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第115章 听着略耳熟(2w营养液加更)
*
荀氏族谱上没有荀晔没见过的叔, 但是有他没见过的伯父。
他爹字仲豫,伯仲叔季伯仲叔季,看这字就知道上头还有一个伯豫在。
可这位伯父已经失踪好些年, 怎么会忽然出现在泰山郡?
这是在附近隐居的时候偶然间听说有个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天神小将不费一兵一卒降服几十万黄巾贼特意出门看热闹,结果一打听发现“哦豁,这我侄子”, 于是过来看看这个神通广大的侄子到底长什么样儿?
不能吧, 家里那么多能人, 也没见伯父大人回家看看。
荀小将军心中惊疑不定, 不过心里七上八下不耽误他迅速把失踪人口请到会客厅招待。
他满肚子疑问不要紧, 正好这两天要进京, 马上把人打包带去京城给他爹来辨明真假,他没见过伯父他爹还能认不出亲哥?
问题不大,轻松解决。
刚才带路的亲兵悄声问道,“将军, 可是这位先生的身份有问题?”
“应该没有问题。”荀晔慢下脚步,趁仙风道骨的伯父没注意他们连忙叮嘱道, “记得叮嘱兄弟们不要凑上来, 我父亲说过伯父非常会吵架,万一惹他不快没人吵得过他。”
亲兵一听会吵架当即肃然起敬,“将军放心,我马上去和兄弟们说。”
他们只擅长打架不擅长吵架,平时和同样没文化的家属吵架都只有挨吵的份儿, 撞上文绉绉十个字骂出一百个字架势的文化人更是毫无招架之力。
不是骂不过去, 而是压根听不懂人家在骂什么, 连听都听不懂怎么回骂?
他们见过将军家中长辈,上到荀公下到荀公尚未出仕的小郎都是文质彬彬的人, 荀氏竟然还有很会吵架的人吗?
嘶,希望能亲眼见见,他实在想不出来这位仙气飘飘的先生和人吵架是什么模样。
荀晔打发走亲兵,然后快步追上已经进屋的新鲜伯父。
刚才的话不是瞎编,他当初背族谱认叔的时候真的问过伯父哪儿去了,“非常会吵架”是他爹给出的评价,和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其实没见过伯父不光是伯父的问题,主要还是他傻了太多年错过了一大家子在颍阴老宅相亲相爱的日常,等他回魂恢复正常他爹都隐居好些年了,更不用说比他爹更早出门闯荡的伯父。
按照他爹的说法,他们家祖父早亡,家里叔祖多可以关照长兄留下的孩子,但是叔祖有自己的小家需要照顾,没法像对自家那样面面俱到。
就拿送东西来说,有时候几个叔祖送一起了,有时候几个叔祖都觉得其他兄弟会送于是都给忘了。
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孤儿寡母门前的是非也不少。
祖母在祖父去世后不久也跟着走了,家里要不是有个看似文弱实际上牙尖嘴利寸步不让的伯父,可能看似文弱实际上牙尖嘴利寸步不让的就会变成他爹。
唉,家里没有顶梁柱就得他们自己立起来,也不能每次受欺负都去找族人为他们出头。
后来兄弟俩都长大成人,他爹长成爱读书的阿宅,伯父则变成仗剑走天涯长年见不着人影的失踪人口。
上一次有消息还是上一次,具体哪一年得问他爹,他只记得是他伯父和三岁让梨的那个孔融吵架并大获全胜,不是写信回家嘚瑟,而是被路人口口相传传回了家里。
怎么说呢,好神奇一伯父。
荀小将军收回发散的思绪,很有礼貌的给伯伯倒茶,也不问伯伯为什么忽然出现,只是热情的邀请他一同进京,“家父时常惦念伯父,如今阿父在京城担任黄门侍郎,正巧侄儿马上要进京述职,伯父可愿随侄儿一同前往?”
惦念是假的,因为伯父出门就不着家,所以他爹也当家里没这个人,免得天天念叨天天坏心情。
都是成年人,就是亲兄弟也不能插手对方太多,知道对方还活着就够了。
额,阿爹和伯伯有点特殊,只有伯伯单方面知道阿爹还活着,阿爹对伯伯一无所知。
很好,伯父全责。
“进京不太行。不光我不太行,只怕阿牞也要被绊住脚步。”荀愔放下茶杯,看着很有大将气势的侄儿弯弯眼睛,“北海有难,伯父受北海父老乡亲所托前来泰山求荀将军出兵支援。”
荀晔愣了一下,“北海?北海国?”
隐约记得有这么一回事儿,不过北海国被黄巾贼围攻的时候是孔融派太史慈去平原国找刘备支援,怎么变成伯伯到泰山郡来找他了?
