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司马煊明白,能得到当今皇上的信任才是最重要的,皇上不喜欢臣子拉帮结派,所以自己定不能和苏家和楚家扯上关系。独善其身才是最明智的。
  这样即使将来楚苏两家为了立储之事而斗个你死我活。自己也能避免被卷入其中。
  刘春华听到儿子这么说,明白儿子有他自己的考量,于是也就没有坚持了,她笑着拍了拍儿子的肩,道:“好,那就欧阳家的四姑娘,娘明儿就去拜访欧阳家,见见那位姑娘。”
  只要儿子愿意娶妻,她什么都不计较了。
  “母亲,您别这么急,这事孩儿还得先请示皇上。”
  “请示皇上?这……皇上还管臣子的婚事吗?|”刘春华不解道。
  她从未听说过,皇上还管这些姻亲之事。
  “嗯……”司马煊点了点头,道:“皇上先前跟儿子说起过,让儿子有了中意的姑娘便告诉她,她给儿子赐婚。”
  第882章 青州今年的赋税有什么问题吗
  青州。
  到了年底,百姓们纷纷上街买年货过冬,往日里熙熙攘攘的街道,今日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但人群中来了一列人马,百姓们见到骑马的是穿着官服的朝廷官员后,纷纷退至街道两旁让路。
  “你们快看,是皇城来的大官,前面那个穿的紫色的官袍呢。”人群中有人大声说道。
  百姓们站在街道两旁踮着脚尖,看着迎面而来的朝廷大官。
  这些官员肯定不是青州的官员。
  “是啊,穿紫色官袍,那最少也是三品啊。”又有百姓说道。
  骑马走在前面的都察院御史邱泽并没有在意这些百姓的议论,他此来是为朝廷办差,并不是来这里游玩的。
  “邱大人,再往前走两里就是青州知府衙门了。”
  负责带路的官兵说道。
  邱泽点头嗯了一声,继续往前走。
  此时,青州知府衙门。
  得到朝廷派了御史台和户部的官员来后,青州知府许崇山、通判左良都十分的紧张,下面当差的小官也都战战兢兢。
  整个衙门里的气氛都紧张到了极点。
  许知府亲自站在衙门的门口,准备迎接皇城来的官员,他为官多年,甚至在三地当了九年的知府,这还是第一次遇到朝廷派都察院的人。
  “许大人,他们来了!”
  许崇山看着远处骑马而来官差。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回头对自己属下的官员说道:“都打起精神来,不要一副做贼心虚的样子,让人看笑话。”
  许崇山不知朝廷为什么派都察院的御史来青州,他自认为自己在青州这三年并没有犯什么大错。
  看到青州衙门四个大字后。
  都察院御史邱泽下了马,他身后的户部主事唐之礼也随后下马。
  此时,许知府立即过来行礼道:“在下青州知府许崇山,两位大人里边请,下官已经备好了酒好,两位大人舟车劳顿,想必饿了吧。”
  许崇山恭敬的说道。虽然自己在青州是知府,是五品官,但这都察院御史右丞可是三品大员。官大一级压死人,自己可是万万得罪不起的。
  邱泽看着眼前这位自己并没有见过的地方官,随即从袖口拿出了一块调查令,道:“许知府,在下都察院御史邱泽,奉皇命调查青州今年的赋税缴纳情况,你把资料都备好了吗?”
