陆说:英国官方在乎什么?不是善与恶,是治与乱]
  [英国最伟大的发明是什么?哦永垂不朽的官僚制度]
  宣传标语用了last forever这单词,也就是永世长存,这单词还是第一次和官僚制度放一起,嘲讽意味不必多说。
  毫无疑问,效果是不错的,首日销量甚至超过《魔戒》,当然,有舍必有得,引起很大一部分网友抵触。
  开玩笑,玩阴阳怪气,英国网友怕过谁?知不知道互联网上乳法段子都是谁发的?百分之八十都出自英国!
  “难道顾陆是想教我如何打我自己的孩子吗?我没脑袋的路易十四,那真是感谢。”
  “讽刺官方,我可以一句话不停歇,连续说二十分钟,还需要看外国作家的作品?”
  “为什么不继续写魔戒系列,或者说给孩子写写书,那是你的优势区域。政治是大人的领域,别逞强。”
  键盘侠大喝一声键来,在推特上喷顾陆,但后者……他是有推特账号,也没有交给公司运营,基本不登录。
  更准确来说,顾陆可能都忘记密码了。再加上顾陆把作品发布过去后,一直在整理东西,整理威可多的录音。
  当然必须说明,顾陆并不是保留证据什么的,只是自知资质愚钝,要把有用的关键信息全部保存下来。
  还有比较中立的网友,对于顾陆没有那么强烈的敌意。
  “汉弗莱是谁?哦,听说是《是,大臣》的主角之一,难道比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还著名?”
  这话也有道理,莎士比亚几乎成为英国文学名片了,可也没人说是“罗密欧的祖国”“麦克白的祖国”……
  然而再多的言论也改变不了《是,大臣》的内容,再多的质疑也撼动不了书里几乎每一页都是金句的存在。
  就二十五号,bbc的记者“碰巧”拍到了出席某个会议的首相,在开始前阅读某本书籍的照片。
  书籍正是上市两天的《是,大臣》
  第563章 大臣起飞
  “哦,《是,大臣》是我个人最爱看的作品。”首相这么说,“我们可以从里面获得欢乐,以及吸取很多经验。”
  地球上,撒切尔夫人非常喜欢这一部英剧,还邀请作者去唐宁街。而平行世界,由顾陆搬运过来,同样受到英国一把手的喜爱。虽然开始没对,过程也忘了,但结果是一样的,没错就是趋同发展。
  许多英国民众前去看,包括之前瞧不上的。
  比方说尼古拉斯·迈耶,他比任何人都更有理由记恨顾陆——威茅斯人除外。他是《百分之七溶液》的作家,这部推理作品,甚至让迈耶拿到英国金匕首奖。再加爱伦·坡奖,基本是欧美世界推理悬疑能得到的最高奖项。
  如果没有《福尔摩斯先生》的话,迈耶的职业生涯就完美了。因为《百分之七溶液》是罕见有柯南道尔风格的,福尔摩斯同人作品。可卫报、每日邮电报等报纸,都有类似评价“(百分之七溶液)作品借由最后一案的展开,写出来华生的精彩瞬间。是福尔摩斯先生之后最精彩的二创作品。”
  他发掘了华生的精彩,顾陆却写出了与众不同的福尔摩斯,对于读者,肯定是更爱福尔摩斯。
  总体来说,迈耶还是个输得起的人,心理活动如下:“《福尔摩斯探案集》是全球都具有很大名气的作品,所以的确存在外国人比我们本国人,更喜爱的情况。”
  但是!
  “英国有关政治的操作,那肯定是生活在本国的国民才深刻体会。”迈耶认为,顾陆在这方面要是能比上自己,他赤石!
  书店店员的第三次询问声大了很多,“先生,请问你还需要什么帮助吗?”
