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顾瑶说完,又看向了另外一篇,二儿子顾璟写的。
然而才看了一行,顾瑶就皱起了眉头。
她低低咳了一声,然后才继续往下看。
看完后,她扭头看向小儿子顾璟,道:“你把笔拿过来。”
顾璟不知娘亲为何要笔,但他还是马上递过去了。
顾瑶拿起笔,然后将儿子写的这文章放在了石桌上,然后她用笔圈出一个又一个的错别字,直到圈出最后一个,她才将笔放下。
一旁的于长林见皇上把二皇子文章里写的错字都圈出来,瞬间睁大了眼睛,有一种无奈的感觉。
圈完后,顾瑶看着小儿子顾璟,厉声道:“来……睁大眼睛看看你写的文章,写不通顺就算了,一篇文章几百字,你能错十五个字。你平日里干什么去了……”
顾璟立即低下了头,知道自己惹娘亲生气了,忙跪在了地上。
顾瑶气得皱起了眉头。
这儿子真是让她不省心,此时此刻的她完全能体会现代的一些父母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为什么会气得心脏病发作。
“皇上,二皇子已经有进步了,他先前都写不出这么长的文章。”一旁的于长林忙接话道。
二皇子写的文章不行,这也是在打他这个老师的脸啊。
“你不必为他说好话,他就是不认真,不爱学,不用功。一些简单的字都能写错,可见平日里就没有用功读书。”
顾瑶很是无语。
快十一岁了,在现代,也算是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了,她在五年级时,都能写出小故事了。
“母皇,孩儿知错了,孩儿以后定用功读书,不让母皇失望。”顾璟低头认错。
顾瑶一只手拍在了儿子的头上,骂道:“你知错什么,你每次都说你知错了,但每次都知错不改。朕看你就是欠管教,欠收拾。”
说完,顾瑶对一旁的于长林说道:“于爱卿,给朕严格教育二皇子,每天让他背出一篇文章,写上一千个字。朕就不信,严教之下,他还能这么顽劣。”
顾瑶此刻并不是因为孩子写的文章不行而生气,而是这个孩子的学习态度不行,从小就是这样,心思不在读书上,而是在习武练剑上。五六岁刚启蒙时,字就写不端正,现在文章写不通顺,满篇错字。气死他了。
说完,顾瑶走出了南园。
出来后,顾瑶对一旁的吴公公说道:“你去一趟长信宫,让信平君到南书房来。”
“奴才遵旨。”
——
楚奕此时正高兴着,因为得知了父亲已经率军攻下了西凉王城的消息。
然而,他才高兴一会儿,就被传唤来到了长信宫。
楚奕进来时满眼的笑意,心想皇上定是因为西北大捷,父亲立下了不世之功所以才突然召见自己,但没想到他进南书房时,发现顾瑶脸色并不好看,甚至有些生气。
“皇上……”楚奕不知皇上这是怎么了,怎么好像生气了。
顾瑶随手掏出了一张纸,上面是自己的儿子顾璟刚刚写的文章,她将文章丢给了楚奕,道:
“看看你儿子写的东西,狗屁不通,满篇错字。这就是你养出来的儿子。”
第1188章 朕以后怎么把江山交给他
楚奕有点晕,皇上随手将这纸张扔过来,他差点没接住。
拿到后,他赶忙看向里面的内容。
这字确实是自己的儿子顾璟写的。
他仔细看了一遍,看完之后面露尴尬之色,道:“皇上,这……璟儿还小,这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也不差了。”
“还小……不差!”顾瑶瞪了楚奕一眼,她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孩子十一岁了,还能写错这么多字,就是眼前这个男人纵容的。
“楚奕,你知不知道民间那些二十岁就能考中进士的学子,他们几岁能做文章?”
