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亲家……如今是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得把这两人搞死了。”杨东庭自认自己从未在朝堂上没有得罪谁,更没有想过害了谁。但如今自己儿子差点死了,他必须豁出去了。今日让儿子当朝弹劾官员也是他的主意。
  “这些人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苏墨气得将茶杯重重置在了桌上。
  杨昌若死了,自己的女儿等于新婚三日就成寡妇。
  他想了想,说道:“杨兄,如今看来,这件事涉及多位朝廷官员,这些人怕事情暴露,所以狗急跳墙,想要毒害昌儿。”
  “是啊,恐怕朝中还有官职更高的官员或者王公贵族涉及此事。今日朝堂上,刑部的胡广安如此急迫的想要把这案子揽到刑部去调查,恐怕不是为了邀功,而是想要保护后面的人。”杨东庭已经看出来了,这些人蛇鼠一窝,怕是早就通过气的。
  “但皇上把案子给楚太傅去查实在是有点奇怪。”杨东庭没想到这一点。皇上会将这样的案子交给一个大将军去查,那楚太傅怕是连大越律法都没有背过。
  苏墨,“可能皇上另有考虑吧。就今日朝廷上发生的事情来说,那些个地方官怕是多日前就被抓了,就算昌儿今日不站出来,皇上也会处置了这些人。”
  第233章 交给你朕才放心
  “这背后定有人在出谋划策。”苏墨几乎肯定地说道。
  这件事情就像是一个圈套,一开始就有人设了计,准备好了的。
  “那亲家觉得是谁在背后策划这一切的。”杨东庭也是这么觉得的。
  “皇上吧,或许是皇上一手设计的。”苏墨能猜到的就是大殿上的帝王。
  杨东庭却并不这么认为,他摇了摇头,说道:“皇上才多大呀,登基不过一年儿女娃子哪有这么多心眼,我看定是丞相在背后设计了这一切,几个月前,是丞相主动提出要户部派个人一起去调查,于是皇上选了昌儿,今日大殿上,皇上又公然给丞相授封爵位。丞相若不是替皇上出谋划策设计了这一切,皇上为什么要突然给他封爵。”
  “这么说,好像是有些道理。”苏墨心里仍有疑惑,但这样看来,丞相确实可怕,城府极深。
  ——
  皇宫里,顾瑶召见了楚太傅楚渊,让他陪自己一起在昭和殿用午膳。
  用膳期间,顾瑶清退了昭和殿的宫人。
  楚渊不是第一次陪君王用膳喝酒了,以前文皇在位时,他也经常和文皇帝一起吃饭。
  楚渊自己倒酒喝,皇上不爱喝酒,他只能自己独自喝了。
  顾瑶则只是吃些清淡的菜。
  喝了两杯酒,楚渊看着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女皇上,小时候的顾瑶公主十分可爱,是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小姑娘,聪明活泼,古灵精怪。不过如今长大了嘛,性格是完全变了,变得有心机了,让人捉摸不透。
  “皇上,您今儿在朝堂上为什么要把这案子给臣去查?”
  楚渊是真不想接这个活,这本来就不是武将干的事,更是得罪人的事。
  “朕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顾瑶看着身旁的楚大将军,回道:“太傅,这个案子涉及朝廷不少官员,你是朕唯一完全信任的股肱之臣,只有交给你朕才放心。”
  顾瑶说的是实话,她从一开始就怀疑朝中有巨贪,如此这么多个州县的地方官才这般胆大包天,有敢私藏官盐的,有敢谋害钦差的,更有敢在朝堂上撒谎的,定是有人罩着,这些人才有恃无恐。
  而更让她怀疑的是,这些年大越国内的精盐产量年年增加,三年产量就翻了一倍,可是盐价却一直居高不下,有的地方甚至还经常涨价。
  虽然是封建社会,但是市场规律是不会变的,供过于求,必然会导致商品价格下降。
  百姓也不可能在这几年里突然对盐的需求量猛增。
  所以这其中定然有人在操纵。
  楚渊听皇上说这差事交给自己才放心,心里突然舒服了一些。
  想来这个女皇上最信任的还是自己。
  “那皇上要臣怎么查?”查这种案子,他是一点经验都没有。
  顾瑶想了一下,回道:“朕把那些涉事的官吏都关皇宫内狱了,太傅可随时去审问他们,另外几个州县的官员也在押运回金的路上,这些人都是分开关押的,他们没有机会串供。至于怎么审,太傅向丞相取经吧,他定然有法子。”