  毕竟站在收银台前出神,影响其他顾客买单。迈耶回神,第一反应也不是道歉,而是找行为合理化自己的理由。
  “噢,我在想,为什么平常的书15英镑到25英镑,而《是,大臣》需要32英镑。”迈耶说,“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
  “或许是装订更好,”店员也只能囫囵吞枣地说个原因,“也可能是透露了很多官方的秘密。”
  笑死,根本笑不死,一个中国人在英国发行的书,透露了英国官方的秘密,这玩笑真好笑。
  笑容中带着点嘲讽,迈耶购买此书。买这书就回到家,开始看起这本更昂贵的书籍。
  迈耶的脸色越来越凝重的原因,不是层出不穷的金句,而是剧情太简单。
  要写好一件简单的事。
  关键是国务无小事,随意一件小事就可能影响成千上万人,作为政治惊悚剧的惊悚感很大一部分就来自此。
  写复杂了很费脑,读者不爱看。
  可《是,大臣》就很简单,比方说其中一个剧情哈克计划在爱丁堡迎接某位非洲国家。
  目的是推动石油钻井交易,来带动苏格兰的拉票。
  没有理解门槛,只要有基础认知,都能明白。很不巧的是这个非洲国家突然发生了政变,老国王自然被推倒。
  前面谈好的交易泡汤,其后果不仅是苏格兰错失了许多工作机会,更重要的是如何拉选票啊!
  所以哈克答应了新国王一个条件,尽管在经济上对英国百害而只有一点小利,可对政党有好处啊,即提供5000万英镑的无息贷款购买钻井设备,如此一来它在克莱德赛德的造船厂就不会闲置,给苏格兰选民承诺的大量工作岗位也有了。
  “写得太……”迈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半晌才吐出“理所应当”这单词。准确说,身为读者的他,瞧见主角哈克解决突然其来的困境,还有点为之小高兴。
  高兴之余迈耶才想到,高兴个什么劲儿,哈克几乎算是赠予的五千万英镑,花费的可是纳税人的钱。用五千万英镑创造了不足五百万英镑规模的岗位,苏格兰选民还要对其感恩戴德。
  “这中国作家,太擅长第一人称叙事了。”迈耶想起了那开篇就九十多岁福尔摩斯的第一人称惊艳读者。而《是,大臣》里,哈克和汉弗莱的描写,让人恨不起来。因为从顾陆的笔墨中能感受到,你上你还不如哈克。
  “不对劲……”
  “好像中国作家真的很懂我的国家。”
  “他好像在开玩笑,但最尖锐的矛盾,却在玩笑中说了出来。”
  外国人看《是,大臣》能感到笑点很足,可英国人看着看着,脸就沉重了。
  因为很多真实事件的例子在脑海里浮现。
  [“一个耗资7400万,占地9英亩,地处市中心的大工程,怎么捂得住?”
  “通过《官方保密法》”
  “怎么保密?这工程太大了。”
  “那它就是个大秘密。”
  “但你怎能用《官方保密法》保密众所周知的事情?”
  “伯纳,《官方保密法》不是保护秘密的,是保护官方的。”
  ……]
  就去年,去年2021年公布的《2021国家投资安全法》,是为了保护什么?保护国家资产的安全?
  当然不是!这条保护法出自于官方被曝出某位大臣以自身利益为基准,罔顾企业需求,否决了许多外资收购。
  其中有好几家企业,因为没有资金注入,宣布破产。工人、工厂老板、当地财务,都是输。唯一的赢家就是这位大臣。
  “这是英国百年企业,不能在我任期内被收购,至于破产在我任期结束后再说。”大概是这样。
  事情闹大,就出台了这法律,禁止在公共场合讨论,因为就这危害到了国家安全。
  都知道,英国的互联网生态在欧洲都是最严苛的。英国的键盘侠是见识过的,所以很快就平息了。
  正如《是,大臣》所说,那是用来保护官方的!
  至此,迈耶无神地看着天花板,他承认了作为英国人,他不但不如中国作家了解福尔摩斯,也不如中国作家了解英国官方。
  这一波打击是相当重。
  但是转念一想,迈耶前期对顾陆的意见那么大,都被征服,更何况其余抱着不屑态度购买书籍的民众。
  95%,都被征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