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实际上呢,是个人都知道敛财肯定是为了私吞。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以陶谦现在这“亲小人远贤臣”的昏庸模样,就算没有外界的威胁徐州也早晚都要四分五裂。
  既然徐州早晚都要四分五裂,不如直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给徐州换个州牧。
  不对,是取消徐州牧的编制。
  桀桀桀桀桀桀。
  荀老板大反派似的笑完,然后开始思考下一个问题。
  祢衡在屯田大营劳改了这么多天知道错了没?这年头厉害的喷子不好找,也不能一直让他在田里挑粪。
  ……
  徐州下邳,州牧陶谦和亲信齐聚议事厅,脸上的表情相当不好。
  这两年北方征战不休,并州、幽州、冀州离得太远影响不到徐州,周边的青州、兖州、豫州、扬州却不能不管。
  他到徐州后借泰山贼之势将境内黄巾贼全部赶到北边青州,之后又让泰山贼守在北方琅琊郡防止黄巾贼南下,之后便无需再担忧境内有贼寇作乱。
  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他既然已经成为徐州牧便不能没出息的据地自守,而是得凭借现有的地盘图谋更多。
  他原本想的是趁黄巾贼攻打兖州撺掇兖州各郡国内斗好渔翁得利,万万没想到兖州牧刘岱会莫名其妙亲自上阵迎敌,更没想到堂堂州牧能死的那么草率。
  兖州乱起来后的确有人渔翁得利,可惜得利的不是他,而是原本连小小东郡都没能掌控的曹操。
  行,曹操当兖州牧就让他当,算他运气好就是。
  兖州一共八个郡国,八个主官在之前的战乱中死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也都有小心思,明面上愿意接受曹操这个州牧不意味着心里也信服,只需稍加挑拨便能让他们再次再次生乱。
  可是!你曹操都当上州牧了为什么还和荀氏好的跟一家人似的?接受别的势力入驻兖州是认真的吗?
  陶州牧不明白,以己度人他肯定不会允许不属于他的兵马驻守治下城池,可偏偏曹操同意了。
  豫州的兵马进驻兖州之前,他已经想好曹操是怎么死的了。
  豫州的兵马进驻兖州之后,他改成想好和曹操作对的兖州世家是怎么死的。
  毕竟颍川荀氏虽为世家却出了个杀星,他们杀起豫州世家都毫不客气,断不可能对兖州世家手下留情。
  打起来好,打起来他才好想办法继续当渔翁。
  结果没等他想好怎么谋夺兖州,冬天的寒灾就打了他个措手不及。
  他到徐州后引以为傲的就是对内政的治理,别处的百姓忍饥挨饿流离失所,他徐州的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谁来都得夸他这个州牧治理有方。
  徐州五谷丰登固然有运气好不曾受到战火波及的缘故,但是他的精心治理也功不可没。
  奈何徐州的好运结束在上一个冬天,他的好运也结束再上一个冬天,寒灾之下粮食减产,连续几次动兵也都以失败告终,荀氏那小子甚至蹬鼻子上脸直接派兵到徐州境内放肆。
  这能忍?
  “荀明光派兵进入琅琊之事,诸位怎么看?”
  议事厅中一片寂静,许久,别驾赵昱才打破了沉寂,“曹兖州之父避难琅琊,大人近来屡次兴兵,曹家大公子带兵前来迎接护送也在情理之中。”
  陶谦抬起头,冷笑一声,“听元达的意思,还是老夫的不是了?”
  赵昱:……
  难道不是?
  赵别驾为人清正高洁,严于律己严于待人,是徐州官场上远近闻名的真君子。他前两年镇压黄巾贼后不愿受赏弃官回家,现在能出现在议事厅是硬生生被陶谦逼出来的。
  他不想当官的时候陶徐州硬生生逼他出来当徐州别驾,他出任徐州别驾后陶徐州又不听他的话,既然如此为何要让他当这个官?
  赵昱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他这辈子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看不过去就是看不过去,再怎么是顶头上司这事儿让他说也是他们的问题。
  州牧大人不主动挑事儿,曹家怎么会急匆匆的从琅琊迁走?
  眼看赵别驾又要忠言逆耳,他身后的别驾从事糜竺不着痕迹的扯扯他的袖子朝他摇摇头。
  吵也没用,不要白费力气。
  笮融摩挲着袖中的小金佛,慈眉善目的开口解围,“曹氏子要尽孝情有可原,不过现在的问题不在曹家身上,而是那么多兵为什么进入琅琊如入无人之境。”
  他们家主公让泰山贼驻守琅琊,那些贼匪向来耳聪目明,难不成一个看到大军入境的兵都没有?
