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不过,郑千玉很快就要挂了。林静松想到更要紧的事,快速在脑海中比较了行程、时差,要求着下一次通话的时间。待通话结束,晚霞也结束,林静松上了车,朝市中心开去。
  lucas在岛上停留了两个多月,人都晒红了一些。和林静松在私人餐厅会面,眼前的年轻人身材高大,远远的侧影像日耳曼人种,转过来又是一张东方面孔。
  林静松略微对他点头致意,话非常少。好在lucas也毫无架子,侃侃而谈,大多关于susan,还有最近几个处在概念阶段的新产品。林静松之前的几次短期出差,都是为了对接进新产品的程序编写中,同时兼顾bye的更新,他的工作不能不算繁重。
  lucas有意叫他回洛杉矶,想让jonson回来带团队,像他当初离开洛杉矶上司为他规划的愿景。林静松的工作能力优秀,兼具在此地非常稀缺的严谨性,一直online work使他和团队的关系很疏离。如果不是因为他和lucas有共同的命题,他也许早就离开了。
  lucas让侍者给他们都倒了酒,说:“我知道你在意什么,你可以带他一起来。”
  林静松不喜欢酒的味道,只尝了一口就放下,道:“不行。”
  lucas:“怎么,他不愿意?”
  林静松:“我不会决定他的生活。”
  lucas:“也许你很快就会带他过来的。”
  听了这句话,林静松停止了进食,抬头看lucas。lucas朝他露出笑,配上他被晒红的脸庞,这让他看上去像个圣诞老人。
  第二天驱车三十公里,到大学的医学研究中心,lucas向林静松引荐实验室的教授,郑千玉填在申请表的眼疾,译成长长的英文,是他的专攻方向。
  他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向林静松解释,眼睛其实是一个有“免疫特权”的器官,这也意味着有外来的分子进入,眼睛不易有强烈的炎症反应。
  “基因药物需要载体进入眼睛,因为眼睛的免疫特质,这种腺病毒相关病毒——它在其他器官会引起急性传染,在眼睛里,它可以成为一艘不被免疫系统禁行的船,将基因药物传输进去。”
  医疗是林静松陌生的领域,他尽力听和理解,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所以是注射治疗?注射本身会不会对眼睛有损害?”
  教授惊叹他问到点子上:“单次注射不会,但眼睛承受不起反复注射,也会增加感染风险。实验中上一阶段的基因药物并非一劳永逸。它本质上是一种抗体,有些病人也会对抗体产生抗体,我们称其为‘抗抗体’。
  “在新一阶段的试验我们会继续研究基因增补,改进载体,旨在降低注射的次数来治愈患者。”
  林静松:“就是说……只要注射一次,或者两次,就能看见?”
  教授笑着说:“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了。基因药物在实验中对改善视功能是有展现出效果的,我们要攻克的最大难题是载体和治疗手段的稳定性。”
  林静松深吸了一口气,在此时,他也如同无数普通人问出那句话:
  “我们要等多久?”
  回程的路上,又是黄昏。林静松看向窗外,那位教授的回答言犹在耳。
  他告诉林静松,他无法给一个准确的时间,也许半年,也许要两三年,也许要更久。
  他也说,也许成功,也许失败。
  林静松临别时和lucas握手。lucas刚在车上接了susan的电话,她语调天真,和lucas说她想回学校了,她想念朋友和老师。susan7年级从学校退学,现在14岁,这三年来她学习了盲文,仍然想成为一名老师。
  lucas和susan说了一会儿话,和林静松告别的时候他眼神闪烁。他仍然不敢向susan保证她一定可以回到熟悉的学校,她马上是上高中的年纪,也许她要抚摸盲文很多年,他不是医生,无法做医生都做不出的承诺。
  但他们已经有希望了。lucas没办法和susan说的话,他先和jonson说,他们是战友。
  林静松几乎没有休息间隙地处理了几日工作,在两地办公室来回,车上也对着电脑。郑千玉的消息很少,然而对比起几个月前他刚刚“认识”时,郑千玉的音讯已经算相当稳定了。
  那个时候郑千玉的阴郁从零碎的文字中溢出,心神微弱地闪烁着,像将灭的火,不要去握,也不能去吹,不知何时会消逝。
