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顾瑶刚刚仔细看了折子里的内容,对于这些人供述的作案目的她是不相信的。
  这么计划缜密的恐怖袭击不可能是几个人一时愤怒想出来的,怕早就有人给了他他们计划,他们不是实施的下线。
  “臣遵旨。”
  几位官员同时行礼道。
  顾瑶随即摆了摆手,道:“好了,你们先出去,把丞相叫进来,另外苏墨留一下。”
  顾瑶让其他几位官员先离开。
  得到旨意,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少卿随即走出了南书房。
  第685章 对外来人口管理办法
  一会儿后,丞相进来了。
  丞相似乎是刚刚赶来的,进来时气喘吁吁的,似乎是累到了。
  “丞相坐吧。”
  顾瑶看着丞相,感觉丞相好像身子不大好,这脸色有些苍白。
  “丞相这是不舒服吗?”顾瑶问道。
  李璟深吸一口气,他平复了一下气息,回道:“皇上,臣确实老了,这已是花甲之年,身子已是大不如前啊。”
  李璟感觉得到的身体变化,虽然吃了不少补品,甚至还有皇上送的价值不菲的灵芝,但自己的身子还是越来越弱了,最近甚至越发消瘦。
  他刚刚不过是走了几十步台阶,竟然就累得喘不过气。
  “待会儿你留下来,朕让太医给你瞧瞧。”
  顾瑶看得出来丞相是生病了,而且这几个月来看着也瘦了一些。
  “多谢皇上。”李璟回道。
  顾瑶又看了看苏墨,苏墨今年应该是五十岁,不过他看着比实际年龄要年轻许多,似乎只有四十岁的样子。
  “苏爱卿,丞相身子不大好,这政事堂的差事你就多帮着做一些。”
  顾瑶嘱咐道。
  如今她没有亲自批阅各地方呈上来的折子,朝会也改成了三日一朝,所以她这个帝王轻松了一些,但丞相就会更累一些。
  苏墨起身行礼,回道:“臣谨遵圣命,定协助丞相,把政事堂的差事办好。”
  顾瑶点了点头,接着道:“朕今日召你们来,是想看看两位侍如何看待长阳街这个案子。”
  “这个案子初步的调查结果出来了,是来自南云国的几个商旅做的。”
  “皇上,这个案子怕没有那么简单。南云国的几个商人,他们没有理由烧毁长阳街,背后应该有人指使。”李璟回道。
  顾瑶,“朕知道。此案背后是有人的,虽然现在还没有查出幕后之人,但应该和南云国脱不了干系。”
  “皇上,这南云国三番两次的挑战我们的底线,去年他们派了杀手杀害六十多名朝廷官员,今年又指使人在长阳街放火,我们当公布他们的罪行,再把在大越的南云国商旅全部赶回去。”
  苏墨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随后李璟接话道:“全部赶走怕是难啊,大越几十年来都和外邦互通往来,商贸交易频繁,在大越的南云国人少则十万万,多则二三十万人,全部赶走不大可能,再说他们有的在大越安家了。娶妻生子,在大越甚至有个良民的身份。”
  顾瑶沉思了片刻。
  丞相此言算是说到了点上。
  现在的大越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制度基本延续了以前大胤王朝的制度,那就是允许外邦人来此居住、迁徙、游历、经商、甚至允许通婚,其在大越生育的子女可获得大越国的身籍。
  这样的外来人口管理制度是极其开明的,甚至有点像现代的制度。
  不过这样的制度有它的优点,可以促进各族文明的经济文化交流,繁荣商品经济,甚至可以进行文化的输出。但缺点也有,那便是像现在这样,这些潜伏在大越的外邦人可以突然在大越国搞恐怖袭击。
  第686章 庆元女帝颁布的政令
  顾瑶想了一会,并没有做出决定。
  更改这种政策是要谨慎的,因为影响太大,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当下,还有未来这片土地上的经济、人口和文化。
  “这个政策持续多少年了?”顾瑶看着丞相和苏墨,再问。
  她穿越过来后,有了解这里的历史,但并不是那么全面。
  “皇上……”回话的是苏墨,他回道:“这个政策是三百多年前,也就是庆元七年,由大胤太宗皇帝颁布的。”
  “庆元女帝?”
