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顾瑶:“你们觉得田亩税太高,你们可以卖田,卖不出去有朝廷收购。新政的目的是让所有百姓都有田可种,所有百姓都能买得起粮食,吃的上饭。这新政实施了,田产确实不值钱了,粮食也会越来越便宜,甚至两文钱一斤。但你们都是有脑子的,这世间能让你们的家财保住价值的就只有田产吗?其他的不行?比如房子、商铺、玉器、字画等等,还有……你们有大笔家财不会做点别的卖?朝廷可没有不允许你们建学院,建织造厂,甚至造船,造马车、牛车等等。你们赚了银子为何一定要买田呢。”
“买光了农民的田,把粮食的价格炒到天上去,让民间百姓吃不上饭,变成流民,朕得在各地派军镇守,防这些流民、灾民闹事。朕是国君,这国泰民安,百姓丰衣足食才是朕想看到的。你们囤积田地就是跟朕作对,让朕更难治理这个国家。”
“这新政不是朕要推行的,是你们这些囤积了大量田产的权贵富商逼朕推行的。”顾瑶说了一通后,把锅扣到了对方的头上。
“皇上,小民不懂您说的这些。”
“不懂吗?朕瞧着你们懂得很。赚点银子就买田,一遇到灾荒就是低价买灾民的田。然后靠着这些田,啥事不干,也可以让时代子孙过着最舒服的日子。你们可太懂了。但你们这些行为已经影响到了朕统治这个国家,影响了这个国家的根基。朕不想大越国不久后就变成下一个胤王朝,到处是百姓造反,地方守军叛乱,直到灭亡。”
“赶紧回去,把田卖了,换成银子干点别的买卖,用你们的脑子去积累财富,晚了,好生意可轮不到你们,金陵还有那么多达官显贵呢,他们手里的地和银子可比你们还多。”
第1120章 商人在闹腾也激不起什么水花
顾瑶不是要消灭富人,她要得是这个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有钱就买田,囤积田产,这跟现代买楼有什么区别,古代的人炒田,现代的人炒房。古代把田价和粮价炒上天,收割老百姓的财富,现在则炒房,把房价炒上天,让百姓都成为房奴。
不过现代还有国家调控,有限购限售等一些措施,让楼房不至于都被富人买走,以至于广大老百姓只能租房。
而古代了,对买田产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有钱想买多少田都可以。
所以土地兼并问题就是一部王朝兴衰史。
“皇上……”下面的富商还想说什么。
但顾瑶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赶紧滚。
她心里烦着呢,西北在大战,胜负未知,衙门又被烧,幕后之人还没抓到。
现在这些商贾又闹到皇宫来了。
她真的是头痛欲裂。
“把他们给朕拖出去,外头若还有闹事的,就抓了送刑部大牢。”
说完这句,顾瑶走了,懒得再搭理这些人。
历朝历代,商人在闹腾也激不起什么水花,有农民起义,甚至成为开国皇帝的,但没见过一个商人建立一个王朝的。
所以这些人闹,她也不是那么在乎。
——
元祐十年五月初六。
顾瑶再次出宫了。
不过今日她没有乔装打扮,而是以帝王的身份出宫。
负责保护她安全的除了秦萧,十几个暗卫,还有五百御林军。
如此,顾瑶才敢坐上马车,离开皇宫。
约莫半个时辰后,顾瑶来到了金陵城南郊。
她从马车上下来,看着眼前的宅子。
这是一栋普通的宅子,并不像金陵城的许多权贵高官,住的都是豪宅。
大门关着,顾瑶于是让一个宫人去敲门。
一会儿后,大门开了,出来开门的是司马煊的妻子,欧阳兰英。
看到眼前这症状,欧阳娘子一下惊住了,没反应过来的她,甚至没有及时行礼。
顾瑶走上前,看着这位容貌秀丽的女子,笑着问道:“你便是司马煊的妻子吧?”
“民妇拜见皇上。”
欧阳兰英第一次见这么大的阵仗,皇上来了,而且随行的还有这么多的侍卫和御林军。
“朕来看看司马煊。他好些了吗?”
顾瑶这几日都很担心司马煊的伤情。
“回皇上,夫君得太医医治后,已经好多了。”
“朕去看看她,你带路吧。”
欧阳兰英于是带着皇上来到了后院的寝屋。
顾瑶进去后,看到了躺在床上的司马煊。
司马煊听到门被推开的声音便扭头看向了门口,看见进来是皇上后,他眼睛一下睁大了。
他将手撑着床沿,想要坐起来。
但顾瑶马上制止他,道:“躺着别动。不用行礼了。”
顾瑶可不想司马煊因为起身给自己行礼,而扯痛了伤口。
“皇上,您怎么来了?”
