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郑千玉侧身蜷在沙发上,将手机平放在脸侧,屏幕的光亮使他的眼前没有那么暗,指腹在屏幕上划动着,机械音语速很快地读着文字。
他又打开了微博,想听听大家的反应。
郑千玉一般只会在剧集宣传时登陆转发一下,在完结之后挑一个集中的时间上去听听总体的反馈,有用的意见他都会记在心里,以便下次改进。
他有时候也会收到一些赞赏的评论,认同他对角色的理解和演绎。当然,偶尔也会听到恶评,说他的水平不足,配出来的效果很差。
起初郑千玉看到这样的负面评价也会感到不开心。就像他刚开始学画画的时候,基础还没打好,又一意孤行地画自己想画的,被老师批评“眼高手低”,后来集训、考学、画作业,到卖装饰画,都少不了被批。即使郑千玉在画画这件事上有天赋,也不可能一路上都是顺风。
被批评是极其正常的事情,会感到难过也是极其正常的情绪。如今郑千玉已经没有什么棱角,对这种事的接受度也更高了。此外,他将自己和“喻千”这个身份分得很开,真实的“郑千玉”是什么样的,没有人能通过“喻千”窥视到。
这让他感到安全。
这次参与的项目ip原著已经相当红火,郑千玉听到自己的消息数量,有5296条。
这个数字吓了他一条。因此郑千玉赶紧做了一下心理建设,他知道自己初出茅庐,接下这个角色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事实上,一个瞎子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怎么不算走运呢?
因此,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应该尽量心平气和地接受。况且,没有人知道他是个盲人,没有人会将真实的郑千玉和“喻千”联系到一起。
郑千玉深呼吸了几下,点开那些消息,听着机械音将它们一条一条读出来。
夜幕已经完全降临,楼栋之间点亮一盏盏灯。最近叶森不在的时间里,他很少开灯,入了夜也一样。
安静的小区里有人带着小孩在楼下的花园里散步,附近某户人家飘来电视的响声。这些属于日常生活的、静谧的响动细微地进入郑千玉黑暗的家中,被正在播放的机械音吞掉了。
一只手被屏幕的灯光映得惨白,放到音量键上,按了一下、两下,将手机的音量开到了最大。他如今所最熟悉的、习惯的,帮他读取日常中几乎所有文字的旁白声音,变得非常刺耳,像一个温和的灵魂突然变成扭曲的魔鬼,一字一句地读出那些话。
他一下一下地下滑,触摸文字,一句还没有读完,郑千玉已经接收了全部的意思,再下一句,再下一句。
“喻千是个盲人”
“因为是瞎子所以选他配瞎子角色吗”
“好可怜”
“盲人挺不容易的大家多体谅一下吧”
“哪里传的消息”
“剧还没上线就唱衰不好吧”
“我觉得xxx更适合啊”
“盲人怎么了配得不好一样喷”
郑千玉认为这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他知道最正确的回应方式,上线,承认这件事,说“很荣幸也很幸运可以为这个角色配音”“我们的确有一些共通之处,这使我和角色之间有一些心灵上的共鸣”“我会继续努力给大家带来更好的作品”。
必要时,郑千玉可以亲自录一个视频,非常诚恳地说这些话。他知道自己长得很好——一个漂亮的盲人声优,他身上的噱头可真不少。
郑千玉不是不知道这些,他很知道,他从小就清楚怎么讨人喜欢。如何乖巧地面对养父母,如何软化郑辛,如何亲近林静松——郑千玉不是不善良,只是聪明之余还有些狡猾。他的骄傲也源于此,只要他想要被喜爱,他就会被喜爱。
身体的残缺也同样是博取同情的一件利器。郑千玉怎么会不知道?他太知道了,在得知自己将失明而未失明的时候,以此为创作主题做一系列画作,展示一个年轻画家失明的整个过程,反复强调述说他怎样将画画作为毕生的事业,可惜命运如此捉弄人,他还那样年轻,真是一出残酷的悲剧!