  这几天,林静松睡不好。
  每年都会准时降临的精神动荡,林静松已像习惯一个季节去习惯它。不知郑千玉身处何处,在过什么样的生活时,林静松精神世界的气候由不甘、疑问、悲伤、愤怒和些许恨意组成,搅得夜不能寐,只能起身对着电脑工作。
  失眠的第三天,迎来休息日,他的出差远远没有结束。在清晨和郑千玉短暂通了电话,他刚收工,声音里有少许倦意。他轻声细语的,像补偿一般,说他也很想他。
  他叫他叶森。于是林静松不能出现,也不能显露精神上的低落和动荡。他愉快和低落时情绪的区别不是很大,但郑千玉从他的语气之中似有所感,问他最近是不是工作很忙。
  林静松很快否认,郑千玉便没有再追问了。
  郑千玉被密集的工作耗去大半体力,刚开始录音的前几天,因为和新导演磨合,进入角色的状态,还有工作方式的调整,时间总是不太够。为了完成当天的工作,郑千玉加了班,也错过和叶森约好的时间。
  叶森在时间安排上总是很缜密。郑千玉收工之后,他还是立刻打来,恐怕有的时候还在开会,虽然他总是一口否认没有。
  后面的几天,郑千玉逐渐适应了工作的节奏,在休息日的前一天,总算是准时下班了。小真比他还高兴,工作室的人要聚餐,她过来问郑千玉想不想一起。
  经过几天的相处,郑千玉觉得大家都还挺随和的。工作室里的配音演员大都是年轻人,有的出道早,年纪轻轻就很有人气了,还有的是半路出家转行过来的。当然,这一行也很残酷,底层和刚入行的新人演员收入持平或低于一般的工作,如果不是真的对这一行有热爱,拿着三瓜俩枣的收入,会觉得不如去当普通的上班族。
  所以在很多新人入行的同时,也会有很多人放弃转行。
  这都是郑千玉在休息时间听他们聊天听来的。郑千玉现在习惯当一个听众,也许负责人辛琳提前和他们都打过招呼,所以郑千玉和他们相处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小真说他们希望郑千玉一起去聚餐,郑千玉也欣然应下了。
  聚餐吃的正巧吃的是印度菜,郑千玉不用过于被特地照顾。辛琳和小真坐在他旁边,辛琳三十岁出头,对待郑千玉像弟弟一样。这次来b市工作之前,郑千玉特地为她和小真各选了一只香水做礼物,感谢她们在工作上对自己的帮助。
  桌上的人一边吃着饭,一边天南海北地聊。郑千玉听他们说,这里最近新开了一条夜游观光巴士的路线。
  小真是个万事通,立刻接了话:“开通第一天我就去坐了,真正的落日飞车哦。”
  众人纷纷感慨也很想坐,但这种夜游巴士都是线下排队买票,工作日来不及,周末人肯定很多,还是小真消息灵通,抢尽先机。
  “小真,那个买票的地方在哪里?”
  聚餐结束后,郑千玉悄悄问她。
  小真立刻把地址和整理的买票攻略发给了他,又问:“千玉老师,你要去坐吗?”
  郑千玉摇摇头,带一点笑意,答:“只是有点好奇。”
  他又说以前上学的时候坐过这种观光路线,为此还逃过课。
  “当时应该多坐几回的。”
  他有些感慨地说。
  第53章
  郑千玉其实有点想去坐夜游巴士。
  中学时期郑千玉也是坐新开通观光巴士的第一批人, 平常不上课也不画画的时候,他喜欢在城市里游荡。去看电影,逛展览, 逛夜市,坐观光巴士。
  郑千玉的人缘很好,有大把的朋友约他一起打球、吃饭、唱k。不过,郑千玉一直认为他是个更擅长独自游玩的人。
  也许因为如此,从他的第一次约会开始,郑千玉就有非常多的方案。他的约会对象绝对不会去参加那些集体活动,而他恰巧在独自游玩之中开辟了这些适合他的、静谧的游戏。
  “去坐夜游巴士”这件事变成一颗种子, 种在郑千玉心里。
  聚餐结束之后,回到酒店,郑千玉洗完澡, 趴在床上用朗读功能听小真发来的地点和买票攻略。观光路线的起始站在市中心,离他的酒店不是很远。买票则是要在站点线下购买,可以早点去预定, 也可以直接买了票上车。
  如果要在日落时分坐上观光巴士,需得提前很久去排队买票, 因为大部分人都希望在车上一边看落日一边环游城市。
  在郑千玉的学生时代里,坐观光巴士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
  而他从来没有一次是独自一人坐的。
  从居住的城市第一次开通这样的观光线路,他就和自己的初恋男朋友坐上了那条线路的第一趟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