司马煊脸上露出了笑意,然而因为身子虚弱,他此刻说的话声音有些低。
顾瑶示意其他人都退下去,然后他将这寝屋的门关上了。
转身,她走到了床边,低头看着躺在床上的司马煊。
第1121章 士族大户才是最大的阻力
想了想后,她掀开了被子的一角。
“皇上……”
司马煊没想到皇上掀了被子。
“朕看看你的伤。”
顾瑶眼里有一丝心疼,他看的出来司马煊受伤不轻,这唇色发白,人都憔悴了不少。
“皇上,臣已经好多了。”
掀开被子后,顾瑶伸手想要解开司马煊身上的衣带。
然而这时,司马煊突然握住了皇上的手。
在手被握住的那一刻,顾瑶顿了一下。
她挑了挑眉,看着司马煊,只见对方突然之间红了脸。
顾瑶:……
意识到什么的顾瑶尴尬的笑了笑,道:“朕看看你伤在哪里。”
顾瑶知道在古代男女授受不亲,自己好像吓到他了。
“皇上,还是臣自己来吧。”
说完,司马煊松开了握住皇上的手,然后自己解开了衣带,露出了胸前的伤口。
顾瑶看到伤口已经用白色的棉纱布包起来了,伤口处有涂抹了药剂的印子。
“差一点就到心脏了,这帮畜生。”
看到伤口就在距离心脏很近的位置,顾瑶忍不住骂道。
如果查到了幕后之人,她一定要将对方碎尸万段。
“你可知道是何人要害你?”顾瑶问道。
她让刑部和大理寺都派人去查了,但好几天了,也没查到纵火的凶手。
“皇上,臣不知道。不过臣觉得金陵和同州的情况很不一样。在同州时我和许大人推行新政遇到的最大阻力是当地官员和乡绅勾结,隐瞒田产数目或者故意在测量时将少算田亩数,他们试图漏报田产,以少交田亩税。但金陵不一样,臣感觉这里阻力很大。”
司马煊说完叹息了一声。
“是因为金陵城的田产多数都在权贵官宦手里吗?”顾瑶想得到金陵城会是全国最难推行新政的地方,但金陵若能成功,那全国各地就都能成功。
“不止如此。皇上,金陵是皇城,这里的田地百年前就被士族大户们兼并了,百姓手里的田地只有不到四成。所以金陵城最反对新政的不是权贵,甚至也不是在朝的这些官员,而是士族大户。比如城东谢家,谢家虽然只有两三个在地方做七品小官的后辈,但谢家一族却占有了十几万亩田地。这谢田地不都在一个人名下,而是多名谢家子孙的名下,所以户部的田亩册上看不到谢家有这么多田。”
“还有河溪镇柳家,几百年的大族,在胤王朝时柳家就兼并了河溪镇的田产,当地的百姓六成都是佃户,只能租柳家的地,这柳家子孙现在有七百多人,名下田产加起来二十多万亩。”
“皇上,这些士族大户才是最大的阻力啊。他们大多家族庞大,宗族人数多达几百上千人,且大多居住在一个镇上。这就导致地方官员要下去推行新政时,这些人有可能被宗族的族长组织起来,一起对抗官府。
顾瑶点了点头。
她听明白了。这士族和在朝的这些官户还不大一样,官户多数不是金陵城本地人,他们很多田产都是在自己老家置办的,金陵的田产并不多。但金陵的宗族大户就不一样了。
第1122章 提拔官员也是有流程有规矩的
他们祖辈就生活在这里,祖上若有人当过大官或者富商,那祖上就买了上万亩田地,于是后辈们就吃祖上的这些地。这一代代传下去,这士族大户不断地壮大,兼并的土地越来越多,而且宗族人数也不断增长,最后成为了宗族大户。
顾瑶想起了自己看过的一部古装宅斗剧,里面的女主角就出生在士族大户,她的父亲虽然只是五六品的官员,但家里却坐拥几万亩田产。这家族里的女子出嫁时,陪嫁的嫁妆都十分丰厚,田产上千亩。
士族大户一旦壮大了,就会成为地方的霸主,几个村子的人都一个姓,若遇到外敌,这些大户的子孙就会联合起来一致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