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郭嘉搓搓胳膊,明明天气还算可以,但就是感觉背后凉飕飕的,“伯豫兄遇到的那个神棍、啊不、伯豫兄遇到的那位方士靠谱吗?”
  荀彧抬眸,“你们觉得呢?”
  戏焕叹气,“希望他不靠谱,又希望他靠谱。”
  身为大汉百姓,相信方士的颠覆之言在忠孝仁义上站不住脚,但是……
  世道都乱了几十年了,天底下还有几个人管忠孝仁义?
  不靠谱也得靠谱。
  “鹑之贲贲,天策炖炖,火中成军,虢公其奔。”郭嘉笑弯了眼,“还是那些方士会说话。”
  想搞事情就编句谶语,或者随便从典籍里挑几句话加以解读,反正天底下人云亦云的才是大多数。
  两个人都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性子,既然已经放到明面上说也就不装了。
  他们希望那个方士靠谱,非常希望,格外希望,尤其希望。
  可惜那位方士在见识到他们将军周身的帝王之气后被吓跑了,不然他们还可以讨论一下开国之君幼年时心智不全究竟是被何方仙家给带走了魂魄。
  人间帝王必有不凡之处,开国之君更是生来带有异象,被仙家喜爱而在天界多逗留好些天怎么不算是异象呢?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没毛病。
  他们小将军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小小年纪便剿匪平乱功勋彪炳,怎么看都不是一般人。
  大汉早已民心尽失,朝廷也是扶不起来的烂泥,有道是“破而后立”,他们小将军就是那上天派来解救苍生的绝佳人选。
  如果不是上天偏爱,怎么解释他们小将军那层出不穷的、做出来后足以活万民的神奇发明?
  都不用特意编谶语,他们小将军就是行走的谶语。
  眼看着俩人的话题要从谶语发展到如何横扫大江南北一统壮美河山,荀彧终于开口打断他们的讨论。
  屋里唯一一个正经人屈起指节敲敲桌案,让两位好友从横扫大江南北一统壮美河山的畅想中醒过来,“先不说兄长写这封信是什么意思,两位看完之后就没有别的看法?”
  “有想法。”郭嘉促狭一笑,“咱们小将军生而不凡,真乃乱世帝星前途无量。”
  戏焕点点头,一本正经的附和道,“奉孝说的对。”
  孩子亲爹都这么说了,他们身为自家人肯定不能反驳,何况他们小将军的的确确本领非凡,不赞同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荀彧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朝廷尚在,大汉未亡,在大兄面前说明光如何如何也就罢了,若是那话传到别处,二位觉得明光的名声能不受损?”
  “是个问题。”郭嘉若有所思,“如若真的要走到那一步,必然不能让明光的名声有损。”
  汉室气数将近,但不管是黄巾暴乱还是董卓乱京都没能推翻大汉的统治。
  地方诸侯割据,怀有小心思的人不在少数,可敢在明面上撇开汉室自立的一个都没有。
  ——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
  就算大汉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强盛的大汉,强汉的烙印也没那么容易就能去掉。
  “无人开这个头,小将军走到前面会招人眼。”戏焕缓缓开口,“如果咱们小将军不是第一个呢?”
  郭嘉挑眉,“何意?”
  “当初刘焉提议废史立牧,谋交州牧不成又改益州牧,乃是有人私下和他说‘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戏焕看了眼旁边的好友,继续说道,“且民间还有一条广为流传的谶语,‘代汉者,当涂高也。’”
  前者说明益州牧刘焉有不臣之心,后者可延伸而出的说法就更多了。
  谶语本来就是有本事就能随意解读的东西,只要有人相信,同一句话解读出十种不同的意思都很正常。
  郭嘉闻言眼睛一亮,然后抚掌赞道,“满肚子的坏水儿,不愧是志才。”
  戏焕微微一笑,“多谢夸奖。”
  他们这两年不是只在豫州境内忙碌,天底下圈地自重的诸侯何其多,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自然要想法子往各路诸侯身边安插人手。
  同理,他们身边也有别处安插进来的探子。
  水至清则无鱼,让所有人都全心全意显然不可能,那就主动留点空子好尽量将那些不确定因素控制在眼皮子底下。
  要是真的有探子能瞒过他们,那算对面有本事。
  总之,他的意思就是,趁现在还没有人用“野心勃勃”来诟病他们家小将军,悄悄推动更多有野心的人将野心放到明面上。
  只要天下乱成一锅粥,他们小将军做什么都不会太惹眼。
  问题不大,能解决。
  荀彧捏捏眉心,正要开口说什么,只听到门口响起敲门声,然后一张熟悉的脸从门后探出来。
  “叔父们在说什么?我能进去吗?”
