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封赏结束,众臣各自打道回府。
昨天荀爽主动请命留下陪皇帝,今天王允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便开口要留下。
他不是不放心荀司空,而是老司空年纪大了,宫里毕竟睡不踏实,累了两天还是回府上歇着为好。
其他人:……
得,您说什么就是什么。
荀晔敏锐的察觉到气氛的变化,什么情况?王司徒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欺负他们家叔祖?
这就开始勾心斗角了?
荀爽宠辱不惊,挥别殿中同僚便慢悠悠往外走,并不在意王司徒的小心思。
殿中众人见状,不由再次感叹司空大人淡泊名利实乃真名士。
大家伙儿忙活了两天,吕布也要回府和家人报平安,高顺张辽跟他回将军府,荀晔则是跟他们家叔祖一起回府。
司空府邸,荀攸在门外等候已久。
荀晔翻身下马开开心心的上前和堂兄打招呼,并把小皇帝亲自写的封赏诏书交给他。
升官快乐,攸哥同喜。
荀攸无奈笑笑,上前将他们家叔祖扶下来。
“叔祖叔祖,我也来扶。”荀晔屁颠屁颠上前,有些事情在外面不好说,得回家关上门才能问,“叔祖,您有没有感觉王司徒不太对劲?”
明明昨天进宫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开始阴阳怪气?
“权势迷人眼,王子师想独揽大权,自然看叔祖不顺眼。”荀爽回到熟悉的房间坐下,长舒一口气,然后似笑非笑的看向毫无认错之意的侄孙,“宫中禁军足有两千五百人,明光一人守宫门,当真是神勇不凡。”
荀晔笑的眼睛只剩下一条缝,嘴上却很是矜持的回道,“哪里哪里,一般般啦。”
面上一本正经,实际已经美的冒泡儿。
继续继续,叔祖继续夸,不要停不要停。
然而接下来的场面却不像他想的那么快乐。
听到某个臭小子一人挡在两千五百禁军前的荀攸当即沉下脸,“一人守宫门?胡闹!”
荀爽抿了口热茶,“不只呢,咱们明光艺高人胆大,不光一人守宫门,还主动请命去董贼亲信大营传诏劝降,请命之前甚至连招呼都不和叔祖打一声。”
荀攸皱紧眉头,不好在长辈面前太严厉,于是正色起身,“明光,随我出来。”
荀晔:???
不是!什么情况?
他今天过来不是挨夸的吗?
第29章 布半生飘零
*
荀晔很懵, 他和叔祖回来是挨夸的,怎么忽然变成挨骂了?
不对劲,不正常, 这合理吗?
在金商门震慑禁军群臣那是迫不得已,他们人手不够用,不在开始时让那些心怀不轨的家伙不敢动弹后面只会更乱。
宫城禁军不是董卓亲兵, 在知道董卓已死的情况下不敢胡乱行动。
事实也是如此, 除了那突如其来的一箭, 所有禁军都老实的跟鹌鹑一样。
还有带上诏书去招降董卓亲军, 这安排也没什么问题吧?
先前何进何大将军死后将军府的兵就有乱套的趋势, 要不是董卓进京直接把除禁军外所有兵力都攥进手里, 大将军府麾下的将领内斗不知道能搞出多少乱子来。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次董卓伏诛肯定要第一时间控制住他的旧部。
该打打该杀杀,把所有的危险都扼杀在摇篮里,坚决不给凉州军留焚毁洛阳城的机会。
他们的诛董行动圆满成功, 还得到了天子以及目前还活着的满朝文武的极大赞誉,怎么想都没有挨骂的理由嘛。
叔祖, 您管管攸哥。
刚还神采飞扬的小将军瞬间变得可怜巴巴, 不敢直接和教导主任似的堂兄犟嘴,只敢围着和蔼的叔祖打转,“叔祖,董卓的亲信也要命,再加上还有吕将军同行, 出城其实没有多大危险。”
“是哦, 没有多大危险。”荀爽眉眼弯弯, “万一营中将领要反,吕奉先一个人能打几千?你一个人又能打几千?”
荀晔据理力争, “营中将领要反把将领干掉就行,主将一死士兵群龙无首不足为惧。再说了,吕将军麾下的并州兵散在各个大营,就算要打也不会毫无还手之力。”
打仗打的是士气,对面将领露头就被秒,他们这边却有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吕奉先吕大将军,就算那对面比他们人多也不带怕的。
叔祖安心,他们心里有数,办大事儿哪能一点险都不想冒?
