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听到皇上这么说,苏煜点了点头,心中多了一丝生的信念,他刚刚以为自己真的时日无多了。
  第1229章 儿子有了属于他的生活
  “对了,宸儿近来可有书信给你?”
  顾瑶已经好些时日没有听到大儿子顾宸的消息了。
  元祐二十一年,她忍痛将儿子顾宸过继了给了苏煜的兄长苏琦为子,后来儿子就跟随苏琦去了潭州,七年了,她再也没有见过这个儿子。
  只知道儿子改名叫苏焕,元祐二十三年娶了中州刺史袁洪庆的嫡次女为妻,元祐二十五年生有一女。
  元祐二十七年,也就是去年,儿子以苏焕的名字参加了科举会试,考到了第五名,但她看到名单时,怕儿子身份暴露,将儿子的名次降到了三甲第四十九名。而儿子只是参加了会试,并没有参加殿试,她并没有见到儿子。
  她当时没有想到儿子会来参加科举考试,不过既然儿子想出仕做官,她也成全了儿子,让他去距离潭州较近的衡州白果县当县令。
  苏煜这时从床席下翻出了一个信封,他将里面的书信取出来,递给顾瑶,道:“这是焕儿前几日寄来的家书。”
  顾瑶顿住,她捏着手里的信纸,手突然间有些发抖。
  七年了,儿子从未给自己寄过任何东西,书信更是一封都没有。
  但她知道,儿子一定会跟他的父亲联系。
  她赶紧将书信展开,然后又紧张又期待的看向里面的文字:
  (叔父,侄儿已到白果县,这里峰岚叠翠,山清水秀,彷如人间仙境。侄儿在这里结交了几个好友,一起:对棋畅饮,日子过得还算自在。对了,侄儿六月得了一子,取名苏畅……)
  几百字的书信,顾瑶连着读了三遍。
  读完之后,她不知不觉中红了眼眶。
  她的儿子已经两个孩子的父亲了,而她这个奶奶,并没有见过那两个孙子孙女。
  甚至于,若不是今日看到这封信,她都不知道自己多了一个孙儿。
  “这书信是直接送到了宫里吗?”顾瑶看完后,问道。
  古代通书信是很不方便的,一封书信寄出去,要经过几十上百个驿站,等送到收信人手里时,可能已经过了两三个月,甚至四五个月。
  “焕儿会把信寄到苏家老宅。臣去家里取的。”苏煜实话回道。
  其实儿子每年都会给他写十几封信,有时候以他侄子的名义寄,有时候以他伯父苏琦的名义寄,甚至有时候还以他祖母的名字寄。他在信中称自己为叔父,这是他要求的,因为这样即使信件泄露了,也不至于暴露身份。
  儿子有时候会在信中跟他分享一些生活中的事情,有时候会寄他新写的诗词文章。
  顾瑶用手压着自己的胸口,此刻她感觉自己的心像是被什么狠狠勒住了一样难受。
  她说道:“如此甚好,宸儿有了属于他的生活,朕也能放心了。”
  这些年来,顾瑶时不时的会想起这个孩子,甚至夜深人静时,默默流泪。
  如今知道孩子过得不错,她很欣慰。
  她没有后悔自己当初做的这个决定,虽然断了母子之情,但孩子有了更自由的生活,而不是陷入皇家的争斗之中。
  第1230章 皇上要南巡
  元祐二十九年二月。
  陈州安淮县,当地的百姓发现,这几日运河上停了几艘大船,那船装饰豪华,船头还有雕刻龙像。这样的船平常百姓可坐不起,就是达官显贵们也不敢坐船头摆放龙像的船。
  许多百姓在河岸看热闹,这几艘大船由将士看守,他们无法接近,只有在远处观望。
  “听说这船是给皇上准备的,皇上过几日要南巡了。”这时人群中有一名男子说道。
  “皇上要南巡?那咱们过几日岂不是能见到皇上。”另外一名男子激动的说道。
  “是啊,这辈子终于有机会见到皇上的真容了,那天咱们可得早点起来,占个好位置。”
  ……
  百姓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从未见过天子的他们此时知道皇上会经过这里后,都很兴奋。
  ——
  承光殿,顾瑶正在主持早朝会。
  她看着下面的文武百官,宣布道:“朕将于二月二十八日起出宫南巡,此次南巡朕将乘船从怀安出发,走南北:运河,到澄海。中途将经过二十一州,四十二县。预计在今年七月抵达澄海,十一月回到金陵。此次南巡路程遥远,时间长,朕不在宫里的这段时间,由太子监国。尔等当尽心尽力,辅助太子。”
  “臣等遵旨。”百官们一起行礼,齐声回道。
  但随后有人站出来,是枢密院使蒋超。
  他问道:“您此次南巡要离开八九个月,若遇紧急军情可怎么办?”