  荀晔把李二陛下安排的明明白白然后溜达过来,来到府上还顺便去厨房看了眼他叔今晚吃什么,没一点客人的自觉让厨房加上他的份量,然后才晃悠到书房昭示存在感。
  叔父们在说什么悄悄话?能让乖巧可爱的侄儿听听吗?
  三双眼睛齐齐看向门口。
  少年郎眉眼弯弯,身后好像有看不见的尾巴在摇啊摇。
  叔父们:……
  星象是门好学问,回头有空得好好琢磨琢磨。
  怎么看出来的呢?
  人已经到门口了肯定不能撵出去,荀小将军不用几位叔父请便自觉的到最后一个空位上坐下。
  桌案四四方方,屋里只有三个人,打麻将都三缺一的配置竟然不喊他,差评。
  荀彧不着痕迹的收好信件,一副刚才他们三个只是闲谈的样子,“明光怎么有空到这里来?”
  “刚刚忙完,来蹭晚饭。”荀晔耸耸肩,继续说道,“顺便来问问我父亲在信上写了什么,还神神秘秘的不让我看。”
  “是为了给你个惊喜。”荀彧笑道,“你奉孝叔父准备秋后成亲,想让他当面告诉你这个消息。”
  郭嘉愣了一下,“……啊?”
  “当真?”荀晔果然不再深究,而是围着即将成亲的郭鬼才打转,“奉孝叔要成亲了?奉孝叔竟然要成亲了?”
  不让他知道就不让他知道吧,他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那是他亲爹,他亲爹还能害他不成?
  所以奉孝叔真的要成亲了吗?
  星星眼.jpg
  郭嘉没想到好友会用他来打掩护,更没想到臭小子表现的好像他娶亲成亲跟多稀奇的事情一样,“怎么?为叔已至弱冠,还不能成个亲?”
  戏焕抿了口茶,悠哉悠哉,“奉孝素来懒散,忙碌时甚至直接宿在官署,如何不像孤独终老的模样?”
  郭嘉:……
  他忙起来宿在官署是因为什么?还不是因为某个病秧子受不得累到点就得去睡觉?
  郭鬼才磨了磨牙,皮笑肉不笑,“迁至颍川的百姓越来越多,其中不少人家都有适龄女子,志才腼腆羞涩不敢出面,嘉可代为打听。”
  戏焕婉拒,“不劳奉孝费心,焕立志孤独终老。”
  荀彧:……
  荀晔:……
  荀彧:“明光,捂住耳朵。”
  第135章 磨蹭两个月
  *
  荀彧一句话让刚刚统一战线的两位好友再次噼里啪啦火光四射, 碍于还有未冠的孩子在场,胡说八道的两个人很快被点心堵住了嘴。
  成亲是喜事,说什么孤独终老, 也不嫌晦气。
  郭嘉和戏焕都被突如其来的茶点噎到,连忙摸茶杯自救,一瞬间都以为好友要谋杀。
  成亲是喜事, 做什么这么凶, 也不怕吓着孩子。
  荀晔笑嘻嘻的看着他们闹, 笑着笑着忽然想起来秋后成亲的话他那会儿就不在颍川了, “叔, 良辰吉日选好了吗?”
  离得近的话他还能拖一拖, 离得远的话他就只能眼巴巴的精神上与叔父们同在。
  “选好了,在十月。”郭嘉拍拍胸口,有气无力的说道,“人可以不在, 贺礼留下就行。”
  日子不能只看好不好,还得看他们有没有空闲时间, 至少得等到官署忙完这一轮才能分心去准备。
  不用怀疑, 傻小子肯定赶不上。
  荀晔:……
  既然他赶不上,那还算什么惊喜?
  叔,你们找借口好歹走点心。
  荀小将军长叹一声,话题转移到今天晚上吃什么。
  仨人都不让他看信,除非他大半夜的悄悄把信偷出来, 不然几乎没有看到信件内容的可能。
  信在他手上的时候他都没偷偷看, 已经送出去了更没有必要, 那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吧,反正如果事情很重要的话早晚能知道。
  和正经的书房相比饭桌才是说正事的地方, 正好让叔父们给他参谋一下带走的班底合不合理。
  青州遍地贼匪民不聊生,但是乱也有乱的好处,可以让他放心的重拳出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