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趁现在有懂得耕田的小将军在他多学学,免得到时候一丢丢他们爷儿俩的脸。
他是天子,绝对不能让天下人都觉得当今天子是个连耕犁都不会用的傻子。
小皇帝目光灼灼,“小将军,朕可以试试吗?”
荀晔看看守在旁边的杨太傅,得到杨太傅的准许后立刻将犁梢交到天子手上,“曲辕犁轻便省力,陛下您看,这个小东西叫犁评,是之前的耕犁上没有的。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深耕浅耕都行。还有这犁壁,不仅能碎土还能翻耕的土推到旁边减少阻力。”
小皇帝以前没耕过地,上来就用曲辕犁的话待会儿再用长直辕犁可能推都推不动。
都试试,都试试才知道哪个好。
荀晔等小皇帝上手便放他自己玩,然后退到杨彪跟前用数据来说话,“太傅,这犁颍川今秋耕种时已经用过,先前耕种都得二牛一人一犁甚至二牛二人合作推一犁,如今只需一牛便能开耕,而且耕地的速度比之前快了至少三成。”
速度变快,同样时间内能耕的田就会变多。
民间想要靠种地活命一家至少要有两个劳力,而两个劳力最多能耕一百亩地,百亩的收成也不过三百石。
换成曲辕犁主需要一个劳力和一头牛,耕种效率大大提高,亩产量会不会有变化目前还不清楚,但是只要耕种的农田足够多,就算亩产量不变也不耽误总产量变高。
现在可不是后世那种连犄角旮旯都能开发出来的情况,汝南、南阳两郡是人口最多的郡级行政单位,人口最多也不过是超过了两百万。
两百万人,甚至不是两百万户,还是一整个郡的人口。
后世人口过千万的城市都超过两位数了,过两百万的城市更是遍地都是,虽然那是因为生产力上来了才能养活那么多的人口,但是也能证明他们现在对土地的开发离极限还远的很。
可惜化肥农药只能借助现代科技才能造出来,不然就算没有高产粮种亩产量也能哐哐往上涨。
土法制肥聊胜于无,回头颍川那边有成效他就再把资料给太傅也送一份,能不能推广开来就看太傅的了。
荀小将军掰着手指头给杨太傅算账,“一张曲辕犁能节省一牛,还能壮劳力干活的速度变快,太傅想想天底下有多少能耕种的劳力,再算算天底下有多少能耕种的农田荒田,您说这犁值不值得推广至大汉各州郡?”
杨彪面色凝重的在心里默算,这边还没算出个子丑寅卯,那边小皇帝就松开犁梢欢快的喊道,“值得!特别值得!”
“太傅太傅,您来试试,仙人赐下的这个新犁真的很省力。”小皇帝跑过来将他们家太傅拉过去,“您试试,真的很好用。”
他没用耕牛都能推动,也就是说有了新犁后他就有牛一样的力气。
如果民间所有农户都能有新犁,那么所有百姓都能凭空多一把子牛力气,妙啊!
杨太傅的默算被打断,断了之后得从头开始,但是他们家陛下不给他从头开始的机会,非要他一大把年纪也来试试这新犁有多好用。
……的确好用。
大冬天的地那么硬都能推动,开春后土地松软肯定更省力。
寒风刺骨,禁苑鲜有人至很是荒凉,多了两张耕犁后愣是显出了热火朝天的架势。
荀晔被风刮的打了个冷颤,感觉说的差不多了赶紧劝这老的少的进屋再说。
他火气这么旺盛都受不住这数九寒天,陛下和太傅就更不用说了。这年头感个冒都能送命,快回去喝碗姜汤驱驱寒。
太傅不经常算账一时半会儿可能算不出来,陛下年纪小没接触过账务可能也算不出来。
没关系,他来算,太傅和陛下只需要看结果。
数算小能手荀明光包您满意。
天子毕竟是天子,只要主政的权臣要脸,小皇帝就算不掌权待遇也不会差。
宫室温暖如春,厚厚的帘子挡住门外的风,进来后就得把浸透了冷气的斗篷脱掉。
小皇帝难得这么玩,回来后也坐不住,甚至想着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亲自把禁苑那块地耕出来。
这世道乱七八糟,说不准什么时候大汉就没了,如果大汉没了之后他还活着,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种地也不错。
那样的话,他将是古往今来最会种地的皇帝。
“朕开春先耕两亩地,如果收成好的话等到秋天就耕二十亩。太傅太傅,朕能把读书的时间分出一半来给耕田吗?”