  别的政务太子和丞相可以处理。可这军国大事,可是得由皇上亲自下旨才行,尤其涉及到调兵,那需要虎符,需要圣旨。监国的太子可没有这个权利。
  顾瑶没有犹豫,直接回道:“若遇紧急军情,由太子和枢密院以及东西两营的主帅商议,作出决策。朕会将相关的玺印交予太子,太子可调动军队,任命主将。”
  顾瑶说完,下面一些官员愣住了。
  历朝历代,也有皇上生病了或者去了外地巡查时,由太子监国。但从未有哪个君王将玉玺和调兵的虎符等关键玺印交予太子的。这意味太子拥有了一个君王的所有权利,可以调动军队。这若太子想造反或者想直接夺权,那皇上可就危险了。
  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此时此刻,没有官员敢站出来说这些话,这话若说出来,可就直接得罪了太子,得罪了未来的君王,这是没有好下场的。
  见没有人站出来了,顾瑶随即起身,道:“今日朝会就到此,退朝。”
  说完,顾瑶从侧门走出了承光殿。
  昭和宫,宫人们正在收拾行李。
  皇上此次南巡要离宫八九个月,这要带的东西可多了,他们都得一件一件分门别类的整理好,若是少带了什么,可是要受罚的。
  太子顾璟回到了东宫,回去后,他心里有些疑惑,于是叫了自己的老师,太子太傅马伯恩来到了密室里。
  马伯恩今年已经七十岁了。
  年过七旬的他,虽然现在满头白发,人看着也像个老头了,但身子骨却健壮,没什么大病。
  第1231章 太子监国
  “殿下,怎把老臣叫到这里来了。”马伯恩看着这间密不透风的密室,这东宫的密室看着比昭和殿的密室还严实。
  “太傅,我很疑惑,你说我母皇为什么突然要南巡?而且还把最重要的玺印都交到我手里。”
  顾璟此刻不大明白母皇的意思。母皇在这个时候离宫,而且一走就八九个月之久,这若是真出现了战乱,那自己可就真的要调兵了。
  他熟读史书,知道,不论哪个朝代,哪个帝王,都没有将玉玺和虎符等玺印交给太子的。
  马伯恩捋了捋发白的胡须,他现在老的胡子都白了。
  他想了一下,回道:“殿下,皇上这是对你的一次大考呢,你得好好过了这次考试才行。”
  “大考?”顾璟疑惑地皱起了眉头。
  马伯恩接着道:“是啊,就是一次考验。皇上在位二十九年了,大权在握,深得民心。她将玉玺,虎符都给你,但不管是朝中文武百官,还是大越的百万大军,那都是忠于皇上的。她不怕你反了她,所以殿下,你要明白皇上的心思。”
  马伯恩直言道。
  君臣二十多年了,如今他对现在这位风华女帝多少还是能看透一些。
  “太傅,那如果我能通过母皇的这次考验,又当如何?”顾璟再又问道。
  他当这个太子已经八年了,他也不再是曾经那个懵懵懂懂的太子。
  “殿下,以臣之见,你若能通过这次考验,那皇上对你定然会更有信心,以后很多国事都会交由你处理。或许你不必等到皇上百年之后,就可掌握大权。”
  听到此话,顾璟沉默了。
  他明白太傅的意思。
  自己今年二十四岁,母皇四十八岁,母皇如今身体健康,看着像三十多岁的女子,若母皇能活到七八十岁,那么自己得得再等二三十年才能登基,而那时候自己已经不年轻了,是个五十岁的人,甚至自己的儿子都三十岁了。
  想到这些,顾璟心里五味杂陈。
  马伯恩看出了太子此刻心中所想,他笑道:“殿下,凡事切不可操之过急,这历朝历代,好些太子没能顺利登基,就是败在一个急字。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当好这个监国太子,向皇上,也向百官证明,你不再是那个稚嫩的太子,而是可以独当一面,管理好整个国家的储君。”
  顾璟点了点头,太傅这话让他清醒多了。
  也对,或许他不必等到母皇百年之后再掌权,而是要母皇心甘情愿的把权力过渡到自己手里才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