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这个办法还是他这个丞相想出来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防止地方差距过大,第二个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员贪污腐败。
  只是如此一来,户部每年核算这些这些账本都要消耗不少人力。
  马伯恩正看着册子时,门口突然有人喊道:“皇上驾到!”
  见皇上来了,马伯恩将册本丢了一边,随即起身。
  “参见皇上!”
  顾瑶看着这位上任不到半年的新丞相,眼角带着一丝笑意,道:
  “丞相辛苦了,朕今日过来看看:。”
  说完,顾瑶坐到了桌旁的椅子上。
  “皇上,您这说的,臣在辛苦也没有皇上辛苦啊。”
  马伯恩知道,皇上虽然把三省六部都交给自己管理,但她却兼了枢密院使一职。
  皇上现在是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
  顾瑶随手翻了翻桌上的奏折和册本,然后说道:“这地方衙门的开支不小啊。”
  “皇上,臣在地方为官多年,一个县衙一年一万两开支是要的,县衙除去朝廷在册的官员还有上百名差役,这些差役每月可领工钱二两银子,这一年给他们的工钱就是两三千万两。还有官府衙门日常采买物品也要花费不少银两。现在朝廷不允许地方官府强征百姓服劳役了,所以如果地方要修缮道路、贡院、驿站等,也需要花钱雇百姓们干活。所以这笔开支是省不了的。”
  顾瑶点头嗯了一声。
  第1154章 朕这次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按现代的说法,就是国家的税收一半都用来养这些体制内的人了。还有一部分用来养兵。真正能用来发展的银钱只有很少一部分。
  “让户部严格审查地方官府送来的账本,有问题的账本交由政事堂处理。”顾瑶吩咐道。
  为了整顿吏治,改变官场贪污腐败的风气,她也是想了许多办法。
  这地方官府不允许在留两成赋税收入,官府开支由朝廷拨款便是她想出来的办法之一。
  “臣明白。”马伯恩回道。
  顾瑶随即起身,准备离开。
  但她刚转身,突然觉得胃里突然翻山倒海一样,难受。
  她赶紧用手捂着肚子。
  “皇上,您不舒服吗?”马伯恩见状,过去想要扶住皇上。
  顾瑶摇了摇头,她没有让马伯恩扶自己,而是快步走出了中书衙门。
  在衙门门口等着的吴公公见到皇上面色不对后,立即过来扶住皇上。
  “皇上,您怎么了?”吴公公焦急的问道。
  皇上来时好像没有什么不适,怎么这一会儿脸色就不对劲了。
  “回宫!”
  顾瑶没有回话,快步上了停在外头的马车。
  约一刻钟后,顾瑶回到了昭和殿。
  回来后,她便躺在了南书房的软榻上休息。
  很快,两位太医来了。
  听到皇上身子不适的消息,太医们几乎是跑着过来的。
  先进来的是年过六旬的胡太医,作为皇上的御用太医,胡太医每隔三天都会来给皇上请平安脉。
  “臣拜见皇上。”胡太医进来后,先行了个礼。
  顾瑶看着这位老太医,她叹了口气,道:“胡太医,你给朕把个脉,看看朕是不是又有了。”
  顾瑶感觉情况不对,自己这两日有些犯困,还有点想吐的感觉,再加上例假推迟了好几天了。
  这种感觉不太妙。
  说完,顾瑶伸出了自己的右手。
  胡太医这时掏出了一块丝帕。
  顾瑶见那丝帕后摇了摇头,道:“不用这玩意了,直接把脉。”
  古代规矩多,什么男女授受不亲,男大夫给女子瞧病不能有身体接触什么的,很多繁文缛节。
  现代还有男产科医生呢。
  胡太医于是直接给皇上把脉,一会儿后,他起身行礼道:“恭喜皇上,从您的脉象看,确实是有了龙子。”
  “龙子?”
  听到这两个字,顾瑶皱起了眉头。
  心想,她可不想再生一个儿子。
  而且那算命先生不是说她命里两子一女吗?怎么还是龙子。
  胡太医笑道:“皇上,您乃九五之尊,您腹中的孩子,无论男女都是龙子。”
  顾瑶哦了一声。
  胡太医这话,让她以为她要有第三个皇子了。
  顾瑶于是接着问道:“那朕这次怀的是男孩是女孩?”
