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打板——
在很久很久以前,扬州丹阳郡有个叫陶谦的小伙子,这小伙子和同郡的笮姓女子一见钟情二见倾心三见定终身。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私定终身不为世人所容,两家家长都不同意,小情侣不得不东飞伯劳西飞燕,从此形同陌路人。
青年陶谦在家人的安排下娶妻生子,笮姓女子却对情郎念念不忘终身未嫁,据说是受情伤太深,从此淡出世人的视线。
十八年后,也可能是二十八年后,女子因病离世,病逝前拿着信物给儿子让他去找已经飞黄腾达的亲爹,问他还记不记得大明湖畔的、咳咳、问他还记不记得当年一见钟情的那谁。
陶谦看到带着信物找上门的亲生儿子一瞬间又回忆起了当年的美好,当年的他年轻没有能力不能做自己的主,现在的他已是一州之牧没有人能再对他指手画脚。
于是就开始了丧心病狂的补偿。
什么清廉什么名声什么百姓的死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失散多年的亲儿子。
只要儿子开心,就是要星星要月亮他也能徒手搓星舰给星星月亮轰下来。
“停——”阿飘陛下听的脑壳疼,“让你分析局势不是让你造谣,有你这么胡说八道的吗?”
“祢衡也是这么怼的,但是他猜的也没比我猜的好哪儿去,更没有我猜的有戏剧性能吸引人。”荀晔撇撇嘴,嘟囔道,“他说笮融可能是陶谦的救命恩人,也可能是多年前雪中送过炭,反正就是对陶谦有恩,所以陶谦才会对他的作恶多端视而不见。”
赵匡胤啧了一声,“确实,还不如你编的有意思。”
“是吧是吧,我也这么觉得。”荀小将军骄傲叉腰,“所以最后让他按照我编的故事来写檄文,肯定能把陶谦气吐血。”
都要讨伐陶谦了肯定怎么不客气怎么来,什么捕风捉影胡编乱造的事情都能往上写,只要看上去像那么回事儿,听众才不会深究是真是假。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当他是造谣的那一方时,就算良心有点痛也很难抵抗这种把对方气吐血的快乐。
笔杆子掌握在他手里,有本事陶谦也写檄文骂回来呀。
哼。
赵大陛下眼角微抽,这嘚瑟的样子到底是跟谁学的?怎么那么欠揍呢?
一定不是跟他学的,他没这么缺德。
“你真的让人把这些写进檄文里了?”
“故事编出来就是给人听的,当然要写进檄文。”荀小将军理直气壮的点头,“当然,檄文也要经过艺术加工,具体是往好里加工还是往坏里加工只能看执笔之人,和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赵匡胤很给面子的回道,“你高兴就好。”
缺德好啊,这世道越不要脸越能活出名堂,只要将来别把他的存在泄露出去就行。
好大儿如此擅长剑走偏锋,想必打天下也是不走寻常路,不怪系统咬死不肯改口,他是系统的话他也不改。
这小子是“有压力才有动力”的典型,没点压力反而不行,至于压力的极限在哪里……反正目前还没见着。
旁边,荀小将军分享完他们敲锣打鼓进攻徐州的计划继续说青州的情况,“青州流离失所的百姓多,但也还有部分拥有耕地的平民百姓。既然已经乱到这个地步,我就想着可不可以直接一步到位把田制给改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理放在这里也很好用,有我奉先兄坐镇青州,目前还没碰到敢直接说不的人。”
“醒醒,他们怕的不光是你奉先兄,还有你本人?”赵大陛下大马金刀坐在书案上,“吕奉先凶名远扬,你荀明光在颍川杀了一轮又一轮也不差。”
“这样的吗?”荀晔笑的露出小虎牙,“谢谢爹夸奖。”
可惜目前政策推行的还算顺利,青州还没出现上赶着给他杀的家伙。
议事厅旁的隔间里堆放着不少杂物,荀小将军进去翻出之前放在里面的均田令,“不知道爹在那边有没有看过,现在看看也不迟。这是孩儿根据历代均田令修改出来的政令,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不过北宋不立田制,他这政令有缺点也比放纵土地兼并的北宋强。
想想北宋的“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坚决不能让他们这里也发展到那种程度。
额,仔细想想,他们这儿似乎也没比北宋好多少,世家豪强圈起地来好像比北宋的权贵更肆无忌惮。