没有危险,真的没有危险,他都全须全尾回来了能有什么危险?
不能骂不能骂,大喜的日子只能夸。
荀爽放下茶杯,无视臭小子的撒娇卖乖说道,“一支冷箭可以防备,但是如果禁军万箭齐发,你能挡住几支?”
天知道他看到那支冷箭的时候吓成了什么样子,知不知道老人家不能受惊?
荀攸的眉头皱的更紧,“还有冷箭?”
“意外,那是意外。”荀晔硬着头皮辩解,对上堂兄严厉的目光没忍住在心里把那个不合时宜放冷箭的家伙从黄泉路上拖出来问候。
没事儿放什么冷箭?董卓都死了出风头有用吗?
攸哥,孩子知道错了,可不可以不要骂qaq~
然而不走心的认错起不到半点用处,该挨的教训一句都少不了。
荀晔蔫儿了吧唧的被拎走,听着堂兄口中源源不断的蹦出一句又一句能听懂却一点儿也不想听懂的话,欲哭无泪。
念叨吧念叨吧,待会儿就给亲爹写信告状去。
阿爹,攸哥他不讲武德呜呜呜呜呜。
等傻小子垂头丧气的找房间休息,荀攸无声叹气,摇摇头回书房和他们家叔祖商议接下来的路怎么走。
他本是黄门侍郎,是宫门之内的郎官,也是天子的近侍之臣,有替天子传达诏令的资格。
天子强势,黄门侍郎便显赫,天子羸弱,黄门侍郎便是摆设。
之前想着事情结束就离京去蜀地看看,不料这天子亲手所写的封赏诏书却打乱了他的计划。
司隶校尉宣璠在董卓掌权时助纣为虐,不知多少官员家眷惨死他手,董卓伏诛后光禄卿率军拿人第一个拿的就是他。
宣璠罪该万死,然司隶校尉秩比二千石,空出来的职位却是香饽饽。
按理说这种官职不该落到他身上,但是天子却将他升为司隶校尉,诏书拿到手里着实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叔祖和明光皆封县侯已经很出格,他再出任司隶校尉未免过于惹眼。
荀氏在朝堂上没有汝南袁氏的根基,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这时候大出风头未必是好事。
暖融融的书房里,荀爽笑吟吟问道,“明光呢?觉得委屈回去哭鼻子了?”
荀攸无奈,“并未,只是依旧不服气。”
荀爽示意成熟稳重的侄孙在旁边坐下,“明光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次侥幸没有受伤当然不服气,将来真正吃了亏才知道长记性。”
荀攸点点头,然后将担忧的事情说给他们家叔祖听。
荀爽敛了笑意,“董卓刚死王允便开始揽权,天子年幼不经事,如果没有意外,京城安稳下来王司徒就会发难。”
朝廷的威胁不只来自董卓,还有离京城不远的关东联盟。
董卓活着的时候各路诸侯尚且不能齐心协力,如今董卓已死,关东联盟会乱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天子代天巡狩治理万民,就算朝廷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也还是天下正统,奈何董卓擅行废立给天下人开了个坏头,说不准接下来会有多少狼子野心之辈要打着推刘姓宗亲上位的旗号搅乱风雨。
董卓是乱臣贼子,天子是董卓所立,是不是也能说他得位不正?
大厦将倾,朝廷想镇压兵强马壮的诸侯无异于痴人说梦,接下来还有的乱。
祖孙二人为风雨飘摇的大汉叹气,说着说着便都沉默下来。
荀晔不知道俩人在愁什么,就算知道大概率也只会让他们闲下来多给汉室上柱香,然后因为出言不逊再被教训一顿。
好吧好吧,他小人不计大人过,不和叔祖和堂兄计较,写信给亲爹告个状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阿爹离开时担心他在京城受欺负不习惯,他说了多少遍只能他欺负别人不能别人欺负他也无济于事,这回直接拿官职爵位来证明一定能让阿爹放心。
就是强弩将军这名儿不太好听,给他封个讨逆将军、平难将军、鹰扬将军、荡寇将军之类的多好听,不能他守门时用的是弓就叫强弩将军。
虽然弓弩不分家,但是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武器。
算了,强弓将军也不好听。
话说封赏都领了,吕奉先什么时候才能喊他一起去并州?
城外那么多战利品等着收拾,藏着掖着不能说真的很难为人。
还有他宝贝的踏雪乌骓,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有好马不招摇过市和没马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