告知全天下他瞎了,推出这一系列画作,找学院的同学、老师背书,用尽手段和资源,戴上“视障画家”这个闪亮的名号开画展,将他完全失明前的所有作画都摆上去,以此为母题请人做装置,做视障体验区。
榨干画画的最后一点利用价值,还没完呢,写一些煽情小文,开始做账号,可以出镜,但不能太多,毕竟大众对盲人的印象是“温和”“内敛”。对了,做以上所有的事情,郑千玉都必须展现成他本想要因为残疾而封闭自己,但在周围人的鼓励下才羞怯地走到台前来,这样的形象才是公众所喜欢的。
然后呢,现在还流行播客和脱口秀,大可以都做一做,写脚本文本,试试开放麦。郑千玉不能算没有口才。
还有最后一件事。郑千玉应当抛弃所有的骄傲和尊严,紧紧地抓住林静松。在知道病情的第一时间,就告诉他这件事。他知道自己不必恳求和挽留,只要让林静松决定就好。
只要让他决定就好。
这样的头脑和计划,只要稍加实施,不说人生更上一层楼,只要郑千玉有玩转这种灭顶之灾的魄力,都不会过成这样。
可惜,这些最好的方案,榨干“失明”这件事价值的全部方案——只要有心,任何事情都会有价值,郑千玉一件也没有去做。所有摆在面前的道路他都选了最差的一条,所以他现在在这里,又静静感受到灾难如何灭顶。
如此懦弱。
如何让一个真心热爱画画的人在得知这样的日子有限,立刻冷静地拿起画笔描绘这样的苦痛?
如何让一个因体会过幸福而热爱自己生活的人,在跌入深渊之中立刻抛下过往,精心包装灾难,使自己瞩目,又使失去眼睛成为博取同情的话题?
如何让一个对爱与被爱这件事都十足自信的人,将自己面目全非的命运奉到爱人眼前,要求他必须留下来,一起品尝他从完美走至灭亡的整个过程?
郑千玉按下暂停,旁白终于不再读下去了。回归宁静。
一种深深的无能席卷了他,因为郑千玉再一次被这样小的事情拖垮了。像第一次碰掉了盲杖,在地上怎么摸都摸不到它;像被问及失明的原因,念出长长的病名;像确诊之后奔波着求医;又像在视线逐渐模糊的时候,接起电话听到他的声音。
没有人能真正理解郑千玉的生活,所有的感同身受都是向下的同情。
电话响了,叶森发来他落地的消息。
在一片安静之中,郑千玉回复了他,虽然他没有发语音,也力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愉快、正常。
没有想到叶森又打了一个电话过来。郑千玉犹豫几秒,在一个适当的间隔之后接起。
叶森说,刚下飞机,只是想听听他的声音。
真是太好了。他还是有这样的价值。
郑千玉躺在沙发上,他的脸上露出一些笑容。在配音的时候,人的表情是会跟随台词而变化的,配音本身也是一种表演。
他说一切都好,瞬间就能编出不存在的行程,非常美好,他自己都快要信以为真。叶森的语气犹疑,含着一些探究,他想知道郑千玉真实的心情。
郑千玉营造了一段比平时更甜蜜的对话。
如果叶森能在这其中感受到爱的话,这就是真实。
第62章
和叶森的通话完, 很快全世界就都要找郑千玉。
首先接到的是辛琳的电话,从舆论一开始发酵她就察觉到,一直在找这个消息的源头。最后翻到是在原著超话里有个人最先发了一条微博, 说“听说男主的cv是真的盲人”。
这个消息很有爆炸性,加上超话的人数很多,很快就有人在底下问博主是怎么知道的。博主在下面回复“我也是听说的”“有朋友认识配音工作室的人”“cv前几个月一直在录音棚里”。
这条帖子已经被博主删除了,主页也开了一键防护。但帖文和回复的截图已经传了出去,虽然消息的源头已经被删除,但这种没头没尾的消息反而更加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不断有人继续打听, 看到这些回复的截图仍然不能满足,想要深挖了解这个“喻千”,想知道他的本名、长相, 想知道他为什么瞎了,是不是真的因为失明才接到这个角色。
好奇心不一定等同于恶意,只是促使他们点进了喻千的微博, 同情、试探或者无所谓地留下评论,还有人在微博上带着关键词询问, 试图得到更详细的答案。
有些圈外人即使不了解ip和角色,也会对一个眼盲的配音演员产生好奇。疑问和言论就这样不断积累滚动,变成一个巨大的雪球,失控地往前冲去。
当天晚上没有什么娱乐圈的事件和词条, 于是“喻千盲人”竟然就这样一路狂冲,冲上了热搜的尾巴。
这也让本来就很多人关注的剧集吸引了一些圈外流量,连带着一起上了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