那没事儿了。
荀晔背书似的将青州各郡国的均田令推行进度讲给阿飘爹听,顺带着点出接下来要推行的地方。
他本来准备让冀州当第二个推行均田制的州,但是陶谦上赶着给他送地盘,只能委屈冀州往后挪挪容徐州插个队了。
赵匡胤看完递到跟前的均田令,煞有其事的点点头,“冀州的世家豪族表示谢谢徐州来插队。”
这哪是插队,这分明是救命恩人。
虽然早死晚死都是死,但是能晚死一会儿是一会儿。
“把冀州放到后面也行,冀州本就是世家掌权,袁绍当州牧的时候没来得及笼络所有冀州世家,如今冀州没有州牧,世家豪族的力量会比之前更强。”荀晔解释道,“徐州本身没有那么多势力大的家族,而且他们连笮融都能忍,应该也能忍我。不想忍也没关系,反正徐州属于战败方,杀起他们来比杀我老家颍川的世家还没有心理负担。”
田制和税制是配套的,均田制可以控制人口耕地,赋税制度可以控制钱粮,四舍五入就等于地盘掌握在了他的手上。
和“州牧”的虚名不一样,是真真正正的掌控。
当上州牧并不一定能掌控一州,掌握一州的人口耕地赋税的话就算没有州牧之名也是无冕之王。
先定个小目标,把青州、徐州、冀州三州掌握在手中。
兖州可以跟在后面,扬州或许能插个队,再之后才是尚且有主的幽州和长辈们治理的豫州、并州。
以他们家志才叔的办事效率,最多半年袁术就得称帝,到时候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他也可以趁机浑水摸鱼再抢点地盘。
汉朝的淮南开发程度不及中原,但地盘是真的大啊。
大就是好,大就是美,大就是值得。
只要人口能跟上,赤地千里也能开发成沃壤良田。
梦想是美好的,梦想是虚幻的,梦想是遥不可及的,但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运气好就实现了呢?
“你最好有信心能实现。”赵大陛下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然后在旁边的大汉疆域图上圈了个圈,“这是谁接下来要打的地盘啊?是我们家明光啊,那没事了。”
荀晔:……
“鉴于青州还没有哪个世家站出来搞事情,稳妥起见,为父可以好心去他们家里打探消息。”赵大陛下很会自己给自己找事干,“清除隐患要趁早,等小毒瘤长成大毒瘤牵扯的地方就更多了。为父是个好父亲,再给你几次装神弄鬼的机会。”
荀晔:“……谢谢爹。”
这是阿飘爹主动请缨,不是他倒反天罡连阿飘都不放过。
……
琅琊郡内,受到最新指令的孙策曹昂凑在一起商量怎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曹昂瞧着门口的几面铜锣,不太想带上这玩意儿出征,“前几天的动静已经够大了,应该不需要再敲锣打鼓的宣传了吧?”
“要宣传要宣传,琅琊郡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彭城国和下邳国才是重头戏。”孙策摩拳擦掌,迫不及待要分兵攻打下邳,“大哥说了让我们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有多大动静就搞多大动静,陶谦已经人心尽失,但只要他还是州牧百姓可能就认他,所以必须得让百姓知道咱们为什么攻打徐州,更得让百姓知道咱们攻打徐州只打官兵不打百姓。”
他们是正经的兵,和那些半兵半匪的家伙不一样,途径某地不会如蝗虫过境,路过城池也不会朝平民百姓挥起屠刀。
他们是百姓的依靠,是城池的守护神,是乱中的定海神针,是值得百姓带着鸡蛋去慰问的好兵。
曹昂捏捏耳朵,“行吧,新打出来的那十面铜锣我都带上。”
“敲锣多有意思,要不是大哥不让太显摆,我都想亲自上战车上敲锣去。”虎崽子拿着锣槌爱不释手,他可太喜欢万众瞩目的感觉了,可惜这次不行。
大哥说太显摆容易被人放冷箭,为了小命儿还是悠着点儿好。
曹昂捶捶脑壳,满脑子都是锣鼓响起来的声音。
不行,他得缓缓。
“你去给你父亲写信,我去给我父亲写信,虽然大哥肯定已经给他们二位打过招呼,但是我们也不能一点表示都没有。”贴心小棉裤曹大公子拍拍小伙伴的肩膀,“明天还要忙,今天晚上就把信写了吧,不要拖延。”
孙策依依不舍的放下锣槌,“行,马上写。”
曹昂走到营帐门口,临出门又回头叮嘱道,“不要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