  顾瑶其实没有想到自己会怀孕,这些年她都避开了排卵期,只在安全期召幸他们,但即便如此,还是出现了意外。
  或许这也是命中注定吧,那算命的说自己两子一女,还真来了第三个孩子。
  “皇上,臣无能,您这刚怀上,臣还无法判断您腹中的是皇子还是公主。”
  第1155章 乡绅大户们彻底怒了
  元祐十年十月。
  距离澄县暴乱仅仅过去四个月。
  江南多地再次爆发多起暴力事件。
  同属利州管辖的容县有佃农为了抢夺刚收割的粮食而和雇主打了起来。
  丰山县则出现佃农们集体闹事,要求乡绅地主们将原来的五五分成改为四六分成。地主们不愿意,他们便将秋季收割的粮食都搬到了自己家里。
  还有的地方出现了两个宗族大户斗殴,死伤上百人。
  当然最震惊的一起案子是湖州布商李东洋一家十一口人被人毒死了。据说嫌犯是富商家的厨子,但那厨子早就不见了人影。
  半年不到,江南各地就出现了各种离奇古怪的暴力事件。
  然而,官府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民间这些暴力事件都草草处理。
  官府好像就只干一件事,那就重新测量田地,挂牌田产,然后收购大量的民间大户们出售的田产。
  仅一年,江南十二州各地的官府就从民间买了九十多万亩田地。
  看到官府官员们如此不作为,当地的乡绅大户们彻底怒了。
  元祐十年十月二十五日。
  利州、湖州、鄞州多地的乡绅、地主、富商们集合起来,上百人一起来到了江南巡抚衙门门口。
  门口有重兵把守,于是他们便一起跪在了衙门门口,齐声喊道:“请巡抚大人为我们做主。”
  衙门内。
  江南巡抚许崇山就在前厅,他听到了外面的乡绅地主们叫喊的声音。
  他坐在前厅喝茶,并没有立即出去见这些人。
  直到外头那些人叫了大半个时辰,他才道:“开门,让他们进来。”
  一会儿后,喊冤的乡绅地主们进来了。
  “许大人,我等都是老实本分的百姓,不是逼不得已,我等不会到这巡抚衙门来。”
  先开口说话的是湖州某地的乡绅王深,他也是这次领头来的。
  许崇山看着这些乡绅地主们,在地方为官多年,他深知这些人闹不出什么大事。
  他回道:“你们有冤屈应该是县衙闹,闹到我这巡抚衙门来做什么,本堂可没有时间管你们那些鸡毛蒜皮的事。”
  许崇山知道这些人为什么而来,不过是因为新政影响了他们的利益。
  “巡抚大人,现在您是这江南最大的官,我们自然找您要个公道。您说说,这大半年来,地方这些衙门到底在干什么,官府竟然纵容刁民闹事,地方频频出现暴力事件官府也不管。”王深大声说道。
  接着另外一名男子接话道:“对,澄县闹出那么大的事,官府也只是杀了十几个领头的。这算什么,官府这是默许这种事情发生吗?”
  一个又一个的乡绅地主站出来叫屈。
  许崇山听后脸上没有太多的情绪,他看着他们,回道:“澄县的事怎么处理,是朝廷决定的,是皇上决定的,尔等在本官面前质问是没用的,至于你们说的这半年来江南各地频发暴力事件。官府也并没有不管,但官府就这么多人,管不过来。”
  第1156章 你们的田再多,也由朝廷管理
  “你们来质问本官不作为,本官还想问问你们这些乡绅、地主、富商,你们这些年来在地方干了些什么事,为什么当地的老百姓对你们恨之入骨,不惜豁出性命也要跟你们作对。”
  许崇山一句话,将话题转移到了这些乡绅地主和地方普通百姓之间。
  “许大人,您这话可就错了。我们和地方百姓,我们本没有这么多矛盾,是朝廷,朝廷偏要推行什么田亩新政,让我们这些田多的大户每年交上几百上千两银子的税钱。这还不够,朝廷还开那么多官铺,卖补贴粮,捣乱整个江南的粮价。让我们的米卖不出去,屯在屋里发霉。还有,官府搞那么多官田让佃户们租种,却不按江南各地都约定的五五分成和佃农的对半分粮,而是搞个四六分。如此,那些佃户们才闹起来的。”一个叫张百强的男子气愤的说道。
  许崇山低低咳了一声。
  他算看出来了,这些人今天是有备而来的,他们明面上是来喊冤的,实际是来反对朝廷的田亩新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