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顾馨月于是带着自己的驸马去了祥和宫。
  在她们离开后,宁安公主好生羡慕的说道:“皇姐,馨月姐姐和姐夫好生恩爱呢。”
  她看到二姐姐和姐夫都是牵着手离开的。
  “是吗?”顾瑶撇嘴笑了笑。
  什么恩爱,不过是在外头表现一下罢了。
  她可不认为私下里两人感情很好。
  “是啊,馨月姐姐嫁了个好郎君,看得我都想嫁人了。”顾清音笑呵呵的说道,露出脸颊两个浅浅的酒窝。
  中秋宫宴时,她也见过那些公子,但是母妃说都不太合适,就没有给她选。
  “行啦,别想着嫁人的事,你还小呢。”顾瑶瞪了顾清音一眼。
  她可不想自己这个妹妹也嫁个表里不一的伪君子。
  古人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多男女成亲之前都不知道自己另一半长什么样子,更别说知道对方的性格和为人了。
  所以婚姻之事,更要谨慎一些。
  ——
  两个妹妹离开后,顾瑶召见了四个多月前被她派去地方州县调查盐务一事的杨昌。
  杨昌昨日夜晚才回到金陵,这一早就进宫来汇报了。
  “臣拜见皇上。”杨昌进来后便跪在了地上,行了个大礼。
  “起来吧。”
  顾瑶看着这位许久不见的臣子,她记得自己派他出去时,还是金秋八月,如今都已经是年底了。
  杨昌于是起身了,随即从自己的衣袖中掏出了一本早已写好折子递到皇上的面前。
  顾瑶接过,打开一看,发现是一本有八页的对折,里头文字密密麻麻,看着有几千字。
  顾瑶花了差不多一刻钟才细细看完了他写的东西。
  而看完之后,顾瑶眉头紧锁,眼中隐隐冒出了一股怒火,但她却并没有生气,而是看着杨昌,这个出仕才两年,没有什么经验的年轻官员。
  他比她想得要聪明,细致。
  “你是说宣平候吴有志和刑部侍郎贺知义疑似和几个州县的官员关系密切,盖州的官员还给你们三人都塞了张一万两的银票?”顾瑶问道。
  第208章 这个杨昌确实是有才干的
  “是的,皇上,这银票臣也带来了。”说完,杨昌再又从衣袖中掏出了一张盖了永昌阁钱庄印章的银票。
  顾瑶将那银票接过来看了一下。
  大越的银票有两种,一种是盖了官印,由官府发行的的正字号钱庄的银票,还有一种是民间私人办的钱庄,这种钱庄很类似现在的银行,银票类似支票。民间有许多富商或者富农家财万贯,家里放太多银子怕被盗,再加上太多银两不方便交易和携带,便将银两存到钱庄,换来银票,用银票交易。
  而这些私人钱庄出来的银票,则只能在对应的钱庄去兑换银子。
  永昌阁她知道,是大越比较有名的钱庄,在三十多个州县都有分庄,金陵城也有一家永昌阁。
  “既然是官府的官员贿赂你们,他们为什么给的是永昌阁的银票,而是不是正字号的官方银票。”顾瑶看着杨昌,眉头紧锁地问道。
  杨昌摇了摇头,和顾瑶一样疑惑。
  想了想后,他回道:“皇上,臣当时就感觉不对劲,但是宣平候吴大人和刑部贺大人,却好像没发现不对劲的地方。一直和当地的官员喝酒聊天。”
  “对啦,当地的一些商人对我们也很热情,送了好些珠宝,但我们几个都没收。”
  听到这话,顾瑶嘴角勾出了一抹冷笑。再又问道:
  “那你们到底去调查了什么?”