额,这是吵架吵出感情了?
荀晔有些摸不清情况,但为了避免待会儿站队错误,还是谨慎的问了一句,“伯父,您和孔北海……”
“孔融此人文采尚可,政务、呵、奸官污吏顽皮赖骨。孔府日日门庭若市,某些人却只知空谈高论,谈及政务一问三不知,北海百姓有此父母官真是好大的福分。”荀愔慢条斯理的理理袖口,神色似笑非笑,明明看上去是个平易近人的美大叔,说出口的话却都跟浸了毒汁一样,“北海贼患猖獗,孔北海不通政务却有贤名远扬,真是难为那些替他传播美名的‘贤才’。”
荀晔:……
听出来了,伯伯没有和孔融吵出感情,甚至非常看不上孔融。
“官吏无能百姓遭殃,可贼匪作乱百姓何辜?”荀愔叹道,“北海境内常有贼患,孔融无力讨伐贼寇于是屯兵都昌县,然而前些日子贼首管亥忽然围城而攻,有一名太史慈的年轻人奉母命混入城中请命率兵出击杀敌,奈何孔融不许官兵反击,也不许那年轻人孤身外出求援,只想等人主动到北海帮忙解围。”
荀晔嘶了一声,“现在到处都在打仗,他不吭声谁有空去帮他?”
这不是胡闹吗?
荀愔垂下眼帘,“他孔北海不知死活,北海百姓却还要活命。眼看城外贼兵包围的越来越严实,情势紧急,我便说服太史子义不告而别,所以阿牞可愿出兵援救北海?”
孔融自命不凡以为凭他的声望别处会争先恐后派兵到北海替他解围,可惜他的自命不凡没有半点用处,贼寇围城围了一个多月也没见哪儿有援军。
“北海百姓同样是大汉百姓,如今贼匪围城,侄儿责无旁贷。”荀晔义正言辞的表明态度让初次见面的伯伯放心,然后侧身压低声音,“伯父,您给侄儿透个底,围城的贼匪是何来路?是只围城还是一边围一边打?”
“说来也怪,贼兵越逼越紧,但是还真没见他们攻城。”荀愔皱起眉头,“贼众打着黄巾军的旗号,这不新鲜,青州境内的贼寇都自称黄巾,不过那贼首管亥作战勇猛且指挥有方,不似寻常贼匪。”
荀晔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然后热情的邀请伯父共同进餐,“伯父远道而来辛苦了,不知那位同行的壮士身在何处?侄儿又不是外人,伯父来这里不用客气。”
先吃顿饭歇一歇,顺便在饭桌上问问伯父这些年过的怎么样,等伯父和太史慈休息好了他们便立刻前往北海解救惶惶不可终日的无辜百姓。
可惜他身为晚辈不能做长辈的主,不然他立刻派人把伯父“护送”到京城交给阿爹判断真假。
他说的真不一定真,阿爹点过头才是真的真。
奈何正事要紧,心里再怎么跟猫爪儿在挠也得等从北海回来再说。
反正都是黄巾贼,多一伙少一伙没多大区别。
没有记错的话,张饶张大帅之前就打过一次北海国,难道管亥就是那支把张大帅打到兖州来的黄巾贼首领?
有可能,待会儿问问。
日头偏西,吃晚饭还有点早,正适合他们一边吃一边聊天。
守在不远处路口的太史慈被请上餐桌,提了一路的心终于放回肚子里。
他不知道这位忽然出现的先生究竟是谁,但是都昌城越来越危险,他实在不敢继续和孔北海一起干等。
连他都能被请上桌,这位先生究竟是何方神圣?
苑陵侯荀晔诛董护驾神勇非凡名声已经传遍大汉,太史慈这些年远在辽东避难,却也对这位智勇双全的小将军有所耳闻。
若不是要来荀小将军处求救,他也不会答应的那么干脆。
荀晔想着他伯和太史慈一起过来应该很熟,一路上风尘仆仆也该饿了,开场只简单说两句活跃一下气氛便开始干饭,吃的差不多了才开始饭后聊天。
“伯父多年不曾归家,过些天一定要随侄儿一同进京,父亲看到伯父肯定会非常激动。”荀小将军感慨了几句,然后状似不在意的抱怨道,“伯父这些年去了何处?怎么连封信都不往家里送?”
荀愔叹道,“山中无岁月,不曾想到时间过的如此之快。”
太史慈被两个人的称呼吓了一跳,“伯父?先生出自颍川荀氏?”
荀晔也愣了一下,他伯伯在外面还不姓荀?
太史慈看他不解,解释道,“先生自称乌有先生,乃方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