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顾瑶这时端起茶杯喝了口茶,有些话她现在是必须说了,于是也就不拐弯抹角。
于是她接着道:“于爱卿啊,朕今日叫你来,是想给你换个差事。”
听到此话,于长林顿了顿。
虽然已经猜到了皇上的用意,但此时此刻,他还是有些错愕。
“皇上想让臣换个什么差事呢?”于长林问道。
他知道自己确实老了,在大越六十五岁以上的官员就可以告老还乡了,他今年已经六十三了。
顾瑶回道:“朕的两个儿子一个,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都是大孩子了。朕想让你给两位皇子当老师,教他们做文章,学习理政治国之道。”
于长林顿住了。
他没想到皇上会让自己干这样一件差事。
“皇上,臣虽能做一些文章,但并不善于教授弟子。臣怕误了两位皇子的学业。”于长林委婉的说道。
这不是一份好差事,因为两位皇子未来必有一人要成为太子,到那时,自己这个老师不好做人。
第1179章 这人以后可就是丞相
“爱卿就不要推辞了,你的诗词文章朕读过,逻辑清晰,内容深刻。由你给两位皇子当老师,朕很放心。”顾瑶笑着说道。
当然她想于长林从政事堂下来,不仅是因为对方年龄大了,主要是她需要提拔其他能臣上来。
于长林见皇上这么说,明白自己已经无法推辞了,于是他起身,行了个礼,回道:“臣谢皇上信任,如此臣便尽心教导两位皇子。”
“有劳爱卿费心了。”顾瑶客气的回道。
——
元祐十四年五月初四。
大朝会。
文武百官们和以往一样早早来到了承光殿门口。
十几年过去了,如今上朝的这些官员和元祐一年相比,已经只有少数是老臣了。绝大多数,都是近些年提拔上来的官员。
六部尚书也全部换了。
今日百官们发现不远处来了一个几个新面孔,这些人看着不熟悉,应该是刚从地方调入金城的地方官。
不过有一个他们都认识,正是几年前派往江南地区的巡抚许崇山。
见到此人来了,大家便知道,今日朝会会说什么。
很快承光殿的大门打开了,百官们排着长队走了进去,新来的几个官员则走在最后面。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们一起跪拜行礼。
大殿上的顾瑶微微抬了下手,随口说了两个字:“平身。”
待百官们都起来后,顾瑶将早已准备好的圣旨递给了一旁的吴公公,道:“先宣旨吧”
吴公公拿到圣旨后,看向了站在前排,穿着紫色官服的许崇山,道:“中书侍郎兼江南巡抚许崇山接旨。”
听到自己的名字,许崇山从队伍中走了出来,然后跪在了地上,道:“臣许崇山恭听圣意。”
吴公公宣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乾坤立极,治平之业于良臣,中书侍郎兼江南巡抚许崇山,夙禀忠贞之志,久彰勤慎之职,其在地方为官多年,兴水利、劝农商,推新政,安黎民。尽忠职守、为朕分忧,乃朕久寻之良才。兹特晋许崇山为一品参知政事,入政事堂,协助丞相理政。另赐宅院一栋,四轮马车一驾,珍宝六件,字画六件。钦此!”