  顾瑶发现这些人不是去调查,而是去旅游的,在那边吃喝玩乐几个月回来了。
  杨昌脸上有一丝焦虑,他犹豫了一下,然后还是说了出来:“皇上,具体的行程臣在折子里写了。我们去了那几个州县,在那边询问了当地主管盐务的官员,也和当地的盐商了解了盐价高涨的原因。臣还私自去询问了一些当地的百姓,百姓们并不知道原因,只是抱怨买不起盐。”
  “但在盖州时,有一个穿着黑衣的蒙面人偷偷给臣递了一张纸条。”
  说完,杨昌从衣兜里拿出了一个小盒子,再将盒子里的纸条取出来递给了眼前的帝王。
  顾瑶接过,一看,上面写的是:
  “盖州西郊北三十里东山飞鸟亭下有一地窖,里面存有大量精盐和白糖。”
  看到这个,捏着纸条的手突然用力,差点将纸条捏碎了。
  她将头转向一边,不让眼前的臣子看到自己脸上的情绪。
  再回过头来时,她的神色已经平静了许多。
  她回道:“杨昌,你做得好,没有打草惊蛇。”
  杨昌鞠躬行了个礼,回道:“皇上,臣记得您在臣出发前给臣的嘱咐,臣去了后一直谨慎行事。”
  顾瑶点了点头。
  她果然没有选错人,这个杨昌确实是有才干的。
  不过这手里的纸条怎么来的,怕是只有他本人才知道。
  “好,你先回去,接下来的事,朕会安排。”
  顾瑶本以为盐务这一块有条大鱼,现在看来是一池子小鱼小虾,外加几只大鳄鱼在里面。
  杨昌于是再次行礼,然后离开了南书房。
  第209章 可先斩后奏
  下午,顾瑶在南书房召见了御林军左副尉付昶付将军。
  大越有百万大军,但有半数镇守边疆,还有二三十万大军在西郊和东郊大营,地方大城市,比如蓉城,也有朝廷军队驻守,一般三五万将士。
  而唯一负责守卫皇宫,保护帝王安危的是御林军。
  御林军共一万将士,都为精兵,其中还有二百人为习武的高手。
  御林军直接对帝王负责,是所有军队中最忠诚的一支。
  “臣参见皇上。”左都尉付昶将军单膝跪地。
  顾瑶看着这位将军,平日里她很少见这些武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跟一帮文臣商议国事。
  这位付将军看着四十多岁,身体强壮,眉眼间散发出一种生人勿近的肃杀气质,让人一看就会害怕的那种人。
  “付将军,朕今日召你来,是有要事需要你去办。”
  说完,顾瑶从抽屉里拿出了之前杨昌给自己的那张纸条,上面写了个地址。
  她将纸条递给这位将军,说道:“你带一百人明日出发,前往纸条上写的这个地方,去了之后,立刻拿下那里的守卫,并仔细搜查地下,如果查到里面藏有精盐和白糖,直接拿下当地的知府和通判,将他们全部带回金陵审问。”
  “末将领旨。”付昶将军看了一眼纸条上写的地址,记住了后,便将纸条塞到了袖子里。
  “还有,不要打草惊蛇,要速办,中途若有某位大臣阻拦,可先斩后奏。”
  顾瑶严肃地说道。
  这件事情她之所以让御林军去做,是因为她对下头的这些人不相信。
  她也不想派哪位大臣下去调查了,怕再次派了个臭鱼烂虾下去。
  ——
  宁平伯爵府。
  杨家大娘子孙氏为了给儿子接风洗尘,亲自忙活了一大桌子菜,都是儿子最爱吃的。
  她的儿媳妇苏妍在一旁帮忙。
  伯爵府上下喜气洋洋。
  而最高兴地还是苏妍。新婚三日丈夫就被派去了外地,如今四个多月过去,总算回来了。
  杨府的主君,当朝礼部尚书杨东庭也在家中,年底放假,他这位朝廷重臣难得有时间和家人好好吃个饭。
  杨东庭见到儿子回来,心里也是万分高兴。
  儿子这差事难办,他心里都清楚,好在平平安安的回来了。
  “瞧瞧,昌儿都瘦了一圈了。”孙大娘子看到儿子回来很是开心,但是儿子消瘦的样子让她十分心疼。
  “是啊,看来去外地办差很辛苦吧。”杨东庭看着儿子,他有三个儿子,但只有这一个是嫡出的,也只有这个儿子争气,二十岁就高中榜眼,为杨家门楣争光。
  “父亲,去外地办差自然辛苦,但那是皇上交代的差事,再辛苦也要办好呀。”杨昌口回道。
  说完,他看了看身旁的妻子,见妻子只是吃青菜,便夹了个大鸡腿到她碗里。说道:“多吃点,在家里不用这么拘谨。”
  杨昌出去四个多月,并不知道妻子在家里和家人处得好不好。
  苏妍看丈夫这般体贴,嘴角扬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第210章 谁,要置我儿于死地?
  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了顿饭。
  吃完后,杨大娘子本想叫上儿子和儿媳妇和自己一起去寺庙烧香祈祷。
  但儿子一吃完就和自己的丈夫进了偏屋,还把门关起来了。
  杨东庭见儿子关门的那一刻,心里的喜悦化为了担忧。
  便在儿子坐下后,小声问道:“怎么了?”
  “父亲……大事不妙。”杨昌心里憋了很多事,在给皇上上折子时,他没有说,昨日被皇上召见他也没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