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
御史们你一句我一句。他们身为大越的言官,平日里的职责就是监督皇上和百官,以及上书言事。有时候他们甚至敢直接骂皇上。
只是如今这位皇上做事不按规矩来,他们摸不着道。
李璟看着这些御史,他长叹一声,顿了顿后,说道:“好啦,皇上既已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我们身为臣子,当支持皇上的做法,而不是在背后议论皇上的策略是否得当。如今,使臣已因为不敬,被皇上逐出了宫,和亲之事便不可再议。明儿上了朝,你们不要再提此事。”
李相警告这几位御史。身为两朝宰相,他深知一旦君主坚决要执行某项决策,反对的臣子会是什么下场,轻的贬官外放,重的有杀身之祸。
“下官记住了。”几位言官史识趣地不再提了。
——
傍晚,顾瑶吃了一碗粥,一个鸡蛋。
没什么胃口的她强迫自己吃了些东西。
吃完她便窝在南书房看折子。
一天不理政,折子便堆积如山。
作为君主,她必须完成这些工作,因为没有人能帮她做这些事。
大越设有300个州县,一个州县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地级市。而每个州县约有100-200名名享受朝廷俸禄的官吏,其中大的州县有将近300名官吏。
在金陵城的官吏约8000人,分置三省六部,各个衙门。
这是一个文治的朝代,偏向于重文轻武,文官的权力大,社会地位高。
而在大越要出仕,主要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科考一次录取200多名进士,进士几乎全部赐官,一甲进士赐予五品或六品官职,二甲进士七品官职。其他进士也会分派到朝廷或者地方去任职,而除了进士,未中进士的举人也可以出仕,一般在地方衙门里当差。
还有一种是荫补,是朝廷对王侯将相和高级官吏的厚待,二品以上文武官员可荫子、孙、期亲、大功以下及异姓亲出仕做官。遇国家大礼,臣僚亦可荫补。一般官吏可荫及子孙,宰相、执政则可荫“本宗、异姓、门客、医人各一人”。高级官吏致仕,“曾任宰相及现任三少、使相:(荫)三人”,曾任尚书、侍郎等官以上也可荫一人。大臣病故,据所留遗表也可荫补,“曾任宰相及见任三少、使相”,可多至五人。
顾瑶还记得兴起十七年,先皇曾让朝廷一次荫补了将近两千名官吏。这两千人全部是高门子弟,他们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凭借有亲戚在朝中当了大官或者是功勋家族便被荫补出仕为官。
在顾瑶看来,这所谓的荫补就是靠关系,跟现代靠着关系去当公务员一个道理,而且还是合法的。
第81章 有一半的关系户
顾瑶仔细看了吏部编录的大越官吏附录,发现通过科举做官的仅为25%,75%的官员竟然都是荫补的。
也就是说大越有将近一半的官吏都是关系户。
顾瑶心里咯噔了一下。
她想如此下去是非常糟糕的,这将会导致门阀壮大,一些地方被高门士族所掌控,而朝廷的开支也会因为荫补的官吏增加,而越来越大,甚至久而久之,寒门学子将很少有希望通过读书这条路出仕。社会将会越来越分化。
在现代,去做公务员不是唯一可选的好工作,但是在古代出仕做官可以说是出人头地的唯一方式。
顾瑶觉得荫补必须得改,这制度太荒诞了。
她不希望下面真正办事的官吏大多是一些靠关系进来的关系户,这些人很多甚至没有真才实学,就是吃空饷。
就在顾瑶一筹不展时。王公公走了进来。
“皇上,礼部杨大人携夫人一起过来了,他们求见皇上。”
顾瑶抬起头来。不解道:“他怎么这个时候来?”
在顾瑶的印象中很少有朝中大臣在晚膳后求见,除非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很快,顾瑶想起来了。
于是她对着王公公说道:“让他们回去,就说朕身体不适,没精力见他们。另外告诉他们要谢就谢苏家三姑娘。”
顾瑶想到是什么事。
不过这事在她这里都过去了,举手之劳而已,总不能见死不救。
她也不想被其他人知道自己在金陵城的大街上救了个人,她以后还想出宫呢,可不想出去了被老百姓认出来。
“好的,奴才这就去。”
王公公走出了南书房。
此时已经傍晚。
“公公,皇上怎么说?”等了好一会都没得到旨意的杨家大娘子着急的问道。
她自是知道救自己的是当今皇上后就一直不安,想着一定要亲自向皇上道谢。
王公公对昭和殿门口的杨氏夫妇说道:“皇上说他身体不适,没精力见你们,说要你们去谢苏家三姑娘。”
杨家大娘子:……
这不已经确定是皇上救的她才入宫嘛,怎么又成苏家三姑娘了。
王公公见两人还不走,小声道:“杨大人,皇上不想让人知道她在宫外救了你家夫人,更不想此事被传了出去。你们自己保守秘密。还有……皇上已经将那救人之术教给了苏家三姑娘,你们在外头就说是苏家姑娘救的,明白了吗?”
