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凤栖客栈的店家李富贵和自己对家凤阳酒楼的店家李长胜站在队伍中小声议论着。
  两人本只准备捐个二三十两,但听到那么多人捐了上百两,便也只能跟着捐了一百两。
  这时人群中有人拿出了几张银票。
  那银票往桌上一放时,负责登记的官员都愣住了。
  那可是五张一万两的银票。
  “这位公子是……”衙役认不得眼前这位年轻的公子,看对方的穿着,不知来自哪个富贵人家。
  “不用记名字了,直接写数额便是。”年轻的公子放下银票后,转身走了。
  ……
  皇宫里。
  顾瑶耗时三天,终于写完了一份长达八千多字的灾情处置方案。
  来不及印刷,她只能让人将这方案抄了几十份下发到灾区各地的官府。
  苏煜也在出发前拿到了这份灾情处置书。
  上面一共二十八条,具体到善款的分配,对灾民的补助方式,救援方式以及今后对灾区扶助方案。
  他仔细看了,里面写得十分详细,比如善款分配,遇难者每人一两银子的丧葬费发放给其直系亲属,灾区房屋倒塌无家可归的灾民每人补助二两银子。所有受伤者的医治费,药材费由朝廷补助。所有失去双亲的孤儿,由地方官府养育,朝廷补贴。
  确认受灾的七个州县以及蓉城三年内减免人丁税,田亩税等十几个税种的税收。
  灾民后期重建房屋的每户补助五两银子。
  受灾地区官府三年内每年额外补助三十万两银子,用于衙门屋舍重建,贡院重修,地方道路重修等重要灾后重建事宜。
  苏煜此时正和朝廷外派去灾区的十几位官员一起南下。
  他和她们一样骑马前行,后头的马车则拉了许多赈灾的物资,一共三百多车药材和粮食。
  他们此去要走两千三百里路,每日走一百多里,需要半个月到二十天才能到达灾区。
  “前面就是驿站了,咱们天黑前赶到驿站休息,明日清晨再出发。”领头的官员是工部尚书张元庆,他是此次朝廷派去灾区的官员里面官职最高的,为正二品工部尚书。
  第197章 又女扮男装了
  其他的官员有来自户部的,工部的、礼部的,翰林院的。
  苏煜跟这些官员并不熟,只是跟在人群中。
  “苏公子,您若是累了,就去后头乘车吧。”工部尚书张元庆看着这位年轻英俊的苏家公子。
  他还没忘记,两年前,自己还打算着将闺女嫁给他,让他给自己当女婿。
  “不用,我跟你们一起骑马。”苏煜随口回道。
  他没想着自己搞什么特殊。在这里,他和她们一样是朝廷派去灾区的官员。
  “对啦,公子,皇上有没有其他的事情交代,我等好准备。”张元庆再次说道。
  原本他以为自己就是派去灾区官职最大朝廷重臣,但没想到皇上派了这么一位侍夫跟他们一起去。
  侍夫不应该是在宫里好好伺候皇上嘛。
  “皇上让我等早日赶往灾区,指挥救援。”苏煜回道。
  这时有位官员说:“等我们去了呀,那废墟下没救出来的百姓早没了性命,这等天灾,百姓只能自救。朝廷根本不可能及时赶过去,只能援助粮食,银钱了。”
  苏煜没有接话了。
  很快,驿站到了,这是位于罗州的一家驿站。
  官府修建官道后,每隔十里修建一座亭子,每隔三十里修建一座传社,每隔一百里左右修建驿站,驿站由当地官府管理营,主要作用是为朝廷传递政令,运送物资,百姓传递书信以及解决远行的官员出行休息的问题。
  大越全境设立1600多个驿站,连通道路里程十万里,星罗棋布,脉络贯通,是朝廷维系统治必不可缺的机构。
  而驿站值守的官员已经早早在此等候了,听说皇上派了位常卿下来,大家都很重视。
  因为这可不是普通的官员,这是皇上的宠夫,枕边人,是他们需要好好招待的贵宾。
  ——
  皇宫里。
  顾瑶用了午膳后换了身男装出宫了,随行的还有昭和殿的一位太监和女官周玲,以及十几位装成老百姓的御林军。
  顾瑶极少出皇宫,这些日子更是忙得连休息的时间都不够。
  到了这两日才总算是忙完了。
  此时此刻,她倒不是想出去玩,而是想看看到了年底民间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官府是怎么组织捐银捐物的。
  在皇宫里待久了,每天面对的都是宫人,要么就是文武百官,她感觉自己离真正的生活很遥远。