  第234章 不要偷看折子
  下午,顾瑶又先后召见了丞相,中书门下几位官员商议国事。直到傍晚时才忙完。
  休了半个月假,从今日起,她又要开始忙碌起来了。
  晚上,还有一堆的奏折等着她。
  被传召过来的楚奕在昭和殿陪侍。
  不过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南书房里躺着休息,偶尔的看看兵书什么的。
  顾瑶不理他,他也不好去打搅他。
  不过在躺了快半个时辰后,他突然听到王公公的声音,说:
  “皇上,蓉城六百里加急的折子,是苏常卿上的,还有一封给您的请安折。”
  听到这话,楚奕瞬间坐了起来。
  他走过去,绕过顾瑶的身后。双手放在她的肩膀上,捏了两下。
  顾瑶回头看他一眼,也没赶走他。
  这家伙在南书房陪她,但多数时间他都在睡觉。
  “坐一旁去,不要偷看折子。”顾瑶指了指一旁的凳子。
  “娘子,我看了也没什么吧。”楚煜笑着回道。
  他也不是没看过折子,之前在南书房,他研墨的时候,就用余光看了一些折子里的内容。
  顾瑶伸手将他推到了一边,道:“老实坐着,要不你就回长信宫去。”
  若是普通的折子,他看了也就看了,但这是灾区送来的加急的折子,不能随意给他看。
  “好吧……”楚奕有点无奈,其实他就是好奇,那苏煜到底写了什么。
  顾瑶打开了手里的奏折,看到了里面的内容:
  (臣苏煜奏报皇上,臣和朝中十五位外派的官员已于元祐二年正月初一到达了蓉城。蓉城受灾严重,约四分之一的房舍倒塌,六十万百姓无家可归,当地官员初步估计,蓉城因地震丧生的百姓人数已超八万五千人,其中包括十一名当地的官员,数十名衙役。这里的百姓至今还在悲痛之中,部分失去亲人的百姓日日跪在街头哭泣。
  臣已经按照皇上给的的灾后处置条令,组织当地官员为受灾的百姓发放善银和粮食等救灾的物资,为无家可归的百姓安排临时住所。另外臣还让当地官员请了寺庙的住持,为死去的百姓超度亡魂。百姓们感恩皇上的恩德,让臣转达他们对皇上的敬意。
  皇上,臣再报,到臣上折子当日为止,灾区已经收到朝廷以及各地捐来的善银七百六十余万两,粮食六十五万担……臣已让人将这些运往各地灾区。
  ……)
  长达三四千字的奏折,顾瑶看完后,心情再次沉重了起来。
  虽然人在皇宫,但她心里一直牵挂着远在两千多里外的灾区。
  这次大地震根据前前后后上到朝廷的加急奏折,共七个州县一个城市遭遇巨大灾难。
  其中最严重的为雍州和岚县,这两地估计在震中附近,几乎所有房舍全部倒塌,目前还不清楚遇难的人数。
  不过顾瑶猜想总共遇难人数可能在六十万以上,就像华夏古代明朝嘉靖年间华城大地震,八十多万百姓遇难。
  大越老百姓们住的房屋多位石头或是土砖混合砌的泥土屋,富裕人家则为青砖白瓦房,没有牢固的地基,更说不上抗震性,遇到这种灾难,房子几乎瞬间就倒,更难的是,古代救援困难,一旦房屋倒塌被压了,就很难活命。
  就算是当时活下来的,但受了伤也很难被救治,最终也会因伤不治。
  第235章 他写不出这种肉麻的文字
  楚奕注意到了顾瑶好像突然有些难过了。
  他于是又走了过去,然后蹲下来仰头看着她。
  “娘子,是不是灾区情况不太好啊。”楚奕猜得到能让顾瑶这么黯然神伤,定然是灾区死了许多百姓。
  “嗯……”顾瑶叹了口气,将手里的折子合了起来。
  虽然能猜到是这样的结果,但如今她这个帝王也没有什么办法了。
  “娘子,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若是往年,朝廷哪会管那么多呀,最多拨些银子下去发了了事。”
  跟顾瑶相处了这大半年的时间,他是真的佩服她,这世间不会有比她更能干,更聪慧的女子。
  顾瑶仍是没有回话。
  她确实尽力了。
  若是在现代,发生这样的大地震,那是举国之力救援,一些外国也会派医疗队来救援。有便利的交通工具,救援物资一两天就运到,但是古代没有这样的条件。
  就算她是一国之君也无能为力。
  顾瑶随即看向了桌上的另外一份折子,准确的说是一封家书。
  她将这家书拿过来,却没有立即打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