吴公公宣读完圣旨后,许崇山立即行叩拜大礼,回道:“臣谢皇上恩典。”
大殿内其他官员在听完这份圣旨后有的羡慕,有的则是很无奈。
虽然按照朝廷的规矩,没有在三省六部任职超过八年的官员是不能进中书,更不能进政事堂的。但皇上破格提拔许崇山,这一上来就是一品参政。
这意味着,这人以后接的可就是丞相的位置。
一个名不经传的地方官,出身微末,一下进了政事堂,这自大越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
顾瑶面带笑容的看着许崇山,说道:“许爱卿,望你以后好好协助丞相,处理三省六部的事务。”
“臣定竭尽全力,不负皇恩。”许崇山回道。
回完后,许崇山深吸了一口气,内心有一种无法言明的激动。
这一天他总算等到了,他终于可以实现自己毕生的愿望。
第1180章 这是火炮
元祐十四年六月。
此时已经进入夏季,天气十分炎热。
但金陵城城郊的百姓发现,即便天气如此炎热,每天还是有一车又一车的粮食、武器等物资运往西北。
西北已经连着打了八年了,八年不知道战死了多少将士。
但即便如此,当今皇上也还是要打。
皇宫里。
顾瑶将两位现任枢密院副使柳源和陈兴叫到了密室里。
她已经当了整整四年的枢密院使了,枢密院现基本在她的掌控之下,原来的官员大大小小的都被她换走了,现在这些都是她一手提拔上来的。
“物资都运到西北了吗?”顾瑶问两位副使。
她是做决定的那个,但具体去执行还得枢密院和兵部的官员。
“禀皇上,十万车粮食,十万件武器大部分都已经送到了西北军营,那200门新武器火炮也已经送到了楚大将军的手里。”
顾瑶点了点头。
她深吸一口气,内心有一丝期待却也有一些担忧。
八年了,总算是要打最后的攻城战了。
“皇上,现在在西北的将士们就等皇上的旨意了,只要皇上下旨意,就可以发动最后的攻城之战。”
“现在我军共有三十万将士在西北,而西凉王城凉城现有兵力大概是十五万左右,这已经是他们最后的兵力了。”枢密院副使柳源说道。
顾瑶嗯了一声。
她走到地图前,认真看起了西凉的地图,现在大越已经攻下了西凉十五个县,围了西凉的王城凉城。
这西凉王城现在无法得到外部的支援,甚至其他地方的粮食等物资也运不进凉城。
现在是夏季,顾瑶本想来一次围城,围它几个月,让西凉国因为缺水缺粮,王城内自己乱起来,然后逼西凉王室投降。
这样大越就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攻下西凉王城。
但这已经两个多月了,西凉王室并没有投降。
若这样下去,恐怕西凉王城内的百姓会先饿死渴死。
想到此,顾瑶皱紧了眉头。
她需要灭了西凉国,但并不想伤害当地的百姓,毕竟往后这些百姓都是大越国的百姓,顾瑶不想以后这些百姓因为仇恨而造反,这不利于战后朝廷统治这些地方。
仔细思考后,顾瑶回道:“关于何时进攻,朕会仔细考量,你们督促运送物资的官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军需送到西北去。”
“臣等遵旨。”两位副使齐声回道。
——
同样的时间。
汾水县,军营。
楚渊正和几位副将一起检查新运来的武器。
其中有一种武器是他从未见过的。
“大将军,这是火炮,此武器可用来攻城,也可用来守城。”负责运送火炮的官员介绍道。
楚渊点了点头,他知道皇上多年前便请了一些火药师,工匠师,将这些人关起来,在城郊造新武器。他知道所造的武器叫火炮,但一直没亲眼见到,没想到这东西威力这么大。
若用来攻城,可比投石车好用多了。
“这一共两百门火炮,是吗?”楚渊可记得自己获得的消息是,皇上让人造了五百门火炮。
“回大将军,一共两百门。”
第1181章 国库里没钱
七月,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季节。
此时金陵城内,卖得最好的东西便是各种各样的扇子以及一种解渴的水果,西瓜。
进入七月,正是北方西瓜收获的季节。
金陵城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卖瓜的农户,农户们天不亮就将西瓜拉到了城里,为的就是赶早市,把西瓜早早卖出去。
因为这几年西瓜好卖,一些农户甚至留出了两三亩地,专门种西瓜。
顾宸和父亲苏煜一起出宫了,但在路过一个街口时,顾宸停了下来。
他走到了一个瓜农的面前,看着箩筐里有些不一样的西瓜。这西瓜呈条纹状,长得像冬瓜一样长。
“老伯,你这西瓜是什么品种,怎么从来没见过。”顾宸好奇的问道。
从小到大他见过的西瓜都是圆的,第一次见到这种长西瓜。
“哟,小公子好眼力,这是西北那边弄来的种子,叫沙地瓜,又大又甜。”
说完,老伯切了一小块递给眼前的小公子。
好英俊的小公子,一看就是出身高贵的官宦人家的公子。
顾宸拿起吃了一口,吃完后他笑着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很甜。你这西瓜怎么卖?”
苏煜走了过来,发现儿子竟然要买个西瓜回去,于是提醒道:“宸儿,这西瓜家里还有好些没吃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