  顾瑶知道对方说的太胤太宗皇帝,指的就是庆元女帝。
  “是的,皇上……在庆元女帝颁布这项政令之前,中原王朝对外来人员的管理都是非常严格的,外邦人只有手持相关的文书,才能进入中原王朝游历,且必须在当地官府进行登记,到了时间就必须返回。但庆元女帝颁布新的政令后,外来人可随时来中原游历、经商、甚至定居、通婚,他们来了之后,只需去官府登记就可以了。”
  “这项政令到如今持续三百多年了,所以现在在大越的外邦人包括经商、游历、求学、定居的有两百多万人。”
  顾瑶蹙眉。
  心想两百多万可不少啊。大越总人口才一亿四千万,相当于有百分之二的人口是外邦人。
  这样的比例几乎接近唐朝时期的比例。
  好一会儿没说话的丞相在此时开口了,他先是一阵咳嗽,咳完之后,有些气喘地说道:“皇上,此条政策不可随意更改或者废除呀。”
  “丞相何出此言?”
  顾瑶没想到丞相表达了这样的见解,当然她自己也知道这条政策是不能随意废除的。
  丞相想了想,回道:“皇上,臣有三个理由,其一这条政令持续三百多年,在民间已经形成习惯,百姓也习以为常;其二,我们的战马还有一些香料等物资依赖这些外商通过经商的方式带到大越,若是严格控制外邦人来大越,那我们往后若缺了战马可就不那么好补充了。其三,此条政令是庆元女不顾群臣反对也要制定的,历史证明庆元女帝是位文韬武略,高瞻远瞩的帝王,此条政令是她写进遗训中的一条,她不允许她的子孙后代废掉这条政令,想必是有原因的。”
  “哦……”
  顾瑶有些意外的看着丞相,心想,丞相也是胆子大的,竟然敢在她这个君王面前,夸赞前朝的君主。
  不过顾瑶知道,他不是什么前朝旧臣,祖上也算不上。
  只是这庆元女帝确实是个厉害的人物。
  她颁布这条政令,允许外国人在大越游学、经商、定居、婚配,目的应该是希望打造一个包容开放的国度。根本原因或许是希望这片土地避免走向闭关锁国,最后像清朝末年一样,因为落后的技术和思想,沦为西方的殖民地。
  想到了这一点后,顾瑶紧锁着眉头沉思不语。
  好一会儿后,他看着面前的两位重臣,道:“是否修改这条政令,朕会再考虑。”
  第687章 皇上要考虑另择贤能
  南书房的门口,得到旨意的两位太医张太医和胡太医已经在门口候着了。
  见到苏大人出来了,两人忙走了进去。
  “皇上……”两人纷纷鞠躬行礼。
  顾瑶看着两位太医,然后指了指坐在一旁的丞相,道:“丞相近来身子不大好。你们二位替丞相瞧瞧,看看是什么毛病。”
  胡太医先走了过去。
  丞相将手伸了出去。他的身子他是知道的,他不仅有咳疾,还有心疾,是多年的老毛病了。
  “李大人……”胡太医把完脉后,看着眼前的丞相,问道:“您老是不是经常胸闷,晚上睡不着,即使睡着了也容易醒来。”
  “是啊,晚上能睡两个时辰就不错了,而且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晚上频繁的夜起,一个晚上有五六次呢。”
  “那您出恭时有没有注意到那尿的颜色,是不是有些白,还起泡?”胡太医再问。
  而这个问题问出来时,一旁的顾瑶突然睁大了眼睛。
  她看到丞相点头了。
  李璟回道:“确实如此。还有近来我看东西有些模糊,有时候都看不清奏本里的字。”
  胡太医想了一下,随即看向了一旁的帝王,回道:“禀皇上,丞相……”
  胡太医话到嘴边,又有些犹豫。
  “你直说,这:没有外人。”顾瑶感觉得到丞相病得不轻,听他自己描述的症状很像心脏病已经到了心衰的阶段合并糖尿病。
  胡太医犹豫了一下后,实话道:“皇上,以臣看,丞相得的是心疾,且已经到了比较严重的情况,另外还有一种病,民间称消瘦症,得了这种病,人特别喜欢吃甜食,但吃得再多也不会长肉,反而越来越消瘦,腿脚无力,看不清东西。丞相现在应该就是这种情况。”
  “消瘦症!”
  顾瑶注意到了太医的用词。在现代,这个病叫糖尿病,是一种非常折磨人的病。
  顾瑶对这个病有些了解,是由胰岛素缺乏引起代谢性疾病。
  “胡太医,此病可有药医治?”丞相叹息一声,感觉自己这身子是越来越差,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