楚奕懵了,他小时候也不爱学习,这科举更是没有参加过,所以并不关注这些。
“皇上,臣不知。”楚奕实话回道。
“你当然不知,因为你就是个不学无术的。现在好了,养个儿子也不爱读书。朕告诉你,那些二十岁左右能一次登科考中进士的学子,他们九岁就能写文,十二岁就能去参加乡试。你再看看你儿子,再有几月就十一岁了,连简单的字都能写错。就这样的水平,朕以后怎么把江山交给他。”
楚奕一顿,反应过来后,他立即跪到了地上。
皇上说到江山两个字时,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皇上,臣知错,臣今后定好好管教二皇子,让他用功读书,早日成才。”楚奕明白皇上的意思,皇上这是已经确定让璟儿未来做太子了,所以看到这文章才这么生气。
顾瑶却是摇了摇手,道:“算了,你也不是个会教孩子读书的父亲,你自己也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朕决定让璟儿从长信宫搬出来,给他单独安排宫殿居住,朕会给他找严厉的夫子,好好教导他读书。你就不用操这个心了。”
顾瑶不想儿子再跟着楚奕这个自己也没有什么文化的父亲了。
她并不认为自己的儿子资质差,就是不用功,心思不在读书上,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的文章,这甚至不能叫文章。
楚奕一听皇上这么说,急了,忙解释道:“皇上,这不好吧,璟儿他还是个孩子,怎可单独立宫居住。这臣也不放心呀。”
顾瑶冷声回道:“朕都能放心,你有什么不放心的。朕十岁时,先皇也安排朕独居向阳宫,由嬷嬷照顾,诗书礼乐都有专门的夫子教导。璟儿顽劣,你又纵容和偏宠他,导致他如今这么不成器。你若真为璟儿着想,就应该以身作则的当一个好父亲,而不是骄纵孩子。”
说完,顾瑶叹息了一声。
如今大势已定,自己也在这大越国待了十四年了,她将不得不考虑培养未来的接班人。
若是普通的皇子,不爱学习,甚至不学无术也无所谓。
但若是未来要承继大统的太子,那必需是人中龙凤,文韬武略,否则继位了就是个昏君,会被一帮文武大臣忽悠,甚至架空权力。
顾瑶可不想自己一手打造的盛世王朝,传到下一代手里就可以走下坡路,甚至走向衰落。
第1189章 凯旋归来的将士
元祐十四年十月初十。
金陵城满城的百姓都出来了。
百姓们早早的在街头或者路边等待。有的人还准备了爆竹。
自朝廷公告西北大捷,西凉国灭亡,百姓们便自发的庆祝,街头巷尾,每天都有人搭台子唱戏,还有龙狮队逛街表演。
各地的寺庙也是挤满了烧香拜佛的百姓。
就这两个月,金陵城百姓们花出去的钱是往年的两倍不止。
今日是西征的将士们回城的日子。
朝廷已经铺好了红毯,红毯自皇宫午门口,一直铺到了五里外的东街。朝廷更是在自金陵城南门到到皇宫,整整一百多里路,每一里路都安排了人点炮竹。
金城城外,楚渊率着十万大军回城。
浩浩荡荡的大军排着长队,绵延二十里。
楚渊坐在马车中,马上就快到花甲之年的他,如今体力已大不如前,不过作为主帅,他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作战计划,排兵布阵,并不需要上战场杀敌。
马车在金陵城的南门口时停了下来。
楚渊这时从马车里下来,然后骑着马进城。
此时南门口的城楼上已经敲响了大鼓,迎接他的是礼部、兵部、枢密院,甚至还有中书的官员。楚渊看着这些官员,这些人都已不是原来那些了,皇上雷霆手段,在他出征西北的这几年,把三省六部的官员都换了个遍,已经没几个他熟悉的人了。
“大将军辛苦了,皇上特派我等在此等候大将军。”礼部尚书站出来说来。
楚渊并没有下马,而是行了个拱手礼,然后便骑着马进去了。
此时十几条水柱喷射而出,漫天的水珠从空中落下。
这是迎接凯旋的将士最高规格的水门礼。
进城后,四周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爆竹声。
为官的百姓们在马路两边早早等候,见到将士们回来了,路边为官的百姓齐声欢呼,呐喊。
“大将军……大将军威武!”
楚渊扭头看向周边的百姓,朝他们挥了挥手。
他戎马一生,这是第一次凯旋归来时,有这样高规格的凯旋礼,也是第一次见到成千上万的百姓围在路上喊着自己的名字欢呼。
他楚渊十五岁便随父出征,十九岁就立下战功,二十五岁就是领兵的将军,三十四就被先皇封了大将军,掌管两营几十万兵。
他这一生打了上百仗,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北边抵御戎贼进犯,打的防守战。
直到五十五岁,他才真正的攻守转换,率领三十万将士攻打西凉。
防守战打了大半辈子,最后能让他名垂青史的竟然是这几年的进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