王公公急了,只得解释了一番。
杨氏夫妇这才点点头。
“如此,麻烦公公进去替我们谢过皇上。”
皇上拒绝他们求见,他们也只能是离开。
“快走吧。”
王公公挥了挥手,示意两人赶紧离开,别给皇上舔烦恼。
——
第二天清晨,早朝再次举行。
文武百官们手持玉板,穿着朝廷下发的最新的官服,浩浩荡荡的走进了承光殿。
而承光殿中,身为君王的顾瑶已经提前到了。
她穿着一身深青色绣着五彩翟纹的袆衣,领、袖、裾上都有红色云龙纹样的镶缘。头上则戴着镶满了珠翠的凤冠。
她这身穿着不是帝王穿的龙袍,更像是皇后册封大典时穿的礼服。
而今日的她与昨日宴会上的装扮完全不一样,今日的她端庄大气,雍容华贵。
因为历来帝王基本为男子,龙袍款式皆为男子设计,而身为女皇,顾瑶的衣服还是以女子的款式为主,在衣服上绣上龙纹,以示帝王身份即可。
第82章 和亲还是纳贡?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们一起行礼。
“平身!”
顾瑶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见他们一个个好像心事重重的样子,似乎是等这个朝会等了许久。
顾瑶不等他们上奏,主动说道:“昨日宫宴,西凉使臣出言不逊,对朕不敬,朕已将其逐出皇宫,不再召见。至于和亲之事,也不用再议了。”
皇上说完,下面的百官们一个个低着头,事情的经过他们都已经听说了,而其中二十几位昨天参加了宫宴的官员更是清楚的知道发生了什么。
礼部侍郎陈友亮走了出来,他行了个礼,说道:“启禀皇上,使臣摩多胡言乱语,竟在宫宴上企图非礼我大越君王,此狂悖无礼的使臣,千古以来,闻所未闻。臣以为当修国书一封,送往西凉,痛斥摩多无理,并要求西凉国王为此事向我大越致歉。”
顾瑶看着这位礼部侍郎,她可是记得前日他是逼宫的大臣之一,还在廷议时振振有词,说必须继续先皇的和亲政策。
今天倒是学乖了。
看来这些大臣也是审时度势的,没有她想的那么固执。
顾瑶想了想,回道:“国书就由翰林院拟,说清楚两点,第一,我大越愿与西凉结友好之邦,但使臣胡言论语,竟当着两位公主的面,说西凉世子长相不堪入目,以致公主宁死不嫁,无法和亲。第二,大越与西凉历来和睦共处,本朝愿继续先祖政策,与西凉互通边境,正常贸易。”
顾瑶当下只是不想和亲,并不是要与这个地处西边走廊位置的西凉国交恶。
“臣代翰林院领旨。”顾瑶说完,身为翰林院学士的林世宏站了出来。
顾瑶坐在金銮殿上,百官们不说话,但是她此刻却有很多话想说。
她看着他们,再又说道:“朕近来想了很久,朕想是不是因为朕是女皇上,所以你们下面有很多人对朕带有性别上的歧视,以致于朕想做什么,都有人出来反对。平日里你们一些人日日上折子,骂朕,说朕昏庸、无能、固执己见,前日更是群起而攻之,企图逼朕继续先皇的和亲政策。 ”
“皇上,我等都是为朝廷着想,并非针对皇上啊。”知道说的可能是自己的御史邱泽赶紧站了出来,跪在地上。
顾瑶瞅了邱御史一眼,没叫他起来,而是接着说道:
“你们当中一些人并不是不清楚,所谓的和亲是一种什么策略,说的好听叫下嫁公主,邦交友好,说的不好听叫用钱财去安抚贿赂他们。就说先皇文皇帝两次下嫁公主给回曷,两次和亲我大越共陪嫁白银四百万两,绫罗绸缎上万匹,还有其他金银珠宝不计其数,以此才换来回曷中立。这叫和亲吗?这叫纳贡。是我大越国在纳贡。如此国家,竟自诩天朝上国,岂不让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