太傅:……
可以是可以,但是十亩地就顶天了。
陛下再怎么说也是娇生惯养长大,还想和民间世代耕种的老农比种田不成?
“此事等开春后再说,陛下先去歇歇,老臣还有话想和荀小将军说。”
小皇帝将三张蒲席拉到一起,“朕不累,朕不打扰太傅和小将军说话,能让朕也听听吗?”
杨太傅无奈。
蒲席都摆好了他还能说什么?
小皇帝倒好热茶坐好,桌上香炉青烟袅袅,宫人垂首候在远处,接下来的交谈天知地知他们知,绝对不会传出去。
他的嘴巴最严实了,太傅信不过谁也不能信不过他。
杨彪哭笑不得,索性殿内没有其他人,便招呼荀晔一起坐下。
荀晔瞧这爷儿俩的相处模式,心道还好有个靠谱的贤臣时刻护着,不然小皇帝的日子还不知道要难过成什么样。
指望王允?算了,不如指望天降陨石。
三人依次落座,杨太傅抿了口热茶,语气沉沉,“朝中虎狼相争,陛下年幼容不得半点疏忽,老夫年迈体弱,也不知还能撑多久。”
小皇帝超大声,“太傅长命百岁!”
荀晔猜到杨太傅这是为后面要说的话做铺垫,不过也不妨碍他跟着附和,“太傅长命百岁。”
朝中的确是虎狼相争,但是京城外面的虎狼更凶。
等京城之外的虎狼自相残杀到只剩下金字塔尖尖那几位,他们小陛下就会变成抢手的工具人,到时要是无人看护,天知道他们小陛下会被欺负成什么样。
荀小将军看看可怜巴巴的小皇帝,不存在的良心有点痛。
陛下放心,等臣一牛当先解决掉外面的虎狼就接您和太傅去颍川享福。
颍川有个种田种上瘾了的贾校尉,贾校尉生平最爱躺平,为了能让那家伙安心躺平不搞事他也是煞费苦心。
不敢说一定能过上空调wifi西瓜的好日子,但是日常生活肯定能比现在便利的多。
再等等,陛下再等等,回头找到合适的机会臣一定把您和太傅接走。
荀小将军在心里碎碎念,面上不敢表现出分毫,他怕杨太傅知道他的想法后吹胡子瞪眼把他赶出去。
好在杨太傅不知道对面的少年郎在想什么,有精装书和曲辕犁在前,太傅现在觉得这是天底下最最忠良优秀的少年郎,优秀到让他有种大汉还有救的错觉,“慈明在并州可好?”
一句话出来,小皇帝的注意力轻轻松松被转移,“荀公在并州还好吗?听说并州羌胡横行,那些家伙可难管了,荀公没有被他们气到吧?”
“劳陛下和太傅挂念,叔祖身子骨依旧硬朗。”荀晔回道,“并州羌胡欺软怕硬,早先我等去并州时便着手重建并州各郡官署,如今并州九郡尽归,只是接下来的治理依旧要费些功夫。”
那些羌胡部落欺软怕硬不是假话,入冬之前还有云中、五原两郡没有收回来,因为天气冷的太快打了所有人个措手不及,长辈们为求稳妥已经放弃今年内彻底掌控并州。
就是吧,云中郡和五原郡的汉人百姓看到官府接收后的隔壁邻居能安稳过日子都开始搬家,胡人小部落发现官府不在乎是不是汉人只要去就接收后也开始搬家,搬着搬着一不小心就把两个郡都搬回来了。
不排除有些部落想趁机薅他们羊毛过冬等开春就叛逃的可能,但是那是开春后的事情,反正现在并州九郡都回来了。
至于开春后能不能跑掉,呵,能跑掉算他们有本事。
荀晔不觉得一个冬天过去家里长辈还掌控不了归附的郡县,如果一个冬天掌控不了,那就再来一个冬天,他们有的是时间和胡人耗。
并州的近况他都是从信里得到的,朝廷应该也有送过来的奏疏可以查看,近几个月的情况他不清楚,回来之前的政绩却能好好给陛下和太傅说道说道。
写在纸上没有当面说直观,不管是屯田还是招降贼匪都是政绩,多在陛下面前夸夸家里的长辈没坏处。
于是乎,接下来就成了荀小将军的专场秀。
他们家叔祖老当益壮夜夜伏案至天明,他们家父亲竭诚尽节和蔡中郎一起努力提高并州的教育水平,他们家叔父鞠躬尽瘁天天埋头书简堆处理政务。
应夸尽夸。
古有举贤不避亲,今有夸贤不避亲,干的好干的出彩干的出众就是要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