  今日,已是腊月二十一,距离大地震发生已经过去十四日了。
  朝廷解除了限制令,一些酒楼饭店,茶馆白楼之类的场所都已恢复营业。
  天气晴好的日子,许多百姓上街采买过年的年货,大家开开心心的,并没有因为远方有灾情,就影响了过年的心情。
  顾瑶路过一家粮铺,看到很多人在买米。
  于是她也走了进去。
  一看,一块木牌子上写了今日所售商品的价格:普通粳米,一千钱一旦,散买十二文钱一斤。面粉就贵了,一斤普通面粉七十八文钱。
  顾瑶看到绝大多数百姓都是选择买普通的粳米,买面粉的极少。
  第198章 大越当前物价
  她又去了隔壁厅里。
  这里卖的是白糖、精盐、油。
  顾瑶看到白糖价格很贵,160文钱一斤,精盐80文钱一斤。
  油分为动物油和植物油。猪油40文钱一斤,菜籽油50文钱一斤, 芝麻油120文钱一斤。
  果然,在古代基本的生活物资都挺贵的。一两银子一千文钱,一千文钱能买到的东西并不多。而普通老百姓,一个月能有个一二两银子的收入就算不错了。
  顾瑶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大部分老百姓的膳食都是喝粥,吃点咸菜。因为只有大米价格算合理,其他都太贵了,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
  包括面粉,这本应该便宜的东西,在大越也很昂贵。
  “公子,您要买白糖吗?这是这几日新到的白糖,你瞧瞧多干净。”掌柜的看到了一位穿着华服的公子,连忙过来招呼。
  能买得起白糖的人家不多,多为官宦之家或者商贾人家。
  顾瑶摇了摇手,冲对方露出了礼貌的微笑。
  她来此自然不是来购物的,而是了解民间百姓的生活。
  从粮铺出来,顾瑶又去了对面的一家肉铺,这里卖的是鸡鸭鱼肉。其中猪肉和鱼最便宜,草鱼、鲤鱼按条卖,一条二三斤的草鱼才20文钱,一斤猪肉15文钱。但是羊肉和牛肉却很贵,羊肉高达200文钱一斤,牛肉160文钱一斤。至于鸡鸭,都是50文钱一斤。
  顾瑶看到绝大多数百姓都是买猪肉和鱼,那羊肉和牛肉很少有人买。鸡鸭买的人也不多,想来许多人家自己养了。
  “公子,这儿太脏了,咱们还是先走吧。”周玲没想到皇上爱逛这些地方,这卖肉卖鱼的地方是最脏的,她都不愿意来。
  顾瑶走了出来。
  她可没觉得这里脏,反正在现代,她也时不时去菜市场买菜。
  随后,顾瑶又逛了几条街,最后逛到了金陵城有名的花街。
  据说这花街到了夜里灯火通明,晚上这里店家都会在门前点上七八个灯笼照明。
  这里也叫金城水街,临水而建,旁边就是金水河。
  顾瑶抬头看着前面一家又一家的酒楼,茶楼,赌坊,白楼,甚至还看到挂了“百花楼”牌子的青楼。
  果然,这里才是金城达官显贵们最爱来消遣的地方。
  “公子,这儿不宜久留啊?”跟着皇上出来的小太监胡公公小声提醒道。他刚刚注意到有一位朝中的大臣进了不远处的百花楼。
  皇上虽然换了男装,但还是有可能被认出来。
  顾瑶却并没有走,而是回道:“既然来了,就去看看吧。”
  顾瑶突然也有些好奇,古代所谓的窑子,青楼,到底是怎么样的。
  电视剧里,经常演一些男女主角逛青楼的场景。
  女官周玲见皇上往百花楼去了,吓得脸都青了
  她连忙上前拉住了皇上,提醒道:“公子,不可啊!”
  这等地方,怎是帝王可以去的。
  顾瑶却笑了笑,回道:“没关系,进去瞧瞧。”
  第199章 皇上去了青楼
  见有穿着华服的公子来了。
  百花楼门口负责接待的姑娘一个个像是见到了金主似的扑过来。
  他们打扮精致,化着浓妆,穿得花枝招展。
  “公子……您是第一次来吧。”
  顾瑶的手很快被一位打扮艳丽的女子拉住了。
  紧接着另外一只手也被拉住。
  “公子,玲儿等您多日了,您总算来了。”
  顾瑶抖了抖肩膀,不自觉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她瞟了一眼这两女子,摆手示意她们走开一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