  还有琅琊太守萧建,这么些天一直没有消息传来,人还活着吗?
  赵昱瞥了眼明明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却偏偏表现的心慈面善的毒蛇,深吸一口气压下火气没再说话。
  看看这议事厅中的魑魅魍魉,徐州完了!
  陶谦不觉得他要完,他觉得徐州很有前途,“国相有何妙计?”
  “融才疏计拙,哪儿有什么妙计,不过是故技重施罢了。”笮融笑吟吟回道,“荀青州要和主公过不去,但荀青州又和曹兖州关系紧密,主公何不来一出围魏救赵?”
  刘岱死后兖州各郡国主官推曹操为州牧,但是所有人都只想让曹操来当冤大头抵御黄巾贼,并不是真心想把州牧之位让出去。
  何况朝廷任命曹操为兖州牧还不是兖州那些太守国相的功劳,是荀氏苑陵侯进京复命的时候在满朝文武面前推荐曹操,如此才有后面这些事情。
  据他所知,陈留太守张邈早年与曹操袁绍关系都非常不错,也是最先提议让曹操接任兖州牧的人。
  那种情况下推曹操为州牧,他们这少年情谊是深是浅还有的琢磨。
  何况张邈此人自视甚高却本事平平,他能甘心让早年样样不如他的曹操后来居上?
  等兖州乱起来,青州必定不会袖手旁观。
  听闻荀青州前不久下达了均田令,那政令他看过了,如此明目张胆的让世家豪族割让利益,青州的世家大族肯定不会乐意。
  主公莫急,他们的机会多着呢。
  陶谦听的不住点头,“此事便交于国相处理,务必让荀氏那小子跌个跟头。”
  现在已经不是抢地盘的事情,而是之前吃的闷亏必须要出气,不然天下人都觉得他陶恭祖好欺负。
  笮融眯了眯眼睛,已经开始琢磨能从这次的事情中捞多少好处,“主公放心,融定不让主公失望。”
  陶州牧和笮国相对此次议事都非常满意,他们俩都满意了其他人的意见也不重要,接下来只简单说了几句便结束了这次议事。
  众人依次散去,赵昱磨了磨牙,看看同样脸色不怎么好的治中王朗,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焦躁忧虑。
  糜竺慢条斯理走上前,“二位大人可有空闲到某家中饮酒?”
  典农校尉陈登两眼无神的飘过来,“可否加我一个?”
  说真的,他忍笮融很久了。
  他这辈子只想济世救民当个隔壁荀青州那样的救世主,陶徐州提拔他当典农校尉他很开心,但是他辛苦劝课农桑是为了让百姓都有饭吃而不是为了让笮融中饱私囊。
  糜竺看着仿佛游魂一样的陈校尉,默默伸手将人扶住,用行动来回答可以加他一个。
  想当年陈校尉刚到徐州时是多么的意气风发,这才过去多久爽朗能干的年轻小伙儿就被磋磨成了半死不活的样子,真是造孽哦。
  ……
  北海国,安丘城。
  城中百姓已经从黄巾围城的惶恐中走出来,不再两眼一睁就开始担心会不会有贼匪冲进城里烧杀抢掠,需要头疼的只有耳边聒噪的蝉鸣。
  孙小将军风一般冲到官署,“公瑾公瑾快过来!大哥的急信!咱们终于来活儿了!”
  虎崽子这些天守在北海国那叫一个憋屈,要不是旁边有人拦着他甚至想带兵去下邳活捉陶谦。
  可惜不行,就算陶谦跟发癫似的各种挑事儿他也还是朝廷任命的州牧,直接活捉州牧那是和朝廷对着干。
  每当这个时候就开始羡慕黄巾贼,黑山贼、泰山贼也行,总之就是当贼比当兵自由。
  难怪东莱管太守放着手底下的兵不用要让家中子侄去当贼,当兵不方便干的事情当贼可以干,只要换成黄巾贼的名号,他们直接打去京城都不会有人说什么。
  他们都当贼了就别想着和他们讲道理了,皇位让出来给他们老大坐!
  不过现在这样也行,陶谦上赶着给他们送把柄,他们可以一边骂一边打,保证打出黄巾围城的架势来。
  “大哥说了这事儿我们占理,还特意找人写了份檄文。昂哥这会儿还在琅琊,到时多派几个嗓门大的去城下骂,务必让全徐州的百姓都知道陶谦是什么人。”孙策兴奋的不行,“这份是给文化人听的檄文,这份是给不认字的百姓听的檄文,两份交替着念,只要能听懂人话就一定能听懂。”
  如此气死人不偿命的主意只有他们家大哥想的出来,不愧是他们家大哥,厉害的不要不要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