  邱泽严肃的说道,自己来此可不是来吃喝的。
  “下官都已经备好了,今年青州所有的赋税册本,都在里头的箱子里。”许崇山赶紧回道。
  邱泽看向一旁的户部主事唐之礼,道:“走吧,唐主事,咱们进去查。”
  随即,两人进了衙门里头。
  青州衙门的官员们看着这两位皇城来的大官,虽然知府大人要他们不要紧张,但此时他们还是腿脚发软。
  他们是青州的地方官,若青州查出什么问题来,他们都脱不了关系。
  许崇山心里十分疑惑,待两位皇城来的官员进了屋后,他还是忍不住地问道:“邱大人,青州今年的赋税有什么问题吗”
  第883章 国库
  许崇山想,今年青州各项赋税征收总额达八十万两,比前两年都要高一些,这朝廷为什么要调查青州。
  “你不知道吗?”邱泽一边翻看桌上的赋税册本,一边反问眼前的青州知府。
  “下官不知,还请大人明示。”许崇山实在是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这时一旁的户部主事唐之礼说道:“许知府,青州今年遭了水灾,五月时,你向朝廷连上了几份奏折,说青州有七十万亩良田被淹了,请求朝廷拨银赈灾,朝廷拨了十万两银子作为赈灾款。皇上更是下旨免了青州所有受灾良田今年的田亩税。这七十万亩田不交田亩税,怎么你青州今年收上来的税银不降反增呢。”
  “御史大人明鉴,在下绝对没有向灾民征田亩税,那十万两赈灾银,一部分用来救济受灾的百姓,一部分用来修护被冲毁的道路和堤坝,在下一文银子都没有贪墨。”许崇山听出来,朝廷估计是怀疑自己贪墨了赈灾款,这才来调查。
  可自己明明没有贪墨银子。
  “有没有我们自会查清楚。这几日许知府就在这里候着吧,”
  ——
  金陵城。
  顾瑶来到了位于皇宫南门外三里远的户部衙门。
  六部以吏部为首,但户部的官员却是最多的,户部有一百六十多名官员,官阶最高的为户部尚书,官阶最低的为八品度支。
  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务,在顾瑶看来,户部就是朝廷的命脉。
  见皇上来了,户部所有官员全部跪下行礼。
  “都起来,朕就过来看看,你们继续当差便是。”顾瑶随口说道。
  她平日里都在宫里,甚少来六部衙门,所以这里许多官员她甚至都没有见过。
  户部尚书马伯恩赶紧吩咐差役去给皇上备茶水和点心。
  皇上这突然到访户部,他是一点准备都没有。
  “皇上,您今儿怎么来了?”马伯恩笑着问道,心里则是有些疑惑。
  “怎么,朕突然来,吓到你了?”顾瑶看着这位马尚书,这家伙可是个直言不讳的,在朝堂上课时什么话都敢说。
  “不是……臣怎么会被吓到呢。臣受宠若惊,皇上想查点什么?”马伯恩知道皇上来户部,定是有事的。
  顾瑶挑了挑眉,说道:“朕不查什么,想去国库里看看。你随朕一起去吧。”
  顾瑶知道国库里存有上亿两银子,还有许多的物资。但她一直都没有去看过。
  “臣这就陪皇上去。”马伯恩很意外皇上突然要去国库,这地方自己都许久没去了。
  一会儿后,顾瑶坐马车来到了位于桐山脚下的大越国库。
  国库修建于建元六年,是高祖皇帝在位时所建,占地两百多亩,由五十栋青砖白瓦房组成。这儿守备森严,围墙高三十尺,平日由三千守卫军看守。
  在大越不论何人,敢擅自闯入国库,都是死罪,盗国库者,视为窃国,满门抄斩。
  大越建国四十多年了,至今也没有人敢盗国库里的东西。
  第884章 臣说的是实话
  “开门吧!”
  “是,皇上!”
  国库的大门打开了。
  五米高的石门,上面挂了三把锁,里面还有三道铁栅,光开门就花了半刻钟。
  大门推开后,顾瑶走了进去。
  “皇上,这一到二十号库房存放的都是银子,后面的三十栋库房放的是金锭、绸缎、玉器、瓷器等等物资。”
  “就开这栋吧,”顾瑶指了指七号库房。
  这国库的库房建的很像现代的仓库,一个库房应该有两百多个平方。
  马伯恩赶紧找出了七号库房的钥匙,将门打开。
  “皇上,这个库房现在是满的,里头放了一千万两银子。”
  “一千万两,不少啊,五百吨!”顾瑶感叹道。
  然而她说完,一旁的户部尚书马伯恩疑惑的看着身旁的地位,疑惑道:“五百吨?”
  马伯恩还没有听人说过这一千万两是五百吨,这是什么算法。
  发现自己用了现代的计量单位后,顾瑶尴尬一笑,道:“这是外邦的算法。”
  顾瑶随即走了进去,映入她眼前的是一排又一排的货架,架子上堆满了箱子,箱子上则贴了封条,上面写了封印的年月日期,以及银两的数额。
  顾瑶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箱子,箱子上贴了封条,所以她没有打开。
  她拍了拍其中的一个箱子,道:“马爱卿啊,这银子放在国库里它便不能创造价值,得让它们流通起来,才能给整个社会带来经济上的效益。”
  马伯恩顿在一旁,他思考了一下皇上说的话,随即还是摇头了,道:“皇上,臣愚笨,听不懂您的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